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期间企业未经批准提前复工有什么后果,是否会被追究法律责任?

律新社


首先,政府延迟复工的文件具有强制性,在无特殊的情况下,企业或者其他单位不应该在国家和地方政府通知规定的复工日期前提前复工。如果企业提前复工,会被责令停工,情节严重的,法人代表和主要负责人可能会面临行政拘留等处罚。

如特殊原因需要提前复工,需遵守当地的提前复工审核报备制度,企业需要提供相关的说明材料:如应对疫情预案措施及确保不出现疫情的承诺书等,提报相关疫情防控指挥部门等,经审批合格后方可复工。


柠檬和番茄


如果有的企业强制提前复工,则该单位、其相关负责人有可能面临通报批评、行政处分、警告、罚款、停产停业,暂扣或者吊销许可证或者营业执照、行政拘留甚至是有可能构成刑事犯罪。


《传染病防治法实施办法》第七十条规定,传染病暴发、流行时,妨碍或者拒绝执行政府采取紧急措施的的单位和个人,县级以上政府卫生行政部门报请同级政府批准,对单位予以通报批评;对主管人员和直接责任人员由所在单位或者上级机关给予行政处分。


《突发事件应对法》第六十四条规定,有关单位存在未按规定采取预防措施,导致发生严重突发事件、未做好应急设备、设施日常维护、检测工作,导致发生严重突发事件或者突发事件危害扩大等情形的,可能承担被责令停产停业,暂扣或者吊销许可证或者营业执照,并处5-20万元的罚款;构成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由公安机关依法给予处罚。


《治安管理处罚法》第五十条规定,拒不执行人民政府在紧急状态情况下依法发布的决定、命令的,处警告或者二百元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处5-10日拘留,可以并处500元以下罚款。


《刑法》第三百三十条规定,违反传染病防治法的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引起甲类传染病传播或者有传播严重危险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后果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

(四)拒绝执行卫生防疫机构依照传染病防治法提出的预防、控制措施的。

单位犯前款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


因此,如果企业提前复工,可能会被责令停工;情节严重的,法定代表人和主要负责人可能会被处以行政拘留。如果由于企业未执行相关规定并提前复工,且导致严重后果的,将可能被追究刑事责任。对于国有企业的工作人员,如果通知职工提前复工,可能需要防范失职罪和滥用职权罪的法律风险。


“律新帮”公益栏目集合各类公益法律服务资讯,通过微信、抖音、微博、网站等向社会公众推介,并组建对接服务团队,协助公益服务资源分发和对接,帮助需求者找到靠谱的公益服务渠道。

律新社


如果企业未经当地政府的批准,执意复工的,会有相应的行政处罚,情节严重者,有可能负刑事责任。

根据我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相关规定,如拒不执行政府在紧急情况下发布的命令的,处警告或者二百元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

而根据国家卫健委发布的2020年1号文件中指出,已经讲新型冠状病毒纳入乙类传染病,并采取甲类传染病的预防控制措施。国家已经非常重视此次的疫情,如果企业执意复工,不听从安排,不重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及相关规定,如果提前复工引起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传播或者有传播严重危险,还可能涉嫌妨害传染病防治罪,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特别严重者,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如果企业真的想复工,做好相应的防护措施,遵从政府部门的相关规定,严格防控,及时汇报,也未尝不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