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命接觸:攜帶變異病毒的動物

亨德拉病毒之爆發

1994年9月,一場來勢兇猛的疾病在澳大利亞港口城市布里斯班的一個賽馬場爆發開來。最先得病的是一匹懷孕母馬,它在外出吃草後出現了一些症狀,經醫生診治後未見好轉,情況反而越來越糟。獸醫、馴馬師和飼養員一起盡最大的努力來挽救它。然而,兩天之後,它還是死了,死因不明。它是被蛇咬了?還是在荒草地上吃了有毒的植物?兩週後,同一馬主的大部分馬匹開始病倒,顯然病因不是被蛇咬傷,也不是草料有毒,而是某種傳染性疾病。

病馬出現發燒、呼吸困難、面部腫脹、行動遲緩等症狀,有的甚至口鼻出血。幾天之內,有12匹馬死亡,同時馴馬師和飼養員也病倒了。幾天後,馴馬師因腎衰竭以及無法呼吸在醫院死去,飼養員最終挺了過來,但此後他的呼吸系統受到了嚴重影響。獸醫由於謹慎地採取了一些防護措施,幸而無恙。他後來回憶道:疾病來勢之兇猛、傳播速度之快令人難以置信,疫情到達高潮時,12小時內就有7匹馬死狀恐怖地死去,有的不得不給它們注射安樂死針劑,其中有匹馬在痛苦中狂暴至極,甚至無法靠近為它注射。他說,以前從未見過如此可怕的傳染病。

實驗室分析表明,馬和人都感染了一種前所未知的病毒。研究人員開始將其稱為“馬麻疹病毒”,後來以其爆發地命名為“亨德拉病毒”。這究竟是一種什麼樣的疾病呢?破解亨德拉病之謎的第一步是識別確定這種新發現的病毒;第二步是追蹤病毒來源,瞭解在它傳染馬和人之前寄宿在哪種動物體內;第三步是破解一系列疑問,比如它是如何被釋放出來的。

在當年最早得病的母馬曾經吃草的地方現在已蓋起了許多鄉村房屋,已不是當年一片草場的景象了。但是,在一條巷子的盡頭處,依然立著一棵孤零零的老無花果樹,那匹母馬可能正是在這棵樹的樹陰下躲避澳大利亞東部亞熱帶炎炎赤日時感染致命病毒的。

尋找病毒的源頭

亨德拉死亡癌疫爆發幾個月後,一名對流行病學很有研究的叫休姆·菲爾德的獸醫開始尋找亨德拉病毒的宿主。他先後獲取了 16個不同“嫌疑”物種的血樣,其中包括有袋動物、噠齒動物、兩棲動物以及昆蟲等,但這些樣本被送到實驗室裡進行篩選後,並沒有從中發現亨德拉病毒的蹤影。

後來休姆·菲爾德又提取了一種黑果蝠的血樣,這種果蝠大小如烏鴉,俗名叫做“黑妖果蝠”。結果,他在黑果蝠的血液裡發現了亨德拉病毒留下的分子足跡。之後他又在其他三種果蝠身上找到了相同的證據。這些果蝠都生活在森林地帶。菲爾德和他的同事由此確定:亨德拉病毒正是來自果蝠。

實驗室分析表明,亨德拉病毒是一種古老的病毒,在它的宿主體內可能已經生存了數千年。儘管它歷史悠久,但在此之前——至少在歷史記載中和人類記憶中——病毒一直沒有在人類中爆發過。那麼,1994 年亨德拉病毒爆發的原因是什麼呢?那匹不幸的母馬為了尋找蔽蔭處,來到了那棵無花果樹下,它吃了那裡的草,也許還晃動了那棵樹,它同時吞下去的除了果實,顯然還有從樹上落下的果蝠的糞便和亨德拉病毒。

亨德拉病毒的宿主終於找到了。但是,這種病毒為什麼會在1994 年爆發,而不是幾十年前或者幾個世紀之前爆發呢?是什麼原因促使這種病毒從它原來的宿主身上轉移到其他物種(如馬和人)身上的呢?休姆·菲爾德認為,之所以以前沒有發生過的事情現在發生了,是因為人類破壞了某些果蝠棲息的校樹林,破壞了它們習慣了的棲息環境,迫使它們向市郊、果園、植物園和城市公園等地方轉移,使得這些動物與人類的生活環境越來越接近。

都是蝙蝠惹的禍?

1998年9月,在馬來西亞半島上的一個叫做“尼帕”的村子裡,有一個豬肉販子患病住進了醫院。接著,當地幾個養豬場的工人相繼病倒,並出現了類似的症狀,高燒直至昏迷,其中幾人死亡。與此同時,這一地區的豬也開始患病,咳嗽喘息,呼吸困難,痛苦翻轉,直至死亡。一開始人們以為是爆發了豬瘟,養豬場工人的死亡則被診斷為乙型腦炎。然而,在此後的幾個月裡,科學家發現,患病的人與豬感染了同二種病毒,這種病毒是從住在離尼帕村不遠處的一個病人的體內分離出來的。科學家還發現,這種病毒在豬群中傳染速度極快,感染率極高,但在人類之間並不傳播。由於生豬外運,病毒繼續擴散到馬來西亞的其他地區,甚至新加坡,使得與病畜有過接觸的人,或者食用過這些豬肉的人都感染了這種病毒。在7個月的時間裡,共有265人被感染,其中105人死亡,病豬數量達110萬頭。

研究人員對這一新型病毒的分子結構進行研究發現,它與亨德拉病毒有著十分接近的親緣關係,這為探索病毒源頭提供了線索。沒多久,研究證實,一種叫做“黑喉果蝠”的蝙蝠是尼帕病毒的宿主。這種果蝠原先的棲息地被人類剝奪之後,就聚集在了養豬場附近的果園裡。

在澳大利亞,也有一種新型病毒被發現,並被確定為澳大利亞編蝠狂犬病毒。這種病毒引起的症狀與狂犬病十分相似,病人被蝙蝠咬傷後發病,至少已有兩人死亡。狂犬病毒在人類中引起的死亡率高達百分之百。2006年秋天,在秘魯北部,亞馬孫河流域附近,有11名兒童被吸血蝙蝠咬後患狂犬病致死。而在1996年,在加蓬北部的一個小村子裡,爆發了一種被叫做“埃博拉”的傳染疾病,在人類中引起的死亡率達到68%。後來,一位獸醫學專家在當地捕捉蝙蝠並在它們的血樣裡獲取到埃博拉病毒分子痕跡。

讀到這裡,人們一定會問:天哪,難道都是蝙蝠惹的禍?

有關專家指出,屬於翼手目的各種蝙蝠是各種危險病毒的理想宿主。一些蝙蝠喜歡群居,它們親密地依假在一起,它們生育後代的數量很少,但對幼蝠十分溺愛。相對於一些體形較小的哺乳動物來說,它們的壽命屬於比較長的。從進化的角度來看,蝙蝠是一種古老的物種,種類極多,大約佔哺乳動物的20%。它們會飛,所以在世界上除了南極洲之外的各個大陸都有它們的落腳處。蝙蝠不僅平行地分佈於世界各地,而且還垂直地生存於森林中的各個層面上,它們接觸的不僅僅是用以果腹的果子和昆蟲,它們能夠上到樹梢上晃來晃去,能夠接觸到生活在上到森林天蓬冠蓋、下到森林地面上的各種其他物種,包括噠齒動物、食肉動物、蛇、猴子、黑猩猩、大猩猩以及人類等。

還地球生態以健康與平衡

在所有的病原體中,病毒是最可怕的。它們變異迅速,不怕抗生素,而且神出鬼沒,引起極高的死亡率。非典、猴痘、狂犬病、埃博拉病毒、西尼羅河病毒、登革熱、黃熱病、亨德拉病毒、流感、艾滋病等,都是由病毒引起的,如果要將所有由病毒引起的傳染病都列出來,那將是一份相當長的清單。

許多不為人知的病毒並非永遠甘於默默無聞。正像捕食動物有著它們慣常的捕食目標,病毒也是如此。也正像獅子偶爾會換換口味,捕食一個人而不是一匹斑馬,病原體的目標有時也會轉移,而環境的變化也會給它們以新的機會。一種病原體從非人類的動物成功地轉移到人類身上,感染了人類,由此引起的疾病就叫做“人畜共患病”,也叫“動物寄生物病”,即能傳染給人類的動物疾病,例如狂犬病和劈鵝熱。“人畜共患病”這個詞,有助於我們澄清在禽流感、非典、艾滋病等可怕字眼構成的大字標題後面的生物學事實。有人預測,“人畜共患病”在21世紀將成為被大量使用的一個詞彙。

病毒最不為人注意的一種不略是,隱藏在宿主身上。帶有病毒的生物體本身沒有什麼明顯的症狀,也許它真的在某個地區消人了,也許並沒有真正消失,它的幽靈還飄蕩在附近,隱藏在某種宿主身上,比如某種噠齒動物、鳥類、蝴蝶或者蝙蝠身上。一般情況下,它們可能安安靜靜地潛伏不動,但如果生態平衡遭到破壞,或者它們的生存環境受到干擾,比如晃動了某棵樹,就有可能將病毒“惡魔”釋放出來。

專家認為,病毒引起疾病傳染的關鍵是接觸,接觸有時是致命的。兩個物種之間的接觸,對於寄生在某種物種的病原體來說,是給了它們一種橫向發展的機會。病原體也許會安於在原先宿主體內的生活,這樣的生活既舒適又安全。但是,如果有機會轉移到另一個物種,這就給了它們一個增加種群數量以及擴大地理分佈的機會。當然,這樣做同時也存在風險,如果它們轉移後,迅速殺死了新的宿主,那麼病原體本身面臨的也是死亡。進化理論表明,在某種情況下,某些病原體會欣然接受這種風險,這種冒險會給它們換來更多的機會,獲取更大的種族利益。

人類和其他物種間的接觸可以通過多種途徑發生:殺死和食用野生動物(如埃博拉病毒大爆發),飼養家畜(如亨德拉病毒爆發);飼養寵物(如猴痘就是通過進口非洲噠齒動物進入美國的),逗弄野生動物(如給猴子喂香蕉等),發展畜牧業、人為破壞野生動物的棲息地(如馬來西亞養豬場的尼帕病毒爆發),以及人類以各種方式侵入到野生動物的棲息地中的行為。所有這些人與動物接觸的事件每天都在世界各地發生著。在這種致命接觸中,病原體越過了物種間的界限,再加上另外兩個因素——地球人口的密集程度以及現代化交通的便利快速,產生的後果很可能就是災難性的。

當一種新的病毒在人群中爆發時,通過握手、接吻或者打噴嚏,病毒會很快在世界各地傳播開來。在醫生和科學家們找到有效方法對付它之前,可能已有數以百萬計的人死於新的病毒。對人類健康和安全的考慮只是問題的一個方面,另外一個值得注意的方面是,傳染病跨物種的傳播是雙向的:既可能從動物傳播到人類,也可能由人類傳播到其他物種。有研究認為,麻疹、小兒麻痺症、擠瘡、流感、肺結核等人類疾病也正在威脅著非人類的其他靈長類動物。因此,國際野生生物保護學會從生態平衡考慮出發提出“同一個世界,共同的健康”的口號,認為健康不單是人類的健康,還有野生動物的健康、家畜的健康等。歸根結底,那就是全球生態系統的健康和平衡。

【相關文案】

埃博拉病毒爆發始末

在加蓬共和國北部與剛果共和國接壤邊境地區,在伊溫多河的上游,有一個叫做“梅伊伯特”的小村莊。1996年2月,村裡有18人在參與屠宰並食用非洲黑猩猩後突然發病,症狀為發燒、頭疼、嘔吐、眼睛和牙齦出血、打囑以及便血等。這18人被立即送往醫院救治,4人很快死亡,5人從醫院偷跑回村裡後死去。此後,通過親人朋友之間的接觸,以及搬運死者屍體等,又引起了第二輪爆發,總共有31人發病,死亡21人,死亡率高達68%。

後經研究確認,這是一種叫做“埃博拉出血熱”的傳染病,並推斷那18人是由於屠宰並食用黑猩猩而感染了埃博拉病毒。但也有調查發現,那隻黑猩猩並非是被村民們殺死的,他們發現它時,它已經死在森林裡並腐爛了。有人懷疑是幾個來到附近的法國士兵用化學武器殺死了黑猩猩,並將屍體隨意留在了那裡,不知情的村民們吃後便中了毒。不管是什麼原因,村民們都接受了這個教訓,再也沒人敢吃黑猩猩肉了。

1996年之後,在這個村子周圍地區,埃博拉病毒多次爆發,同時殃及黑猩猩、大猩猩和人類。附近密林中的好幾個村莊、一個國家公園和一個大猩猩庇護所都遭到了埃博拉病毒的襲擊。此前,這一地區曾是大猩猩密集棲息地,但在2002年時,一個研究小組在這裡發現了許多大猩猩的屍體,還有許多猩猩消失,推斷大多數恐怕都已死去。其中一些大猩猩的埃博拉病毒檢驗結果為陽性。據統計,這一地區死亡和消失的猩猩達5000只之多,以至當地這一物種瀕臨滅絕的危險。

迄今為止,這一地區難得看見大猩猩。消失的大猩猩是在別的地方倖存下來了呢,還是都已經死於埃博拉病毒爆發之中了呢?無人知道。不管怎麼說,曾經繁榮興盛的大猩猩棲息地已經沒有了大猩猩的蹤影。病毒似乎也隨之消失,但科學家們知道,它們並沒有真正消失,而是躲藏在了什麼地方伺機而動。

它們躲藏在哪裡呢?十年來,確定埃博拉病毒的宿主,成為世界疾病研究科學領域內最令人困惑的一個謎。多個研究小組都在努力尋找答案。2004年,埃裡克·勒羅伊和他的同事在英國《自然》雜誌上宣佈:“我們找到了埃博拉病毒寄宿在三個種類果蝠身上的證據,但都沒有明顯的感染症狀,這表明這些動物可能就是這種致命病毒的貯存宿主。”

雖然埃博拉病毒的宿主可能已經找到,但還是有許多問題未能得到解答。例如,埃博拉病毒是如何從宿主身上逃逸出來的?勒羅伊說:“我們不知道是不是直接從果蝠傳播給人類的,我們只知道它們是直接從死亡的大猩猩傳播給人類的。”還有,這種病毒是如何變異和進化的?為什麼在剛果和加蓬髮現的埃博拉病毒品種對人類的殺傷力如此之強?埃博拉病毒的自然生命週期有多長?它向大猩猩和黑猩猩的傳播機制是什麼?病毒是如何影響人類免疫系統的以及如何進入人體的?等等。對埃博拉病毒的研究非常困難,因為它不來則已,一出現就來勢兇猛,感染者能否存活幾天內就見分曉。每次爆發受襲人數都不是太多,而且通常都是住在偏僻森林地區的人,這些地區遠離醫院和醫學研究中心。病毒在局部地區爆發,一旦得逞,很快又在森林裡銷聲匿跡,就像慣於打游擊戰的戰士一樣,研究人員只有耐心等待病毒下一輪的爆發。但是,沒有人能夠預見埃博拉病毒下一次現身是在什麼時候和什麼地方,一切取決於病毒自身。

多種病毒的宿主——蝙蝠

人們至今猶記,非典風波過後,牢籠中果子狸那雙驚恐萬分的眼睛。廣東疾病控制中心的專家在提交的報告稱,在研究非典初期,研究人員在中國南方動物市場發現了感染病毒的果子狸,但此後再未發現新的攜帶病毒的果子狸,說明它們並非非典源頭,可能只是中間宿主,將病毒間接傳染給人類。那麼,究竟誰是非典“主犯”呢?如今,科學家追根溯源,重審此案,終於抓獲非典“主犯”之蝙蝠。國內病毒專家進一步證明了蝙蝠與非典的淵源。有研究證明,中華菊頭幅攜帶大量“類SARS”冠狀病毒,它們才是該病毒的自然宿主之一。事實上,蝙蝠正成為許多人畜共患病的病毒宿主。例如,蝙蝠逃不了與狂犬病的干係。有研究證明,狂犬病毒已在眾多陸地食肉動物間建立起一個穩固的傳染網絡,其中包括蝙蝠。研究還表明,蝙蝠與埃博拉、亨德拉、尼帕、豬腮腺炎等病毒都有染,它們保持自身無恙,卻可能在攝食過程中將帶有唾液的果肉碎塊吐到地上,感染其他宿主。

致命接觸:攜帶變異病毒的動物

- 轉自葉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