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喾之死,他执中而治的守成时代是黄帝王朝最祥和的年代(27)

长达四百万字的《中国上古史》,为你讲述从黄帝到西周灭亡的两千年历史

请看上文


14、五大行省


帝喾这一纸面上理想如此之有秩序美感,是以即便是到了汉代,也还很有市场。

西汉淮南王刘安在集合门客撰写的《淮南子》一书中,就对于帝喾时代的五大行省制度展开联翩之浮想——

上古时代的五大行省(五位):

东方最远的范围——

从碣石山到朝鲜,穿过大人国,往东到太阳升起的地方,即榑桑和青丘树木之野,是太皞(太昊)、句芒所管辖的区域,共一万二千里。

他们的政令是:

解除各种禁令,打开关闭的门户,清除疏通堵塞之处,使之畅达无障碍,让万物优悠自在;

抛弃怨恨和憎恶,解除劳役的惩罚,免除忧烦和祸患,停止惩处和刑法;

开放关卡和津梁,散发库内财物,缓和周边国家的仇怨,安抚好四方的关系,实施柔惠政策,停止恃强凌弱。[1]

南方最远的范围——

从反户之外穿过颛顼国,向南到委火炎风之野,那是赤帝、祝融所管辖的地方,共一万二千里。

他们的政令是:

赐爵位给有德行的人,奖赏有功之臣,优待赠惠

贤良之士;

赈救贫穷百姓,优惠关心孤儿寡妇,优待照顾疲弱患病者;

出高俸禄聘请高官,执行实施奖赏政策来振兴将濒临毁灭的宗族,选定将绝后无嗣的国家的继承者,分封建立诸侯国,确定贤能的辅佐大臣。[2]

西方最远的范围——

从昆仑山穿过流沙河、弱水,向西到三危国,那里是石头为城、金属为屋的地方,居民以气为食而长生不死,是少皞、蓐收所管辖的地方,共一万二千里。

他们的政令是:

谨慎小心使用刑法,诛杀者必是死有余辜者,防备盗贼,禁绝奸邪,整治地方不正官员;

慎重积聚收藏,修建城郭,填补河道决口堤防漏洞,阻塞旁径小道,遏止阻绝泛滥洪水,堵填废弃沟渠而不使流水进入,还壅堵山涧,防守城门,陈列各种兵器;

选任百官,严惩不法之徒。[3]

中央这块广宽的土地范围——

从昆仑山以东,越过恒山,到达日月普照地带,这是长江与汉水的发源地和流域,又是人口稠密的地区,这里的土地适宜五谷生长。

龙门、黄河、济水在这里穿过,是大禹用息壤堵塞洪水的地方,它东到碣石山,是黄帝、后土管辖的地域,共一万二千里。

他们的政令:

处事要公正不阿、明察秋毫而不苛求,能包容宽怀而无不关心备至,博大而不偏私,这样就能使政治安定平和;

要施舍碅粥,赈济贫困,扶养老弱病残,哀悼死者慰问病者,使万物都有一个好归宿。[4]

北方最远的范围——从九泽一直到大海之边,北至令止山谷,那里长年冰天雪地,雪雹霜霰不断,为漂润群水的水源之处,是颛顼、玄冥所管辖的地域,共一万二千里。

他们的政令是:

重新申述各种禁令,加强固定收藏封闭,修筑设立关卡障碍,修整关口桥梁,杜绝居民流徙,处理判定刑罚,处决那些罪大恶极者。

关闭城门,全面搜捕外来流动犯罪分子,禁止交往游玩,不准夜间寻欢作乐,门户提早关闭,以便搜寻奸邪之徒,如抓获这些奸邪之徒,要严加看管拘押。

这时一年的节令将结束,执行刑罚要严厉,对死刑不能宽赦,即使是势力庞大地位尊贵的亲族犯罪,也要依法判决。

这时不可搅动水源,不要打开动用封藏之物,不要释放罪犯。[5]

帝喾时代这项人事任命,在中国历史文化上保有持久的影响。

勾芒氏、蓐收氏、祝融氏、玄冥氏这四大家族在历史的长河中,次第消亡,然而他们却一个个成为神诋,成为中国民众长久之信仰。

春神勾芒氏为万物带来生机。

夏神祝融氏为万物带来温暖。

秋神蓐收氏则让人感到恐惧。

而作为冬神的玄冥氏,则将死亡的阴影笼罩在所有人的身上。

这四大神诋演变到后世,成为今天我们所熟知的四大神兽——

青龙、白虎、朱雀、玄武。

至于后土氏,这一族之族长在黄帝王朝作为百官之首,管理全国之土地,权位仅次于君主,可谓是一人之上,万人之下。

威权如此之大,演变到后世,他成了一位地位极高的天神(仅低于天帝)。

在先秦时代,后土氏享有的是国家最高规格的祭祀

国家有什么大事,得先报告给后土氏这位地位极高之天神,请他管理。

《周礼》上说,每当君主要给予臣下封地的时候,都得事先请示这位后土氏。[6]

如果国家吃了败战,丢失了土地,君主要率领公卿大夫,跑到祭祀后土的神庙——社,去嚎啕大哭一番。[7]

先秦时代的人们还坚信,作为神诋,后土氏不惟管理人间的土地,就连地狱也是他辖区。

战国时代的楚国大诗人屈原在他的著作中,有一首《招魂》

魂啊回来吧!

你不要下到幽冥王国。

那里有扭成九曲的土伯,

它头上长着尖角锐如刀凿。

脊背肥厚拇指沾血,

追起人来飞奔如梭。

还有三只眼睛的虎头怪,

身体像牛一样壮硕。

这些怪物都喜欢吃人,

回来吧!

恐怕自己要遭受灾祸。[8]

这首诗中提到的土伯,就是后土氏。他掌管的死者的世界,名为幽都。整个幽都阴惨无光。还有各种凶猛的怪兽随时听候后土的使唤。


帝喾之死,他执中而治的守成时代是黄帝王朝最祥和的年代(27)


帝喾之死,他执中而治的守成时代是黄帝王朝最祥和的年代(27)


15、天神帝俊


黄帝时代创业开基、青阳时代伯而不王、帝颛顼时代辟土服远、帝喾时代的执中守成。在经历以上这四个阶段,黄帝王朝至此,已经进入了稳定期。

特别是帝喾奉行民族平等政策,其强大的软实力使得各氏族心悦诚服的尊奉黄帝一族为天下共主。

当然,帝喾营造民族平等的宽松气氛,目的还是为了各氏族融合。

实际上,各个氏族的融合这项工作,早在黄帝时代便已经展开。

帝喾一再的宣称自己就是“帝俊”,还说自己刚刚出生的时候,自己就叫自己的名字为“夋”。[9]

说起来呢,这实际上是继承了黄帝王朝的一个很了不起的传统。而这个传统一旦形成,又有了巨大的惯性,一直延续到黄帝王朝终结。

根据《山海经》记载,“帝俊”这个称号黄帝叫过。[10]

帝颛顼叫过[11],

帝喾叫过[12]。

帝尧叫过[13]。

帝舜也叫过。[14]

更奇怪的是在《山海经》中,无论是华夏集团还是东夷集团,很多氏族都认同这位帝俊是他们的始祖,比如司幽之国、黑齿之国等等,不一而足,这又是为什么呢?

可以这么说,这个“帝俊”在上古时代的政治影响力,有如后世之孔子,让历代君王无论功业再大,也不得不尊奉之。

那么,这个“帝俊”到底是何方神圣呢?

其实,帝俊是这个时期各族共同崇拜的神明——太阳神。

《山海经》的羲和女神似乎即是太阳神,然而她是帝俊之妻,根据神话传说,她为生下了十个太阳。

羲和又常常和太阳一起洗澡,这个太阳自然不会是别人,想来即是真正的太阳神、羲和的丈夫帝俊了。[15]

万物生长靠太阳,这是人类的共识,全世界各大文明几乎没有例外,都要尊奉太阳神为主神。

基于此,人王代天神在人间柄政,往往自称为太阳神。

伏羲王朝的太昊氏,黄帝王朝的帝颛顼号高阳氏,都是最好的例子了。

《尚书》吹捧帝尧的圣德,宣扬他的光明照亮了天下,这也显然非是自拟为太阳莫办了。[16]便是人王的称号“帝”之字源,也和太阳脱不了干系。

帝俊之谓,从甲骨文的字形上来看,“帝”象花蒂的全形。上面象花的子房,中间象花萼。下面下垂的象雌雄花蕊。

花作为植物,要存活了,是离不开太阳的。所以《易经》上就说,帝出于震。

震就是东方,就是日出之所在。

弄明白了帝俊之“帝”,那么“俊”又做何解。

帝俊之“俊”又可写为“夋”,这字在甲骨文中实为一个鸟的形象”。

之前我们在谈到少昊氏的太阳图腾崇拜和鸟图腾之时,曾经提到东夷集团普遍认为“日中有踆乌”[17]

实际上,日中之鸟,本为“鵔鸃”[18],当是天神帝俊所命令使唤之鸟。

因此,考诸帝俊之谓,当是至高无上之太阳神无疑了。

正因为此,是以汉字凡带有“夋”字旁的,都含有至高无上之意。

比如人中之最杰者为俊;

马中之最逸者为骏;

兽中之最猛者为狻;

鸟中之最神者为鵕;

山中之最高者为峻;

水中之最深者为浚;

火中之最圣者为焌;

味中之最良者为酸;

体中之最要者为朘……

等等等等,不一而足。

想来当日帝俊风光之时,各种各样的传说,应自不少。很可惜的是现在只能在《山海经》窥见其吉光片羽——

有一群长着五彩羽毛的鸟,相对而舞,天帝帝俊从天上下来和 它们交友。帝俊在下界的两座祭坛,由这群五彩鸟掌管着。[19]

文字虽简约,然千秋万载之后的我们,已经得以追慕想像这位天神与鸟兽相亲之潇洒意态了。

人类之宗教信仰,大抵都是由多神崇拜发源,进而有主神崇拜,进而有至高神崇拜,在此基础上,又催生出一神崇拜。

各大文明概莫能外。

中国文明发展到三皇五帝阶段,各民族之兼并日益激烈。

多数小族群为了生存,往往自发联盟组成一大族。而此一大族,为了能够号召族民,往往要牵合各小族之神明,寻找出大家共同信仰之神明。

这种宗教上定为一尊的冲动,在帝颛顼和共工氏两大族之宗教战争,体现地至为显明。

一场大战下来,死伤多了,仇恨的种子播下了,再要念叨什么民族融合、民族平等,往往是胜者说的出口,败者听不进去。

最好的办法,也只能是从各大族所信仰的神明,找一个大家都认同的神明来崇拜。

正因为“帝俊”作为至高无上之太阳神,能够赢得各族之认同,所以黄帝王朝历任君主都自称帝俊(即太阳神在人间之化身)

说起来,帝喾的这个做法,既称不上是前无古人,也称不上是后无来者。

降自后世,历代王朝以来,自称为太阳的君主那可多了去了。


帝喾之死,他执中而治的守成时代是黄帝王朝最祥和的年代(27)


帝喾之死,他执中而治的守成时代是黄帝王朝最祥和的年代(27)


16、帝喾之死


帝喾执中而治的守成时代,是黄帝王朝历史上最祥和最美好的年代。

守成,典出《诗经》[20]意思是保守成功,不使失坠。

所谓守成型皇帝,是指那些继承创业皇帝所建立的基业,保守祖宗的规制,而未使王朝倾覆的继任君主。

创业型的君主为子孙留下再好的基业,再辽阔的疆土,如果没有一位杰出的君主去守成,则不能长保,秦王朝之秦二世胡亥、隋王朝之隋炀帝杨广便可谓是反面之样板。

事实上,守成皇帝政绩的好坏,往往决定了一个王朝是否能长期延续。凡是享国长久的王朝,无不得益于守成皇帝。

以汉朝而论,多数人翻起这段历史,我们喜欢阅读的楚汉争霸,而对于文景之治下的承平治世却往往兴趣缺缺。

人之性格定型当在成年之时,有时候,我们如果将一个王朝拟诸于人的话,则往往会发现——

当一个守成君主主掌了这个王朝之后,这个王朝的各项典章蔚为大观,因循而成制度。

甚至可以这么说,汉王朝之所以汉王朝,纯是因有了文景二帝相继守成,而才确定了面目。

帝喾守成之于黄帝王朝,其地位和作用也类乎此。

守成君主以其高超的政治手腕、坚忍之用心,使得天下太平无事。

天下太平无事,又让这一段历史太过于平实。因此后人往往忽略了守成君主的作用。

是以,关于中国上古史,很多人知道黄帝、帝颛顼、尧舜禹,但是往往不记得还有这位伟大的帝喾。

春秋时代的老子在他的名著《道德经》中,有这样几句话,我觉得用来形容帝喾之功绩实是再合适不过了。

最大的声音听起来无声无息;最大的形象反而没有形状;道也一样隐藏于无名,但是只有道,才能使万事万物善始善终。[21]

圣人从事的事业,是排除一切人为努力的事业;圣人施行的教化,是超乎一切言语 之外的教化。

他兴起万物却不自以为大,生养而不据为己有,施予而不自恃其能,成了也不自居其功。

正因为不居功自傲,功勋才永不磨灭。[22]

作为一个在位70年的君主,帝喾治国有道,他曾经自信的总结:

最高的德行莫过于博爱世人,而施政之最高目标莫过于让所有的民众都享受到福利。

所以,推行政令最好的办法,是取信于民。治理民众最好的办法,莫过于推行仁政。

作为一个君主,我注意也不过是上面提到的这些要点罢了。[23]

帝喾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

在他的努力下,黄帝王朝终于迎来了第一个太平盛世。

中国人之盛世,自然少不了声乐歌舞。

是以帝喾下令乐师咸黑谱曲作乐,咸黑创作了“九招”、“六列”,“六蔓”。

为了更好的演奏这些大型国乐,一位叫做倕的天才乐器制作师,一口气发明了鼙、鼓、钟、磬、吹苓、管、埙、篪、鼗、椎、锺等乐器。

帝喾就让人演奏这些乐器,有的击鼙,有的敲钟、磐,有有吹磬,有的演奏管、篪;

当音乐奏响的时候,天上的凤鸟、天鸟随乐舞蹈。帝喾非常高兴,就用这乐舞来宣扬天帝的功德,讨好天帝的欢心。[24]

在这些欢快的音乐中,帝喾渐渐的老去。

在他的心中,他并不是没有忧虑。

即将接任黄帝王朝而为第五任君主、他的自己儿子帝挚的才具似乎不足以掌控这个东亚最庞大的王朝。

为了让帝挚平稳的登上君主大位,帝喾为自己的儿子预先做了一些安排——

他以帝俊(天上太阳神)之身份,提拔少昊之国最擅长射箭的一族羿氏之族长羿为射正,封于鉏(今地不详),并下令羿着手组建一支前所未有的强弓兵团。

为了加强这支强弓兵团的地位,帝喾赐给羿红色的弓,白色的箭,命令他拯救天下人民的困苦。[25]

这支强大的强弓兵团,作为黄帝王朝正规国防军,在南征北讨之中,逐渐树立起了兵威。

此外,在没有军事行动的时候,这支强弓兵团积极的投入到各种抗洪救灾行动,被各氏族视之为人民的子弟兵。[26]

也因此,羿氏作为这支强弓兵团的总指挥,在日后亦成为了一支不可忽视、足以左右黄帝王朝政局的政治势力。

羿之出任射正,他有什么厉害的本领呢?

《山海经》记载了一条,比较好玩,就是这位羿擅长爬山攀岩运动,估计是因为整天跑到山林射猎禽兽而修炼出来的本领。[27]

关于这位神射手的故事,光彩夺目,即将为你展开。

帝喾临终之日,他深切的明白,政治之风云变幻,并非自己身死之后所能操控,他所做的一切,也只能是聊尽人事。

落日终将西沉,帝喾也走到了他生命的尽头,他并不是没有遗憾。

然而他已经活的足够长了。[28]

够了。


帝喾之死,他执中而治的守成时代是黄帝王朝最祥和的年代(27)


未完待续·请阅读


《中国上古史》

第2卷

(帝尧)



[1]五位:东方之极,自碣石山过朝鲜,贯大人之国,东至日出之次,模木之地,青土树木之野,太皞、句芒之所司者,万二千里,其令曰:挺群禁,开闭阖,通穷窒,达障塞,行优游,弃怨恶,解役罪,免忧患,休罚刑,开关梁,宣出财,和外怨,抚四方,行柔惠,止刚强。——《淮南子•时则训》

[2]南方之极,自北户孙之外,贯版项之国,南至委火炎风之野,赤帝、祝融之所司者,万二千里。其令曰:爵有德,赏有功,惠贤良,救饥渴,举力农,振贫穷,惠孤寡,忧罢疾,出大禄,行大赏,起毁宗,立无后,封建侯,立贤辅。——《淮南子•时则训》

[3]西方之极,自昆仑绝流沙、沈羽,西至三危之国,石城金室,饮气之民,不死之野,少皞、蓐收之所司者,万二千里。其令曰:审用法,诛必辜,备盗贼,禁奸邪,饰群牧,谨著聚,修城郭,补决窦,塞蹊径,遏沟渎,止流水,雝谿谷,守门闾,陈兵甲,选百官,诛不法。——《淮南子•时则训》

[4]中央之极,自昆仑东绝两恒山,日月之所道,江汉之所出,众民之野,五谷之所宜,龙门、河、济相贯,以息壤堙洪水之州,东至于碣石,黄帝、后土之所司者,万二千里。其令曰:平而不阿,明而不苛,包裹覆露,无不囊怀,溥汜无私,正静以和,行稃鬻,养老衰,吊死问疾,以送万物之归。——《淮南子•时则训》

[5]北方之极,自九泽穷夏晦之极,北至令 正之谷,有冻寒积冰、雪雹霜霰、漂润群水之野,颛顼、玄冥之所司者,万二千里。其令曰:申群禁,固闭藏;修障塞,缮关梁;禁外徙,断罚刑,杀当罪;闭关闾,大搜客,止交游,禁夜乐,蚤闭晏开,以窒奸人,已德,执之必固:天节已几,刑杀无赦,虽有盛尊之亲,断以法度;毋行水,毋发藏,毋释罪。——《淮南子•时则训》

[6]王大封,则先告后土。——《周礼·春官·大宗伯》

[7]国亡大县邑,……君举而哭于后土。——《礼记•檀弓》。

关于社,《礼记·郊特牲》上说:“社,祭土而主阴气也。”。

《淮南子·说山川》高诱注:“江淮谓母为社”。

《后汉书·隗嚣传》:“地为母。”。

这些记载都表明社神为女祖先。

在古人看来,妇女能生儿育女,大地也能生产各种生物,两者都有生育能力;是以社神被尊为地母,理所当然。

[8] 魂兮归来,君无下此幽都些。(王逸注:地下幽冥,故称幽都)

土伯九约,觺觺些。(王逸注:土伯,后土之侯伯也。约,屈也。)

(王逸注:言地下有土伯执卫门户,其身九屈,有角,主触害人也。觺,利貌)

敦肱血拇,(敦,厚也;肱,背也;拇,手拇指也。)逐人骀骀些。(骀骀,走貌。)

参目虎首,其身若牛些。——《楚辞·招魂》

[9]帝喾高辛氏……生而神异.自言其名曰夋.——《帝王世纪》

[10]有白民之国。帝俊生帝鸿,帝鸿生白民,白民销姓,黍食, 使四鸟:虎、豹、熊、罴。——《山海经》,又《史记·五帝本纪·集解》引贾逵云:"帝鸿,黄帝也",则显然是黄帝自认为是帝俊之后裔了。

[11]有中容之国。帝俊生中容,中容人食兽、木实,使四鸟:豹、虎、熊、 罴。——《山海经》,又《左传》称颛顼有八子,“ 昔高阳氏有才子八人,苍舒、隤摎、捣戭、大临、尨降、庭坚、仲容、叔达,谓之八恺。 ”,中容为颛顼之子,则此帝俊即是颛顼无疑了。

[12]帝喾与帝俊的关系,《山海经》涉及到的主要有四条:

其一,“有襄山。又有重阴之山。有人食兽,曰季厘。帝俊生季厘,故曰季厘之国。有缗渊。少昊生倍伐,倍伐降处缗渊。有水四方,名曰俊坛。——《山海经》,

《左传》则称帝喾有八子,“高辛氏(帝喾)有才子八人,伯奋、仲堪、叔献、季仲、伯虎、仲熊、叔豹、季狸,谓之八元也。”,季狸当即季厘,则此帝俊即是帝喾了。

其二,“有西周之国,姬姓,食谷。有人方耕,名曰叔均。帝俊生后稷, 稷降以百谷。稷之弟曰台玺,生叔均。叔均是代其父及稷播百谷,始作耕。有赤国妻氏。有双山。”——《山海经》。

后稷的父亲是帝喾,那么这里的帝俊显然指的还是帝喾了。

其三,“有女子方浴月。帝俊妻常羲,生月十有二,此始浴之。”——《山海经》

常羲即邹屠氏常仪,则此帝俊依旧指称的是帝喾。

其四,“帝俊赐羿彤弓素矰,以扶下国,羿是始去恤下地之百艰”。——《山海经》。

而根据《帝王世纪》记载,“帝俈之世,[羿]掌射,加赐弓矢,封之于鉏,为帝司射,历唐及虞。”。

帝俈即帝喾,则此帝俊也是帝喾。

[13]文献上虽然没有,但是黄帝王朝自称帝俊已然形成传统,则帝尧必不能自外。

[14]大荒之中,有不庭之山,荣水穷焉。有人三身。帝俊妻娥皇,生此三身之国。姚姓,黍食,使四鸟。——《山海经》

帝舜娶娥皇女英的故事,人所共知,则此帝俊指的的自然是帝舜了。

[15] 东海之外,甘泉之间,有羲和之国。有女子名羲和,为帝俊之妻,是生十日,常浴日于甘渊。——《山海经》

[16]昔在帝尧,聪明文思,光宅天下。——《尚书·尧典序》

[17] 日中有踆乌。——《淮南子·精神篇》

[18]帝俊与娥皇若常羲在神话上为鵔与鸃。——陈梦家先生《商代的神话与巫术》

[19]有五采之鸟,相乡弃沙。惟帝俊下友。帝下两坛,采鸟是司。——《山海经》

[20]鸟鹥,守成也——《诗经·大雅·鸟鹥序》

[21] 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道隐无名。夫唯道,善贷且成。——《道德经》

[22]是以圣人居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而弗始也,为而弗志也,成功而弗居也。夫唯弗居,是以弗去。——《道德经》

[23]帝喾曰:德莫高于博爱人,而政莫高于博利人,故政莫大于信,治莫大于仁,吾慎此而已矣。——贾谊《新书》

[24]帝喾命咸黑作为声歌──九招、六列、六英。

有倕作为鼙鼓钟磬吹苓管埙箎鼗椎钟。

帝喾乃令人抃或鼓鼙,击钟磬,吹苓展管箎。因令凤鸟、天翟舞之。

帝喾大喜,乃以康帝德。——《吕氏春秋·仲夏纪》

[25]帝俊赐羿彤弓素矰,以扶下国,羿是始去恤下地之百艰。——《山海经·海内经》

[26]帝喾之世,(羿)掌射,加赐弓矢,封之于鉏,为帝司射,历唐及虞.——《帝王世纪》

[27]海内昆仑之虚,在西北,帝之下都。昆仑之虚,方八百里,高万仞。……非仁羿莫能上冈之岩。——《海内西经》  

[28] 相传帝喾享年105岁。帝王世纪上说:帝喾在位七十五年,年一百五岁而崩,葬东郡顿丘广阳里。

帝喾死后,被安葬在顿丘的狄山(又称岳山)的北面,《史记·五帝本纪》《集解》引《皇览》曰:“颛顼冢在东郡顿丘城门外广里中。”

《帝王世纪》载:颛顼“葬东郡顿丘广阳里。”

《史记·五帝本纪》《解集》引《皇览》曰:“帝喾冢在东郡濮阳顿丘城南台阴野中。”

按照这些不知真假的文献资料推断的话,则颛顼和帝喾的陵寝地当在今天的内黄县梁庄乡一带。

关于帝喾之葬地,《山海经》上有两条,

一曰:“狄山,帝尧葬于阳,帝喾葬于阴。”

二曰:“帝尧、帝喾、帝舜葬于岳山。”。

准此,狄山、岳山当是一地而两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