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倫海姆戰役:丘吉爾祖先聯手歐根親王痛扁路易十四

布倫海姆宮,別名丘吉爾莊園,是歷代馬爾伯勒公爵府邸,也是溫斯頓·丘吉爾出生地。這是英國唯一一座非宗教非王室卻具有“宮”稱號的建築,也是英國園林的經典之作。宮殿位於牛津伍德斯托克,由約翰·範布勒建造。它將田園景色、園林和庭院融為一體,顯示出卓越超群的風範。1987年,這座官邸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產。布倫海姆公是為了獎勵馬爾伯勒公爵在布倫海姆戰役的卓越貢獻而建。

1704年8月13日,多瑙河小鎮布倫海姆周圍100多平方公里的原野上,來自英、法、荷、丹和德意志諸邦共11國的321個步兵營、136個騎兵中隊、156門火炮開始了長達13個小時的激烈交鋒。布倫海姆之戰(Battle of Blenheim)是西班牙王位繼承戰爭(1701~1714)中,奧地利、英國、荷蘭聯軍與法國、巴伐利亞軍隊於1704年8月13日在巴伐利亞的布倫海姆村附近的決定性交戰。這場戰役實質上決定了西班牙王位繼承戰爭的結果,也將法王路易十四的大國夢徹底打的粉碎。

1700年西班牙國王卡洛斯二世死後無子繼位,而當時西班牙在歐洲、美洲、非洲均佔有大片領地,由誰來繼承王位,關係到在歐洲爭奪霸權的大局。這位體質羸弱、沒有後嗣且碌碌無為的國王,死的時候卻掀起了軒然大波。他在遺囑中聲明,國家必須不允許任何分割的交給第一順位繼承者--法國安茹公爵腓力,也就是路易14的孫子。對於法國來說,這無異於天上掉下的餡餅。1700年的11月11日,法國樞密院宣佈接受遺囑。憤怒的歐陸列強聯手對法國開始了西班牙王位繼承戰爭,準備擁立查理大公繼承王位。在此次戰爭中,法國的主要對手有兩個——英國和德意志神聖羅馬帝國,同時還要面對不斷加入進來的荷蘭、普魯士、丹麥、葡萄牙、薩伏伊等國家。

1703年,匈牙利出現了反對奧地利統治的民族解放運動,法國乘機經巴伐利亞向奧地利進軍。奧地利處境危急,請求英國援助。英、奧商定在多瑙河與法國、巴伐利亞軍隊決戰。

此前,英國議會錯判形勢,把久經征戰的軍隊裁減了一半以上。當戰爭再次爆發時,英軍不得不接受以死刑犯、無業遊民、流浪漢和負債者為主體的補充兵。渡過海峽加入弗蘭德斯軍團的2.2萬英軍士兵的前途並不明朗,他們即將與法國的精銳部隊交戰。幸運的是,英軍有一位不世出的統帥--馬爾伯勒公爵。約翰·丘吉爾,第一代馬爾伯勒公爵,他是後來的英國首相丘吉爾的祖先,戴安娜王妃也是他的後裔。跟其他同時代的名將相比,馬爾巴勒的出身可以說相當寒微。尤其是當時處於英國內戰以後的克倫威爾護國政府時期,而老丘吉爾是一個保王黨,家道已經敗落。馬爾巴勒小時候家境相當貧窮,可能這就是他成名以後一貫吝嗇的原因吧。他沒有那個時代貴族軍官們高高在上的做派,他體察士兵的生活狀況,並盡其可能改善他們的生活條件。私底下,士兵們親切地稱他為“約翰班長”,和百年後拿破崙最喜歡的綽號“小班長”有著驚人的相似。

馬爾伯勒通過一系列看似毫無聯繫,實際上卻環環相扣的軍事欺騙行動,先後使4名法軍主將落入陷阱,3次誤判他的進軍目標,甚至連英荷政府也不知道他的準確目標。路易十四和他的軍隊坐看英荷聯軍的14個步兵營、39個騎兵中隊衝出弗蘭德斯低地,沿著萊茵河谷,一路匯合了漢諾威、普魯士和丹麥的軍隊。

1704年5月,英國馬爾伯勒公爵約翰·丘吉爾率英荷聯軍向多瑙河進軍,1704年6月10日,馬爾博羅與歐根親王、巴登侯爵的帝國軍會師於蒙德爾斯海姆。歐根自幼其貌不揚,身材瘦弱,有小修道士之稱,但是歐根親王卻是不世出的優秀統帥。他和馬爾伯勒公爵一見如故,引為知己。7月攻克多瑙沃特後,兩軍共5.2萬人。

法軍主帥塔拉爾元帥有著光輝的戰鬥履歷,在穿越黑森林和包抄盟軍身後的行動中,也表現出極高的能力,選擇的布倫海姆村亦非常有利於防守。但他過於迷信防禦所能帶來的優勢,陷入了敵人將轉向內科塔河交通線的幻想,受統帥樂觀情緒影響,法巴聯軍也沉醉在勝利的幻想中。

8月12日,法國塔拉爾元帥、馬爾桑元帥共率軍6萬人,在布倫海姆附近倉促部署。塔拉爾扼守右翼,馬爾桑據守中央,巴伐利亞軍在左翼 。兩翼前有布倫海姆和基青根這兩個被敵軍固守的村莊。兩軍防守幾乎5英里的正面,各把騎兵配置在自己的兩翼,因此一部分中央陣地就處於法國騎兵和巴伐利亞騎兵的共同防守之下。但是他們仍然沒有按照當時通用的戰術規則來佔領陣地。全部法國步兵共27個營,擁擠在布倫海姆;這對於按照當時編制組成的、只受過成線式隊形在平地作戰的訓練的軍隊來說,意味著陷入了絕境。

8月13日凌晨2點,英荷聯軍鼓手敲響集合的戰鼓。到3點,在40個騎兵中隊的掩護下,全軍開始進軍。早上8時,英軍各縱隊陸續抵達了尼貝爾河前的指定位置,並開始展開戰鬥隊形,突然發起攻擊,先以主力攻擊布倫海姆,將敵預備隊誘至該村。由於法軍主力部署在兩翼,中路單薄。

約8時30分,包括布倫海姆村等陣地據點內的法軍重炮,開始全面轟擊1英里外的英軍。遭到法軍轟炸的英軍也以己方為數不多的重炮反擊。一時間,整個平原炮聲大作,遠在40英里外圍進攻因戈施塔德的巴登侯爵都能聽到。他隨後給皇帝利奧波德去信:親王和公爵已於今日在我西面與敵開戰,願上帝保佑他們。

1704年8月13日中午,馬爾伯勒下令聯軍主力部隊90個騎兵中隊和23個步兵營渡過內貝爾河及沿河的沼澤地,向法軍中路發起進攻。法軍的步兵陣型在路易14執政期間逐漸由改良日耳曼體系的6列削減成了4列,這得益於燧發槍的普及以卡座環刺刀的使用。他們在同樣750碼正面上展開9個營的部隊。法軍的射擊系統十分適合於防禦戰,他們的4000多支火槍擊倒了大約1/3的英軍步兵,命中率達到了驚人的20%。而同時代的大部分軍隊的命中率都不超過15%。暴怒的蘇格蘭士兵以刺刀強襲法軍防線,戰鬥異常血腥。

在英軍聲勢驚人的攻勢前,法軍布倫海姆守軍指揮官克雷昂包爾中將失去理智,驚慌失措地把村子後方的18個步兵營全部調了上來。現在,他們擠在村子裡動彈不得,完全無法執行任何命令。敵人的任何一顆鉛彈都能打中他們,而他們卻只有少數人能施展還擊。

在布倫海姆村之戰交火正酣的同時,歐根親王和荷爾施泰因-貝克親王也在戰線右翼展開了攻勢。歐根親王以一貫的堅強果敢,憑藉兩次攻勢,重創了馬爾森和選侯的部隊。戰鬥異常激烈,歐根親王的頭部被子彈擊傷,身邊侍衛也有多人戰死,但他拒絕部下勸他從前線到後面的建議,歐根親王堅決的說:“在勇士們浴血沙場的時候,我絕不後退半步!”頑強的普魯士、丹麥步兵雖然損失慘重,但他們摧毀了敵軍16個重炮陣地。

16時30分左右,已經在對岸立穩腳跟的聯軍騎兵開始穿越第一線步兵營之間的通道展開隊伍。法軍見狀發起衝鋒,他們保持著整齊的三列橫隊慢跑前進,以手槍對敵人展開齊射後拔出刀劍衝鋒。這種精巧的戰術是德意志僱傭騎兵半迴旋火力和瑞典冷鋼衝鋒的結合體,在路易十四繼位以來的歷次戰爭中被證明很有效。但這種戰術過於複雜,一旦第一輪衝擊被遏制,後續衝擊的效果很快就會因人員損失和戰馬疲憊而減弱。梅羅德伯爵所率團隊在這次攻勢中,成功地擊退了聯軍騎兵並將他們趕回了河岸。但聯軍步兵開始發威,以威力十足的排槍射殺疾馳而來的法軍。,法軍漸漸不支。

眼見法軍要逃走,聯軍中的普魯士騎兵便上前追擊。由於處於最佳的攻擊位置,他們給法軍造成了頗為嚴重的損失。接下來,雙方騎兵以步兵陣線為依託反覆相互衝擊,田地上很快躺滿了死去和垂死的步騎兵。

馬爾伯勒見時機成熟,親自率領聯軍騎兵發起總攻。在震天動地的衝鋒號聲中,英軍騎兵在騎兵戰旗引導下,以當年克倫威爾新模範軍經典的加速度衝鋒殺向法軍。先是快步,然後是慢跑,最後轉為疾馳,在保持陣線齊整的前提下,以最快的速度與敵人短兵相接。英國騎兵的坐騎是高大壯碩且勇敢迅捷的競賽馬、純血馬,威力十足。法軍中只有少量諾曼底馬匹可以與英軍的馬匹相匹敵。當敵軍戰馬被逼得節節後退甚至翻倒在地時,英軍騎兵將手中的刀劍狠狠刺向了敵人的面部或軀幹。這種打法簡單兇狠,十分適合出身牧場的英軍平民士兵。

儘管法軍猛烈炮火使聯軍蒙受重大傷亡,但聯軍騎兵、步兵的聯合進攻卻突破法軍右翼和中路,法軍隨即全線潰敗,約30個法軍騎兵中隊被聯軍趕下多瑙河。此外,當地被法軍搶佔了農地與房屋的日耳曼農民也出來痛打落水狗,順便還洗劫了士兵的財物。這進一步加劇了法軍的傷亡。

馬爾森和巴伐利亞選侯意識到大勢已去,選擇撤走。馬爾伯勒選擇了有限的追擊。在夜幕下,聯軍攻佔了法軍營地。親王和公爵手中擁有了包括法國塔拉爾元帥在內的1.5萬名戰俘和大量戰利品。

馬爾伯勒在一張酒店賬單的背面上寫下了給妻子薩拉的信:我沒有時間多說,但請你報告女王,她的陸軍已經獲得了輝煌的勝利。法國塔拉爾元帥和其他兩位將軍已被俘虜。而我還將追擊其餘的逃兵。送信的是我的副官帕克上校,他將當面把會戰的經過講給女王聽。

此戰,法軍傷亡約2.5萬人,奧、英、荷聯軍傷亡約2.4萬人。恩格斯評論說:這次會戰從戰術觀點來看具有特殊的意義。它極其清楚地說明了當時的戰術同現代戰術之間的巨大差別。同一種情況,即兩翼前有兩個居民點,這在今天會被認為是防禦陣地的最有利的條件之一,而對於十八世紀的軍隊卻成了失敗的原因。在當時,步兵完全不適於進行具有明顯的非正規性質的散兵戰,而在今天,散兵戰卻能使精銳部隊防守的磚石房屋居民點成為幾乎不可攻克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