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曹操要曹丕當皇帝,不讓他比較看好的曹植當皇帝呢?

嘟嘟歷史瞎


百因必有果,這說明曹操還是理智的,而應了那句話,”知子莫若父”。文才和治才是兩個概念。

二子皆聰慧,不相伯仲

曹丕和曹植都是曹操之妻卞氏所生,曹丕為長,大五歲,是實打實的同根生。二人從小都天資聰慧,又都在良好的教育環境裡成長,才學不相伯仲。

二子文學造詣都頗高,不相伯仲

曹操帶著曹丕和曹植,在文學史上被稱為“建安三曹”,這是非常高的評價。

曹操的文學成就先不說,單說曹丕。他寫的《典論·論文》開創了文學批評的風氣,為中國文學批評之祖。文學批評是文學理論,是總結、分析、分門別類,是需要有全面的文學素養和積累才可以完成的。

曹植是歷史上少有的幾個浪漫主義文學家,很多人把他跟屈原、李白、蘇軾放在一起。可見他的文學成就是相當高的。作品就不多介紹了。

他們在文學上的研究和施力方向不一樣,但都在各自領域有相當高的成就,所以說他們在文學上是不相伯仲的。

曹丕文武雙全,曹植文強武弱

曹丕六歲時,學會了射箭。八歲時,學會了騎馬。 從十歲起,曹丕就隨父親征戰南北,長時間的軍旅生活鍛鍊了他強健的體魄, 建安二年,曹丕隨曹操南征張繡,張繡先降後反,曹操長子曹昂和侄兒曹安民遇害,年僅十歲的曹丕竟然乘馬逃脫。所以說曹丕是文武雙全,有膽識也有見識。

曹植是三國時期著名文學家,作為建安文學的代表人物之一與集大成者, 他在兩晉南北朝時期,被推尊到文章典範的地位。其代表作有《洛神賦》《白馬篇》《七哀詩》等。南朝宋文學家謝靈運有“天下才有一石,曹子建獨佔八斗”的評價。文學批評家鍾嶸亦贊曹植“骨氣奇高,詞彩華茂,情兼雅怨,體被文質,粲溢今古,卓爾不群。” [3] 並在《詩品》中把他列為品第最高的詩人。王士禎嘗論漢魏以來二千年間詩家堪稱“仙才”者,曹植、李白、蘇軾三人耳。

所以在文學上,曹植是略高一籌的。

曹丕思辨理性,曹植浪漫隨性

曹丕寫文學批評,評鑑建安七子,他做的是文學的事情,但也是“人學”。靠的是理性的思考,看待為題也是比較思辨的。對於一個管理者,更是一國的國君來說,這些是非常關鍵的品質,也是必要的基礎。

曹植文人氣、才子氣太濃,常常任性而行,不注意修飾約束自己,飲起酒來毫無節制,浪漫隨性。在建安二十二年(217年),他在曹操外出期間,藉著酒興私自坐著王室的車馬,擅開王宮大門司馬門,在只有帝王舉行典禮才能行走的禁道上縱情馳騁,一直遊樂到金門,他早把曹操的法令忘到九霄雲外去了。曹操大怒,處死了掌管王室車馬的公車令。從此加重對諸侯的法規禁令,曹植也因此事而日漸失去曹操的信任和寵愛。十月,曹操召令曹丕為世子。

所以,曹丕的思辨理性和曹植浪漫隨性相比,更適合做一名國君。

曹丕更務實,曹植心高氣狂更務虛

相較於兩人曹丕更加務實。

文學批評自然是需要對要研究的作品多家研究,經過系統分析,整理而成文章,這需要有務實勤勉的精神。

曹植更精於創作,這是隨性而開放的狀態,因為其一直有才名,也更自傲一些。

這在他們的作品中也可見一斑。

這樣的性格特點也更顯示出曹丕更適合繼承王位。同時也體現曹操確實是一個有雄才大略,有識人之能的人。


瘋哥哥l


筆者認為,曹丕是最佳人選。

公元220年,曹操因病在許昌去世,享年65歲。

曹操去世前曾經立下遺囑,立曹丕為世子,繼承他的王位。

他簡單地陳述了自己的生平,就像聊家常一樣,在場的文臣武將無不痛哭流涕。

曹丕當然也不例外,他雖然心裡非常高興,但表面看上去卻傷心欲絕。

曹丕繼承魏王的爵位後,比曹操控制朝廷大權還要嚴謹。

他為了順利坐上皇帝,讓大臣上演了三次勸進的鬧劇。

第三次在半推半就中,廢除了存在400年的大漢王朝,建立了大魏政權,曹丕就是歷史上的魏文帝。

曹丕繼位以後,對他的幾個弟弟非常忌憚。

曹彰在外統兵,時刻威脅他的皇位,於是曹丕找機會削了曹彰的兵權,消除了外部的威脅。

另外一個就是曹植,曹植是有名的大文豪,在士族大夫的心中有比較重要的地位。

曹丕正是因為曹植人氣高,所以想要殺曹植。

所以故意刁難他七步之內做一首詩,於是曹植就脫口而出《七步詩》,可見曹植的文采確實不一般。

但是,治國理政只靠文采好是遠遠不夠的,這也是曹操當初選擇曹丕的原因。

曹丕不僅狡詐多變,而且非常懂得隱忍,和曹操的性格最為相似。

一開始,曹操並非選擇了曹丕,而是長子曹昂,但曹昂在張繡叛變時,為了救曹操而戰死。

所以次子曹丕成為順位繼承人,根據古代立長不立幼的傳統,所以曹操立曹丕為世子是理所應當的。

再者,當時曹丕繼位讓部下最為臣服,首先就是實力急劇擴張的司馬家族,如果沒有他們的支持,即使立曹植為世子,也很容易導致兒子之間發生內戰。

這種禍起蕭牆的事件,是曹操絕對不允許發生的。

—End—



冷月鉤沉


實際上,在選位的繼承人上面,心裡深處,曹操是傾向於曹植的。小學課本上的曹植稱象,是那個時候的大人也一時想不到的方法。況且一個玩童了。所以,給曹操的震憾很大。即使是當代,也不失為一美談。

那麼,為什麼後來曹丞繼承了曹操的位子,而非聰明絕頂的曹植?

眾所周知,就是從現代的宮廷戲裡我們也知道:宮中派系林立,勾心鬥角,爭權奇位,都非常殘酷。

尤其是臨近敏感時刻。

曹丞不善詞令,文章做得也不如弟弟好。於是,就有官僚給曹丞出了一個點子:哭!

按理說,領兵出征有哭聲是不很吉利的。

然而,這是曹家大公子曹丞依依不捨父親勞頓遠征的哭。

鼻淚橫流。

特別傷心。

而曹植卻以詩文辭父,雖意滿心誠,但,次數多了,卻怎比得上眼淚值錢。

古人講究百善孝為先。

曹操開始傾心於曹丞。再說,古人立長為大,也是那時候的一種倫理規則。

大臣大都保守。

曹操死後,曹丞上位。

但,他始終放心不下弟弟,欲藉口除之,令曹植七步內做成一首詩,否則以欺君之罪斬首。

就是那首流傳千古的:煮豆燃豆箕……相煎何太急!的名篇絕古之作!


一棵飄草


曹操非常欣賞曹植,曹操被封為魏王時,在立誰為魏國太子這個問題上,曹丕和曹植競爭激烈,曹操一度猶豫不決,在曹丕和曹植之間,搖擺不定。儘管曹操多次表現出曹植的欣賞,但最終還是立曹丕為魏國太子,把曹魏的天下交給了曹丕。其中的原因,不外乎以下幾個方面:

曹丕是嫡長子,這是他最大的優勢

曹操雖然子嗣眾多,但是嫡子只有4個,也就是曹操正妻武宣卞皇后所生的幾個兒子:曹丕、曹彰、曹植和曹熊。這幾個人是最有資格繼承曹操政治遺產的,其中曹丕是長子,曹植是三子。同樣是嫡子,曹丕是嫡長子,而曹植並不是。

曹丕作為嫡長子,他的優勢是不言而喻的。在古代,嫡長子繼承製是最有代表性的宗法制,歷代帝王和統治者,基本都遵循嫡長子繼承製。雖然理論上說,帝王和統治者也有廢長立幼的權力,但是這種風險是極高的,極有可能導致家業一敗塗地。

和曹操爭奪天下的袁紹,因為偏愛小兒子袁尚,對大兒子袁譚有點冷落。所以在權力分配上,總是給予袁尚更多。儘管袁紹並未指定袁尚作為自己的接班人,但袁紹身邊的人都看得出來,袁尚是袁紹內定的接班人。袁紹死得匆忙,沒有宣佈袁尚就是他的接班人。袁紹身邊的人都一致擁立袁尚為新主,引起了袁譚的極大憤慨。袁紹屍骨未寒,袁譚就和袁尚打了起來,打得不可開交、自相殘殺,讓曹操撿了便宜。

除了袁紹,荊州的劉表也因為廢長立幼,導致兒子自相殘殺,劉備藉機奪取了荊州。

這都是廢長立幼帶來的風險,曹操對此當然不會不警惕。曹操曾詢問謀士賈詡,曹丕和曹植誰更合適當繼承人,賈詡沒有問答。曹操很奇怪,為賈詡怎麼不回答,賈詡說,我在思考袁紹父子和劉表父子的悲劇啊。

太祖又嘗屏除左右問詡,詡嘿然不對。太祖曰:“與卿言而不答,何也?”詡曰:“屬適有所思,故不即對耳。”太祖曰:“何思?”詡曰:“思袁本初、劉景升父子也。”太祖大笑,於是太子遂定。-《三國志·魏志·賈詡傳》

曹操聽懂了賈詡的意思,於是就立了曹丕為太子。實際上曹操早有立曹丕之意,只是借賈詡之口,來表示自己會遵守嫡長子繼承製。

曹丕的謀士團隊,碾壓曹植的謀士團隊

曹丕和曹植爭奪太子之位時,雙方都有各自的謀士團隊,曹丕的謀士團隊成員有司馬懿、陳群、吳質、朱鑠;曹植的謀士團隊成員有丁儀、丁廙、楊修。在曹丕和曹植進行激烈太子爭奪站時,雙方的謀士團隊為進行了智鬥。但是論智謀,曹丕的謀士團隊碾壓曹植的謀士團隊。

曹丕與謀士們謀劃如何戰勝曹植時,曾派人偷偷把吳質藏在馬車上,送到自己的府邸。被楊修發現了端倪,於是楊修馬上報告了曹操。當時吳質沒有隨意出入宮廷的自由,曹丕這麼做是違反法令的。曹丕得知楊修把此事報告了曹操,非常恐慌。吳質說別慌,下次你用馬車運載布匹以迷惑楊修。曹丕照做,楊修發現後,通知丞相府的人過來檢查,只是一些布匹罷了,讓曹操對楊修很是不滿,懷疑這是曹植在故意陷害曹丕。

曹操率軍出征時,曹丕、曹植前往送行。曹植出口成章,盛讚曹操的功德,文采斐然。但是曹丕卻沒有這樣的文采,不知所措。吳質就對曹丕耳語說:“與魏王辭別時,你什麼都不要說,大聲哭就行了。”曹丕聽了吳質的話,哭得非常傷心。曹操和身邊的人很受感動。大家都認為曹植華而不實,不如曹丕誠實孝順。

有一次曹操為了考驗曹丕和曹植,派二人出宮辦事,但又故意暗中囑咐守門士兵阻止他們外出。曹丕被守門士兵攔住後,只得回去了。曹植聽說後,向楊修請教。楊修說“你奉魏王之命出城,如果有人阻攔,你殺了他們就可以了”。曹植照做,殺了守門士兵得以出行。這本來是對曹丕和曹植個人的測試,但是楊修卻幫曹植作弊,曹操得知此事後,很厭惡曹植用作弊的手法欺騙他。

曹丕的謀士,特別是陳群和司馬懿,在三國時代都是頂級人才。反觀曹植的謀士,核心是楊修,但是楊修的智謀總是被對手碾壓。曹丕的這些謀士,智謀超群,在幫曹丕奪嫡是立了大功。而曹植的謀士卻只會誤事。

曹植雖有文學才華,但難以承擔重任,不是合格的繼承人

雖然曹丕和曹植都是有文采之人,而且都是建安七子的成員,但是論文學才華,曹植是建安七子中的翹楚,勝過曹丕太多。

曹植的文學才華,得到了後世文人的極力推崇,南朝劉宋著名文學家謝靈運,就特別推崇曹植,曾以才高八斗來形容曹植。

天下才共一石,曹子建獨得八斗,我得一斗,自古及今共分一斗。-《南史·謝靈運傳》

儘管曹植的文學才華,在三國時代無可匹敵,但他嚴重缺乏軍政才華,情商很低,性格也有諸多問題,任性妄為,不顧後果。特別是他嗜酒如命,非常容易誤事,很難承擔重任。這一點讓曹操對他非常失望。

有一次,曹植曾喝得伶仃大醉,夜闖司馬門,在宮中禁地縱馬馳騁。司馬門連接宮廷內外的通道,位置極為重要,所以當時規定任何王孫貴戚不得擅闖司馬門。曹植偏偏借酒鬧事,公然違反禁令,讓曹操對他大失所望,下定決心要立曹丕。

植嘗乘車行馳道中,開司馬門出。太祖大怒,公車令坐死。由是重諸侯科禁,而植寵日衰。-《三國志·魏志·曹植傳》

曹丕被立為太子之後,曹植徹底放飛自我,喝酒喝得更加厲害了,每次都喝得醉醺醺的。曹植的叔叔曹仁被關羽所圍困於樊城,曹操讓曹植領兵解救曹仁。曹植卻因為醉得不省人事而不能領命。曹操對他徹底失望了,從此打消了重用曹植的念頭。

實際上,即便是選定了曹丕作為繼承人,曹操還是考慮要給曹植機會,讓曹植有展現軍政才華的機會,然後酌情重任,但是曹植自己無論是情商、性格還是軍政才華,都難以承擔重任。曹操就算是想給曹植機會,曹植也接不住。

論軍政才華,曹丕才是最佳繼承人

曹丕雖然在文學才華方面輸給了曹植,但是軍政才華,他絕對勝過了曹植。曹操南征北戰時,一直把曹丕帶在身邊,讓曹丕得到了很好的鍛鍊。曹丕稱帝前,擔任過五官中郎將、副丞相等重要職務,是曹操的助手。

曹丕的軍政才華,在代漢自立以後,得到了充分發揮。曹丕在位七年,在政治、軍事、經濟等方面,都頗有建樹。曹丕在位期間,還以征討東吳為名,平定了青州、徐州一帶的地方割據勢力,最終完成了北方的統一。曹丕還遣魏軍伐蜀,大破劉備義子劉封,收復上庸三郡。

曹丕採納吏部尚書陳群的建議,頒佈九品中正制,以保障士族的政治利益為條件,換取了士族的支持,穩定了曹魏初期的政局。曹操時期,曹操對士族實行苛碎政策,打壓得比較厲害,所以士族對曹氏集團是有牴觸心裡的,遑論他們支持曹丕稱帝。曹丕祭出九品中正制,成功取得士族對曹魏政權的支持,所以曹魏文、明二帝時期,政局相對穩定,使得曹魏有一個可靠的內部環境,來完成統一天下的大業。

在經濟方面,曹丕繼續推行屯田制,施行谷帛易市,發展生產、穩定秩序。曹丕執政後期,魏國國庫充實,累積甚巨。曹丕還大力發展民生,勸課農桑、休養生息、減低賦稅等措施,使得曹魏的經濟有了明顯發展。

總之,曹丕的軍政才華,相當於曹植而言,簡直是壓倒式優勢,從曹丕在位七年的表現,就能看得出來。以曹丕為繼承人,才是曹操的最佳選擇。

結語

在曹丕和曹植的太子爭奪戰中,儘管曹操曾一度表現出對曹植的喜愛。但曹操作為帝王,首先想到的是如何穩固曹魏政權。這個根本性問題,才是曹操最關心的。而只有曹丕才能做到,曹丕的嫡長子身份和軍政才華的優勢,都遠勝曹植,只是在文學才華上輸給曹植,但治國依靠的是文學才華嗎?曹操選擇曹丕是必然的了。

除了以上這些,在雙方謀士PK戰中,曹丕的謀士團隊碾壓曹植的謀士團隊,這也是曹丕能勝出的一個重要原因。


袁衛宇


作為時代的風雲人物,一生充滿了傳奇,然而他的一生又有很多謎團,其中最大的一個是:四個人中,曹丕最不受曹操歡迎的一個,為何曹操最終傳位給曹丕?其實,這和一個小孩關係重大!

曹昂是曹操妾室所生,但因為生母早亡,就由曹操原配丁氏撫養長大,而丁氏又無子女。所以,曹昂天生就具有一定的優勢。況且,曹昂勇毅果敢,一直隨曹操南征北戰,深為曹操喜愛。在這一點上,曹丕、曹植、曹衝是不能相比的。

曹衝也是妾室所生,屬於天生神童,五六歲時智力已經“有若成人”,且經常幫助犯錯之人解脫,“賴以濟宥者,前後數十”。因此,曹衝深得曹操喜愛,甚至“太祖數對群臣稱述,有欲傳後意”,就是想把皇位傳給曹衝。

後來,曹操還對曹丕說過“曹衝之死是我的不幸,但卻是你的大幸”,曹丕自己也承認曹衝不死,自己沒有機會。然而,這兩個曹操極為喜歡的兒子,卻都去世的比較早。197年曹昂戰死,208年曹衝早夭,於是繼承人只能在曹丕和曹植中挑選。

在曹植和曹丕這兩人中間,如果談曹操更喜歡誰,那麼毫無疑問的是曹植。

眾所周知,曹植是著名的文學家,寫下過很多傳世名篇,文學家對他有“天下才有一石,曹子建獨佔八斗”的評價。尤其是210年曹植一揮而就寫下的《登臺賦》,讓曹操對曹植寄予厚望,認為他是最能成就大事的人。

另外,加上曹操本身文學修養很高,所謂英雄惜英雄,以及曹植性情坦然,不追求奢華,符合曹操的口味,因此對曹植非常喜歡,將他看成了繼承人。

214年,曹操征討東吳,就讓曹植留守鄴城(曹魏都城),並且語重心長的說:“吾昔為頓邱令,年二十三。思此時所行,無悔於今。今汝年亦二十三矣,可不勉與”。顯然,曹操這是把曹植當成繼承人來培養了,但希望過於任性的曹植奮發圖強,而不是整天我行我素。

從曹操對曹昂、曹衝、曹植的態度來看,曹丕是曹操最不看好的一個。然而在217年,曹丕卻擊敗了其弟曹植(同母弟弟),被立為魏王世子。

這一年,固然有曹植犯下大錯,“植嘗乘車行馳道中,開司馬門出(在只有帝王舉行典禮才能行走的禁道的奔馳)。太祖大怒.......植寵日衰”,讓曹操大發雷霆、以至“植寵日衰”之外,但其實還有一個關鍵原因鮮為人知:曹操對曹丕這一點極為認可!

《明帝紀》:雖左右小臣、官簿性行,名跡所履,及其父兄子弟,一經耳目,終不遺忘......帝生數歲而有岐嶷之姿,武異之,曰:“我基於爾三世矣。”每朝宴會同,與侍中近臣並列帷幄。

有的本領,即便一些小臣,名字簡歷甚至父母兄弟之類,曹睿一見之下,就不會忘記,所以曹操異之,感慨的評價:有了你,家業就可以繼承三代了。於是,就讓小孩曹睿常伴宴會左右。

顯然,曹操傳位曹丕,或許從曹睿身上能找到答案:曹操這是隔代傳位。217年,曹魏面臨的局面不容樂觀,東吳、蜀國,北面蠢蠢欲動,想要守住甚至開拓基業,能力一般的皇帝根本做不到。

然而,曹植的兒子曹志,雖然表現不凡,但和曹睿一比,確實有不小的差距。從史書上看,曹操對他也沒有什麼評價。而且,曹志是庶出,對隔代傳位來說,這是一個致命缺陷。在兒子這一項上,曹植是敗給了曹丕。

後來,曹睿繼位之時,面臨著內有宗室及老臣,外有東吳、蜀國、鮮卑等,但曹睿卻沉著應對,西阻蜀軍(北伐),東挫孫吳,北敗鮮卑,內部將等老臣駕馭的馳張有度,所以劉曄評價他“、漢孝武之儔,才具微不及耳”。可惜的是,曹睿英年早死,否則幾乎不可能有司馬懿的。

其實,歷史上類似的隔代傳位還有很多,比如周朝的“季札讓位”,司馬炎傳位傻子司馬衷(說出何不食肉糜之人),就是看中了好;傳位,也有看重的意思在裡面,這樣傳位就確保了三代基業。所以,曹操之所以傳位曹丕,和曹睿關係密切,甚至可以說是曹丕繼承曹操之位的最大助力。


多爾袞愛新覺羅


關於這個問題,其實不難梳理,為何曹操最後將王位傳於曹丕,,而不是其他的兒子,寡人從以下四點做一個基本分析:

1,嫡長子繼承製

漢王朝從武帝劉徹罷免百家,獨尊儒家開始,基本上繼承了上古周朝的各種禮儀制度。從大位傳承製度上也已經確立了嫡長子繼承製,從而穩定了帝位傳承上的國家動亂威脅。東漢末年這一制度不僅深入人心,更為重要的是的確起到了穩定國家局面的良好作用,因此受到了從上至下的遵從。在曹昂救父犧牲以後,曹丕成為事實上的嫡長子。比如,當曹操要立世子時,問了很多謀士。當問到賈詡的時候,賈詡什麼都不說,只說了一句:我現在想起來袁紹和劉表了啊。暗示曹操立長別立幼。曹操亦不例外,在魏王世子人選上,也不得不考慮和接受這一制度,同時,跟隨曹操的士大夫和武將們也支持嫡長子繼承製,進而保持曹魏集團的政治利益能夠長久延續。

2,政治能力突出

曹丕作為長子,在成長過程中,始終有優秀的政治幕僚為其獻言獻策,後又師從司馬懿,在政治歷練中,成長最為突出。其次,曹丕本人也是一個極富有政治野心和謀略的人物,這在曹丕稱帝后時刻防範司馬懿,同時又能善用司馬懿這一點就完全可以看出其權謀手段的高超之處,而且,這也在曹操眾多子嗣中,曹丕完全碾壓了其餘兄弟。在曹丕被立為世子之前,就經歷了多次的政治危機,每次都能通過及時的補救化險為夷,如果沒有高師指點,沒有個人強大的政治歷練,是肯定過不了其父曹操的考驗。個人認為,曹丕在這方面優秀突出的能力,也是被曹操立為世子的重要原因,畢竟不是得了大位,就能在眾多能臣武將手裡坐穩江山的。

3,政治資源豐富

曹丕的政治資源也不是其餘兄弟們所能媲美的,其中最為出名的四位謀士有司馬懿,陳群,賈詡,吳質。這四位謀士在曹丕爭位過程中,起到了相當重要的作用。眾所周知,司馬懿,賈詡,陳群,都是東漢末年名揚天下的謀士,而且是世家大族,其身後有雄厚的家族背景為曹丕做支撐,如此雄厚的政治資源,在當時的環境下,是一股不容忽略的力量。豐厚的政治資源,同時也練就了曹丕成熟的政治表現,也能使得曹丕在日後王位繼承後,能夠震懾和管制住其父手下的悍將能臣,也能使王位傳承穩定過渡,不會出現不可預料的混亂事件,能夠最大限度維護現有的政治利益。

4,其餘人的缺陷明顯

最後一點從曹丕其餘兄弟中間分析可知,具有代表性的幾位公子如曹彰,曹植,雖然在特定領域有非常突出和優秀的表現,但整體上比較,在政治謀略裡,遠不如曹丕歷練的得心應手。就如漢初的軍事奇才韓信,雖然是戰無不勝攻無不克的天才統帥,可在政治上卻如同一個幼稚的小孩一般,最終只有悲慘的下場。同樣的歷史事實,體現在曹彰身上,曹彰在曹操兒子裡,是一位不可多得的勇將,帶兵打仗曹丕絕對不能與其匹敵,但在政治上,卻如同一個孩童般稚嫩,根本沒有任何優勢跟曹丕較量。對於曹植來說,雖說文學水平聞名天下,有相當高的藝術造詣。可是不要忘了,建安七子裡,曹操,曹丕,曹植,一曹三人均在其中。可見,曹丕的文學造詣也並不差。但曹植在大位考驗過程中,其表現完全不合格,曹植門客全是一些文學愛好者,沒有合格而優秀的謀士為其出謀劃策,在大位爭奪上,怎能不敗?曹植本人依仗才華,酗酒高歌,情緒感性,性格任性,這些浪漫的品質,在其父曹操眼裡,肯定不會被作為繼承人合格的考核標準,因此,曹植失敗是必然的。至於曹操其餘子嗣就不再一一論述了。

綜上所述,在曹操諸多兒子中,也只有曹丕具備各方面的基礎資格和考核標準,因此,曹丕繼承魏王爵位,進而代漢建魏,也是順其自然,合情合理,符合事實發展過程的。


雍涼士子


曹操為何傳位給曹丕,不傳給曹植,單從曹植自身問題出發,這四個原因是最主要的:

第一、文人思維

曹植為文人思維,不僅不懂世情,不夠狠辣,而且在軍事方面也略差,似乎給人照本宣科的感覺。而曹丕卻與之相反,他心思縝密而深沉,懂得如何迎合曹操,剷除自己的障礙,為人心狠手辣。

你看曹植用的人,是曹操厭惡的楊修,楊修是有小聰明,沒有大聰明,不知道藏拙,最終當然害了曹植。曹植身邊的人好幾個都是曹操不喜歡的。曹植是文人,喜歡跟有風骨的文人交流,但是文人不屈服曹操,因此曹操喜歡殺文人,這就是最大的錯誤之一。

第二、嗜酒如命

曹植為人不自律,任性而為,嗜酒如命,放蕩不羈愛自由。曹植是個大酒鬼,喝酒沒有節制,因此還鬧出了曹植擅開王宮大門司馬門,在皇宮飆車的惡性事件,這大大地破壞了他在曹操心中的印象。

而且他還是好了傷疤忘了疼的主兒,不吸取教訓,依然嗜酒如命,當曹仁為關羽所圍困的時候,曹操命令曹植去營救,誰知曹植卻喝得酩酊大醉不能受命,從此之後曹操不敢用他了。

第三、飆車事件

建安二十二年,曹植在曹操外出期間,竟然藉著酒興違反曹操法令,私自坐著王室的車馬在只有帝王舉行典禮才能行走的禁道上縱情馳騁,一直遊樂到金門。這著實令人大跌眼鏡。

在這個群雄並起的時代,一個如此不知節制任性而為的繼承人根本無法守住曹操的基業。儘管曹丕文不及曹植,武不及曹彰,可是有政治才能,禮賢下士,聽從謀士建議運用權謀終於獲得太子之位。這一點與曹操恰好相識。

第四、表現能力

曹操每次出去征戰的時候,曹植都會說出一些歌頌讚美的話,雖然曹操聽了很高興,但還是不如曹丕的表現!曹丕是從父子之情做的,在曹操出征的時候,曹丕就會顯得很難過,擔心曹操的安全和身體,這讓曹操很感動!

最後曹操經過多方的考慮,終於立曹丕為世子,曹操死後,曹丕繼承曹操的魏王之位,沒多久就以魏代漢,登基為帝!


歷史TOP榜


筆者認為曹丕比曹植更適合當皇帝,有以下幾點原因:

1、、曹丕很像曹操,做事能夠不露聲色很有梟雄的潛質,該出手的時候毅然出手,不會有絲毫猶豫,做起事情來也能夠狠得下心,而反觀曹植,詩詞歌賦上在行,談論些經史子集曹植不在話下,但要是治理國家,曹操就不得不考慮一下了,文采好並不代表就能夠有好的政治能力,一國不是靠文才治理的,李唐後主文采好,最後還不是亡國了。

2、曹丕還很會拉關係,當時的朝臣中很大一部分都是支持曹丕的,不管是立嫡立長,曹丕都當仁不讓,而且魏國的將來要怎麼進行下去少不了這些重臣,曹植沒有人望,曹操也不可能對朝臣們的想法一點都不在意,要知道袁紹、劉表廢長立幼的前車之鑑就在眼前。

3、曹丕時常跟隨曹操出戰,實戰經驗豐富,這是非常重要的,因為當時恰逢亂世,天下未定,日後還有很多仗要打,曹丕的軍事經驗是曹植所不能及的,曹植雖然也能夠侃侃而談,條理清楚,但往往曹丕的軍事建議更符合曹操的想法。

4、就是曹植本人的一些做法也是令曹操暗怒不已,比如私自入司馬門,要知道司馬門可是隻有皇帝的座駕才能走的,曹植還是幼稚了;況且還有因為曹植的老婆穿的花枝招展在府裡隨意溜達,惹怒了一向崇尚節儉討厭浮華的曹操,曹操下令殺了曹植的老婆等等一系列事情,曹植最終落選。

二、人物簡介:

1、曹植(192年-232年12月27日),字子建,沛國譙(今安徽省亳州市)人,出生於東陽武,是曹操與武宣卞皇后所生第三子,生前曾為陳王,去世後諡號“思”,因此又稱陳思王。

曹植是三國時期曹魏著名文學家,建安文學的代表人物。其代表作有《洛神賦》、《白馬篇》《七哀詩》等。後人因其文學上的造詣而將他與曹操、曹丕合稱為“三曹”。

其詩以筆力雄健和詞采畫眉見長,留有集三十卷,已佚,今存《曹子建集》為宋人所編。曹植的散文同樣也具有“情兼雅怨,體被文質”的特色,加上其品種的豐富多樣,使他在這方面也取得了卓越的成就。南朝宋文學家謝靈運有“天下才有一石,曹子建獨佔八斗”的評價。《詩品》的作者鍾嶸亦贊曹植“骨氣奇高,詞彩華茂,情兼雅怨,體被文質,粲溢今古,卓爾不群。”王士禎嘗論漢魏以來二千年間詩家堪稱“仙才”者,曹植、李白、蘇軾三人耳。

2、魏文帝曹丕(187年冬—226年6月29日),字子桓。沛國譙(今安徽省亳州市)人。三國時期著名的政治家、文學家,曹魏開國皇帝(220年—226年在位)。魏武帝曹操與卞夫人的長子。

曹丕文武雙全,八歲能提筆為文,善騎射,好擊劍,博覽古今經傳,通曉諸子百家學說。建安二十二年(217年),曹丕被立為魏王世子。建安二十五年(220年),曹操逝世,曹丕繼任丞相、魏王。同年,曹丕受禪登基,以魏代漢,結束了漢朝四百多年的統治,建立魏國。

曹丕在位期間,平定邊患。擊退鮮卑,和匈奴、氐、羌等外夷修好,恢復漢朝在西域的建置。除軍政以外,曹丕自幼好文學,於詩、賦、文學皆有成就,尤擅長於五言詩,與其父曹操和弟曹植,並稱“三曹”,今存《魏文帝集》二卷。另外,曹丕著有《典論》,當中的《論文》是中國文學史上第一部有系統的文學批評專論作品。

黃初七年(226年),曹丕病逝於洛陽,時年四十歲。廟號高祖(《資治通鑑》作世祖),諡號文皇帝,葬於首陽陵。







七色海棠


丕、植之爭是曹操後半生最煩惱的事情,此事甚至還妨礙到了曹操統一天下的步伐。當時的曹植“以才見異”,深得曹操的喜愛,史料記載曹操多次想立曹植為繼承人的情況。

可是到了公元220年,英雄一世的魏王曹操於洛陽病逝,死後遠在鄴城的魏太子曹丕被擁立為魏王,而身處洛陽的曹植卻與王位擦肩而過了。這其中似乎有什麼陰謀,後面再講。


目前公認的曹操為什麼不立自己喜愛的曹植為後,不外乎以下三種情況:

  1. 春秋大義,立嫡以長不以賢,立子以貴不以長:曹昂死後,曹丕已是事實上的長子,其母卞夫人也在曹操正妻丁氏離家後被立為正室,卞氏生丕、彰、植、熊四位公子,曹丕既嫡又長、既貴又賢,自然是曹操心目中的第一人選了;
  2. 曹植為人文才出眾,才高八斗,可同意也沾染了不少社會上文人的風氣,尤其是愛喝酒這一點,連曹操都比不上他,經常一喝就醉、一醉就誤事,擅闖司馬門、延誤出兵時機等等。要是曹植只是一個文人的話,這些還算是一種時尚,“魏晉風流”,可曹植偏偏是魏王曹操的兒子,光會喝酒和文才,是擔當不起大好河山的繼承人的;
  3. 曹植性奢侈,這一點和崇尚節儉的曹操背道而馳,雖然《三國志》說曹植“不尚華麗”,可他“飲酒不節”(喝酒沒有節制),在三國時期,釀酒可是一項很浪費糧食的事業,以曹植的身份,他喝的酒自然更需要更多的糧食和奇珍,他浪費就浪費在這裡了。此外,曹植妻子崔氏也是衣著華麗、不思節儉,為此還被曹操賜死了。

至於曹丕,他城府很深,很懂得迎合曹操的心思,自己勞心勞力、衣著簡樸之外,其妻子甄宓和崔氏一樣也是出身於權貴之家,但自幼性格柔和,十四歲就懂得開倉放糧救濟災民,深得當地百姓愛戴,對其婆婆卞氏也是十分孝順,很受卞氏的疼愛,曹丕最後能繼承王位,甄宓居功不小。

曹操雖然疼愛曹植,可卻無法違拗流傳了千年的嫡子規矩

曹操其實是很疼愛曹植的,比如在建安十九年時,他在征討孫權時就安排了曹植代替曹丕留守鄴城,而此時的曹丕沒有任何記載,也就是說不是因為其他公務而被調離了鄴城,可能這就是曹操有心立曹植的一個最明顯的表現。

可是曹操此舉自然遭到了群臣的反對,賈詡是曹操手下五大謀士之一,刑顒是參丞相軍事、東曹掾,劉楨是和孔融齊名的建安七子之一,同時又是曹植府的屬官,其文才可與曹植並列,後人稱為“曹劉”,崔琰出身於清河崔氏,是地位極高的士族代表,同時又是曹植的岳父,可是這些人都反對曹操廢長立幼,可見規矩二字是多麼地得人心。

在賈詡和邢顒的提醒下,鑑於好友袁紹和對手劉表疼愛小兒子,疏遠大兒子,而奸佞從中作亂,矯旨廢立,導致最後本來應該同仇敵愾的兄弟反目成仇、同室操戈,被曹操得了便宜的前車之鑑:

  • 從建安十六年(211年)起,也就是曹操和馬超大戰於潼關的那一年,曹操就借漢獻帝的名義任命長子曹丕為五官中郎將、副丞相、設立幕府,留守大本營鄴城,往繼承人的路上開始培養曹丕,與此同時,曹植被封為平原侯。
  • 建安十八年(213年),曹操被冊封為魏公,加九錫,以鄴城為魏公國,設置魏國文武百官,成為東漢朝廷之外的魏公朝廷,曹丕也在這一年被立為世子,成為魏公朝廷的第一順位繼承人,而次年曹植被封為臨淄侯。

  • 建安二十一年(216年),曹操受命為魏王,封邑數位於諸王之上,奏事不稱臣,受詔不拜,次年設天子旌旗,賜十二旒,成為實際上的皇帝,五官中郎將曹丕為魏王太子。
(建安)二十一年春二月,公還鄴,夏五月,天子進公爵為魏王……二十二年春正月,天子命王設天子旌旗,出入稱警蹕,冬十月,天子命王冕十有二旒,乘金根車,駕六馬,設五時副車,以五官中郎將丕為太子。

就在曹丕受封為魏太子的當年,就發生了曹植醉酒闖司馬門的嚴重政治事故,本來按照曹操的想法,曹植應該是和曹丕同步升遷的,可就因為這事,曹植的爵位就這樣吹了。


而且曹植的侯府裡也充斥著楊修、丁儀等投機取巧的小人,像剛正不阿的邢顒和文才非凡的劉楨,他們本來都是曹操選出來要輔助曹植的班子,可後來全部投到曹丕府中,還在曹操面前直截了當地說盡曹植壞話,可見曹植的任性都為正直之人所不容。要知道,曹操看人是很準的,他自然是相信邢顒等人對曹植的評價,對曹植也只能是束之高閣了。

可是曹操畢竟疼愛曹植,雖然他的太子之位在楊修死後就已經無望了,可曹操還是對曹植寄於厚望,希望他能在軍事上為國家立下一點功勞,就算不能入主朝政,至少看在這點功勞和親情上,也不至於被曹丕或有心人秋後算賬,連小命都保不住。

所以曹操在建安二十四年,也就是關羽北伐圍困曹仁的那一年,曹操最開始的指定將領原是曹植,任命他為中郎將、徵虜將軍,帶大軍救援曹仁,可曹植自從無望太子之位後一直沉迷於酒色之中,到了使者去傳呼曹植時,他醉得連床都起不來。曹操無法,這才派了于禁率七軍前去救援,結果於禁兵敗被俘,龐德被殺,七軍被擒,朝野震動,曹植在曹操心中的地位已經降到最低了,曹操是恨鐵不成鋼啊!

公元220年,曹操去世,死前留下了三條命令:

  1. 下葬儀式一切從簡;
  2. 各路守軍不得離開駐地;
  3. 讓自己的妾室住進銅雀臺,分香賣履,遺令繼任者曹丕照顧好自己最小的兒子曹幹。

我們有理由相信:照顧好曹植的命令應該也在遺令裡面,畢竟連曹幹這個最小的兒子和妾室。曹操都要求曹丕照顧好他們,何況是自己最疼愛的兒子曹植。曹丕最後還是沒對曹植下狠手,曹操的遺令應該也是原因之一。


曹操死後,發生了曹彰謀反事件,曹植靠著最後的智慧救了自己一命

在曹操死後,當時發生了一件陰謀奪權之事:

  1. 曹操死前下令,“其將兵屯戍者,皆不得離屯部”,就是說不準守將離開駐地,可是當時留守長安的驃騎將軍曹彰卻被召回了洛陽,而太子曹丕此時正在鄴城。這一行為似乎違反了曹操“諸將不得離屯”的命令;
  2. 長安離洛陽一千里,而鄴城離洛陽不過七百里,按照正常情況,曹操最先召的應該是鄴城的曹丕,然後才是長安的曹彰、臨淄的曹植,可結果卻是曹彰先趕到洛陽,不過此時的曹操已經去世,曹彰到達洛陽,直接索要曹操璽綬何在;
  3. 在臨淄的曹植同樣也快曹丕一步到達洛陽,並且據《魏略》所記:曹彰對曹植說:“父親召我來,是為了把王位傳給你(曹植)”,有強行武力奪嫡之意。“彰至,謂臨淄侯植曰:‘先王召我者,欲立汝也。’植曰:‘不可。不見袁氏兄弟乎!’”
以曹操的命令,曹彰即使是親生兒子也不應該召回洛陽,畢竟當時的劉備雄據漢中虎視眈眈,長安是洛陽門戶,守將曹彰怎麼可能隨意移動,而且曹彰一到就問曹操璽綬何在,似乎一早就料定了曹丕來不了洛陽,這裡面應該是有點貓膩的:

  • 很可能是曹操身邊有曹彰的臥底或是曹彰派系的人,他們希望曹彰搶佔先機,矯旨召他回來;
  • 也可能是曹操真的在臨死前想要改立曹植為太子,繼承魏王位,所以特意召來曹彰護駕,畢竟以當時的情況來說,曹植實力弱小,可如果加上一個宗室兼領軍大將曹彰的話,則牌面可就大了不少。

而據《資治通鑑》裡記載:曹操病重之時時,軍心動搖,太子曹丕一直都在鄴城鎮守,不敢隨意離開一步,這時候在洛陽全權負責喪禮的諫議大夫賈逵,不顧眾人反對執意發喪,從而引發了青州軍譁變。賈逵此舉無疑是變相遙告遠在鄴城的曹丕,讓他及早做出防備,要不然曹彰、曹植在近,又無人知道曹操情況,很可能會再演一出“趙高篡改聖旨”的故事。

值得注意的是:曹丕繼承魏王位是沒有曹操詔令的,也就是沒有“傳位詔書”,當時在鄴城的官員都認為需要等到詔書到達後才能決定王位的人選,可是尚書陳矯卻堅定地擁立曹丕,極速安排繼位事宜。他的理由是:魏王在外去世,人心動盪,其愛子曹植在身旁很近,很容易發生變動,必須及早確立新魏王,以安人心。

“王薨於外,天下惶懼,太子宜早割哀繼位,以系遠近之望。且又愛子在側,彼此生變,則社稷危矣。”即具官備禮,一日皆辦。

這速度可真快得讓人發怵啊,可見當時朝廷上地位最高、權力最大的幾個人:尚書陳矯、諫議大夫賈逵、御史大夫華歆、太中大夫賈詡等,都已經在明裡暗裡支持著曹丕,而曹彰靠著軍隊就想武力奪權,這一舉動也顯現出曹植派系的愚蠢和衝動,以及掌握不了話語權的缺陷。

總結:曹丕之所以能得到太子之位,最主要的是他有一批堅定的禮法支持者,連曹植的岳父崔琰都是其中之一,曹丕的嫡長子身份,是他在奪嫡之戰中能成為最後勝利者的重要因素,此外曹丕也是一個文武雙全、德才兼備的人才,曹操並沒有看錯他。

至於曹植,他雖然文才過人,可沒有一絲的政治智慧,風頭出得太多、太快,惹得曹操猜疑,對忠言逆耳,對佞語卻順從,總是過於展露才學,卻忘記了其他方面的發展,論嫡、論長、論武、論德、論謀,他都比不過曹丕,被楊修等人攛掇一下就妄圖王位,更表現了他性格上的弱智。

幸好的是最後曹彰要絕地一撲的時候,曹植沒有摻和進去,要不然的話,曹丕也不用等到什麼七步詩,直接就把他幹掉了,就是因為他不參與謀反,使得曹丕在除掉曹彰後,卻始終不忍對其下手,所以我說這是曹植最後的一點理智救了他自己。



作者/一貳一橙:天文地理,一概不懂;古今中外,都靠瞎掰,主要百度,然後亂編,喜歡點贊!


一貳一橙


曹操要曹丕當皇帝,不讓他比較看好的曹植當皇帝,這主是從當時的政治背景和曹植的個性特點決定的。


當時三國鼎立,社會動亂,三國之間互相虎視眈眈,而曹植只有文才,寫寫詩詞歌賦是一把好手,並無統軍之帥才,僅僅適合做太平盛世的皇帝,在治理國家上當亂世之皇帝顯然曹植不適合。如果當時曹植當了皇帝,曹操苦心經營的魏國只能落得和劉禪一樣國破家亡的結局。

曹丕就不一樣,既有文才,也有帥才。大家都聽過曹衝稱象的故事,曹操相當年想把王位傳給曹衝。但曹衝死的較早,而且當時有流言蜚語說曹丕害死了自己的弟弟,曹操聽到這個消息後立馬叫來曹丕,曹丕對此事死不認帳。儘管曹衝很有可以是曹丕害死的,但曹丕這種即使做了錯事也死不認帳的行為,不就象曹操當年殺呂伯屠一家後寧叫我負天下人,不可叫天下人負我如出一轍嗎?在三國這個年頭,在曹操眼中能夠做大事,成就皇帝就必須不擇手段。



曹丕是曹操此時的長子,根據謫長子繼承製,也是由曹丕繼承。曹操曾問謀士賈詡,賈詡說曹丕“恢崇德度,躬素士之業,朝夕孜孜,不違子道”,再引用劉表、袁術等讓小兒子繼承最後敗亡的例子,使曹操覺得曹丕當皇帝得到了更多人的支持,於道義更合法合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