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腔的“四功五法”都有什么?

萌萌小笑笑


戏曲表演的“四功五法”是从包括秦腔在内的戏曲的表演实践中总结出来的,戏曲表演的方法、技巧在秦腔中达到很高的成就,其美学特点在秦腔中得到充分的体现。

  • 秦腔的唱腔特点鲜明,清人严长明在《秦云撷英小谱》中说:秦人出口皆“音中黄钟,调入正宫”,而秦腔之唱“上如抗,下如坠,曲如折,止如槁木,倨中矩,勾中钩,累累乎端若贯珠,斯则秦声之所有而昆曲之所无也”它的唱腔能够做到叙事与抒情的巧妙结合,“调中有句,句中有字,字中有音,音中有态”。在唱法上真假嗓并用,达到慷慨激昂、高亢悠扬、令人热耳酸心的效果。


  • 秦腔的念,优秀的演员都很有功夫,不是韵语,却有韵味。与唱紧密结合,使演唱更具抑扬顿挫之美。
  • 秦腔的做,包括手、眼、身、法、步,都有丰富的表演程式。如手的动作有:云手、穿手、划手、抖手、摊手、佛手、拱手等;手指的动作又有剑指、兰花指、菊花指等;眼神的表演有:瞪眼、转眼、望眼、瞟眼、飞眼、斜眼、青眼、白眼、媚眼、凶眼、圆眼、笑眼、哭眼、吊眼、醉眼、凤眼等;与眼相配合,有颦眉、黛眉、远山眉、立眉、吊眉、破眉、愁眉、冷眉、淡眉、浓眉等;身的技巧有转身、摇身、躬身、弯身、屈身、扭身、仰身、趴身、侧身、及软腰、闪腰、缩背等身段;步有丁字步、八字步、方步、掏步、催步、门步、云步、碎步、搓步、跨步、弓箭步等;头发、胡须则有一系列“梢子功”、“髯口功”。此外还有踩蹻、吹火、耍翎子、耍水袖、耍帽翅等很多表演特技,具有独特的舞台效果。


  • 秦腔的打,有复杂的套路和严格的法则,通过武打要表现出人物的感情,表现出戏剧性。秦腔的武打给其他剧种,包括对京剧有很深的影响。


秦腔的表演与其音乐风格相一致,也具有慷慨激昂的特色,身段、台步比别的剧种更夸张,大动作多于小动作,粗线条多于细线条。既具有形式美,又要求以形写神,形神兼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