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母的主要戰鬥力是艦載機,那麼請問艦載機的戰鬥力到底有多少?

書中有路


航母是海上浮動的機場,自身只有中近距防禦武器,海上攻防全靠艦載機了。艦載機的戰鬥力主要作戰能力和作戰半徑,還有航母的載機數量,作戰能力就是對空對地的打擊能力,作戰半徑越遠越好,這些才能體現艦載機的戰鬥力,而且是飛機越先進,戰鬥力越強,。


東龍45


衡量艦載機的戰鬥力主要是數量跟質量。理論上說航母搭載的戰鬥機數量越多,那麼它的打擊力就越大。

我們就以尼米茲號航母為例,其10萬噸排水量的大噸位保證了艦載機的數量。能夠搭載的各種類型艦載機有:4個飛行中隊44架F/A-18E/F“超級大黃蜂”,1個預警機中隊5架E-2D預警機、1個電子戰中隊5架EA-18G電子戰機、2架C-2A運輸機、10架左右SH-60直升機,另外還配備多架無人機和反潛機。各型作戰飛機大就有70多架,其艦載機數量遠超其他國家航母艦載機數量。

既然數量有保障,那麼就預示著可以持續發動空中打擊,航母上4條彈射器在全速運轉的情況下,平均每分鐘可以彈射一架飛機上天。當然這有個優先級別,並不是隨時都在投送飛機,那樣的話彈射器承受不了。航空母艦一個批次能夠派遣出動的戰機總數,大約就是不到20架,如果前一個批次在天上等待,然後再派遣第二個批次起飛。

正常作戰開始後,一般由“超級大黃蜂”戰鬥機進行對空和對地攻擊,電子戰飛機對敵人雷達和防空系統進行電磁干擾和壓制,預警機負責戰場周視和數據鏈傳輸,充當空中指揮平臺,形成一個完整的空中作戰體系,這樣的戰力相對於單一的戰鬥機編隊來說,有兩到三倍的放大效果,也就是說40架“超級大黃蜂”戰鬥機能夠發揮出80到120架主流三代機的作戰效果,理論上說一艘能夠搭載75架艦載機的尼米茲級航母,每天的打擊目標是248個。戰時最高可以實現一天接近300架次的出擊效率,能夠同時對近千個目標進行打擊!

一個標準的尼米茲級航母編隊通常包括兩艘提康德羅加級巡洋艦、至少兩艘阿利伯克級驅逐艦、一艘快速支援艦、至少兩艘弗吉尼亞級或者洛杉磯級攻擊型核潛艇,和一艘綜合補給船,如果用越南進行比較就能知道尼米茲航母打擊群的戰鬥力有多強了。

目前越南雖然擁有近500架戰鬥機,但是真正能夠作戰的現代飛機只有13架蘇27以及35架蘇30MK2,總數雖然和美軍一艘尼米茲航母所搭載的F/A-18E/F差不多,但是由於要面對美國的攻擊,其作戰體系完全會被壓制,總體作戰能力根本無法和一艘尼米茲航母艦載機群相提並論。

未來美國福特號部署之後,上面搭載的F-35C的戰鬥力將更加可觀。


屬馬姓楊


如果單比艦載機的性能的話,那同代的艦載機和陸地上用的空優型戰機相比並沒有太大的優勢,以現在美軍的F/A-18艦載機來講,空中格鬥性能肯定沒有同時代的F-15和F16好。如果以100分作為評定標準的話,那我會給F/A-18艦載機75分、F16給80分、F-15給85分。但是作為艦載機,雖說航母的戰鬥力來源於戰機,但是航母這個平臺對於艦載機的戰鬥力加成是非常大的,航母本身的平臺對艦載機甚至可以有50分的加持。

航母作為海上移動的機場,它可以做到全球範圍內部署,艦載機可以在任何有海洋的地方、在任何時間發起任何一個方向上的攻擊,這是陸地戰機所沒有的。而我前面單比戰機性能的話為何會給最低分呢?因為為了能在航母上進行起降,飛機就必須做出一些犧牲,其中最要緊的就是飛機的結構強度,為了能在幾十米內將及幾十噸的飛機給拉停,飛機的機體結構必須夠強,這就使得飛機的重量會更大,而如何在有限的體積和質量內增加強度就是科研人員的要思考的事情了。

而現在的艦載機大都往多用途化的方向發展,既可以對空、對地、對海進行攻擊,幾乎除了反潛作戰和空中預警外艦載機幾乎都可以幹,當然並不是指全部。如果說兩者性能相同的情況下,要執行攻擊多種目標的話,艦載機的戰鬥力可以是其他單一戰機的幾倍之多。


在十字路口等等你


目前,世界各國艦載機種類很少,主要分為艦載機直升機和艦載戰鬥機,而艦載戰鬥機主要分為四家,其中俄印一家,中國一家、法國一家,以美國F-18主力核動力航母,還有就是F-35B艦載機主要使用過。而艦載直升機由於種類相對多點,主要根據用途分為艦載預警直升機,反潛直升機和搜救直升機等,在這裡不做重點討論。

其實,由於起飛方式不同,分為滑躍起飛方式和彈射起飛方式。中俄印英都採用滑躍起飛方式,而美法都採用彈射起飛方式。由於,英國採用F-35B短距起降戰機,採用滑躍起飛和垂直起飛方式。所以相對特殊。

眾所周知,滑躍起飛方式為前蘇聯根據本國航母實際情況逆向思維創造的,這跟美國彈射起飛方式存在著根本差距,例如我國航空母艦都有一個14度的斜角,這種就是給艦載機一個爬坡,一邊戰機可以藉著發動機推力起飛。而美法兩國採用平直甲板,需要藉助彈射器主推力,在平直甲板滑跑起飛,在難度程度上說,彈射起飛更加負責,滑躍起飛相對來說容易。

但是,滑躍起飛方式也大大限制艦載機作戰實力,例如我國殲-15艦載機在先進程度來說,已經超越美軍F-18A超級大黃蜂。畢竟,俄羅斯一代名機蘇-27戰機在雙機編隊情況下,空戰實力直接吊打F-15戰鬥機。可見,蘇-27戰機優異性能。而蘇-33艦載機實在蘇-27戰機基礎研發而來,照理來說其性能絕對碾壓F-15戰鬥機艦載版F-18A。而殲-15艦載機可看做蘇-33艦載機的姊妹艦。可是,殲-15艦載機在載油量和載彈量都受到嚴重限制,其航程和搭載武器都相對單一和缺乏,遠不如美法兩國艦載機戰鬥力。

畢竟,美法兩國艦載機採用彈射起飛方式,根本沒有殲-15艦載機限制,例如F-18A艦載機採用11個外掛,最大掛載量達到8噸,可裝備掛載“響尾蛇”空對空導彈,“麻雀”導彈,或空對地武器,先進中距空對空導彈和“幼畜”空對地飛彈,超過殲-15艦載機。

因此,這也是兩種起飛方式造成不同情況。可見,彈射起飛相對滑躍起飛優勢更加明顯,這也是我國必須採用蒸汽彈射和電磁彈射。隨著後續航母逐步服役,相信這種蒸汽彈射和電磁彈射變成現實。


沐風談兵論道


艦載戰鬥機的能量有多高,航母的戰力就有多大。一切圍繞著艦載機而設計的航母,正欲迎接新一輪海上戰爭樣式的考驗。

比如它怎麼應對射程2500多公里的“口徑”巡航導彈的打擊,怎麼逃避天上的無人機蜂群的密集進攻,怎麼招架彈道導彈的利矛等等,一切都是全新的課題,它在攻擊別人的同時,也當看到,隨著新型裝備的大量湧現,如何提高自身安全,也當成為重中之重。

在此前提條件下,我們來討論航母艦載機具有多大的戰力,才有意義。艦載機攻擊模式,大致可分為三種模式,遠海對抗、近海搏殺和縱深打擊。遠海好說,誰的艦載機水平最高,能力最強,即誰佔上風。一旦進入近海就比較複雜,不只水下的潛艇難防,更有岸上的密集火力,總之一通招呼,艦載機都能應付自如才成,要不然談何發展進攻呢。

魂舞大漠來提醒那些迷戀航母稱王稱霸者,欺凌弱小,你可以說自己的航母戰鬥群可控制10多萬平方公里的海域,而對強國海軍來說,瞬間也能把你秒成渣渣,豈止一個“口徑”了得。莫說長期自恃10萬噸的外交,如今在遠海也可以講寸步難行。

制空戰鬥解決不了,下一步即意味著什麼,誰都清楚。長期以來,以海上自成體系的獨立打擊群,逍遙自在了幾十年,如今再以此要四處用強的話,莫說十幾艘航母在手,就是再多的航母,也難逃脫覆滅的命運。


魂舞大漠


〔艦載機〕carrⅰer.based.pⅠane是配置於航空母艦的專用型號作戰飛機、所有配署於航母戰鬥群的艦載機統稱為“艦載機。

“艦載機”的綜合作戰性能以及配套機型的性能決定一支航母編隊的整體作戰能力。

“艦載機”包括艦載戰鬥機、艦載多用途直升機(運輸、反潛、警戒、巡邏、救援)、艦載(固定翼和旋翼)運輸機、艦載預警機、加油機等等各種類型。

“艦載機”之所以說是航母“專用”飛機✈️?是因為、艦載機所處的“工作環境”特殊。

首先、任何一型艦載機(無論是量身打造的還是利用空軍型飛機改裝)、必須要適應海上作戰需要、並且必須要適應海洋環境和航母的空間以及航母起降的特殊性能需要。


(曾經的“垂直起降”艦載機“鷂式”戰鬥機)
(美海軍航母艦載機“F-18”戰鬥機掛勾著艦、非艦載型飛機恐怕會被拉散架)

艦載機第一個面臨的是海洋的“高鹽性”、“潮溼”腐蝕(機體和機載設備必須經過防腐處理)、固定翼艦載機還必須對機體進行特殊加強(以適應彈射起飛和強掛著艦)航空母艦空間“寸土寸金”艦載機必須學會“變形金剛”。

艦載機首先是航母編隊的後勤保障、作戰、運輸、反潛、救援、偵察特種的機型是有別有陸地使用的飛機。
(艦載直升機的旋翼要能夠摺疊、縮小機體、便於停放和入庫)


(固定翼艦載機
的機翼也能夠“摺疊”縮小機身、節約航母的有限空間)

艦載機在滿足了上艦的基本條件後、其作戰性能還必須達到同時代作戰飛機的作戰性能。

當代固定翼作戰型艦載機:F/A-18“大黃蜂”、F-35c、殲-15、米格-29K等等艦載機都是具有代表性的經典機型。


孔乙己亂彈


現代戰爭,航空母艦大家都知道是一座移動的機場,而航空母艦最大的威懾力是艦載機打擊群;目前美國核動力航空母艦福特級,最大載重量已達10萬多噸,光F~18F/E超級大黃蜂艦載機就達70多架,所能發射的彈藥就有8.5噸,含蓋對空、對地、對艦、魚雷等彈種,還有專門的電子戰機種,擁有不輸於任何三代戰機的能力。


龍行天下雲作伴


航母越大,艦載機越多,飛機的機動性能強,作戰半徑大,掛載武器先進,有超視距離,先進的雷達,就一定有更強的戰鬥力


林緣海闊


艦載機的戰鬥力是有好幾個方面決定的。第一次載油量。也就是作戰半徑。飛得越遠好。第二就是,導彈拉的越多越好。當年導彈是分好幾種的。有一些是對空導彈,有一些是對地導彈,有一些是空空格鬥導彈。現在國際上主要艦載機有美國的f18大黃蜂。中國的殲15飛鯊。


達喀爾汽車拉力賽


自從飛機登上戰爭舞臺,就展現出來巨大作用。

一戰時期,空中偵查作用非常大。空戰和轟炸雖然沒有決定戰爭近程,但是有識之士看出來廣闊前景。

戰後就有人提出來空中致勝論。

在二戰中,雖然戰爭是地面部隊打贏的,但是空軍決定了地面部隊的成敗。沒有制空權的陸軍,處處被動挨打。

空軍以其速度、打擊距離和隱蔽性、突然性成為現代戰爭的主要力量。沒有空軍的保護,陸軍就是地面上的靶子。

艦載機作為航母的作戰武器,是海戰的主要力量。艦載機的航程、載彈量、隱蔽性、機動性決定了戰鬥力的大小。

由於軍艦甲板面積很小,艦載機和陸地飛機有很大不同。主要有增升裝置,機體強度大,導航設備完備,耐腐蝕措施。

由於有航母的國家本來就少,研製艦載機的國家更少。目前只有美國、法國、俄羅斯和中國生產的艦載機服役。英國的海鷂瀕臨淘汰。

中國的艦載機是仿照俄羅斯艦載機生產製造的。蘇霍伊在研製蘇-33以前也沒搞過艦載機。飛機是在陸地飛機上修改而來的。法國的艦載機和美國的F-35一樣,都是設計時就考慮艦載型號的要求。美國的原型機的大黃蜂雖然是YF-17陸地飛機,但是經過了重新設計,外形大變。在使用性能上應該更好。

陸上飛機可以從海軍飛機改過來,但是陸地飛機改成艦載機的不多。英國由於海軍沒有飛機管理權,飛機都是空軍提供並管理。所以英國的艦載機性能普遍不如美國。所以中國的殲十五是否真的如軍迷們想像的那樣,還要存疑。

艦載機的戰鬥力來源於飛機本身的性能,攜帶的制導武器水平,武器控制和空戰信息的管理。

作戰是一項集體活動。集體活動中的信息共享對整體能力提高有最重要的影響。一加一大於二,就在於協調一致,分工配合。艦載機的戰鬥力也需要艦載機之間、艦載機和航母之間的信息交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