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结束后报考医学的会变少吗?感觉吓跑的人比热血的人更多?

萌萌哒的甜甜酱


说实话,一次疫情并不会对很多人的人生选择造成太大的影响!



人类历史上遇到的重大灾难不在少数,虽然此次新型冠状病毒引起的肺炎疫情比较严重,但是我想这种疫情还不至于能够影响一大批学生的职业取向!

人类的历史就是和疾病做抗争的历史!中世纪欧洲的黑死病,曾经造成了5000万人的死亡,近一亿人口的减损。使当时的欧洲人口消失了近一半,但即使遇到这么严重的灾难,学医术的人也并没有减少。


我们常说“医者仁心”,所有的人都要面对生老病死,这个难以躲避的问题,对于学医的人来说,他们更明白这样一个道理,所以一场疫情不会影响他们对职业的选择!

我想可能受到疫情的影响,他们会有更多的人选择学医学吧!因为这对于那些想要实现人生价值和报效社会的人来说,是一个不错的机会!也有太多的先进人物和无私奉献的医生在这场疫情当中涌现。

所以不用担心学医学的人会减少,这是不可能出现的!


说文写作


这个问题我们分开讨论:

首先来说说疫情结束后报考医学的会变少吗?我认为疫情结束后报考医学的不仅不会变少,还会增加。为什么?

  1. 先来看看2003年非典以后报考医学的情况:根据《中国教育统计年鉴》,自2006年至2016年十年间,报考医学的人数从2006年医学本科招生人数155242人,毕业人数107020人;到了2016年,医学本科招生人数则多达至232452人,毕业人数也增加到了208905人。从数据看,招生人数增长将近一倍,而毕业人数增长了一倍多。所以从以往的数据来看,不仅不会少,而且会增加。

  2. 疫情增强了人们对医生职业的敬爱,提升了医学专业的价值。

试问现在抗疫最前线的人是谁?

让疫情得以最大程度控制谁的努力大?

从病毒手中挽回众多生命的人是谁?

毫无疑问是“白衣天使们”,是医务工作者,是他们不畏惧,不害怕,有担当的精神,是他们没日没夜的奋进,才有了现在疫情不断转好的结果。

所以他们教会了我们敬畏生命,有担当,有责任,在国家危难时挺身而出。

因此,我认为疫情结束后,报考医学的不仅不会变少,还会增加。

再来说:感觉吓跑的人比热血的人更多?

不得不承认,在死亡面前谁都会害怕,但是请你不要忘记了,那些在抗疫前线的战士们,不要忘记了那从1月23日到今天,那一批又一批奔赴战场的医护人员。

如果吓跑的人多,那么疫情如何如此之快得到控制,拐点到来如此之早?

如果热血的人少,那么为何有一批又一批的战士们前去支援武汉?

正因为有如此多的热血之人,才有了如此快的疫情拐点的到来。

所以热血的一定要比吓跑的人多!

总之,我认为:疫情结束后报考医学专业的会增多,热血中华儿女永远比吓跑的要多!


你感觉呢?你还有什么看法,可以留言共同讨论!记得且关注,且点赞!


没有教不好的孩子


你的说法我不敢苟同,在我看来,接下来学医的人数只增不减,理由如下:

1、在经历此次疫情之后,国家势必会进一步加大医学人才的培养力度,学医的人将会有更大更多的平台来发挥自己的才能。


2、医学人才的待遇将会越来越高,目前已经有多个地方都提出对本次参加一线防疫医护人员给予优待,我想这不仅仅是现在的激励政策,而是一种长久的认同。

3、医护人才的社会地位将会得到进一步提高,在经历这次勇敢的逆行之后,全社会对医护人员都给予了高度的赞誉,不仅仅是因为他们的水平,更因为他们的精神。

4、医学人才缺口很大,未来将有更多的就业机会。现在大学生最大的难题在于就业,如果某个职业有着大量的就业机会,我想学生还是非常愿意报考的。

5、医护人员的权益和安全将能够得到实实在在的保障,很多人莫名的担忧医护行业的一些劣势,我们必须要向前看,国家卫健委已经多次表态必须要确保医护人员的各项权益,保证他们的生命安全。

所以,我不认为接下来学医的人数会减少,我乐观的认为报考的人数反而会增多。在关键时刻,我们需要医护人员有勇敢的精神,但如果把医护看成一种普通职业的话,我们还是应该以平常心来对待,而不能所有的行为都用热血来支配,这是我们应该努力的方向。

对此,你怎么看?欢迎在下方留言讨论!

更多有趣的话题,请给我个关注哦


美蛙英语


要相信没被污染的年轻学子都还有热情和善良,也有的家人在这次新冠肺炎的肆虐下离去……所以还会有一腔热血去救死扶伤青年报考,但漫长的学习过程和不确定的就业环境和医疗状态中,可能他们中一些人会转行或者被迫转行,就如同儿科大夫流失那样,所以培养一个合格的有能力的医学生的确很难


不和污言秽语对话


我觉得疫情结束之后报考医学的人不会减少,应该会有所增加。因为通过这场瘟疫让我们看到了医学在拯救人类,包括拯救自己和亲人方面的重要性。还有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我们不能让那些在第一线默默付出的白衣天使们寒心,应该从各个方面鼓励他们、感谢他们。这样也鼓舞更多的考生选择医学而不是吓跑。

加强对抗疫一线医生子女的照顾,消除英雄们的后顾之忧,也让更多的人去重视这个行业

多地出台了对抗疫一线子女的照顾政策,无论是从入学择校,还是中考,高考都有一定的照顾政策,这也是从一个方面来给那些奋战在一线的英雄们一些安慰和鼓励。



今天儿子他们班也开始统计父母在湖北一线奋斗的子女名单,说明各地区都以各种形式和途径来鼓励和表彰那些奋战在抗疫一线的英雄们,让他们的孩子能够享受更优先的政策。以前高考加分的政策中一般都是农村独生子女、烈士子女等等,给一线医生们的子女加分,我觉得无可厚非、理所应当。让为国家、人民付出的人有回报,也用这样的方式鼓励更多的人重视这个行业。他们是一群舍小家为大家的白衣天使。

我们还在为辅导孩子而烦恼的时候,他们的孩子却在家里眼巴巴地盼望着父母能够早点回来。当我们被隔离家烦闷的痛苦时,他们累的已经躺倒在冰凉的地上。给他们更多的照顾和奖励,我相信人们都没有异议。

学医是一个漫长而艰苦的过程,但却是必不可少的一个专业。通过这次疫情更让我们崇尚科技救国的理念,这也会鼓舞一部分热血青年选择学医

自从疫情出现之后,大家不约而同的把医护人员和科技工作者和那些明星们进行对比,谁能在关键的时刻救民众于水火之中,谁在这场疫情中起到了中流砥柱的作用,恐怕大家是有目共睹的。

我们并不是反对明星,他们也是一个行业。但是我们更应该重视科技救国,重视培养科学技术人才和医务工作者。相信这次疫情给很多青少年上了生动的一课,对青少年三观的树立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我们更应该崇尚谁?更应该学习谁?相信也是不言而喻的了。



总结:我想大多数人是有着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的,尤其是在校的高中生。这次疫情之后,我们更能了解医学和科技工作者在我们社会和生活中的重要意义。相信会有很多人跳出来,毅然决然的选择学医。


轩老师谈教育


吓跑的人没有热血的人多,就如果抗战时期汉奸毕竟只有那么几个,其余的大家都很爱国!今后报考医学院的学生将会更多!

为什么这么说?

⑴ 现在我们国家对优秀医务人员需求很大,学医的就业压力相对较小。

⑵ 学医的待遇好,这是事实。

⑶ 今后国家将会继续加大对医学院的投入,扩招吸引更多优秀学生报考。

⑷ 对于医患关系紧张等问题,国家已经出台政策在改善了。

⑸ 这次疫情中出现了很多感人的故事及值得我们敬佩的人,这对于学生来说鼓舞作用很大。


⑹ 这次疫情,国家出台了部分针对一线医务人员的优惠政策,这也能促使学生选择学医。

⑺ 2003年非典后至今每年报考医学院的人数逐年增多是事实。

⑻ 医学院的录取分数线比其它很多学校都要高,这说明学医是一直都是比较好的选择。

⑼ 这次疫情,并没有导致大量医务人员被感染以及死亡,医生风险并不高。

⑽ 学医并不一定就当医生,从事务医有关的职业都可以了。


地理视角看教育


不会变少,反而会更热门。医护人员奔赴一线,英勇无畏、舍小家为大家的英雄影响不断激励有志青年,报效祖国、为国争光,像白衣天使那样成为“新时代最可亲最可敬的人”。

非典时的医学报考并没受影响

我们知道2003年非典,医护人员非典感染人数累计达1000名左右,医护人员患病人数占非典患者总数的20%,但并没造成报考医学专业降温,反而主动报考的人更多。

当年北大医学部又在原计划上给北京市增加了60多个招生名额,录取的平均成绩达到了596分。不仅是北京,在全国招生情况也非常好。

当年我的表妹不顾家人的反对,执着报考广东医科大学,今年也奔赴武汉一线治病救人。一开始,人手紧张,一天只能睡两三个小时,家人的微信没有时间恢复。晚上休息时,已到凌晨两三点,五点半就开始起床,准备第二天浴血奋战。不管再苦再累,她永远是自信乐观,为自己能成为“白衣天使”而自豪。


英雄是时代蓬勃向上的精神力量

疫情防控第一人,钟南山老人,他的言谈举止令全网疯狂刷屏,令无数崇拜者为之振奋与动容。他的责任与担当,让人无不肃然起静、为之泪目!

还有那些在抗“疫”战争中不幸感染而牺牲的医护人员,宋英杰、李文亮在、徐辉等英雄,他们的英勇牺牲会激励更多的青年志士,参与到治病救人的行业中来,在祖国需要时,一定召即来,来能战,战必胜!


结束语

岁月静好,皆因有人迎难逆行,党和政府对医务工作会更加重视,使更多的年轻人认识到医学事业大有可为,使更多的有志青年报考医学专业。


教育采撷


是这样吗?吓跑的人比热血的人更多吗?

恐怕这只是你的感觉吧!

老穆深信,在中国的这片土地上,每每遇到关键时刻,热血的人,一定比吓跑的人要多,而且多很多……

近日,老穆看到一则新闻,在武汉支援的一线医务人员,她们有的累得不行了,就直接躺在冰凉的地板睡觉……

老穆认为,这些医务人员是充满热血的,她们都有着坚定的信念,疫情一定能被攻克!

“2003年非典时正值高考,被当时很多前辈的英勇事迹所感动而报考的医学院。今天,能够参加抗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工作,对我而言是实现了学医的初衷、实现了少年的梦想。”

面对此次疫情,广医三院心血管内科医生何德全医生主动请缨……

我就是当年那个经历了03年非典而学医的人,现在主治医师了,目前在医学隔离观察点工作。


老穆认为,通过此次疫情,我们国家对优秀的医学人才更加渴求,这也无形中会促使医学院进行扩招……

老穆上网查了一下,截至2019年7月底,全国医疗卫生机构数达100.8万个,医院3.3万个。

尽管每年的医学毕业生到医院当医生的,有编制的,比较少,但这并不影响人们报考医学院的热情!

老穆认为,报考医学院,不一定非要当医生,从事跟医学有关的工作,也是不错的选择。

比如科研、教学、社区保健、卫生防疫、卫生行政事业管理等工作。

朋友们,你们对此有何看法?欢迎大家在下方评论区留言!


老穆说语文


疫情结束后报考医学的会变少吗?感觉吓跑的人比热血的人更多?

笔者对这个看法不敢苟同,无论是历史还是现实都一直见证着一个颠簸不破的真理:邪不压正,正义从来都是战胜邪恶!在我国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尽管从来不缺乏胆小鬼和汉奸,但是更多的却是热血勇气和侠肝义胆,他们才是推动社会进步与前进的脊梁。就像在网络上经常有人吐糟清华北大为美国人培养了多少多少社会精英一样,然而却对这两所最高学府所造就的数不胜数的高精尖人才,在国家的各行各业各个领域创造着人类奇迹,却视而不见;也不长点脑子想想,如果真如那帮偏执狂所言,这么多年来,国家会视而不见、会不管不问?真觉得都像你一样幼稚啊!



这场突如其来的疫情,把我国的医疗工作者们推到了战斗的前沿第一线,他们义无反顾、英勇顽强、舍小家顾大家,夜以继日地与新冠病毒肺炎作勇敢的斗争。84岁高龄的防疫专家钟南山院士铿锵有力地说出了全体医务工作者的心声:“医院是战场,我们是战士,我们不冲上去谁冲上去”!2月14日 《人民日报》是这样报道的:疫情发生以来,广大医护人员积极响应国家号召,不顾个人安危,舍小家顾大家,迎难而上,奋战在抗疫最前线,为疫情防控作出重大贡献;特别是2.5万余名支援湖北的全国各地医护人员,义无反顾,奔向最凶险的疫区,成为最美“逆行者”!



对于那些奋战在抗疫第一线的勇士们,国家不会忘记他们,人民更不会忘记他们,他们成为了当今社会人们竞相学习和效仿的楷模。财政部和卫健委下发《关于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防控有关经费保障政策的通知》强调:对于直接接触待排查病例或确诊病例,诊断、治疗、护理、医院感染控制、病例标本采集和病原检测等工作相关人员,中央财政按照每人每天300元予以补助;对于参加疫情防控的其他医务人员和防疫工作者,中央财政按照每人每天200元予以补助。2月14日,教育部印发通知,部署加强高校附属医院支援湖北抗疫一线医务人员服务保障工作,强调要落实医务人员的临时性工作补助等待遇,提高卫生防疫津贴标准,及时足额发放到位,绩效工资分配向作出突出贡献的支援一线医务人员倾斜等。



在于疫情战斗中,确实有一些医务工作者为此献出了宝贵的生命,但这根本吓不到英勇无畏的勇士们,2.5万余名支援湖北的全国各地医护人员就是最好的证明。笔者深信,在这种精神感召下,疫情结束后,报考医学的考生只会增多不会减少,少数被吓跑的人,根本就不配做一个医务工作者;“2003年非典时正值高考,被当时很多前辈的英勇事迹所感动而报考的医学院。今天,能够参加抗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工作,对我而言是实现了学医的初衷、实现了少年的梦想”,广医三院心血管内科医生何德全医生如是说。正在休假的24岁女孩甘如意,面对疫情,为了赶回武汉市江夏区金口中心卫生院范湖分院上班坚守岗位,一人骑自行车300多公里、辗转了4天3晚,让许多人感动不已!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疫情结束后报考医学的考生不会被吓跑、更不会减少,很多的热血青年反而会被勇敢地抗疫事迹所感动,毅然报考医学专业,希望未来能够加入医务工作者的行列,做一名白衣天使,造福社会!


自在人生wub


应该不会,其实医务人员也没有想象中那么危险,毕竟社会各界都把最好的防护措施给了医务人员,而且自己具备医学知识,能更好的保护自己和家人,武汉的医务人员对比其他城市,的确是非常危险,但是武汉医务人员对比武汉的老百姓,应该是要安全一点的,毕竟安全意识比一般人强,防护用品也比较齐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