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禪被稱作樂不思蜀的昏庸之君,卻將司馬懿玩弄於股掌之中

  樂不思蜀的故事相信大家已經很熟悉了,隨著這個故事的流傳劉禪已經成為了昏庸、無為的代名詞,甚至被冠以“扶不起的阿斗”這樣的名號,但他真的是一個這樣的傻子嗎?我們先來回顧一下樂不思蜀的故事。

  有一次,司馬昭大擺酒宴,請劉禪和原來蜀漢的大臣參加。宴會中間,還特地叫了一班歌女演出蜀地的歌舞。一些蜀漢的大臣看了這些歌舞,想起了亡國的痛苦,傷心得差點兒掉下眼淚。只有劉禪咧著嘴看得挺帶勁,就像在他自己的宮裡一樣。司馬昭觀察了他的神情,宴會後,對屬下說:“劉禪這個人沒有心肝到了這步田地,即使諸葛亮活到現在,恐怕也沒法使蜀漢維持下去,何況是姜維呢!”過了幾天,司馬昭在接見劉禪的時候,問劉禪:“您還想念蜀地嗎?”劉禪樂呵呵地回答說:“這兒挺快活,我不想念蜀地了。”

劉禪被稱作樂不思蜀的昏庸之君,卻將司馬懿玩弄於股掌之中

  郤正在旁邊聽了,覺得太不像話。回到劉禪的府裡,部正說,您不該這樣回答晉王,以後如果晉王再問起您,您應該流著眼淚說:我祖上的墳墓都在蜀地,我心裡很難過,沒有一天不想那邊。這樣說,也許晉王還會放我們回去。

  劉禪點頭答應,後來,司馬昭果然又問起劉禪,劉禪就把郤正教他的話原原本本背了一遍。他竭力裝出悲傷的樣子,但是擠不出眼淚,只好閉上眼睛。司馬昭看到他這個模樣,心裡早明白了一大半,笑著說:“這話好像是郤正說的啊!”

  劉禪說:“對,對,正是郤正教我的。”

劉禪被稱作樂不思蜀的昏庸之君,卻將司馬懿玩弄於股掌之中

  司馬昭不由得笑了,左右侍從也忍不住笑出聲來,從此對劉禪放了心。

  正常來看,劉禪在這裡表現的唯唯諾諾,毫無主見,看似被司馬懿耍了還不自知,但其實這個故事還可以有另一種解釋:劉禪是演一出呆傻戲,實現了韜光養晦的目的。劉禪思蜀,說“此間樂,不思蜀”,是在騙司馬昭。他感到局面不夠保險,司馬昭殺心畢露。於是借郤正的指點反口說“思蜀”,但是此時傻態畢顯。司馬昭想到這很可能是部下的教唆(沒有這種教唆才是奇怪的事),卻沒想到是劉禪的將計就計,司馬昭上了劉禪的當。劉禪是大智若愚,在以殘酷聞名的司馬昭的虎狼眼光下,他是故意露底,讓司馬昭覺得他不可能有任何耍詭計的能力,才安全渡過難關。作為三國最弱方,他能領導蜀國41年,政權一直穩固,恐怕也不是愚人能做到的。

劉禪被稱作樂不思蜀的昏庸之君,卻將司馬懿玩弄於股掌之中

  這其實就是所謂“演戲作假”的符號表演,便是讓對方看出是作假,從而猜出自己想讓對方知道的“真相”,這樣的“真相“由對方自己推測出來,反而會令對方深信不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