清朝被推翻後,大牢裡的關押的那些清朝犯人全都哪去了?

清朝被推翻後,大牢裡的關押的那些清朝犯人全都哪去了?

1912年2月12日,在北洋軍閥袁世凱的逼迫下,隆裕太后接受優待條件,溥儀皇帝頒佈了退位詔書,清朝從此結束。

清朝滅亡基本屬於和平過渡,因此,各地的原有清廷的各級衙門搖身一變,成了民國政府的政府機關!武昌起義爆發一個月內,有14個省份宣佈獨立,支持共和。這些省份原來的官員,象徵性的砸掉原來清廷辦法的衙門招牌,換上革命政府的門頭,就成了革命政府。

因此,清廷原來的官員大都還在原位,監獄還是有人管理的。

清朝被推翻後,大牢裡的關押的那些清朝犯人全都哪去了?

所以,原來清朝的大牢還是會繼續使用。當然,相應新社會,監獄的名字可能會改一下。例如:“京師模範監獄”就改名為“北京第一監獄”。

改朝換代,新的政府肯定要對監獄的犯人重新甄別,並進行大範圍的減刑和赦免。

第一,首先釋放政治犯,這些人基本都是革命黨,必須馬上釋放。

汪精衛就曾因刺殺攝政王載灃被判處終身監禁。等到武昌起義以後,袁世凱就釋放了汪精衛,向革命黨人示好。

清朝被推翻後,大牢裡的關押的那些清朝犯人全都哪去了?

第二,對犯人進行赦免和減刑。

除了“殺直系血親、尊親者”以外,其他犯人都可以按照標準減刑。死刑改成無期,無期變成有期徒刑,服刑期限也可減免。而且,對於有改過自新表現的人,有立功表現的人,可以提前釋放。

清朝被推翻後,大牢裡的關押的那些清朝犯人全都哪去了?

第三,允許保釋。1913年,中華民國政府推行《監獄規則》,根據準則,對於那些符合假釋條件的罪犯辦理假釋出獄。第一位被獲准假釋的犯人名叫賈萬和,1902年,因犯強盜罪被判"斬監候"。後因檢舉有功,秋審改為發遣。民國實行減刑政策以後,改判有期徒刑12年。1913年,因為在監獄表現良好,獲准假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