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同戰“疫”民企以義為先勇擔當

疫情當前,舉國支援。急難險重有擔當,危機時刻見本色。近年來,隨著企業社會責任逐步納入全面深化改革大局,民營企業感恩黨、感恩社會,抓住發展新機遇,圍繞保障和改善民生,與人民共享發展成果這個總目標,將新發展理念融入企業的使命、價值觀和企業文化建設之中,更加註重與經濟、社會、環境實現同頻共振,民營企業已經逐漸發展成為踐行企業社會責任的主力軍。在這次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疫情防控阻擊戰面前,廣大民營企業家勇於承擔社會責任,挺身而出、衝鋒在前,匯成了無懼風雨、踴躍奉獻的滾滾洪流。各企業聚焦主業,在攻堅克難全力支援武漢以及服務社會方面更是“八仙過海,各顯神通”。中國民企堅定做到了守土有責、守土擔責、守土盡責,在這場突如其來的戰“疫”中書寫下瑰麗篇章。


一是民營企業精準、高效、廣泛參與捐贈。本次疫情民營企業廣泛參與的形式主要是捐錢捐物。據不完全統計,截止到目前,參與捐贈的企業已超過千家,工商聯所屬商會近200家,有近100家企業捐款超過1000萬元。與以往不同的是,此次抗“疫”阻擊戰捐贈活動中,民營企業堅持理性捐贈、精準捐贈,與受贈地方政府和具體受贈方充分溝通,科學評估疫區物資、技術短(緊)缺形勢,努力做到捐贈與需求相匹配。絕大多數企業都對善款善物的適用範圍、主要用途、使用規格等表達了明確意向,體現了民營企業普遍具有了精準捐贈的理念。
此外,民營企業更加註重捐贈的效益,堅持疫區需要什麼就捐贈什麼、疫區急需什麼就優先捐贈什麼,充分發揮了捐贈的救急效益、實用效益和社會效益。如紅豆股份發佈《關於變更經營範圍並修改〈公司章程〉相關條款的公告》。公告顯示,根據經營發展需要,公司經營範圍新增“第一類醫療器械生產,第二類醫療器械生產”。公司取得相應批覆後,將生產醫用一次性防護服。生產產品將服從政府統一調撥,不對外進行銷售。上述業務主要為履行上市公司社會責任,支持政府疫情防控工作,努力打贏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阻擊戰,並不以盈利為主要目的。經公司測算,公司預計量產後的醫用一次性防護服產能約為6萬件/月。

二是民營企業專業、優勢資源力量得以高效發揮。無論是突擊建設醫院,還是突擊提供物資,民營企業都是介入戰“疫”的重要參與者。積功於平常,修業於長遠,廣大民營企業在戰“疫”中不斷提高突發事件的應對水平和生產、供應鏈反應速度,確保滿足突發事件的物資、服務的“剛需”。越來越多的民營企業選擇了提供專業的產品和技術支持疫情防控。
如阿里巴巴,向全球公共科研機構免費開放一切AI算力,以加速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新藥和疫苗研發;在支付寶開通“疫情服務直通車”,提供疫情直播、緊急尋人、謠言粉粹機、權威解讀等服務;在湖北上線“無接觸式配送”服務;在全國上線在線義診服務、“武漢加油”公益籌款……這些都是在為防疫提供信息化技術支持;再例如,滴滴自1月21日正式啟動疫情響應應急措施以來,已在北京線下設立8個司機防疫服務站,15位司機服務經理和80多位租賃公司夥伴堅守一線,為滴滴北京全量司機免費發放口罩和消毒物資。滴滴出行已在武漢、上海、北京等城市成立“醫護保障車隊”,竭盡全力服務一線醫務工作者,所有費用均由滴滴承擔。
三是弘揚企業家精神是打贏抗疫攻堅戰的關鍵。在疫情面前,企業家們彰顯家國情懷,弘揚優秀企業家精神,正如一篇名為《火神山建設不完全手冊》的網絡文章中寫到的:“施工中,你需要華新股份的水泥、河北軍輝的防火塗料、正大制管的鍍鋅圓鋼、華美節能的橡塑絕熱保溫材料、惠達衛浴和恆潔衛浴的5931件馬桶和龍頭、海灣安全的消防報警器、佳強節能等三家企業的3500套裝配式集成房……”很多民營企業在第一時間自發選擇馳援武漢,通過各種形式支持防疫工作,力所能及地為疫情防控貢獻力量。廣大民營企業家挺身而出、衝鋒在前,感召越來越多民營經濟人士加入,用實際行動展現出民營和中小企業的蓬勃力量。

為什麼民營企業如此快速打響這場疫情攻堅戰?我認為,這與近年來全國工商聯廣泛開展以“萬企幫萬村”精準扶貧為突破口,引導促進民營企業履行社會責任工作密不可分。在這場戰“疫”面前,我們看到的不單單是廣大民營企業的踴躍捐贈奉獻愛心,還看到有更多的民營企業注重精準捐贈和效益評估,善於發揮企業自身優勢,使履責實踐不斷深化。這是民營企業社會責任由落地生根到開枝散葉的生動寫照,是各級工商聯積極引導推動民營企業參與扶貧攻堅、汙染防治,履行社會責任的必然結果。
在這場疫情阻擊戰中,信息化的重要性愈發凸顯。大數據雲計算、區塊鏈等信息技術近年來發展非常迅速,在越來越多的場合被廣泛運用,民營企業參與疫情防控領域也無例外。我們應因勢利導努力推進民營企業社會責任體系建設,搭建起以大數據為基礎、以社會需求為導向的的全國民營企業社會責任信息化公共服務平臺,通過與政府部門、受助機構和各利益相關方合作建立數據交換機制,全面採集展示有關需求和資源數據信息,多渠道發揮民營企業在應對突發緊急事件中起到的作用,為民營企業參與社會治理,應對公共危機,履行社會責任提供信息化服務和專業指導解決方案。

(作者系《中國民營企業社會責任報告》執行副主編、全國工商聯智庫委員會委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