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朝滅亡時,王剪為什麼不出來救國?

淡定哥標叔wyb323007


秦朝名將叫王翦,不是王剪。

王翦的生卒時間不詳,雖然百科上說他死於公元前208年,但這個說法缺乏充足證據。


因為根據《史記》記載,公元前221年,王翦急流勇退,告老還鄉,此後關於他的事蹟不見於史籍。而且《史記》中對他病死記載也只是“秦二世之時,王翦及其子賁皆已死”(秦二世在位時,王翦與其子王賁都皆已去世)。並沒明說王翦病死在秦二世在位期間。(公元前210年―公元前207年在位)

所以王翦病死於公元前208年的說法,證據不足。一般公認的說法,都還是認為王翦卒於前210年之前。畢竟王翦是服務了四代秦王的四朝元老,他如果活能到陳勝吳廣起義時,憑藉他的政治影響力和地位,不可能一點記載都沒有。


另外我個人認為,即便秦末那會兒王翦還活著,他也不大可能有大多的作為。

因為首先,假設王翦能活到秦末,他的年紀已經很大了。他第一次見於史書記載是獻計逼死魏齊。雖然史書上對於魏齊是死於長平之戰前還是長平之戰後沒有準確記載。但長平之戰發生在公元前262年到公元前260年之間,無論戰前戰後,趙國都怕秦國,都會逼殺魏齊討好秦相範睢。

我假定是戰後,即公元前260年。做為一個以軍功為官,且能在秦國朝堂上獻計,並且記入史書的將領,王翦這時的年齡至少20歲以上!否則他沒資格說話。

按公元前260年王翦20歲來算,那麼他的出生時間就在公元前280年左右。以這個年紀活到公元前208年,七十多歲的王翦還能有多大的作為?

人不服老不行,尤其是武將。像廉頗那種八十多歲還能領兵殺敵的例子,百年難遇。



第二,王翦出山未必能有善終。

秦朝統一前後誕生了兩大武將家族,一是以王翦代表的王氏家族,二是以蒙恬為代表的蒙氏家族。蒙氏的崛起原本比王氏早,但由於王翦和王賁父子功勞大,六國被滅有五國跟他們父子都有關係,以至於滅楚後,功高震主了,蒙氏被王氏完全壓制。所以從秦始皇開始,秦朝皇室就一直在扶持蒙氏制約王翦父子。比如王翦攻楚時,帶走了六十萬大軍,給他當副將順便監視他的人,就是蒙恬和蒙毅的父親蒙武。

後來王翦退隱,王氏衰落,蒙氏順理成章的成了頭號家族,王氏則排到了第二。直接證據就是王翦的孫子王離給蒙恬當副手,秦始皇把公子扶蘇也派到了蒙恬處實習,這妥妥的就是想扶蒙恬上位。

再到後來,秦二世登基,下詔害死了蒙恬和扶蘇,王離作為蒙恬的副手受到秦二世的拉攏和扶持,接替了蒙恬的位置。

從這個過程來看,王、蒙兩家的地位在秦始皇父子的操縱下,翻過來,又翻過去,最後又翻了回來。再牛掰的武將,在皇帝手上也不過就是玩物罷了。

所以,假設王翦還活著,以他的地位,以及秦二世和趙高的德性,他能不能善終,真的很難說。有可能秦二世會把他和蒙恬一鍋端了,再扶持其它家族的人充當頭牌。



第三,作為中國歷史上的bug人物,王翦能不能在項羽身上佔到便宜,是個問號。

很多人喜歡習慣性的把秦滅的鍋甩給秦二世和趙高,好像大秦將士忠勇能戰,打不贏項羽完全是因為後方昏庸,接濟不上才敗下陣來。可實際上,直到鉅鹿之戰王離被項羽覆滅前,秦朝中樞對前線章邯的支持基本是無可指摘,朝廷基本上把能做的全做了,不僅軍糧裝備供應充足,及時調動一切國內兵力增援前線,並且還把前線指揮權也交給了章邯調度。

可問題是,從對上楚軍的第一天起,秦軍就面臨著一個問題——打不過楚軍。

定陶之戰前,章邯就打不過楚軍,從山東東阿一直打到河南杞縣,秦軍始終打不過。後來是秦二世的援軍來了,再加上項梁麻痺大意,章邯才翻了盤。

定陶之戰後,項羽上位,章邯、王離集中了秦朝關中軍團和長城軍團兩大主力,四十萬精銳部隊,以勝利之師,佔據地勢,工事完備,並且士氣還很高漲,就等著圍點打援消滅不怕死的項羽。

而項羽帶著新喪之師,區區五萬人,既沒有地利,又無糧草,僅攜三日干糧就敢發動主動攻擊,以破釜沉舟,有進無退,所向無前的勇氣以弱擊強。就是硬生生把秦軍毫無破綻的部署正面打爆了。



章邯沒犯任何錯誤,項羽也沒偷奸耍滑,他被項羽直接幹翻,沒有任何道理可說,只能說明項羽的楚軍對於秦軍來說,完全是降維打擊的存在。

PS:秦末作戰慣用三板斧,深溝高磊,堅守不出,靠國力拼消耗對付項羽的楚軍採取的運動戰法不奏效。

王翦當然是名將,但以他的年紀來說,遇上如此逆天,不講道理的項羽,很難說他不會被項羽挑翻在地。

而且秦軍的殺手鐧反間計(當年打不過李牧就用反間計)對於項羽而言,也不奏效。項羽根本不講道理,誰反間他,他就殺了使者自立為王,這種人,很可怕。


Mer86


王翦?不是這位老將不願意出來就秦國,而是當時王家已經派出了自己的代表,其實這位老將出馬可能會使情況更糟。

王翦是秦始皇在位期間對於秦國貢獻最大的一員將軍,當然這個還要算上他兒子王家對於秦國統一天下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秦滅六國五國皆為王家所滅,這種情況之下,我們必須得說的便是王翦,其實他滅六國的時候也是他軍事生涯的末期,此時他已經是一員老將了。

戰國時期將軍的壽命其實是有年齡限制的,畢竟那個時候打仗還是要靠兩條腿走路的,雖然將軍的待遇要比士兵高一點,但是面對真正的打仗的時候,將軍還是有體能上的要求,所以我們就會發現戰國時期真正打仗的將軍他的年齡限制都特別高,或者對於他的體力的要求也特別高,廉頗老矣,尚能飯否,不要忘了去驗證廉頗是否能打上的時候,廉頗連著向趙國使者驗證了一下自己體力還跟得上軍隊的節奏,結果當時的使者就告訴趙王說廉頗老將軍雖然表現的還不錯,但是連續拉了好幾泡屎,所以他應該跟不上軍隊,因此趙王就選擇將廉頗召回這樣。一個信念直接給掐滅了。

王翦在滅楚國的時候,一開始他跟李信曾經進行過一段朝堂辯論,結果秦始皇受到什麼說王老將軍已經老了,沒什麼睿智了,那就別當老將軍,王翦說行,(今日頭條漩渦鳴人yy首發於悟空問答)我就等你這句話立刻就回家了,雖然秦始皇死求活,求把人家從家裡拉了出來,然後滅了楚國,但是此時的王翦年事已高,相比較於現如今的人來講,這個年紀還不算太大,但是對於戰國那個歷史時期來講,這時候的王翦其實更多的應該頤養天年了。

所以在秦國朝堂之上,替王家出面代表作決定的是王賁,後來蒙田帥兵與匈奴作戰戰士到了最緊急的時刻,秦始皇派遣王奔率領10萬秦兵出去增員們填,由此王家也就在秦國的邊關長城之地建立了自己的據點。

戰國時期各大家族的,或者說各位武將的家族,其實也大致如此,都是隨著自己的軍隊在變遷的,王家也因此定居在了長城邊關之所在,這時候秦國爆發了農民起義,陳勝吳廣的軍隊席捲了整個天下,此時,經過一段時間的洗禮,章邯率領秦國軍隊擊敗了多路秦國起義軍北上去對付北方的趙國的時候,此時代表王家出面的是王離。

也就是王翦的孫子!瑞茲這樣路線一路擺下來,大家都清楚了,王家實際上一直都沒有放棄情況,他們一直都有不同的人在代表自己的家族替秦國作戰,只不過到了王離的時候,由於戰場15在鉅鹿之戰裡面被西楚霸王項羽所殺,所以以秦國的王嘉也因此沒落下去。

至於說王翦迪,就算他能夠到秦國農民起義,那個時候她年紀太大了,上不了戰場,也帶不了並蒂,而此時的王翦可能已經去世,按照記載,王翦是在農民起義軍爆發前一年去世了,這也就證明了在秦國面臨內亂的情況之下,王翦沒有辦法發出任何聲音,否則自己拼盡全力滅掉了這麼多國家,建立起了大秦帝國,王老將軍是絕對不會允許這個帝國發生崩塌這樣一種情況誕生。


漩渦鳴人yy


秦朝名將王翦,生年不詳,卒於公元前208年。字維張,頻陽東鄉人(今陝西富平縣),與白起、廉頗、李牧並稱戰國四大名將,秦國傑出軍事家。

王翦歷四朝不朽,無論是范雎、呂不韋還是李斯,都對他異常敬重。不但曾經助秦王平叛、解除呂不韋相權,在滅六國時主導了滅趙、燕、楚等關鍵戰役,打敗了李牧、項燕等名將。

可以說,秦朝的江山一大半都是王翦打下來的。那麼這個不世出的名將,為什麼在秦國天下大亂時,沒有出世平叛,扶大廈於將傾,建立不世功勳呢?

實際上,秦滅六國之戰進行到一半時,王翦就急流勇退,隱遁山野了。後來秦王嬴政請求他帶兵滅楚時他才又再出山,將楚國滅國後,他再次請辭,隱遁山野,終於得以善終。

秦朝爆發大澤鄉起義時是公元前209年,王翦死於公元前208年,也就是說大澤鄉起義不久他就過世了。對於他這樣一個看淡了功名、看透了世情的人來說,已經歸隱山林多年,成為了徹底的布衣平民,對秦朝的政治早已經不關心了。

而且秦二世的所作所為,對於王翦這樣能夠看透事物本質的人,恐怕也無心再為秦國鎮壓人民賣力了。最為關鍵的是,無論多麼偉大的人,都有屬於自己的時代,不可能一直到死什麼事情都能搞定。

屬於王翦的時代早已過去,他已經到了瀕死之年,即便有心,怕也無力了。大澤鄉的農民起義,雖然開初時風捲殘雲,但終歸是烏合之眾,癬疥之疾。真正滅亡秦國的,是趁亂而起的六國就貴族們。等到六國舊貴族發力推翻秦朝時,王翦已經離開了人世。

而他的兒子王賁、孫子王離等世代效命秦朝,王離後來也被項羽所滅。


謝金澎


秦國統一後,嬴政南征百越,以王翦為帥,王賁副之,父子倆帶五十萬秦軍南下伐越,取得了不錯的戰績。但是百越地區多雨潮熱,王翦身體很快就不行了,臨死前王翦要求秦始皇繼續對百越用兵,要堅持化百越入華夏,以此給華夏族擴展生存空間。王翦死後,秦始皇親自扶棺下葬,王賁也為父守陵。王賁多年與父親征戰南北,也留下了一身傷病,不久也死了,其子王離進入蒙恬大軍歷練。

在名將風範世家的薰陶下,王離也是秦朝傑出的將軍,在建立軍功後被封為武城候,繼任父親王賁的將軍之職。秦朝末年,陳勝吳廣起義,原來戰國六國的貴族借農民起義的這條燃燒的引線紛紛復國,而當時作為大一統王朝的思想還未根深蒂固,多數人還沉浸於數百年春秋戰國時期形成分裂小國的慣性思維,隨著六國貴族登高一呼鼓動,最終形成各路割據武裝。公元前207年,秦二世派章邯和王離率兵攻打趙國,爆發了鉅鹿之戰,秦軍與諸侯軍隊各有四十萬人,結果王離的軍隊被西楚霸王項羽及諸侯聯軍大敗。在鉅鹿之戰中王離被俘,王離與其歸降的二十幾萬秦軍將士一同被項羽坑殺,章邯投降,至此秦軍主力基本被消滅。同年,漢高祖劉邦大敗秦王子嬰(秦國末代皇帝)的軍隊,來到了霸上(今西安白鹿原),劉邦在項羽等待數月後,先行一步進入了關中。秦王子嬰乘著白馬拉的素車,把繩子系在脖子上,掛著皇帝的印璽、符、節,向劉邦投降,秦正式滅亡。


尋找歷史的truth


王剪是秦國繼白起之後最出色的名將,他和兒子王卉一起征服了東方五國為秦國的統一立下汗馬功勞。秦國建立後,王剪深知自古以來武將功高震主結局悽慘,武安君白起就是一個活生生的例子,王剪立即向秦始皇上書恩准卸甲歸田過著與世無爭的生活,秦國滅亡時王剪已經年邁無力再為秦國進行征戰,有心無力。


夢迴均州滄浪湖


王翦說,有心無力啊!棺材板壓得太嚴實了,起不來了……

公元224年,秦王政召集群臣,商議滅楚大計,王翦認為“非六十萬人不可”,李信則認為“不過二十萬人”便可打敗楚國,秦王政大喜,認為王翦老不堪用,便派李信和蒙恬率兵二十萬,南下伐楚。王翦因此稱病辭朝,迴歸故里

《史記·卷七十三·白起王翦列傳第十三》:“於是始皇問李信:「吾欲攻取荊,於將軍度用幾何人而足?」李信曰:「不過用二十萬人。」始皇問王翦,王翦曰:「非六十萬人不可。」始皇曰:「王將軍老矣,何怯也!李將軍果勢壯勇,其言是也。」遂使李信及蒙恬將二十萬南伐荊。王翦言不用,因謝病,歸老於頻陽。”

後來李信大敗,楚國大將項燕連斬殺秦國7個校尉(萬人隊長,依秦律,校尉戰死,則這個萬人隊說明已經全軍覆沒了)。

逼得始皇帝沒辦法,只好降低身段,親自到王翦家中求援,讓已經45歲(不惑之年)的老將王翦再次出山,同時給予秦國全部的軍隊60萬。

王翦以拼國力為戰術,與楚國對峙一年,迫使項燕不得不放棄防禦戰線,向東調遣,王翦趁機全面進攻,截住項燕,一戰斬殺項燕。一年後,王翦俘獲楚王負芻,秦國滅楚戰爭結束。

王翦及其兒子三人,一共滅了6個國家,除了韓國之外。滅楚一戰後,王翦並沒有選擇去滅燕。而是領五十萬秦軍南下伐越。

其實個人看法,更多是為了殲滅楚國殘部,因為之前滅楚時,楚國與百越的關係一直很差,可當楚國亡國後,百越馬上就反了。要麼估計是楚國殘部投降百越,要麼就是百越趁機想渾水摸魚。

“秦始皇並楚,百越叛去”(《越絕書》)

《史記·王翦白起列傳》滅楚國之後就“南征百越之君”。同時到了公元228年時《史記·秦始皇本紀》中記載,秦始皇二十六年的疆土“南至北向戶”,也就是五嶺之南的地區。

滅了越幹之後的王翦,因功晉封武成侯,身為四朝元老的王翦就在這個時候急流勇退,請老歸鄉了。

而始皇帝在公元前210年死的,陳勝吳廣的起義是在公元前209年爆發的,第二年,也就是公元前208年時,王翦去世。

所以當鉅鹿之戰爆發時,也就是公元前208年九月,那時候的王翦估計已經埋入底下了,因此不是老將不想救秦國,而是棺材板壓得太緊了


史之為用


陳勝吳廣大澤鄉起義,是在公元前209年秋。

之後幾個月的時間,起義席捲全國,各地均起義軍。

據說王翦死於公元前208年,也就是說有機會參與平叛。

哪麼為什麼王翦沒有參與保衛秦朝天下的戰爭呢?

史書記載王翦攻百越有功,封武成侯,之後王翦告老退隱。

秦攻百越共三次。

三次都是在統一六國,稱帝(公元前221年)之後發生。

第一次,公元前219年,屠睢為主將。

第二次,公元前214年,任囂和趙佗兵分兩路。

第三次,公元前210年,趙佗為主將,攻甌駱。

三次王翦均沒有做為主將出現。

攻滅六國,除最先被滅的韓國,其它五國都是王翦和他兒子王賁為主將攻滅的。

最晚被滅的齊國是王賁在公元前221年滅掉的。

王翦王賁一直受秦始皇倚重,難道僅隔了兩年,攻滅百越就不再倚重了?

個人分析,王翦應該是真的老了。

王翦見於史書記載,最早是獻計逼死魏齊。

雖然史書上對於魏齊是死於長平之戰前還是長平之戰後沒有準確記載。

但長平之戰是發生在公元前262年到公元前260年。

戰前戰後趙國都怕秦國,會逼殺魏齊討好秦相範睢。

假定是戰後,公元前260年。

做為一個以軍功為官,且能在秦國朝堂上獻計,並且記入史書的將領,王翦這時的年齡至少20歲以上。

王翦在徵百越受功後稱老還鄉。

徵百越第三次是公元前210年。

就算是第三次王翦才告老,這也是70歲以上的年紀了。

試問,大澤鄉起義後,因年齡原因久未當主將的王翦,怎麼可能會以古來稀的年齡上戰場,去挽救搖搖欲墜的大秦帝國?


難得浮生閒半日W


王剪,秦亡國時遠在廣東,心有餘而力不足。王翦知道李斯嫉賢妒能,將相不和,兵家大忌,名將白起之死就是教訓,怎會重蹈覆轍,赴白起後塵?!贏政在世時批准了王翦經營粵閔蠻荒之地的政策,有口諭,不必回師救援關中!🎻

十里春風一心向暖

廣綺天山居士清遠

鳩摩羅什🎸


綺麗神兵張廣綺


秦滅國時,王翦為何不出來救國?

簡單來說,一是王翦隱退,不知是否還活著;二是即便還活著,年歲已高,不再適合行軍打仗的生活;三是秦國已無兵可用。

秦末亂象四起,秦國統一後的各種矛盾在秦始皇去世後集中爆發,國力迅速衰退。

政治上胡亥繼位,趙高亂政,國家體系亂成了一鍋粥。朝廷之中互相攻訐,大家噤若寒蟬,每個人都在小心翼翼的說話行事。

蒙恬被陷害,長城軍團失去了核心戰鬥力,趙佗六十萬大軍平南越不回,章邯軍潰敗投降。至此,秦國已無可用之兵。

秦國為了統一,那個赳赳老秦,共赴國難的老秦人幾乎損失殆盡,秦國已然無再戰之力。

項羽劉邦八面諸侯來襲,區區咸陽守軍如何能敵?

此刻,即便是戰神王翦,也只怕是望洋興嘆吧。更何況,即便是王翦,能保證得到胡亥集團的全力支持麼,一個章邯尚且被排擠致投降,更何況是功高蓋主之王翦。

王翦是一個聰明人,懂得審時度勢。即便是那時他未亡,也不可能出來救秦國了。因為即便是強如王翦,也救不了秦國。


看點兒歷史


王翦(生卒年不詳)是秦代傑出的軍事家,也是繼白起之後秦國的又一位名將。戰國末期秦國著名戰將,與其子王賁一併成為秦始皇兼滅六國的最大功臣。傑出的軍事指揮才能使其與白起、李牧、廉頗並列為戰國四大名將,與其子王賁在輔助秦始皇兼滅六國的戰爭中立有大功,除韓國之外,其餘五國均為王翦父子所滅。

很多人存在疑問,認為秦朝滅亡的時候,為什麼王翦不出來救國?因為王翦生卒年份不詳,不清楚他是否活到了秦朝覆滅時候。但即便活到那時候,對於拯救秦朝他也有心無力。因為他在秦朝統一天下後,當即告老還鄉,此後並未領兵,因此王翦手中無兵,自然也不可能來拯救國家。

而且秦朝的滅亡與將領無能並沒有太大關係,主要是毀在了秦二世和趙高手裡。當時,秦將章邯、王離等人也是一時名將,打了很多勝仗,雖然在鉅鹿之戰中被項羽大敗,但也不能說已經沒有一戰之力了。最重要的原因就是章邯等人對朝廷已經失去信任,由於趙高弄權國政排除異己,連李斯都能被其腰斬於咸陽。對於章邯來講,他會為自己考慮,打了敗仗自然會被追責,即使打了勝仗,由於趙高的嫉妒,也很難得到好的結局,所以章邯最終投降了項羽。所以,秦朝的滅亡與將領無能沒有太大關係,而是皇帝的昏庸和姦臣的專權,讓原本忠心於朝廷的文臣武將離心離德,最終走向滅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