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曹操、曹植、诸葛亮谁的文采更好?

雪糕掉地上肯定不能吃


历史上的这三个人,曹氏父子天生的文学天才。曹操不仅是汉末三国时期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战略家,实为建安文学的肇始发端,本身的文学成就有目共睹;曹子建乃建安文学的集大成者,也是那个历史时期文学成就最高的人物,文采卓然,华茂春松,史有才高八斗之称,绝对是建安时期最卓越的文学大家。

诸葛孔明则是一代名相。自从和三顾茅庐的刘玄德隆中一对,便励志出山辅佐刘备,使得天下三分得其一,实乃一个杰出的治国干成,辅国栋梁。他的事迹多见于政治,于文学却少有建树,起码不能和曹氏父子相提并论。

但诸葛先生也是一介文学大儒,前后《出师表》垂范百代,成为万千政治家治国理政辅佐明君的根本遵循。还有他的《诫子书》,一直被后世所传颂,褒扬。

但孔明先生的文章,政论多于文采,主要以治国理政为主,大量的文字都是精辟论述治国策略和资政理念,于文学方面鲜有表露。

但也不能因此就抹杀了诸葛丞相的文学造诣和文学高度。难怪南宋大诗人陆游对他崇拜得五体投地,写出了“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的不朽诗句。

但说实话,诸葛丞相真的不能在文字方面和曹氏父子并驾齐驱。曹操的《观沧海》《龟虽寿》《短歌行》等篇什脍炙人口,乃是建安文学的开山力作,古朴雄浑,大气磅礴。曹子建更是将建安文学推向了极致,他的代表作也有很多。最著名的要算《白马篇》《洛神赋》等等,可以说字字珠玑,珠圆玉润,是一个时代难以企及的文学高峰。





极品龙颜


单文学上的造旨我认为,曹植上,曹操次,诸葛亮次之。

曹操(155~220)东汉未权臣、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文学家。字孟德。建安元年“奉天子以令不臣”,政治上主动,号召力增强。他精通《孙子兵法》因事设奇,谲敌制胜,变化如神。要求“唯才是举”,手下人才济济,出现了著名的建安文学。

建安13年(208年)12月,於赤壁之战中败於孙权和刘备联军,从此奠定中国历史上魏蜀吴三国鼎力的局面。诗篇

《观沧海》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24字展示了辽阔的沧海,诗人的胸襟。

《龟虽寿》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晚年仍保有雄心壮志的名句千古传诵。



曹植,字子建。三国曹魏著名文学家,建安文学代表人物。魏武帝曹操之子,魏文帝曹丕之弟,后人因他文学上的造旨与曹操、曹丕合称“三曹”。

南朝宋文学家谢灵运有

天下才有一石(一种容量单位,一石等于十斗),曹子建独占八斗,我得一斗,天下人共分一斗。《七步诗》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三国时期,魏文帝曹丕妒忌兄弟曹植的才华,想找一个借口把他杀死,命令他在七步之内作出一首诗,否则处死。这就是至今广泛传诵,“煮豆燃萁”的成语典故的出处。

最突出的数《洛神赋》杰出名篇

翩若惊鸿,婉若游龙,荣曜秋菊,华茂春松。髣fang髴fu兮若轻云之蔽月,飘飖yao兮苦流风之回雪。远而望之,皎若太阳升朝霞。迫而察之,灼若芙蕖qu出绿波。…

翩然若惊飞的鸿雁,婉约若游动的蛟龙。容光焕发如秋日下的菊花,体态丰茂如春风中的青松。明洁如升朝霞,芙蓉如绽绿波,风华绝代,沉鱼落雁之容貌。

魏晋南北朝、隋唐、两宋、明清、以及近代诸多诗人、词人,均评价《洛神赋》写洛川女神的仙姿美态,是文苑奇葩。其艺术魅力,经久不衰。



诸葛亮,字孔明,号卧龙。三国时期蜀汉丞相,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散文家、书法家、发明家。代表作有散文《出师表》。


欢迎您发表的自己的观点。


日月诗语


三国最有趣的地方就是几个势均力敌而又高智商的人聚到了一块,谁也弄不死谁,你今在他大腿上砍一刀,他瘸着拐着跑回去,明养好了伤对左右讲,我这叫忍辱偷生!大家都默默地把面子放到一边,争取扩大自己的地盘和势力,那些有本事的人一边和愚蠢的人拼智商,一边和同样有本事的人玩耐性,我弄不死你我还拼不死你了!如果那场动乱很快让一个人给收拾了,那也就不会让人津津乐道了!历史妙就妙在几个棋逢对手的势力遇到了一块,大家都各施法力,谁也不愿意把自己的神通收起来!

曹植都说他是一个天才的文学家,作为一个诗人,他浪漫纯洁,作为一个政治家,他幼稚矫情。说实话,我只学过他的《白马篇》和看过他的《洛神赋》,“翩若惊鸿,婉若游龙”,语言诮丽,文思敏捷,偶尔读来,还是让人觉得很惊异,但文章太长了,还是让人觉得不耐烦。

其实曹操是一个让我很佩服的人物,比起刘备那个窝囊废,看一路让人生气一路,曹操总是让人觉得很解恨,该拿的一定要拿到手,该办的人一定要办掉,招揽群雄,生意兴隆,而刘备看着让人最爽的就是三顾茅庐,不顾关张的反对,请出一个大帅哥。其实一个人意气还是不要太深重了好,容易好心办坏事,就像刘关张三人,感情过于诡异,结果害人害己!

曹操是一个雅好文学的人,所以他会以诗抒意,用文学来抒发自己的情感。难能可贵的是,他的文学才华和他的治国理政能力一样出类拔萃,所以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佳作,让我们不禁惊叹一声,呵,咱老曹还真是个人才!

诸葛亮就不一样了,他是一身政治报负,就想着怎么拯救黎民于水火之中,虽然一不留神留了个文学名篇《出师表》,但是这是应用文啊,当时给皇帝上的折子,你说这咱能跟那帮文人写文章一样满嘴跑火车吗,咱有几个脑袋。也写过《诫子书》,一不留神又出一个名句,“非宁静无以致远,非淡泊无一明志”,但是那是教育犬子用的,全是无意为之。

要说他们几个谁好,还真不好说,哪尊大佛都不能得罪。





骑驴去高考


勿庸置疑!操之文采,三者之冠也!



其一, 操乃汉未政治,军事,文学之大家,有高度,有气度,有风度!

其二,操一生以天下为已任,运筹帷幄,灭强敌,统北方。志向之高远,精神之昂扬。乃超世之杰也!

有非凡之阅历,宽广之胸怀,其文采必璀璨斐然!

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社会之苍凉动荡,百姓之流离苦难,跃然纸上。作者悲悯苦恨之心,淋漓尽致!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大气磅礴之景象,豪情壮天之气势,运于笔端!作者自强不息之精神,古朴直白!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作者不老之雄心,报负之远大,气概豪迈!

曹操之人,文武全才,安邦治国。曹操之诗,建安诗风之主导。慷慨悲凉,雄伟大气。政治家之诗人,呐喊从心底爆发,感染力爆表之源头也!

至于另二人,只论文采,窃以为诸葛亮稍逊曹植,应在仲伯之间!


苏最北


曹操,曹丕,曹植父子三人是建安文学的代表人物。建安(196—220)是东汉献帝的年号,文学史上的建安时期从黄巾起义到魏明帝景初末年,大约五十年时间。在东汉末群雄并峙逐鹿中原的争夺兼并中,曹操完成了统一北方的大业,并吸引大批文士,形成了以曹氏父子为核心的邺下文人集团。建安诗歌便是社会由分裂动荡趋向统一这一历史时期的产物。“世积乱离,风衰俗怨”的时代特征,建安文人开阔博大的胸襟、追求理想的远大抱负、积极通脱的人生态度,直抒胸臆、质朴刚健的抒情风格,形成了建安诗歌所特有的梗概多气、慷慨悲凉的风貌。为中国诗歌开创了一个新的局面,并确立了“建安风骨”这一诗歌美学风范。曹操的诗人和散文,朴素自然,清峻简约,不受礼法约束,不加雕饰,直抒胸怀,情真意切。曹植的诗则骨气充盈,淋漓悲壮,对后代诗人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曹氏父子的文学成就代表了当时文学最高成就。诸葛亮是当时著名的政治家和军事家,在文学方面作品不多,却同样影响深远。《前出师表》,《后出师表》,《诫子书》等。从三国到当代,与诸葛亮相关的文学作品层出不穷,甚至已经汗牛充栋。陆游:“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杜甫:“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得益于《出师表》的传播以及后世文学的歌颂,诸葛亮在文坛也有一席之地。总体而言,曹氏父子特别是曹操文学成就应该高过诸葛亮。


惜缘2004830


汉末三国时期,代表文学最高水准的是“建安七子”和“三曹”,跟诸葛亮没什么关系。毫无疑问不管是传世作品,还是作品的文采,曹植胜过曹操,曹操要胜过诸葛亮。毕竟舞文弄墨,曹植是职业选手,而曹操和诸葛亮只是兼职。

曹操的文学才华往往被他的政治才华所掩盖

其实以曹操的文学才华,专门做个诗人,也可以在中国历史上占一席之地。曹操在乐府诗中,处处都能体现出旧体出新意的创新风格。曹操的诗不拘泥于形式,不堆砌辞藻,天然体现出一种感染人的大气和豪迈。

曹操的诗往往直抒胸臆、悲天悯人,代表作如《蒿里行》:

关东有义士,兴兵讨群凶。
......
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
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

简简单单几行字,描述了东汉末年的苍凉景象,百姓的生灵涂炭和悲惨命运,体现了曹操的悲天悯人,字里行间能感觉出,曹操想要改变乱世的理想。

曹操的诗中还着无尽的豪情壮志,代表作如《观沧海》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同样没有什么华丽辞藻,却为我们描绘了一幅波澜壮阔的画面。曹操登临海边高处,脚下是惊涛拍岸,胸中是“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理想,夕阳西下,一个伟岸的背影留给后人品评。“东临碣石,以观沧海”看似平铺直叙,却有一种大气磅礴的感觉扑面而来,天然去雕饰,这就是文采的最高境界。

曹操的诗,最大的特点就是大气,没有丝毫忸怩作态,充满了积极向上的情绪。当然了,放到现今也是正能量爆棚,比如《龟虽寿》

神龟虽寿,犹有竟时。腾蛇乘雾,终为土灰。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

诸葛亮留下的基本是公文

曹操传世作品除了诗歌还有一些散文。再看诸葛亮,传世作品都是一些策论文章,他写文章不是为了舞文弄墨,他留下的作品基本上算是公文写作。诸葛亮最拿得出手的就是《出师表》了。有人说过“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看着《出师表》我们头脑里面不禁会有这么一个画面——一个老者为了天下万民,殚精竭虑地筹划,对着年轻人谆谆劝勉,任劳任怨,直到油尽灯枯了......诸葛亮的事迹和文中的语重心长,让我们无不深受感动。《出师表》的受人推崇,是因为文章里面的情怀,感染了人们,与文采无关。

曹植的诗“翩若惊鸿,婉若游龙”

再说曹植,传世作品不少,代表作有《洛神赋》、《七哀诗》、《白马篇》等,他的诗以辞藻华美、意境独特著称。不得不说,在操弄文字方面要高出诸葛亮和曹操一大截。

但是曹植的诗,里面的情绪都是郁郁寡欢、充满了哀怨与憋闷。曹植的诗不错,但他诗里面的情绪,本人并不欣赏。生活已经不易,就别再添一些负能量的佐料了。

如果说,曹操的诗是有感而发,那么曹植的诗就是无病呻吟。看曹操的诗,给人的画面感觉是,一个踌躇满志的豪杰;读曹植的诗,给人的画面感觉是,一个不得志的闷骚小青年。


尔朱少帅


曹操、曹植、诸葛亮都是东汉末年至三国时期的著名人物,其中,曹操通过超人的胆略和智慧,以汉献帝为旗、以人才为基,不断的巩固、充实、提高自身力量,“挟天子以令诸侯”,最终赢得了三分天下有其一,其一为巨的良好局面。诸葛亮又称“卧龙”先生,在三国时期,与著名的“崔州平、司马徽、徐庶”等名士交好,最终在刘备“三顾茅庐”的诚挚邀请下出山,帮助刘备建立蜀汉政权,可以说功不可没,最终,六出祁山而殒命五丈原,结束了武侯的一生。诸葛亮在民间传说和演义里,被冠以“智囊”的称谓。

若说道历史上曹操、曹植、诸葛亮谁的文采更好?我从文学成就角度来进行一下排名:曹植>曹操>诸葛亮,原因有如下几点:

一、三国两晋时期,文学上出现了著名的文学流派——“魏晋风骨(建安风力)、竹林七贤”。建安七子,是汉建安年间(196—220年)七位文学家的合称,包括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玚、刘桢。这七人大体上代表了建安时期除曹氏父子(即曹操、曹丕、曹植)外的文学成就,所以“七子”之说,得到后世的普遍承认。文学史上,曹操、曹丕、曹植并称“三曹”,三人均跻身于建安文学的重要行列,尤其是曹植,曹植的五言诗创作在文学史上有很高的地位和成就,是建安诗坛上最杰出的诗人。 一是他的诗歌内容丰富充实。举凡军旅政事,宴游送别,咏史游仙,抒情抒志,无不发之于诗。曹植用他的笔描绘了广阔的社会人生,表达了自己丰富的思想感情。 二是曹植的诗歌被誉为"骨气齐高,辞彩华茂,情兼雅怨,体被文质。"就是说他的诗歌内容充实丰富,多慷慨悲愤之气,在艺术表现上又生动形象,注意辞藻华美、对仗工整和音韵流畅,达到了建安诗歌的最高峰。 三是曹植诗歌语言华美主要表现在浓烈的感情色彩和鲜明的声色。如《盘石篇》生动再现了大海的宏阔气象。曹植在文人有意为诗方面,有一个大跨度质的飞跃。 四是注重对称回环之美,注意语言锤炼方面。如《赠丁仪》均是对偶工整、声韵对称和谐的精工之句。《赠徐干》"惊风飘白日,忽然归西山"写时光易逝。他还善于起调,工于发端,往往在全篇之首用一警策之语,振起全诗。如《野田黄雀行》开头用惊风险浪的情景和画面预示了环境的险恶,起到强烈的烘托作用。 五是曹植的诗歌对后世影响很大,博得极高的评价,被谢灵运誉为"天下才共有一石,曹子建独得八斗"。

二、曹操不但是中国历史上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还是一位杰出的文学家,著有《孙子略解》、《兵书接要》等军事著作和《蒿里行》、《观沧海》、《薤露》、《短歌行》、《苦寒行》、《碣石篇》、《龟虽寿》等不朽诗篇。后人并且辑有《曹操集》。   曹操手迹曹操的诗歌,极受乐府影响,现存的诗歌全是乐府歌辞。这些诗歌虽用乐府旧题,却不因袭古人诗意,自辟新蹊,不受束缚,却又继承了“感于哀乐,缘事而发”的精神。例如《薤露行》、《蒿里行》原是挽歌,曹操却以之悯时悼乱。《步出东门行》原是感叹人生无常,须及时行乐的曲调,曹操却以之抒述一统天下的抱负及北征归来所见的壮景。可见曹操富有创新精神的民歌,开启了建安文学的新风,也影响到后来的杜甫、白居易等人。曹操诗的内容大致有三种:反映汉末动乱的现实、统一天下的理想和顽强的进取精神、以及抒发忧思难忘的消极情绪。汉末大乱,曹操又南征北讨,接触的社会面非常广大,故多有亲身经验和体会如《蒿里行》谓汉末战乱的惨象,见百姓悲惨之余又见诗人伤时悯乱的感情。故后人谓曹操乐府“汉末实录,真诗史也”。 一代枭雄,纵风光一世,亦有星落殒灭之时。曹操对此也感到无能为力,只有作诗感叹,无可奈何。如《短歌行》中“譬如朝露,去日苦多”的感伤,《秋胡行》之低沉情绪,《陌上桑》等游仙作品中都可见他的消极情绪。曹操的诗歌形式是十分创新的。他尤擅写五言体和四言体。《蒿里行》原是杂言,曹操却以五言重写,非常成功。四言诗方面,本自《诗经》之后已见衰落,少有佳作,但曹操却继承了《国风》和《小雅》的传统,反映现实,抒发情感。例如《短歌行》、《步出夏门行》等均是四言诗之佳作,使四言诗重生而再放异彩。曹操诗文辞简朴,直抒襟怀,慷慨悲凉而沉郁雄健,华美辞藻并不常见,惟形象鲜明,如《观沧海》一诗:“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寥寥数笔,即能以辽阔的沧海景象,表现诗人的胸襟,不加润饰。

三、诸葛亮在文学上的成就,主要在于散文的写作,同时他在诗歌创作方面也很有特色。 诸葛亮一生戎马倥偬,在繁忙紧张的政治与军事斗争中,写下了大量的文章,据清代学者张澍辑录,留存下来的约有199篇,其中包括有对策、诏、表、书、教、军令、兵要、铭、记、将苑等。这些作品虽然都是应用性文章,不是纯文学性作品,但它们都是诸葛亮一生思想言论的精华,是了解和研究诸葛亮思想修养、性格人品的主要材料。另一方面,由于他为文直言事理,观点鲜明,语言质朴,情真意切,因而不少文章都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写于蜀建兴五年(公元227年)的《出师表》,是诸葛亮最具代表性酌作品之一。南朝·梁著名文学理论批评家刘勰,对《出师表》曾给予很高的评价。他说:“孔明之辞后主,志尽文畅。”;他还把:《出师表》与孔融的《荐弥衡表》并称之为“表之英也”。

综上所述,三人虽然在当时的文学领域各有成就,但是,就文学影响力而言,还是,曹植高于曹操,曹操高于诸葛亮,这里面不含任何政治色彩和个人情感因素。


楸木山庄庄主


仅以各自的代表作看,曹操的《短歌行》《龟虽寿》,曹植的《洛神赋》,诸葛亮的《出师表》皆是中国文学史上的顶级名篇,三者一为诗,一为赋,一为散文,文体不同,便无法比较优劣。



但若像题目所问,单纯比较“文采”二字的话,那么曹植的文章典雅华丽,绚丽瑰奇,比起雄壮的魏武和谨慎的诸葛来说,确实更为突出。


推理馆杨掌柜


个人愚见,不妥之处请见谅!首先,要讨论一个人的文采好坏,得看整体创作的优劣,比如最爱作诗的乾隆皇帝,写了几万首诗,可整体来看还是火候没到,后世也没有人称他为诗人的!然而曹植、曹操、诸葛亮流传于世的文章都无一例外的成了经典,就文学成就来看三人已经很是了不起的了!

若非要给这三人排名,个人认为曹植可能要略胜一筹,首先是他爹曹操对曹植文学评价高,其次,是得到大诗人谢灵运很高评论,他在《蒙求》中说天下才共一石,子建独占八斗,我得一斗,另一斗天下共分之。这话虽然夸张,但也不得不佩服曹植才气。

第二名嘛,其实我认为两个不相伯仲,抛开三国演义对诸葛亮的神话,用鲁迅先生的话说,诸葛多智而近妖,曹操应该更加真是些,所以我认为第二名曹操略胜。

第三才是诸葛亮,当然个人所见,仅做参考!





游戏M夜叉


当然是曹贼啦,无可争辩

曹植生不逢时,受排挤严重,英年早逝,军事才能忽略不计,已知的文学作用不甚太多,诸葛亮众人皆知其军事才能卓越,伟大的毛主席曾经说过,孔明最多有三分天下之才,无统一之力,最后不得不说曹操,乱世间拨云见雾能力出类拔萃,当时风云人物,其军事才能有目共睹,文学作品源远流长,三国留给后人有太多的想象空间,曹贼当之无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