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逋《山园小梅》很美,却在欣赏上难坏一些学生和老师,你怎么看?

佳思佑玩爆语文


如何欣赏《山园小梅.其一》

山园小梅

宋:林逋

众芳摇落独暄妍,占尽风情向小园。

疏影横斜水清浅 ,暗香浮动月黄昏。

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

幸有微吟可相狎,不须檀板共金樽。

前言:

描写梅花意象绝美的代表诗人,首推北宋隐士林逋。而林逋最富盛名的咏梅诗,当仁不让的该属这首《山园小梅.其一》。此诗一出,自宋以降,咏梅诗中无有出其右者。尤其是“疏影横斜水清浅 ,暗香浮动月黄昏”一联,更被后人称誉为咏梅的千古绝唱。

那么,如何去欣赏这样一首空前绝后的佳作呢?请听我娓娓道来。

一:了解诗人生平及创作背景

林逋(967—1028),北宋著名诗人、隐士,浙江杭州钱塘人。字君复,号和靖。幼时好学,通晓经史。生性孤高,喜好恬淡,“弗趋荣利,趣向博远”。早年曾游历江淮,后隐居杭州西湖。终生不仕,终身不娶。结庐孤山,种梅养鹤,爱鹤之高洁,慕梅之孤幽,自称“梅妻鹤子”。“暗香浮动,不若孤山先访梅”(刘过《沁园春.斗酒彘肩,风雨渡江》)即谓此事。所以他种梅、赏梅,写梅、画梅,都是秋水盈盈,含情带意地远观近狎。且眼中之梅,笔下之梅,更具神清骨冷,婉转多姿。这样,就不难理解,诗中梅花的形象,不仅仅带有诗人浓厚的感情色彩,更是精神上的相互依托和无间契合。

二:疑义相与析,读懂全文。

百花凋敝,独有梅花迎着寒风盎然盛开,明媚艳丽的景色占尽了小园的风光。稀疏的枝影,横斜在清浅的水面,清幽的芬芳飘逸在昏黄的月色里。白鹤想飞下来时,先偷看梅花一眼,粉色的蝴蝶如果知道梅花如此美妍,一定会懊恼得丢了魂魄。幸好我能低声吟诵高雅的诗句,可以和梅花狎昵亲近;而不需要俗人敲着檀板唱歌,执着金杯饮酒来欣赏她了。

在这里,特别注意“月黄昏”三字,并不是傍晚的月亮,而应理解为昏黄的月色,指月色朦胧。与上句“水清浅”相对应。

对于“霜禽”的理解,字面上的意义是羽毛洁白的禽鸟。根据诗人“梅妻鹤子”的趣称,理解为“白鹤”更好一些。

三:奇文共欣赏,鉴赏浅见。

首联开篇直述,赞赏梅花不同凡花的品质。隆冬季节,百花凋敝,独有梅花妍丽地开放,一花独秀的她,占尽了小小山园的全部风情。用对比的手法,显示出梅的孤高和素洁。一个“独”字,一个“尽”字,淋漓尽致地表现了梅花不同凡品的特性和引人入胜的风韵。

颔联承接首联,进一步对梅花作出具体的形象描述。这一联,写尽了梅花的幽逸气质和绰约风姿。疏疏落落的枝条,旁逸斜出,映照在清澈涓浅的水池。淡淡的幽香在昏黄的月色下缕缕飘散。上句淡笔勾勒出梅的筋骨,下句又浓墨描摹梅之风韵。完美地诠释了梅的淡雅和娴静之美。

颈联调转笔头,虚实结合,恣意渲染。“先偷眼”传神地写出了“霜禽”急不可耐地要欣赏梅花的美艳,身在空中尚未完全落下,眼光就已经先偷偷地瞄了一眼。“粉蝶”如果知道在冬天还有这么美艳的花儿可以欣赏,会懊恼得失魂落魄。这是怎样的美艳不可方物啊!让“霜禽”、“粉碟”如此这般急切的惦念。通过拟人化的手法,从侧面更进一步衬托出诗人对梅花的喜爱。

尾联收束,点明主旨。赋予了梅花的人格化。梅花化身诗人,诗人融入梅花。她是高雅的、素洁的。她不需要庸俗奢华的歌舞酒宴相邀约,只要诗人吟咏着高雅清幽的诗句,就会心甘情愿地依偎着心上的人儿狎昵亲近。作者写意传神,突出了梅花孤高幽洁的风骨,极富神韵。

四:结束语

诗人以梅为妻,我更愿意把这首诗,看成是夫妻之间的一次深度交流,一次互相欣赏的心灵碰撞。把握了这个情感的脉络,可能更加有利于我们理解全诗的宗旨,还诗人和梅花一个本真的面目。

纵观全诗,诗人写梅,没有用工笔细描一叶一花,而是写意传神。从不同的角度渲染了梅花的孤高幽洁的风韵。诗人用饱含深情的目光,在昏黄的月色下独自欣赏着这一树梅花。此时此刻,他的内心是温柔而安宁的,因为,梅是他的娇妻。他的目光爱抚地在花枝间逡巡,惬意地在花丛中踱步徘徊,浅吟低诵,向心爱的人倾诉自己内心深处的思绪。诗人孤高自许,清雅超逸,只有娇妻真正懂得自己,又何必在意天下人的感受呢!其实诗人以花自况,梅之超凡脱俗,就是他自己幽独高冷,自甘淡泊的人格写照。


老猫一九七一


山园小梅

宋代 林逋

众芳摇落独暄妍,占尽风情向小园。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

幸有微吟可相狎,不须檀板共金尊。

《山园小梅》是宋代诗人 林逋创作的七言律诗组诗作品。这是其中最常见的一首,这首诗突出地写出梅花特有的姿态美和高洁的品性,以梅的品性比喻自己孤高幽逸的生活情趣。作者赋予梅花以人的品格,作者与梅花的关系达到了精神上的无间契合。

这首诗开头先写梅花的品质不同凡花。颔联从姿态和香气上完美地表现出梅花的淡雅和娴静。颈联从霜禽、粉蝶对梅花的态度,侧面加强前一联描绘出来的梅花的美。最后一5联说可以亲近梅花的,幸喜还有低吟诗句那样的清雅,而不须要酒宴歌舞这样的豪华。

我觉得首先应该逐字逐句的弄懂诗的意思,要想做到这一点,要加强对于古诗文的阅读水平的提高,特别是对于如何读懂诗词要掌握规律性的知识。这才会有助于你理解。当然还要对作者加以了解,弄清楚他的生平及写作诗歌的背景,你才能更好的分析诗歌。







张子谈教育


这是极其经典的咏物诗,意境清雅深远,手法灵动多样。

要深入理解这首诗,需要先熟悉相关知识:林逋的人生经历及特点;咏物诗的基本特点。

在此基础上,熟读背诵后,再借助表现手法的分析深入领会梅花的神韵。

首联,关键词是“暄妍”,运用的是对比。将众花与梅花相比,一个“独”凸显了梅的风骨。

颈联,从视觉、嗅觉正面描写梅花。妙的是,诗人选择了月下赏梅,增添了一种朦胧迷幻的美。有清澈见底的水,横斜的“疏影”,愈显疏淡、淡雅;有恬静柔美的月,浮动的“暗香”尤其美妙醉人。而且将梅花不张扬,不奔竞的特点刻划得入木三分。

颈联,侧面烘托。“霜禽”想停下来欣赏梅花,太心急了,先从高远处偷偷窥视。“粉蝶”穿梭于春季的花丛,如果它知道世间还有梅花在,如果它欣赏到了梅花的美,它一定会陶醉消魂的。梅花到底美到什么程度?“霜禽“会先偷看,”粉蝶”会销魂,侧面烘托将梅花的美展现得淋漓尽致。同时,这一联是诗人想象的情景,手法上也属于虚写。

尾联,与首联相似,议中带比。诗人将月下赏梅咏梅同奢华高贵的生活对比,对前者,诗人感到庆幸;对后者,诗人则明显的不屑,从而突出了对梅花的喜爱。

咏物诗,多是托物言志的。诗人喜欢赞美梅花,其实是喜欢赞美具有梅花一样品格的人,更是对自己品格及追求的抒发。


郑显亮


欣赏中国古诗词,其中有一点就是要求读者要懂得诗中呈现的意境,要了解作者生平及其创作背景!

林逋(967一1028)字君复,汉族,浙江大里黄贤村人(一说杭州钱塘)。幼时刻苦好学,通晓经史百家。书载性孤高自好,喜恬淡,勿趋荣利。长大后,曾漫游江淮间,后隐居杭州西湖,结庐孤山。常驾小舟遍游西湖诸寺庙,与高僧诗友相往还。每逢客至,叫门童子纵鹤放飞,林逋见鹤必棹舟归来。作诗随就随弃,从不留存。1028年(天圣六年)卒。其侄林彰(朝散大夫)、林彬(盈州令)同至杭州,治丧尽礼。宋仁宗赐谥“和靖先生”。“梅妻鹤子"的林逋在创作《山园小梅》时的心境我们可以从诗中感受到,

众芳摇落独暄妍,占尽风情向小园。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

幸有微吟可相狎,不须檀板共金樽。 林逋种梅养鹤成癖,终身不娶,世称“梅妻鹤子”,所以他眼中的梅含波带情,笔下的梅更是引人入胜。林逋孤芳自赏,孤傲特立独行的隐士气质在诗中展现的淋漓尽致!

所以诗人借景抒情,借物言志,通过梅花疏影暗香在黄昏里的独自摇曵,动静结合,人们看到的则是和“霜禽”“粉蝶”一样迫不及待和如痴如醉的诗人——一个梅化的诗人。苏轼曾在《书林逋诗后》说:“先生可是绝伦人,神清骨冷无尘俗。”《四库全书总目》说:“其诗澄澹高逸,如其为人。”可知其言不谬,该诗之神韵正是诗人幽独清高、自甘淡泊的人格写照。


黄昏疏雨


众芳摇落独暄妍,占尽风情向小园。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

幸有微吟可相狎,不须檀板共金樽。

林逋(967-1028),字君复,钱塘,今浙江省杭州市人。死后宋仁宗赐谥和靖先生,所以后世称他为林和靖。

他的一生从未做官,过着清静淡泊的生活。他特别喜欢梅花,几十年在孤山种梅养鹤,素有"梅妻鹤子""之称。

写出这样美的梅花诗,是有他的生活基础的。《山园小梅》是一首咏物诗。

在中国诗史上,有许多诗都是通过对物的吟咏,抒发诗人的感情的,称为咏物诗。

咏梅,又是咏物诗中所占比重比较大的一个部分。古今往来,有不少诗人都咏过梅花。

这首《山园小梅》,先写梅花的品质不同凡花。"众芳摇落独暄妍,占尽风情向小园",说百花飘零凋谢,独有梅花却茂盛妍丽地开放,小园中只有它占尽美好的风光。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这一联诗,历来被读者誉为咏梅的绝唱。梅花的美,不同于牡丹的富丽,更不同于桃花的妖艳,而是一种淡雅和娴静的美。在这一联诗中,正好完美地表现出梅花的这种淡雅和娴静,作者是怎么取得这种艺术效果的呢?他不是简单的介绍,而是写它的姿态,写它的香气。上句疏疏落落的梅枝纵横交错,映在清浅明澈的池塘中,这里写的是姿态,但又不是直接写姿态,而是着重写水中的梅影。所以读者更加感受到它的摇曳多姿。下句,黄昏的淡月下,飘散着缕缕幽香,这是写梅花的香气。我们中国传统的欣赏趣味,讲究雅和韵。这里所写的香气,正是那种淡淡的幽香,所以很雅致,很有韵味。

"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是说霜禽,粉蝶对梅花的态度。霜禽,指寒霜中的飞禽,也指禽的羽毛洁白如霜。霜禽想要在梅花之上停息,必须先偷眼看看。这里写出了霜禽对梅花不敢随随便便,而是又爱又敬。粉蝶如果知道有梅花,也一定是对它无限深情。这样,梅花的美又从其他动物如何对待它的态度中表现出来了。这里上句是实写,下句"如、合"这样假设猜度,是虚写,用词十分讲究。

"幸有微吟可相狎,不须檀板与金樽。"就是说,可以亲近梅花的,幸喜还有低吟诗句那样的清雅;而不需要酒宴歌舞这样的繁华。作者在这里赋予梅花以人的品格。这个人,不是那种空虚庸俗下追求物质享受的俗人,而是品格高尚的风雅之士。这样,诗中梅花的形象,就带有作者本人的浓厚的感情色彩。诗人与梅花就不是客观的描写与被描写的关系,而是达到了精神上的无间契合。

这首诗的影响很深远。

深度理解这首诗,要结合诗的意境去理解。

希望能够帮到你。


铃儿响丁当


如何快速读懂一首诗

孩子们的难点在于读不懂。如何让孩子们快速读懂一首诗?

佳思佑语文觉得应该从字词句学习品读,而不是背答案。当然,见多识广也很重要,懂得技巧也很重要。

这里讲了四种方法:题目法,作者法,词句法,技巧法。

下面由图片来说明。

还得啰嗦下:

如果想提高懂诗的能力,还在于多读,多品。比如梅花古诗有很多,从中可选择40首左右比较容易读懂的梅花诗比较阅读,读完基本能理解内容,领悟写法的高下,境界的高下。

当然对于考场上的学生还要记住这些写法的名称。

记住这些写法的作用。考场上回答问题要用一定的套路,套上写法的作用关键词。

主题丛书批注·阅读理解·背诵篇目·六下·第一册·经典诵读·第四课《山园小梅》。

初高中必读必会古诗。

欢迎讨论。

讨论:

1.颔联和颈联算不算动静结合?

2.颔联算不算动静结合?


佳思佑玩爆语文


在所有的咏梅诗中,最著名的就是宋代隐逸诗人林逋的《山园小梅》,它被称为咏梅之绝唱”。

林逋在“学而优则仕”的年代,终身不仕,隐居杭州孤山二十年,种梅养鹤,人称“梅妻鹤子”。

他一生喜梅、植梅、写梅花诗,梅花既是他精神的写照,也是他灵魂的化身。这首诗没有一个梅字,专注于写意,采取从侧面烘托的笔法,达到了“曲径通幽”,出神入化的境地。

“众芳摇落独暄妍”,一个独字,写出了梅花不与人同的高傲风骨和凌寒独自开的品质。“众”与“独”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写出了梅花的孤标傲世、与众不同。隐喻诗人自己

不流于世俗的鲜明个性。

“占尽风情向小园”,一个“尽”字,描写出了诗人自己内心的坚持,和对自身价值的高度肯定和自信。

最为经典流传的两句“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全诗意境全出。“疏”字写出了梅花的疏朗和轻盈。“横斜”表现出了梅花的姿态,“水清浅”是用水的灵动和梅的妩媚相互映衬,展现出了一幅梅花卧水的形态。

暗”字表现出梅花了梅花的“香”,不浓烈,不张扬,恰似诗人自己的性格写照。“月黄昏”,使得整首诗呈现出了一幅月明星稀的优美画面,恰如诗人自己那如诗如画的精神世界。

这首诗让我们品味到了中国诗词的精微美学和中国文字运用的精妙绝伦。





天下文枢2020


诗歌欣赏,不用刻意;懂之即妙,不懂随它;言之很美,勿强为之;强美之为,失其本真;人性百态,眼光不同;你谓之美,人不睬之;万千人生,各有千秋;诗歌之美,自赏即好。


无语无我


很简单:

多去山水行,

便知大地情。

小桥流水边,

与君将诗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