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曹操、曹植、諸葛亮誰的文采更好?

雪糕掉地上肯定不能吃


歷史上的這三個人,曹氏父子天生的文學天才。曹操不僅是漢末三國時期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戰略家,實為建安文學的肇始發端,本身的文學成就有目共睹;曹子建乃建安文學的集大成者,也是那個歷史時期文學成就最高的人物,文采卓然,華茂春松,史有才高八斗之稱,絕對是建安時期最卓越的文學大家。

諸葛孔明則是一代名相。自從和三顧茅廬的劉玄德隆中一對,便勵志出山輔佐劉備,使得天下三分得其一,實乃一個傑出的治國幹成,輔國棟樑。他的事蹟多見於政治,於文學卻少有建樹,起碼不能和曹氏父子相提並論。

但諸葛先生也是一介文學大儒,前後《出師表》垂範百代,成為萬千政治家治國理政輔佐明君的根本遵循。還有他的《誡子書》,一直被後世所傳頌,褒揚。

但孔明先生的文章,政論多於文采,主要以治國理政為主,大量的文字都是精闢論述治國策略和資政理念,於文學方面鮮有表露。

但也不能因此就抹殺了諸葛丞相的文學造詣和文學高度。難怪南宋大詩人陸游對他崇拜得五體投地,寫出了“出師一表真名世,千載誰堪伯仲間”的不朽詩句。

但說實話,諸葛丞相真的不能在文字方面和曹氏父子並駕齊驅。曹操的《觀滄海》《龜雖壽》《短歌行》等篇什膾炙人口,乃是建安文學的開山力作,古樸雄渾,大氣磅礴。曹子建更是將建安文學推向了極致,他的代表作也有很多。最著名的要算《白馬篇》《洛神賦》等等,可以說字字珠璣,珠圓玉潤,是一個時代難以企及的文學高峰。





極品龍顏


單文學上的造旨我認為,曹植上,曹操次,諸葛亮次之。

曹操(155~220)東漢未權臣、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和文學家。字孟德。建安元年“奉天子以令不臣”,政治上主動,號召力增強。他精通《孫子兵法》因事設奇,譎敵制勝,變化如神。要求“唯才是舉”,手下人才濟濟,出現了著名的建安文學。

建安13年(208年)12月,於赤壁之戰中敗於孫權和劉備聯軍,從此奠定中國歷史上魏蜀吳三國鼎力的局面。詩篇

《觀滄海》秋風蕭瑟,洪波湧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漢燦爛,若出其裡。

24字展示了遼闊的滄海,詩人的胸襟。

《龜雖壽》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

晚年仍保有雄心壯志的名句千古傳誦。



曹植,字子建。三國曹魏著名文學家,建安文學代表人物。魏武帝曹操之子,魏文帝曹丕之弟,後人因他文學上的造旨與曹操、曹丕合稱“三曹”。

南朝宋文學家謝靈運有

天下才有一石(一種容量單位,一石等於十鬥),曹子建獨佔八斗,我得一斗,天下人共分一斗。《七步詩》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三國時期,魏文帝曹丕妒忌兄弟曹植的才華,想找一個藉口把他殺死,命令他在七步之內作出一首詩,否則處死。這就是至今廣泛傳誦,“煮豆燃萁”的成語典故的出處。

最突出的數《洛神賦》傑出名篇

翩若驚鴻,婉若游龍,榮曜秋菊,華茂春松。髣fang髴fu兮若輕雲之蔽月,飄颻yao兮苦流風之迴雪。遠而望之,皎若太陽昇朝霞。迫而察之,灼若芙蕖qu出綠波。…

翩然若驚飛的鴻雁,婉約若遊動的蛟龍。容光煥發如秋日下的菊花,體態豐茂如春風中的青松。明潔如升朝霞,芙蓉如綻綠波,風華絕代,沉魚落雁之容貌。

魏晉南北朝、隋唐、兩宋、明清、以及近代諸多詩人、詞人,均評價《洛神賦》寫洛川女神的仙姿美態,是文苑奇葩。其藝術魅力,經久不衰。



諸葛亮,字孔明,號臥龍。三國時期蜀漢丞相,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散文家、書法家、發明家。代表作有散文《出師表》。


歡迎您發表的自己的觀點。


日月詩語


三國最有趣的地方就是幾個勢均力敵而又高智商的人聚到了一塊,誰也弄不死誰,你今在他大腿上砍一刀,他瘸著拐著跑回去,明養好了傷對左右講,我這叫忍辱偷生!大家都默默地把面子放到一邊,爭取擴大自己的地盤和勢力,那些有本事的人一邊和愚蠢的人拼智商,一邊和同樣有本事的人玩耐性,我弄不死你我還拼不死你了!如果那場動亂很快讓一個人給收拾了,那也就不會讓人津津樂道了!歷史妙就妙在幾個棋逢對手的勢力遇到了一塊,大家都各施法力,誰也不願意把自己的神通收起來!

曹植都說他是一個天才的文學家,作為一個詩人,他浪漫純潔,作為一個政治家,他幼稚矯情。說實話,我只學過他的《白馬篇》和看過他的《洛神賦》,“翩若驚鴻,婉若游龍”,語言誚麗,文思敏捷,偶爾讀來,還是讓人覺得很驚異,但文章太長了,還是讓人覺得不耐煩。

其實曹操是一個讓我很佩服的人物,比起劉備那個窩囊廢,看一路讓人生氣一路,曹操總是讓人覺得很解恨,該拿的一定要拿到手,該辦的人一定要辦掉,招攬群雄,生意興隆,而劉備看著讓人最爽的就是三顧茅廬,不顧關張的反對,請出一個大帥哥。其實一個人意氣還是不要太深重了好,容易好心辦壞事,就像劉關張三人,感情過於詭異,結果害人害己!

曹操是一個雅好文學的人,所以他會以詩抒意,用文學來抒發自己的情感。難能可貴的是,他的文學才華和他的治國理政能力一樣出類拔萃,所以留下了許多膾炙人口的佳作,讓我們不禁驚歎一聲,呵,咱老曹還真是個人才!

諸葛亮就不一樣了,他是一身政治報負,就想著怎麼拯救黎民於水火之中,雖然一不留神留了個文學名篇《出師表》,但是這是應用文啊,當時給皇帝上的摺子,你說這咱能跟那幫文人寫文章一樣滿嘴跑火車嗎,咱有幾個腦袋。也寫過《誡子書》,一不留神又出一個名句,“非寧靜無以致遠,非淡泊無一明志”,但是那是教育犬子用的,全是無意為之。

要說他們幾個誰好,還真不好說,哪尊大佛都不能得罪。





騎驢去高考


勿庸置疑!操之文采,三者之冠也!



其一, 操乃漢未政治,軍事,文學之大家,有高度,有氣度,有風度!

其二,操一生以天下為已任,運籌帷幄,滅強敵,統北方。志向之高遠,精神之昂揚。乃超世之傑也!

有非凡之閱歷,寬廣之胸懷,其文采必璀璨斐然!

白骨露於野,千里無雞鳴。社會之蒼涼動盪,百姓之流離苦難,躍然紙上。作者悲憫苦恨之心,淋漓盡致!



東臨碣石,以觀滄海。大氣磅礴之景象,豪情壯天之氣勢,運於筆端!作者自強不息之精神,古樸直白!



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作者不老之雄心,報負之遠大,氣概豪邁!

曹操之人,文武全才,安邦治國。曹操之詩,建安詩風之主導。慷慨悲涼,雄偉大氣。政治家之詩人,吶喊從心底爆發,感染力爆表之源頭也!

至於另二人,只論文采,竊以為諸葛亮稍遜曹植,應在仲伯之間!


蘇最北


曹操,曹丕,曹植父子三人是建安文學的代表人物。建安(196—220)是東漢獻帝的年號,文學史上的建安時期從黃巾起義到魏明帝景初末年,大約五十年時間。在東漢末群雄並峙逐鹿中原的爭奪兼併中,曹操完成了統一北方的大業,並吸引大批文士,形成了以曹氏父子為核心的鄴下文人集團。建安詩歌便是社會由分裂動盪趨向統一這一歷史時期的產物。“世積亂離,風衰俗怨”的時代特徵,建安文人開闊博大的胸襟、追求理想的遠大抱負、積極通脫的人生態度,直抒胸臆、質樸剛健的抒情風格,形成了建安詩歌所特有的梗概多氣、慷慨悲涼的風貌。為中國詩歌開創了一個新的局面,並確立了“建安風骨”這一詩歌美學風範。曹操的詩人和散文,樸素自然,清峻簡約,不受禮法約束,不加雕飾,直抒胸懷,情真意切。曹植的詩則骨氣充盈,淋漓悲壯,對後代詩人產生了極為深遠的影響。曹氏父子的文學成就代表了當時文學最高成就。諸葛亮是當時著名的政治家和軍事家,在文學方面作品不多,卻同樣影響深遠。《前出師表》,《後出師表》,《誡子書》等。從三國到當代,與諸葛亮相關的文學作品層出不窮,甚至已經汗牛充棟。陸游:“出師一表真名世,千載誰堪伯仲間!”杜甫:“ 三顧頻煩天下計,兩朝開濟老臣心。 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得益於《出師表》的傳播以及後世文學的歌頌,諸葛亮在文壇也有一席之地。總體而言,曹氏父子特別是曹操文學成就應該高過諸葛亮。


惜緣2004830


漢末三國時期,代表文學最高水準的是“建安七子”和“三曹”,跟諸葛亮沒什麼關係。毫無疑問不管是傳世作品,還是作品的文采,曹植勝過曹操,曹操要勝過諸葛亮。畢竟舞文弄墨,曹植是職業選手,而曹操和諸葛亮只是兼職。

曹操的文學才華往往被他的政治才華所掩蓋

其實以曹操的文學才華,專門做個詩人,也可以在中國歷史上佔一席之地。曹操在樂府詩中,處處都能體現出舊體出新意的創新風格。曹操的詩不拘泥於形式,不堆砌辭藻,天然體現出一種感染人的大氣和豪邁。

曹操的詩往往直抒胸臆、悲天憫人,代表作如《蒿里行》:

關東有義士,興兵討群兇。
......
白骨露於野,千里無雞鳴。
生民百遺一,念之斷人腸。

簡簡單單幾行字,描述了東漢末年的蒼涼景象,百姓的生靈塗炭和悲慘命運,體現了曹操的悲天憫人,字裡行間能感覺出,曹操想要改變亂世的理想。

曹操的詩中還著無盡的豪情壯志,代表作如《觀滄海》

東臨碣石,以觀滄海。水何澹澹,山島竦峙。
樹木叢生,百草豐茂。秋風蕭瑟,洪波湧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漢燦爛,若出其裡。
幸甚至哉,歌以詠志。

同樣沒有什麼華麗辭藻,卻為我們描繪了一幅波瀾壯闊的畫面。曹操登臨海邊高處,腳下是驚濤拍岸,胸中是“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理想,夕陽西下,一個偉岸的背影留給後人品評。“東臨碣石,以觀滄海”看似平鋪直敘,卻有一種大氣磅礴的感覺撲面而來,天然去雕飾,這就是文采的最高境界。

曹操的詩,最大的特點就是大氣,沒有絲毫忸怩作態,充滿了積極向上的情緒。當然了,放到現今也是正能量爆棚,比如《龜雖壽》

神龜雖壽,猶有竟時。騰蛇乘霧,終為土灰。
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
......

諸葛亮留下的基本是公文

曹操傳世作品除了詩歌還有一些散文。再看諸葛亮,傳世作品都是一些策論文章,他寫文章不是為了舞文弄墨,他留下的作品基本上算是公文寫作。諸葛亮最拿得出手的就是《出師表》了。有人說過“出師一表真名世,千載誰堪伯仲間。”

看著《出師表》我們頭腦裡面不禁會有這麼一個畫面——一個老者為了天下萬民,殫精竭慮地籌劃,對著年輕人諄諄勸勉,任勞任怨,直到油盡燈枯了......諸葛亮的事蹟和文中的語重心長,讓我們無不深受感動。《出師表》的受人推崇,是因為文章裡面的情懷,感染了人們,與文采無關。

曹植的詩“翩若驚鴻,婉若游龍”

再說曹植,傳世作品不少,代表作有《洛神賦》、《七哀詩》、《白馬篇》等,他的詩以辭藻華美、意境獨特著稱。不得不說,在操弄文字方面要高出諸葛亮和曹操一大截。

但是曹植的詩,裡面的情緒都是鬱鬱寡歡、充滿了哀怨與憋悶。曹植的詩不錯,但他詩裡面的情緒,本人並不欣賞。生活已經不易,就別再添一些負能量的佐料了。

如果說,曹操的詩是有感而發,那麼曹植的詩就是無病呻吟。看曹操的詩,給人的畫面感覺是,一個躊躇滿志的豪傑;讀曹植的詩,給人的畫面感覺是,一個不得志的悶騷小青年。


爾朱少帥


曹操、曹植、諸葛亮都是東漢末年至三國時期的著名人物,其中,曹操通過超人的膽略和智慧,以漢獻帝為旗、以人才為基,不斷的鞏固、充實、提高自身力量,“挾天子以令諸侯”,最終贏得了三分天下有其一,其一為巨的良好局面。諸葛亮又稱“臥龍”先生,在三國時期,與著名的“崔州平、司馬徽、徐庶”等名士交好,最終在劉備“三顧茅廬”的誠摯邀請下出山,幫助劉備建立蜀漢政權,可以說功不可沒,最終,六出祁山而殞命五丈原,結束了武侯的一生。諸葛亮在民間傳說和演義裡,被冠以“智囊”的稱謂。

若說道歷史上曹操、曹植、諸葛亮誰的文采更好?我從文學成就角度來進行一下排名:曹植>曹操>諸葛亮,原因有如下幾點:

一、三國兩晉時期,文學上出現了著名的文學流派——“魏晉風骨(建安風力)、竹林七賢”。建安七子,是漢建安年間(196—220年)七位文學家的合稱,包括孔融、陳琳、王粲、徐幹、阮瑀、應瑒、劉楨。這七人大體上代表了建安時期除曹氏父子(即曹操、曹丕、曹植)外的文學成就,所以“七子”之說,得到後世的普遍承認。文學史上,曹操、曹丕、曹植並稱“三曹”,三人均躋身於建安文學的重要行列,尤其是曹植,曹植的五言詩創作在文學史上有很高的地位和成就,是建安詩壇上最傑出的詩人。 一是他的詩歌內容豐富充實。舉凡軍旅政事,宴遊送別,詠史游仙,抒情抒志,無不發之於詩。曹植用他的筆描繪了廣闊的社會人生,表達了自己豐富的思想感情。 二是曹植的詩歌被譽為"骨氣齊高,辭彩華茂,情兼雅怨,體被文質。"就是說他的詩歌內容充實豐富,多慷慨悲憤之氣,在藝術表現上又生動形象,注意辭藻華美、對仗工整和音韻流暢,達到了建安詩歌的最高峰。 三是曹植詩歌語言華美主要表現在濃烈的感情色彩和鮮明的聲色。如《盤石篇》生動再現了大海的宏闊氣象。曹植在文人有意為詩方面,有一個大跨度質的飛躍。 四是注重對稱迴環之美,注意語言錘鍊方面。如《贈丁儀》均是對偶工整、聲韻對稱和諧的精工之句。《贈徐幹》"驚風飄白日,忽然歸西山"寫時光易逝。他還善於起調,工於發端,往往在全篇之首用一警策之語,振起全詩。如《野田黃雀行》開頭用驚風險浪的情景和畫面預示了環境的險惡,起到強烈的烘托作用。 五是曹植的詩歌對後世影響很大,博得極高的評價,被謝靈運譽為"天下才共有一石,曹子建獨得八斗"。

二、曹操不但是中國歷史上一位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還是一位傑出的文學家,著有《孫子略解》、《兵書接要》等軍事著作和《蒿里行》、《觀滄海》、《薤露》、《短歌行》、《苦寒行》、《碣石篇》、《龜雖壽》等不朽詩篇。後人並且輯有《曹操集》。   曹操手跡曹操的詩歌,極受樂府影響,現存的詩歌全是樂府歌辭。這些詩歌雖用樂府舊題,卻不因襲古人詩意,自闢新蹊,不受束縛,卻又繼承了“感於哀樂,緣事而發”的精神。例如《薤露行》、《蒿里行》原是輓歌,曹操卻以之憫時悼亂。《步出東門行》原是感嘆人生無常,須及時行樂的曲調,曹操卻以之抒述一統天下的抱負及北征歸來所見的壯景。可見曹操富有創新精神的民歌,開啟了建安文學的新風,也影響到後來的杜甫、白居易等人。曹操詩的內容大致有三種:反映漢末動亂的現實、統一天下的理想和頑強的進取精神、以及抒發憂思難忘的消極情緒。漢末大亂,曹操又南征北討,接觸的社會面非常廣大,故多有親身經驗和體會如《蒿里行》謂漢末戰亂的慘象,見百姓悲慘之餘又見詩人傷時憫亂的感情。故後人謂曹操樂府“漢末實錄,真詩史也”。 一代梟雄,縱風光一世,亦有星落殞滅之時。曹操對此也感到無能為力,只有作詩感嘆,無可奈何。如《短歌行》中“譬如朝露,去日苦多”的感傷,《秋胡行》之低沉情緒,《陌上桑》等遊仙作品中都可見他的消極情緒。曹操的詩歌形式是十分創新的。他尤擅寫五言體和四言體。《蒿里行》原是雜言,曹操卻以五言重寫,非常成功。四言詩方面,本自《詩經》之後已見衰落,少有佳作,但曹操卻繼承了《國風》和《小雅》的傳統,反映現實,抒發情感。例如《短歌行》、《步出夏門行》等均是四言詩之佳作,使四言詩重生而再放異彩。曹操詩文辭簡樸,直抒襟懷,慷慨悲涼而沉鬱雄健,華美辭藻並不常見,惟形象鮮明,如《觀滄海》一詩:“秋風蕭瑟,洪波湧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漢燦爛,若出其裡。”寥寥數筆,即能以遼闊的滄海景象,表現詩人的胸襟,不加潤飾。

三、諸葛亮在文學上的成就,主要在於散文的寫作,同時他在詩歌創作方面也很有特色。 諸葛亮一生戎馬倥傯,在繁忙緊張的政治與軍事鬥爭中,寫下了大量的文章,據清代學者張澍輯錄,留存下來的約有199篇,其中包括有對策、詔、表、書、教、軍令、兵要、銘、記、將苑等。這些作品雖然都是應用性文章,不是純文學性作品,但它們都是諸葛亮一生思想言論的精華,是瞭解和研究諸葛亮思想修養、性格人品的主要材料。另一方面,由於他為文直言事理,觀點鮮明,語言質樸,情真意切,因而不少文章都具有很高的文學價值。 寫於蜀建興五年(公元227年)的《出師表》,是諸葛亮最具代表性酌作品之一。南朝·梁著名文學理論批評家劉勰,對《出師表》曾給予很高的評價。他說:“孔明之辭後主,志盡文暢。”;他還把:《出師表》與孔融的《薦彌衡表》並稱之為“表之英也”。

綜上所述,三人雖然在當時的文學領域各有成就,但是,就文學影響力而言,還是,曹植高於曹操,曹操高於諸葛亮,這裡面不含任何政治色彩和個人情感因素。


楸木山莊莊主


僅以各自的代表作看,曹操的《短歌行》《龜雖壽》,曹植的《洛神賦》,諸葛亮的《出師表》皆是中國文學史上的頂級名篇,三者一為詩,一為賦,一為散文,文體不同,便無法比較優劣。



但若像題目所問,單純比較“文采”二字的話,那麼曹植的文章典雅華麗,絢麗瑰奇,比起雄壯的魏武和謹慎的諸葛來說,確實更為突出。


推理館楊掌櫃


個人愚見,不妥之處請見諒!首先,要討論一個人的文采好壞,得看整體創作的優劣,比如最愛作詩的乾隆皇帝,寫了幾萬首詩,可整體來看還是火候沒到,後世也沒有人稱他為詩人的!然而曹植、曹操、諸葛亮流傳於世的文章都無一例外的成了經典,就文學成就來看三人已經很是了不起的了!

若非要給這三人排名,個人認為曹植可能要略勝一籌,首先是他爹曹操對曹植文學評價高,其次,是得到大詩人謝靈運很高評論,他在《蒙求》中說天下才共一石,子建獨佔八斗,我得一斗,另一斗天下共分之。這話雖然誇張,但也不得不佩服曹植才氣。

第二名嘛,其實我認為兩個不相伯仲,拋開三國演義對諸葛亮的神話,用魯迅先生的話說,諸葛多智而近妖,曹操應該更加真是些,所以我認為第二名曹操略勝。

第三才是諸葛亮,當然個人所見,僅做參考!





遊戲M夜叉


當然是曹賊啦,無可爭辯

曹植生不逢時,受排擠嚴重,英年早逝,軍事才能忽略不計,已知的文學作用不甚太多,諸葛亮眾人皆知其軍事才能卓越,偉大的毛主席曾經說過,孔明最多有三分天下之才,無統一之力,最後不得不說曹操,亂世間撥雲見霧能力出類拔萃,當時風雲人物,其軍事才能有目共睹,文學作品源遠流長,三國留給後人有太多的想象空間,曹賊當之無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