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從秦朝到清朝選出二十位好皇帝,你會挑選哪幾位皇帝?

微笑愛的心


在中國兩千多年的漫長帝制社會里,皇帝是國家的最高統治者,是專制統治的象徵與代表。據統計,自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稱皇帝始,到1912年“末代皇帝”溥儀退位,在不足2133年中,在中國歷史上一共出現了83個王朝,共有559個帝王。

我們按照王朝紀表來挑選20位好皇帝,不一定是排名前20的,但都是做出了突出貢獻的皇帝代表。

秦朝

一、秦始皇

秦朝二世而亡,秦始皇毫無疑問是千古一帝。是他第一次統一了中國,創新了封建制、郡縣制、皇帝制等政治制度,是中國封建社會的開端。

漢朝

二、漢高祖

漢高祖劉邦推翻了秦朝的暴政統治,結束了楚漢分裂的格局,建立了大漢朝。與民休養生息、勵精圖治、緩和與匈奴的關係,開始了一個和平的時代。甚至毛主席評價劉邦是封建皇帝裡邊最厲害的一個。

三、漢武帝

漢武帝也是千古一帝的人物。在位54年做出了極大的貢獻。加強集權、獨尊儒術、幣制改革、首開絲路、開疆拓土、創建年號。面對自己的過錯,開歷代皇帝先河下“罪己詔”。堪稱古代中國最接近完美的皇帝。

四、漢宣帝

漢宣帝出身貧苦,因此能夠深刻的瞭解民情,深知百姓疾苦和吏治得失。因此漢宣帝在位期間,政治清明、社會和諧、經濟繁榮、四夷賓服、綜合國力是漢朝時期最為強盛的。

五、漢光武帝

漢光武帝可以說也是靠自身實力奪取的皇位,王莽篡權後天下大亂,劉秀經過12年的統一戰爭平定了動亂。繼位後也是勵精圖治,整治吏治、休養生息、大興儒學、推崇氣節,成就了中國歷史上“風化最美、儒學最盛”的光武中興時代。

三國兩晉南北朝

六、晉武帝

晉武帝是晉朝的開國皇帝,他統一了東漢以來三國分裂的局面。革新政治、振興經濟、厲行節儉、推行法治,使得晉朝人口增殖,整個社會呈現繁榮的景象。不過也為“五胡亂華、衣冠南都”埋下了禍患。

隋朝

七、隋文帝

晉武帝埋下的五胡亂華禍患,讓中華大地陷入了長達三百年的顛沛流離。隋文帝的出現,結束了分裂局面。統一指揮勵精圖治,開創了開皇之治的繁榮局面,甚至出現了萬國來朝的局面。是一個上承南北朝、下啟唐朝的大一統朝代,與秦朝極其相似。

唐朝

八、唐太宗

唐太宗也是千古一帝的人物。發動宣武門之變鐵腕奪權。即位後,虛心納諫、厲行節約、選課農桑、休養生息、國泰民安、路不拾遺,開創貞觀之治,更是讓北方地區各民族融洽相處,尊號“天可汗”,為唐朝後來一百多年的盛世格局奠定重要基礎。

九、武則天

中國歷史上唯一的正統女皇帝。最重要的是,她做的還很優秀。她“明察善斷”,多權略,能用人。又獎勵農桑,改革吏治,重視選拔人材,所以使得賢才輩出,有貞觀遺風的美譽。

十、唐玄宗

唐玄宗統治期間可以說是古代封建社會的巔峰,開創了唐朝的極盛之世。

宋朝

十一、宋太祖

宋太祖的貢獻在於結束了唐朝之後的五代十國的混亂局面,完成了全國大部的統一。杯酒釋兵權解決了唐朝中期以來地方節度使擁兵自重的局面。

十二、宋仁宗

宋仁宗在位期間,宋朝的經濟得到了快速的發展,科學技術和文化也得到了極大的進步。節儉愛民、勤儉律己、仁政寬容,開創了仁宗盛治的局面。

十三、宋神宗

宋神宗即位之處,眼看宋朝積貧積弱的困境,決定實行變法,史稱熙寧變法,也叫王安石變法。但是變法遭到了極大的阻力,使得宋神宗猶豫不決,但是他維持新政、堅持變革的決心不變,是宋朝最有抱負、有作為的皇帝。宋神宗本有機會成為千古一帝,卻在猶豫不決中輸的一塌糊塗。但是在他統治期間改變了宋初以來混亂的官僚制度;變法也大大增加了國家的財政收入,社會生產力有了巨大發展。

元朝

十四、元世祖

忽必烈是元朝的開國皇帝,他完成了全國的大一統。首創行省制度,開鑿大運河。同時也是人類遠祖以來迄於今日世上從未見廣有人民、土地、財貨之強大君主。

明朝

十五、明太祖

明太祖朱元璋自農民起義始,舉兵北伐,推翻了元朝的統治,實現了全國的統一。在位期間,政治上廢除丞相和行中書省、設三司、嚴懲貪官和不法勳貴;軍事上實施衛所制度;經濟上大搞移民屯田、興修水利、丈量土地、清查戶口;文化上抓教育、興科舉、立國子監;對外加強海外交流、恢復中華宗主國地位。社會生產逐漸恢復和發展,史稱洪武之治。

十六、明成祖

明成祖也是千古一帝的人物。他發動靖難之役奪取了皇權。即位後勵精圖治,延續了洪武政策,改革官僚機構,軍事上五次北伐,收復安南,拓展和維護了華夏版圖的完整,委派鄭和下西洋,加強了中外友好往來和男孩的經營權,編修《永樂大典》,疏通大運河,遷都北京。統治期間,經濟繁榮,國力強盛,文治武功極大提升。

十七、明宣宗

明宣宗在位期間,勵精圖治、修養生息,緩和了社會矛盾,知人善任,社會經濟得到了空前的發展,史稱仁宣之治。

清朝

十八、清聖祖

康熙也是千古一帝的人物。少年時挫敗鰲拜,奪回政權,開始親政。成年後坐鎮北京取得了對三藩、沙俄的戰爭勝利;消滅了臺灣的明鄭政權;三徵噶爾丹,並取得勝利;創立“多倫會盟”取代戰爭,聯絡蒙古各部;意圖以條約確保清朝政府在黑龍江的領土控制。 在政治上加強中央集權;經濟上注意休養生息,發展經濟,籠絡漢族士人。是多民族國家的捍衛者,奠定了清朝興盛的根基,開創出康雍乾盛世的大局面。

十九、清世宗

雍正在位期間平定了羅卜藏丹津叛亂,推行國計民生改革,設立軍機處、設立會考府。更是推動了改土歸流、攤丁入畝、火耗歸公、廢除賤籍、官紳一體當差一體納糧等改革。雍正帝的一系列社會改革對於康雍乾盛世的連續具有關鍵性作用。

二十、清高祖

乾隆統治期間也是中國封建社會歷史的最高峰。乾隆重視社會的穩定,繼續推行雍正帝政策,同時減輕農民的負擔,起到了保護農業生產的作用。武功上,平定準噶爾和大小和卓叛亂,正式將新疆納入中國版圖,捍衛了西藏的主權完整,保衛了臺灣的統一,鞏固了多民族國家發展;文治上,編修《四庫全書》,發展漢學、開博學鴻詞科。讓康雍乾盛世達到了頂點,成為中國最後一個盛世。


不務齋


如果從秦朝到清朝選出二十位好皇帝,我會選下面幾位,按朝代順序排列:

第一位:秦始皇嬴政,完成統一大業,建立了第一個中央集權的統一多民族國家,開啟了2000多年的封建帝制,是中國歷史上第一位皇帝。

第二位:漢文帝劉啟。經過呂后亂政之後,採取無為而治,修養生息政策,使國力得到恢復,開創了“文景之治”。

第三位:漢武帝劉徹。政治上加強了中央集權,思想上“罷黜百家,獨尊儒術”,軍事上北驅匈奴,擴大領土,使西漢國力達到鼎盛,晚年認識到自己的不足,頒佈罪己詔,功績斐然。

第四位:漢和帝劉肇,東漢第四位皇帝。執政期間,清滅外戚奪回政權,勤政愛民,體恤民情,減免賦稅,期間東漢過了達到鼎盛,史稱“永元之隆”。

第五位:唐太宗李世民。選賢任能,知人善用,從諫如流,以農為本,休養生息,促進民族大融合,史稱“貞觀之治”。

第六位:武周皇帝武則天,歷史上唯一的女皇帝。完善科舉制,提拔一大批科舉出身的人才,為唐玄宗留下了一批人才。

第七位:唐玄宗李世民。前期任用賢臣,整治腐敗,推崇節儉,發展國力,史稱“開元盛世”。

第八位:宋太祖趙匡胤。統一結束了唐以後的小國混亂局面,建立宋朝,加強中央集權,開啟了北宋文化空前繁榮的局面,出現了大量優秀的詞人、花家、書法家。

第九位:蒙古帝國成吉思汗。統一了混亂的蒙古草原各部,為元朝成立堅定基礎。

第十位:元世祖忽必烈。建立了中國第一個少數民族統治的大一統王朝。

第十一位:明太祖朱元璋。平民出身的皇帝,建立明朝,採取休養生息政策,恢復國力,廢除宰相,設立錦衣衛,加強中央集權。

第十一位:明成祖朱棣。遷都北京,恢復錦衣衛,設立東廠,對周邊採取收復和安撫政策,多次派鄭和下西洋,採取積極地外交政策。

第十二位:明宣宗朱瞻基。實行德政治國,並延續其父明仁宗的治國理念,實行重農政策,賑荒懲貪,息兵養民,發展國力。

第十三位:明孝宗朱祐樘。孝宗在位期間“更新庶政,言路大開”,厲行節儉,被稱為中興之主。

第十四位:明神宗朱翊鈞。這一時期主要是首輔張居正推行改革,使明朝在後期又一次出現中興之勢。

第十四位:清太祖愛新覺羅·努爾哈赤。統一女真,建立後金,為清朝形成了基本的政治體系。

第十五位:清太宗愛新覺羅·皇太極。建立大清國,攻打明朝,平定戰亂,聯盟蒙古,為清軍入關做好基礎。

第十六位、十七、十八位:康熙、雍正、乾隆,其子孫三代使清朝當時的經濟、政治、文化都到達了鼎峰,開啟了“康乾盛世”。

以上都是大一統王朝的皇帝,下面二位不是大一統的皇帝。

第十九位:北魏孝文帝拓跋宏。北魏是鮮卑族,統一了北方地區,孝文帝親政後,遷都洛陽,實行漢化政策,努力消除民族障礙,為隋唐統一堅定了基礎。

第二十位:三國魏國曹操。東漢末年分三國,魏國實力最為強勁,能在三國之中實力最好,可見曹操又很強的政治謀略和軍事能力。


小姚的記錄


秦始皇開始算起,秦朝2位,漢朝31位,三國11位,晉朝16位,五代十六國78位,南北朝59位,隋朝3位,唐朝22位,五代十國55位,宋朝18位,金遼西夏35位,元朝18位,明朝16位,清朝12位,還有南明、北元,其它諸如李自成、張獻忠,以及太平天國洪秀全父子、甚至稱洪憲帝僅兩個月的袁世凱,加起來一共408位。

但如果把秦始皇以前歷時840年的東、西周朝和春秋、戰國時代之王、公、侯加進去,就更多了,這些君王總共121位,公217位,侯23位。若再把周朝以前的商朝、夏朝60帝也算進去,中國帝王應該有829位。

中國皇帝雖然自命天子,被稱萬歲,但長壽者不多,短命者不少,五十歲以下的佔一半以上(秦始皇以前的不算在內。其餘約卅位生卒年份不可考)。

超過八十歲的只有五位,即最長壽的乾隆皇帝(88)、梁武帝蕭衍(85)、唯一的女皇帝武則天(81)、宋高宗趙構(80)和五代吳越武肅王錢□(80)。

超過七十歲的有十位,包括元世祖忽必烈(79)、唐玄宗李隆基(77)、明太祖朱元璋(70)和三國吳大帝孫權(70)等。

超過六十歲的有38位,包括漢武帝劉徹(69)、康熙皇帝(68)、元太祖成吉思汗(65)、隋文帝楊堅(63)和漢高祖劉邦(61)等。

超過五十歲的有60位,包括雍正皇帝(57)、唐太宗李世民(50)等。

40歲到49歲的有55位,包括秦始皇贏政(49)、宋太祖趙匡胤(49)、南唐後主李煜(41)、清太宗皇太極(41)等。

30歲到39歲的有62位,包括魏文帝曹丕(39)、光緒皇帝(37)、咸豐皇帝(30)等。

20歲到29歲的有50位,包括秦二世贏胡亥(23)、順治皇帝(23)等。

10歲到19歲的有28位

十歲以下的娃娃皇帝有29位,包括八歲的漢質帝劉纘,六歲的元寧宗、兩歲的漢衝帝劉炳和才生下100天就登基、不滿週歲就死去的漢殤帝劉隆。

這些未成年就夭折的小皇帝,不可能有所作為。然而,有些皇帝才幾歲就登上皇位,一坐就是幾十年,而且影響相當深遠。

在位最久的皇帝是康熙(61年)和乾隆(60年)。

在位超過50年的有3位,漢武帝和西夏仁宗都是54年,西夏崇宗53年。

位超過40年的有11位,包括遼聖宗(49年)、明神宗萬曆帝(48年)、梁武帝(47年)、遼道宗(46年)、元順帝(46年)、明世宗嘉靖帝(45年)、唐玄宗(44年)、宋仁宗(41年)、宋理宗(40年)和劉備的兒子阿斗、蜀後主劉禪(40年)。

在位超過30年的有19位,包括:秦始皇(36年)、宋高宗(35年)、宋徽宗(35年)、唐高宗(34年)、光緒皇帝(33年)、道光皇帝(30年)和明太祖朱元璋(30年)等。

在位超過20年的有31位,包括宋孝宗(27年)、唐太宗(23年)和元太祖成吉思汗(21年)等。

在位10至20年的有103位,包括遼太宗(20年)、順治皇帝(18年)、明思宗崇禎帝(17年)、宋太祖(16年)、武則天(15年)、同治皇帝(14年)、南唐李後主(13年)、雍正皇帝(13年)、太平天國天王洪秀全(13年)和咸豐皇帝(10年)等。

在位不滿十年的皇帝超過240位

其中我在意的好皇帝有秦始皇,劉邦,武則天,李世民,成吉思汗,曹操,劉秀,乾隆,雍正,朱元璋,趙匡胤,劉禪,楊堅,李煜,忽必烈,李隆基,劉徹,楊堅,蕭衍




xiaowang歷史


在中國封建歷史上從秦始皇嬴政開始到清廢帝溥儀。一共出現了83個王朝,一共有帝王559位(包括在位半天金朝的完顏承麟)。有英明神武之輩,也是昏庸無能之輩,既有文治武功的皇帝,也有一無是處的皇帝。如果把所有的 皇帝進行一個評比的話,挑選出二十位“傑出”皇帝。在清水哥看來應該下面這些皇帝。

秦始皇(前259年—前210年)嬴政,被明代思想家李贄譽為“千古一帝。封建歷史上第一位大一統皇帝,是中國第一個稱皇帝的君主。13歲登基。在位37年。無論怎樣評價評價秦始皇的功績都不為過。他基本上奠定了華夏封建的政治基礎。李白評價秦始皇是;秦王掃六合,虎視何雄哉。

漢武帝(公元前156年-公元前87年),劉徹,西漢第5位皇帝(不含前後少帝)。15歲登基,在位54年。如果說秦始皇是奠定了封建的基礎的話,漢武帝則是徹底將其夯實。確立 了封建時代的以“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意識形態。開疆擴土。使得西漢軍事達到全盛時期。清代史學大家趙翼評價漢武帝是:仰思帝之雄才大略,正在武功。

漢宣帝(前91年—前48年 ),劉詢。原名劉病已,西漢第十位皇帝。17歲登基,在位26年。這個挑選也許比較冷門,但必須指出的是,西漢在宣帝的手裡達到了他的全盛時期。這個出生於牢房的皇帝。是具有平民思想的皇帝。徹底剷除匈奴,為政寬容。將西域納入版圖。史學大家呂思勉評價漢宣帝是:宣帝是個舊勞於外的人,頗知道民生疾苦。

唐太宗(598年-649年)李世民。唐朝第二位皇帝 篡位登基。28歲登基。在位23年,李世民屬於少數的既能打天下,也能治天下的皇帝。正是由於得位不正,促使李世民不得不兢兢業業治理國家,給唐朝一百多年的盛世奠定重要基礎。正式由於李世民的治理使得唐朝成為華夏時代的巔峰。著名學者李敖評價李世民是:唐太宗是歷史上最有‘奇情’氣質的英雄人物,柔情俠骨,一應俱全。

武則天(624年-705年)武曌,封建歷史上第一位女皇帝,66歲登基,在位15年,如果從臨朝聽政開始。則是在位40餘年。歷史評價武則天是上承貞觀之治,下啟開元盛世。綜合來看,武則天字在位時期農桑發達,完善科舉。大將門閥政治,提高寒門待遇,這些都是值得稱道的。

著名的史學家郭沫若評價武則天是:政啟開元治宏貞觀,芳流劍閣光被利州。

宋太祖(927年-976年)趙匡胤。北宋開國皇帝。33歲政變登基,在位16年。趙匡胤在位期間最大特點是以文治世。消除了武將當政的局面。重視經濟發展,使得北宋成為封建社會經濟最發達的時期,而且自宋以後再也沒有兵變篡位的局面出現,這有賴於趙匡胤制定的制度。北宋無權臣,外戚,宦官當政。也說明了北宋的政局的穩定。史學名家黃仁宇評價趙匡胤是:作為皇帝他在各代帝王之中可算是最能說實話的一位,也算得是一位非常成功的人物。

明太祖(1328年-1398年)朱元璋,字國瑞。大明開國皇帝。40歲登基,在位30年。朱元璋華夏曆史出身最低的皇帝,在朱元璋在位期間極大提高了中央集權,廢除宰相制度。以前的封建制度進行大規模改革,弱地方,提高中央權力。雖然朱元璋施法嚴酷。但對於普通平民則十分寬厚。清代史學家趙翼評價朱元璋是:蓋明祖之性,實帝王,豪傑,盜賊兼而且也。

其他可以評選上的十三位皇帝應該是:漢高祖劉邦。漢文帝劉恆,漢景帝劉啟,漢光武帝劉秀,隋文帝楊堅,唐高宗李治,唐玄宗李隆基,後周柴榮,明成祖朱棣,明宣宗朱瞻基,明孝宗朱佑樘,清聖祖康熙,清世宗胤禛。

我是清水空流,歷史的守望者。期待你的關注和點評。


清水空流


第一,統一六國的秦始皇嬴政

第二,漢高祖劉邦。

第三,晉朝算了,

第四,隋朝楊廣他爹算一個。

第五,唐太宗李世民,

第六,開元盛世的李隆基,前半生還好。後半生不評價。

第七,宋太祖趙匡胤,杯酒釋兵權。

第八,成吉思汗了雖然沒當皇帝,但是成就擺在那,

第九,元世祖忽必烈,畢竟是元朝建立者。

第十,明太祖朱元璋,肅清吏治第一人啊,這裡重點誇一下朱元璋,他是唯一一個皇帝下旨說,老百姓看到貪汙官吏可以捆綁押赴京城,各路官員不得阻止,必須放行否則株連九族。使的明朝前期治理清明,貪汙最低。

第十一,燕王朱棣,明成祖。清君側啊,這個誰不知道,叔叔打侄子,也是一代梟雄了才華和實力擺在那。

第十二,崇禎皇帝,朱由檢,可惜最後君臣不一心,遷都事宜沒訂,最後吊死煤山。好皇帝可惜大勢已去,

第十三,努爾哈赤,後金奠基者。

第十四,皇太極,建立清朝,功不可沒。

第十五,康熙,千古一帝話不多說。

第十六,雍正,活活累死的處理政務。

第十七,乾隆,和李隆基一樣吧好了前半生。

第十八,突然想到了少數民族政權統治的一個人物,北魏孝文帝,鮮卑族,一頓改革,穿漢族衣服,說漢語,娶漢人,融合了大漢民族,最終使鮮卑族消失了,文化語言。 不過再民族融合上奠定了基礎,他算一個吧,

我心中,也就這十八個吧,別的朝代有皇帝,五代十國魏晉南北朝,個人覺得沒有多大意義。



神深愛的男人


自秦以後,一共出過九個大王朝:秦、漢、晉、隋、唐、宋、元、明、清,另外五十幾個小王朝,總共519位皇帝。下面這20個皇帝可以算是最出名的了,有名不副實的嗎?

一、秦始皇贏政

中國第一位皇帝,他終結數百年列國紛爭的局面,統一六國後實行郡縣制,統一度量衡和文字,為後世中國的大一統意識形態奠定基礎。他雄才大略,功勳卓著,同時也鐵腕暴政,導致大秦經二世而亡。

二、漢高祖劉邦

中國第一位草莽皇帝,出生市井卻胸懷大志,乘秦末天下大亂,聚各路英雄豪傑起兵於沛縣。項羽滅秦後,劉邦在漢中明修棧道,暗度陳倉。5年後打敗項羽,開創了漢王朝400多年的基業。他沿襲秦制,使封建專制制度得到進一步鞏固。

三、漢武帝劉徹

西漢第6位皇帝,歷史上在位時間最長的皇帝之一(54年)。漢武帝雄才大略,對外擴大王朝版圖,打造了中國歷史上最強盛的時代之一。晚年時國家千瘡百孔,出臺中國第一份皇帝罪己詔,後世人們將他與秦始皇合稱“秦皇漢武”。

四、漢光武帝劉秀

豪強地主家庭,不過他出生時家族早已沒落。他和哥哥早年參加綠林軍,一生南征北戰,推翻王莽新朝政權。哥哥被殺後,他統兵獨立,最終統一全國,建立東漢王朝。

五、魏武帝曹操

東漢末年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同時也是開創建安風骨的傑出文學家。他出生在動盪的戰爭年代,少年入軍,指揮過官渡之戰、赤壁之戰等著名戰役,建立三國最強大的曹魏政權。

六、隋煬帝楊廣

英俊瀟灑,文武雙全而又兇狠毒辣,他弒父誅兄奪取皇位後,大興土木建東都洛陽,又開鑿大運河遊江南。隋煬帝好大喜功,多次出兵遠征高麗,大肆徵發人力、財力,致使民不聊生,各地豪傑紛紛揭竿而起。最後被部下殺死。

七、唐太宗李世民

他既是亂世的英雄,又是治世的明君。在反隋建唐的戰爭中,他東拼西殺,戰功赫赫。大唐建國後,他發動玄武門兵變,弒兄殺弟,逼父退位。登基後,將唐朝的政治、經濟和社會發展推到了頂峰,史稱“貞觀之治”,唐太宗晚年迷信長生之道,最終因服丹藥過量而暴亡。

八、女皇武則天

武瞾是中國歷史上唯一的女皇帝,她從唐太宗的才人做到唐太宗的皇后,從垂簾聽政到興周替唐,終成為一代女皇。她傳奇而又神秘的一生給後人留下了無盡的猜測。

九、唐玄宗李隆基

他殺掉姑姑,鞏固李家皇權。上位後前期勵精圖治,節儉去奢,使唐王朝的繁榮達到了鼎盛,史稱“開元盛世”。後期寵愛楊貴妃,整日出入梨園,過著醉生夢死的享樂生活。最終導致“安史之亂”的爆發,唐王朝自此衰敗。

十、宋太祖趙匡胤

歷史上最善待開國功臣的皇帝。他出生在動盪的五代十國,早年為周世宗征戰天下,戰功卓著。周世宗死後,新皇帝年幼,趙匡胤發動陳橋兵變,黃袍加身建立大宋。繼續南征北戰。最終再次統一中國。

十一、宋徽宗趙佶

他是精通琴棋書畫的藝術家,又是荒淫無度的昏君。他在位時,奸臣當道,瘋狂地搜刮民脂民膏,導致民不聊生,起義不斷。金人趁機入侵中原並俘虜了宋徽宗,最終被金人折磨致死。

十二、元太祖成吉思汗

鐵木真雄才大略,用兵如神,他統一了蒙古高原各部落,建立蒙元帝國。他率領的蒙古鐵騎戰鬥力極其彪悍,史稱其“來如天墜,去如電逝”。他南踏中原,西蹂中亞,最終建立一個橫跨跨亞歐大陸的帝國。十三、元世祖忽必烈

元朝統一中原過程中最重要的皇帝。他一生寬宏大度,信奉儒家的治國之道,採用漢法,陳述綱紀。滅掉南宋後,定國號為元,他打造了元朝最全盛的時期。

十四、明太祖朱元璋

他從放牛娃、到和尚、到乞丐、再到君臨天下的皇帝,非常具有傳奇色彩的一生。朱元璋建立明朝後,一天只睡4個多小時,他的勤政為明朝前期的繁榮奠定基礎。但他又多疑猜忌,廣置特務,大肆屠戮功臣。

十五、明武宗朱厚照

中國最荒淫的帝王之一,他建造“豹房”整天泡在眾多美女的溫柔鄉中,醉生夢死他只圖聲色享樂,太監劉瑾等“八虎”霍亂朝政,百姓遭殃。大明國力自此一代不如一代。最後因縱慾過度而死,享年30歲。

十六、明崇禎帝朱由檢

他面對的是一個“氣數”已盡的明朝,政治腐敗,黨爭祈福,國庫空虛。內有農民起義不斷,外有後金虎視耽耽。朱由檢的勤政懇勉挽救不了大明江山,最終自縊於煤山。

十七、清聖祖康熙帝玄燁

他是清兵入關後第2位皇帝,在位60餘年勤於政事,力戒驕奢,著力發展社會經濟。此外他平三藩,收臺灣,掃漠北,對國家統一有巨大貢獻,並開啟“康乾盛世”。

十八、清世宗雍正帝胤稹

雍正帝做事雷厲風行,是康乾盛世有力的推行者。他健全奏摺制度,設立軍機處,實施多項新政,推動清朝政治、經濟的進步。但由於他為鞏固皇權,導致骨肉相殘,屠戮功臣,並製造很多批冤假錯案。十九、清高宗乾隆帝弘力

在位63年,是中國在位時間最長的皇帝。他統一準回二部,拓疆二萬餘里,確定了近代中國的版圖。主持編訂《四庫全書》,在文治武功方面貢獻突出。他在位時,政局穩定,府庫充盈,百業興旺。

二十、“中華帝國皇帝”袁世凱

他憑在天津小站的一小支兵力,登上清末大歷史的舞臺。奪得辛亥革命果實後當上了中華民國大總統。後來獨裁稱帝,做了83天的短命皇帝,就被迫下臺。


合併且居中


秦始皇 漢高祖 漢文帝 漢景帝 漢武帝 光武帝 隋文帝 唐太宗 女皇武則天 宋太祖 明太祖

清聖祖


頭寸大冒險


按照綜合實力,歷代的皇帝們也應該有個排名,既然是前二十位,那就不分先後了,按照年代順序排列。非統一王朝的皇帝就不統計在內了。

1.秦始皇嬴政。

主要功績:結束諸侯紛亂局面,天下一統,創立了“皇帝”制度。南平百越,北擊匈奴,修築萬里長城。世界帝王排名前三位,中國皇帝第一帝,後代皇帝無出其右。

2.漢高祖劉邦。

主要功績:結束以法治國的清朝,建立漢朝,是漢民族和漢文化的偉大開拓者之一。(劉邦像)

3、4.漢文帝劉恆、漢景帝劉啟。

主要功績:面對漢初民生凋敝的現在,採取道家黃老之學治國,國家對農民減負,與民休息,為漢王朝的盛世打下堅實的基礎,史稱“文景之治”。

5.漢武帝劉徹。

主要功績:以儒家思想治理國家,北擊匈奴,開疆擴土,打通絲綢之路,展開對外交流的大幕。

6.漢宣帝劉詢。

主要功績:降服匈奴,打敗西羌,設西域都護府,新疆及其以西地區歸漢朝中央管轄。對待內部民生問題上設立“常平倉”儲備糧食,調節糧食價格,賑濟受災民眾。

7.漢光武帝劉秀

主要功績:推翻王莽的“新朝”,鎮壓農民起義,國家再度統一,開創了“光武中興”。

8.隋文帝楊堅

主要功績:結束國家南北分裂狀態,統一國家;創立科舉制度,平民通過科舉也可以做官;創三省六部制,一直延續這一制度到清朝;開創了“開皇之治”。(楊堅像)

9.唐太宗李世民。

主要功績:參與唐朝統一戰爭中的主要戰爭精簡政府機構,減輕人民負擔,開創了“貞觀之治”。(李世民想)<strong>

10.11..唐高宗李治、女皇武則天。

主要功績:消滅高句麗、西突厥,唐朝國土達到鼎盛,武則天開創“武周”政權。夫妻二人不遺餘力的打擊“門閥士族”階層,擴大統治基礎。(武則天像)

12.唐玄宗李隆基。

主要功績:重新振興唐王朝,國力鼎盛,傳“開元之治”。(李隆基像)

13.宋太祖趙匡胤。

主要功績:結束五代十國的混亂局面,基本完成統一。(趙匡胤像)

14.元太祖成吉思汗。

主要功績:消滅北方的金國、西夏,建立橫跨亞歐的蒙古帝國。(成吉思汗像)

15.元世祖忽必烈。

主要功績:消滅南宋政權,完成南北統一,開掘大運河,疏通水路南北交通。(忽必烈像)

16.明太祖朱元璋。

主要功績:自南而北,推翻元朝的殘暴統治,建立大明朝。<strong>

17.明成祖朱棣。

主要功績:遷都北京,開疆拓土,南佔領安南(越南北部),攻打蒙古到漠北,派遣鄭和七下西洋,開創“海上貿易”之路。

18.康熙皇帝。

主要功績:平定吳三桂為首的三番之亂,收回臺灣,驅逐沙俄,開疆拓土,發展國內經濟。(康熙像)

19.雍正皇帝。

主要功績:平定羅卜藏丹津叛亂,西藏迴歸中央政府管轄,對西南少數民族進行“改土歸流”,對內實行攤丁入畝,政府為民生進行改革,官員“一體當差,一體納糧”。(雍正像)

20.乾隆皇帝

主要功績:維持社會穩定,繼續推行“攤丁入畝”;捍衛西藏的國土安全;將新疆等地納入國土範圍;保護了臺灣的統一。

康熙、雍正、乾隆三位皇帝開創“康雍乾盛世”(也稱康乾盛世,似乎不妥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