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女排队员以先发后发论是否为主力,这种说法占的住脚吗?

天津朱云


先发与后发、主力与替补在中国女排的阵容里区别有那么明显吗?

上个周期郎导在接受采访的时候评价当时的中国女排是“没有替补和主力之说,只有先发和后发之别”。也确实很实在,当时的中国女排主攻位置朱婷、张常宁、刘晓彤、惠若琪四个人都是各有特点,相互弥补;接应上曾春蕾和杨方旭一个慢一个快,也是各有千秋,丁霞、魏秋月、沈静思也是各有特点;副攻位置徐云丽、袁心玥、颜妮、杨珺菁等也都是可以打主力首发的;包括自由人位置的林莉、王梦洁,一个重一传一个善防守。所以里约奥运会我们12个人全部上场,都发挥了不同的作用。那时候的中国女排确实没有主力替补之分,只有先发和后发的区别。但是现在呢?在我看来,主力和替补之间的差距已经出现了。

  • 主攻位置差距最小,朱、张、莹三主攻搭配各有不同化学反应,晓彤第四主攻弥补后排显价值

从现在来看,先发后发差距最小的就是主攻位置,朱婷和张常宁作为大队员先首发,当出现节奏变化时用李盈莹来打后发。这个战术在面对强队的时候也是经过了实践的,已经很成熟了。而且如果是一传出现了波动,刘晓彤这点也是一个保障,所以主攻位置可以算是没有主力替补可言,基本上就是先发和后发的区别。也显示出了在朱婷对角的这个位置上面,是三个人一起来顶。很多球迷也在争到底是李盈莹好还是张常宁好,谁更加适合。没啥意义,用动画片里的话来说,对于野原广志来说,野原葵和野原新之助都是他的孩子,没有谁好谁坏,都是家庭的重要成员。李盈莹年轻适合冲击,张常宁稳健多变,接应和主攻随意切换,都是中国女排的财富。

  • 副攻位置差距大,颜、袁替补难寻找;涵玉、媛媛太稚嫩,铭媛、益昕不够高

副攻位置应该是差距比较大的,颜妮和袁心玥都算是世界级的副攻了。颜妮的拦网在世界所有副攻里面基本是TOP3,袁心玥的高度,尤其是她的高点背飞在国际上也基本无解。但一旦这两个人出现起伏,我们的小将难以顶上来,杨涵玉和王媛媛一直被国内的球迷看好,但是这两个人的短板都很明显,杨涵玉的脚下移动明显是不够快的,王媛媛的纯爆发力不够导致有时候进攻打下来就太软了。而胡铭媛和郑益昕的身高确实打副攻有些矮了,但是如果说换一个上去换节奏的话,这两个人的效果要比王媛媛和杨涵玉好,矮个儿副攻的脚下移动和进攻速度和高个儿副攻是完全不一样的,所以如果真到绝境的话,换这两个可能会有一些作用。但是与之而来的就是拦网的高度,基本就是半超手下来的,虽然有机会拦死个一两个,但是整体拦网绝对不如一个大个儿在前面效果好。

  • 二传位置偏头痛,唯一靠谱是丁霞。姚、刁状态均不稳,笑寒今年刚出道

二传位置应该是中国女排最头痛的位置之一了吧,唯一的靠谱二传就是丁霞,也算得上是世界级的二传了。在我内心的排行榜里面,二传若论稳定性的话奥杰年诺维奇应该是最好的,然后是世锦赛时候的马里诺夫。一直以来都感觉国际排联欠“苦瓜姐”一个最佳二传,世锦赛的时候虽然感觉马里诺夫传的也很好,但是当时在我的内心里面一直觉得奥杰年诺维奇才是最稳定的。二传要是论速度和内劲儿的话,我感觉最好的两个应该是沃沃什和丁霞,沃沃什不管是在意大利打联赛还是在波兰队打比赛,她的传球真的是可以提升一个队伍的。就拿攻手来说,斯玛泽克如果真论个人能力,其实并没有那么突出,但是经过沃沃什的传球,就可以把她的能力提升一个档次,速度和力量完全可以借的上;再就是丁霞,尤其是世界杯的时候丁霞的传球,真的是快,而且丁霞传球是中国女排现在唯一一个像弹簧一样有力量的。吸进来、送出去,球特别有冲劲儿,所以在丁霞的调动下,不仅仅朱婷在扣球榜上榜上有名,张常宁也成为了前两名,这其中真要感谢丁霞的默默付出。

而我们现在除了丁霞,真没有一个拿得出手的二传了,姚迪和刁琳宇的状态是真的有一阵没一阵的,姚迪虽然世界杯给她的机会也有但是很少是落后上去打的,而且她的传球这几次在联赛和世俱杯都可以看到,有时候会有比较大的起伏。感觉姚迪这几年有点温水煮青蛙,比上不足比下有余,所以导致她和丁霞之间的差距还是很明显的。而刁琳宇每每都是打得好好的,突如其来的就染上个伤病,然后就要缓好一会儿状态才能慢慢回来,这次也不例外,看刁琳宇在联赛里面传的球,确实有点难以接受,起伏太大,不然以江苏队的边攻进攻能力,还是可以挤到四强的。再就是梅笑寒了,梅笑寒是今年首次进入国家队,以前在国少是打替补接应的,当时的替补二传是龚翔宇,后来转了二传,小宇打了接应。

梅笑寒前几个赛季在山东队打一直是蔡雅倩的替补,基本上她和蔡雅倩获得的机会是均等的,这个赛季为了让两个人获得更好的锻炼机会,山东女排往外租借了蔡雅倩,让梅笑寒来打主力二传。上个赛季蔡雅倩也进入了国家队试训了,但是后来被退回了,这个赛季梅笑寒又进入了国家队试训,效果不知道怎么样。其实梅笑寒相比较蔡雅倩来说,在作风上还是挺硬的,这几年观看山东女排的比赛,很多时候梅笑寒都是替补上场,她比蔡雅倩的传球来说速度可能没有那么快,但是稳定性还是不错的。不过,刁琳宇和姚迪差丁霞很远,梅笑寒差距就更大了,如果真是找个和丁霞实力差距没有那么大的二传真的是不好找。而且看着现在的梅笑寒,感觉就像当年刚出道的姚迪,不知道大家有没有这种感觉。

  • 接应位置更难搞,小宇身后无人来;改造晏含无结果,花蕾、清清更难抗

接应位置应该是中国女排从最开始到现在最“打脑壳”的位置了吧,目前只有一个龚翔宇能拿得出手,后面不管是曾春蕾也好,杜清清也罢,都很难起到替补接应的作用。曾春蕾确实年龄大了,现在的高度放到世界上简直很难看得下去,就好比19年世联赛在巴西站的比赛,那简直就跳不起来。杜清清是山东队的接应,这几年也是国家队的常客,身高191,这是今年中国排协刚刚更新的数据。去年看全明星的时候,就感觉杜清清和刘晏含差不多高,但是当时官网的数据是184,现在改了之后,感觉也就是数据上好看,杜清清的进攻,尤其是强攻能力,也没有那么强,还是打多板攻抢速度。而且杜清清一传能力照着龚翔宇可是差的不是一点半点,进攻也不比龚翔宇好用,这样换下来是不划算的。再就是刘晏含,刘晏含这点从去年开始就开始往接应上改,但是效果一般,其实对于刘晏含来说,不需要一传提高多少,一到两轮即可,只要是她二号位的进攻和拦网顶上来之后,上去就能进攻拿分,那就是成功。但是现在真的不知道刘晏含改造成什么效果,只有到大赛里检验才能知道了。

  • 自由人位置双保险,梦洁、林莉均全面;奥运选择成难题,无论谁上都点赞

自由人位置上还是比较保险的,王梦洁和林莉都是可以顶的,王梦洁这两年都是主打的自由人,她在场上的防守确实挺惊艳的,而林莉的一传也是很让人放心,她们两个目前在国内也是最优秀的两个自由人。不过一般来说,奥运会12人名单里面一般只有一个自由人,所以这两个人谁能去都不太敢说,不过不管是谁去,相信都是好样的,而且也都会发挥的很完美,不管是谁都会点赞的。

最后来说首发和替补之间的区别,首发一般来说是一支队伍最喜欢的节奏,最舒服的节奏。就像意大利的首发那就是博赛迪、塞拉、艾格努等等,塞尔维亚也是固定的,这个节奏不容易乱,但是也是对手研究最透的一个节奏,这时候就需要替补来上场弥补,很多时候比赛的胜利不一定是首发队员左右的,往往是替补队员左右的。一句话,首发不一定强于替补,替补也并不是一定弱于首发,只是不同时期派出的不同人而已。所以大家不要老觉得首发就一定是强的,替补就一定是弱的,这样想就狭隘了。


渣渣谈排球


排球队员以先发和后发定位主力和替补总体上是合理的。理由如下:

1,2013年,郎导上任之初,就明确说了,我们球队以后没有主力替补之说,只有一组和二组,一队和二队的说话。由此可见,2013年以前有明确的主力和替补队员的区分,事实也确实如此,2013年前并非大国家队策略,因此,14名队员一年打天下,首发的队员均称呼为主力队员。

2,排球场上有6个人,1名二传,2名主攻,2名副攻(1名自由人),1名接应。排球是一项极为讲究配合运动。就拿二传这个位置来说,1名二传在比赛场上同时可能要给4名攻手喂球。每个攻手有自己的节奏,所以每一个球队都会在平时训练中磨合出一名主力二传,只有通过日积月累的训练和配合,二传和攻手的节奏才会更好。而替补二传配合的机会则更好。而且,每次比赛都会是主力二传首发出场,一般情况在主力二传受伤、传球出现问题、两点换三点战术的时候,后发二传(替补)才会出场改变局面。

3,排球是一项极为讲究节奏的运动。每支队伍都会打造一个相对固定的主力阵容。一般大赛的首发都会派出这个主力阵容,一是为了开局找到队伍的状态,二是为了稳定场上的节奏。主力的实力肯定强于替补,主力➕主力的配合和配合肯定要好于主力➕替补,所以正常情况下先发出场的肯定是主力选手。在个别首发队员发挥不理想的情况下,会换上替补队员或者奇兵逆转局面;在开局过后,球队状态稳定,为了锻炼替补(年轻)队员,也会后发她们。

综上所述,排球场上以先发和后发定位主力和替补总体上是合理的~





时光排球


就题话说题:国家队女排队员以先发后发论,是否为主力,这种说法站得住脚吗?

一,这是个常识,首发不一定是主力,替补首发的情况也比比皆是。

二,凡论事评人要实事求是,求真务实,就主力与替补而言,这在任何一支球队中都是客观存在的,是不以人的意志改变的。

三,目前,在中国女排阵容中,先不说张常宁,就朱婷、袁心玥、颜妮、丁霞、龚翔宇、王梦洁首不首发,都是主力,这毋容置疑。总不能说姚迪、王媛媛、曾春蕾、双刘等是主力,而丁霞、袁心玥、颜妮、龚翔宇、朱婷等是替补吧!

四,张常宁是中国女排的主力与核心球员之一,这不应有什么争议,这已在国际大赛上得到了充分的认证,也得到了郎导的肯定,每每大赛、重要及关键的比赛张常宁首发主打,就是最好的说明。

五,李盈莹是不是主力?目前,李盈莹是球迷公认的中国女排的第三主攻,是七仙女+,是除朱张最佳主攻组合外的又一实力组合,即朱李主攻组合。

由于朱婷超强,重大比赛中基本上从头打到尾,无需替补,而李盈莹场上的出现,多是替补与轮换张常宁(主要看张的体能与场上的状态,双方的情况),至少在目前情况下及郎导在张、李的使用上是这样。

另外,朱婷是进攻强点,主要得分手,要发挥朱婷的作用,使其功效最大化,必须要撑起朱婷的对角,这就需要张+李共同保障与撑起,由于朱张组合、七仙女组合在阵容优化,互补、配合、节奏、速度、功效和攻防转换方面,更优于朱李组合,故朱张组合已常态化的主力首发,李盈莹就成了目前的替补与轮换球员。

因此,个人认为:李盈莹目前还不是中国女排的主力球员(朱李组合是朱张组合的备份,李又是张的替补,常态化的后发,战术打法上的轮换角色),至于将来如何,不好预测,也不是本题讨论的问题。



孙鸿鹄895188A


一,主力与替补是客观事实的存在。

任何一支球队不可能没有主力与替补,任何一支球队的主力与替补都是客观存在的,你承不承认、喜不喜欢,接不接受,无论从形式上还是从实质上看,这都是客观存在的事实,是不以任何人的说法与意志而能改变的。

二,中国女排国家队中的主力与替补。

目前,以中国女排国家队集训大名单为例,主力与替补及替补备选人员如下:

主攻:主力为朱婷、张常宁,替补为李盈莹、刘晓彤、刘晏含;

副攻:主力袁心玥、颜妮,替补杨涵玉、王媛媛、郑益昕、胡铭媛;

二传:主力丁霞,替补姚迪、刁琳宇、梅笑寒;

接应:主力龚翔宇、替补曾春蕾;

自由人:主力王梦洁,替补林莉、倪非凡。

三,主力与替补判断的依据。

1,近期国际大赛上的表现与实力,如获大赛的MVP,单项最佳球员及主打球员;

2,国际大赛上首发出场,参战时间最长的球员;

3,能完全融入女排攻防战术体系和打法的球员;

4,国际大赛上首场或重要或关键比赛的首发球员;

5,国际大赛进入淘汰赛和打入四强后的半决赛、决赛的首发球员。

四,先(首)发与后发是否是主力的问题。

先发(首发)可以是主力首发,主力与替补配发,也可以是替补首发。先发(首发)有首局先发,次局先发,这是根据对手的强弱、比赛的重要程度和自身球员的特点等所决定的。

先(首)发的不一定是主力,可以是替补,例如:世界杯上中国女排打弱队喀麦隆和肯尼亚的两场比赛,就是以替补球员先(首)发的,而主力球员朱袁张丁颜龚王是作为场上队员的替补在待命。又如:世界杯上打日本、美国、荷兰、巴西、塞尔维亚、俄罗斯等队的九场比赛都是最强最适合中国女排的七仙女主力阵容主打的。

五,提问者的意思与李盈莹的定位。

查看了一下,此题是天津朱云所提。解意之前先纠正提问中的一个"别字",即占的住脚的"占"字,应改成站得住脚的"站"字。

众所周知:自李盈莹进国家队以来至今,不管什么情况,条件成不成熟,接不接得好一传,世锦赛前朱云都是李应上位打主力的积极推动者和始作俑者,甚至直白发文呼吁"国家队教练组不能再犹豫了,必须当即立断扶李盈莹上位,让李盈莹成为国家队主力主攻,而接应位置让张常宁主打"。

这就非常奇怪,不可思议了,张常宁移不移位,打不打接应,李盈莹能否首发,打不打得上主力?那是郎导和教练组的事,朱云这么一副急不可耐,这要上位,那要改打,"不能再→必须要→立刻扶正→上位→打主力”,操碎了心的样子,是不是太不明智、不识时务,太自以为是了?

李盈莹目前是中国女排的第三主攻,实质上是张常宁的替补,主攻的轮换,七仙女+的存在。打不打的上主力,能否首发,完全取决于自身的综合实力,而不是靠场外大嘴巴的造势、哄抬与鼓噪,更不是靠诋毁郎平,唱衰张常宁就可以办到的。

至于提问者朱云刻意把球员"先发后发“拿出来,来论主力说事,而闭口不谈主力与替补存在的事实,无非是想表明:无论是先发后发,无论是李盈莹排主攻第三,还是排七仙女外的第八,都是国家队中的八大主力之,即李不能是替补,上不上场都是主力。

朱云如此臆想,喜欢就好,那就继续睁眼说瞎话……,李盈莹未来如何?则另当别论,当下替补,却也是不争的事实。




蔚蓝的天73114570


关于李盈莹和张常宁谁打主力位置的争论一直没有停止过。依个人观点,李盈莹和张常宁目前都是郎平手下的重要球员,是队长朱婷的左膀右臂,两人缺谁都不行,少一个,朱婷都会重蹈世锦赛体力透支的覆辙!

李盈莹较之以前确实有了长足进步,她的一传能力大幅度提高,这是令全国球迷都非常高兴的事。但这并不意味着李盈莹必须首发。

无论首发和替补上场,这都属于技战术安排的范畴,李盈莹后发上场是郎平技战术调整的需要。郎导如此安排自有她的考虑,但不应将出场的先后作为恒量球员是否主力的标尺。

李盈莹出场后曾多次力挽危局,她以自己的能力和表现,证明她是可以扭转战局的人,如果这样的球员不算主力那算什么?替补上场却能改变比赛走势,她绝对是郎平手中最重要的球员之一!


天津朱云


不管你承认不承认,一支球队肯定是有主打队员的,这从队员的先发后发也可以看出一些端倪,但先发队员只不过是阶段性主力,并不否认替补的重要性。或者说,以先发后发来判断是否为主力的说话不够完善。

一支女排球队至少12到14名球员,按照现在的排球比赛规则,比赛开始时只能派出包括自由人在内的七名球员首发出场。比赛过程中当然是可以在规则允许的范围内换人,但这先发出场的球员打得好的话肯定就不会换人了。这先出场的球员应该来说就是自己队伍里技术水平较好的球员,换句话说就是这个阶段的主力队员,这基本没什么可争辩的,但也不是一成不变,从以下几点来看也可以说明这个问题。



第一,球队肯定有相对固定的先发队员,毕竟球员特点不同,不可能随便派出组合。派出的先发队员组合必定是有利于自己的。

球队有12~14名球员,各位球员的特点和技术水平不尽相同,对于先发出场的七名队员,球队主帅肯定是要考虑怎样的组合才是最优的,怎样的组合才能够为本队最快带来胜利。

自从郎导在2013年上任中国女排主教练起,中国女排实行大国家队战略,球员的选拔、考察和使用都经过一系列的评估,最终会在某一时期形成一个相对固定的阵容,这就是人们常说的先发阵容。对于东京奥运周期,中国女排就形成了由朱婷、张常宁、颜妮、袁心玥、龚翔宇、丁霞和王梦洁组成的先发阵容,被球迷称之为七仙女阵容。



正常情况下,对阵每一个对手,中国女排的这个阵容肯定是先发出场,如果没遇到困难,也会使用这个阵容一直打下去,直到取得胜利。2019世界杯,中国女排就是在绝大多数的场次用这个阵容首发,帮助中国女排取得一场又一场的胜利。不用说,这个阵容就是中国女排现阶段的主力,东京奥运会应该还会是中国队首选使用的阵容。

第二,球队也会有轮换队员,而且轮换队员很重要,球队不可能只有主力队员来完成所有的比赛。中国女排如果仅仅只靠七仙女阵容来包打所有对手,那么也会出现问题的。

世界大赛,其比赛场次很多,中国女排如果只由七名主力打到底,消耗是很大的,会极大的牵扯她们的精力和体力,那样不易完成任务,所以在面对比较弱的对手时,中国女排会派一些替补队员作为先发阵容出场,只要这些队员都能够拿到胜利,这就足够了,可以让主力队员有所休整,积蓄力量和精力去对付更难缠的对手。

世界大赛的水平是很高的,七仙女阵容不能保证每场都能够发挥高水平,肯定会有状态不好的时候。这时就需要有替补队员能够出场去承担起责任,或者说,必须要有第二阵容,甚至是第三阵容来和对手缠斗。郎导在这一点上是准备最为充分的,李盈莹就是她手上的一枚重要棋子,随时可以出场补强场上阵容产生的漏洞。这一点上来看,李盈莹目前虽然不是首发队员,但也是队伍中非常重要的一员,当李盈莹们出场并有不错的发挥时,这个阶段的主力易人也是有可能的。



第三,先发队员肯定是要根据队员的临场状态和对手状况而定,聪明的主帅不会抱着一成不变的阵容使用。从这一点上来看,球队队员人人都可以成为先发选手。

球队这么多球员,用谁先发也是一个指挥艺术问题。除了训练好的一套比较有效的阵容以外,也还需要灵活运用才行。球员的训练和比赛状况不一定相同,球员的状态也会有阶段性反复,因此临场状态也是派出先发球员的一大考虑因素。比如中国女排的七仙女阵容,如果临场状态好,肯定是她们先发,如果出现一些问题,替补球员随时顶上也是有可能的。这顶上的替补如果能够发挥出水平,同样也可以认为是主力球员,当然也只是阶段性的主力。

世界大赛面对不同的对手,中国女排的先发球员也可以有不同的做法。面对较弱的对手,可能那些一直被认为是替补的球员先发出场,在这场比赛中打主力也足以取得胜利;面对一些强队,可能有某些替补队员在对阵一些球队时比较有心得,也会获得首发出场资格,比如里约奥运周期,龚翔宇入队以后并不是绝对先发选手,但对阵荷兰女排非常有效,每次碰面都是龚翔宇主打。



第四,如果说先发是主力不认同,那么多数时候是先发队员则可以肯定是球队主力。

球队的先发选手只有七人,而且如果主帅比较灵活变通,那么可能会对先发阵容经常有所改变,这样的话,到底是先发还是后发的球员才是主力呢?

从19世界杯11场比赛来看,中国女排的七仙女阵容在多数时候还是首发的,尤其是对阵各路强队,这个阵容还是郎导所倚仗的阵容。从这个角度来说,七仙女阵容就是现阶段中国女排的主力,不管她们七位队员是否先发,这个局面是不容易改变的,不同时首发只可能是郎导有其他方面的考虑,即使她们在首发出场且在比赛过程中出现问题被替换下来,仍然不能说明她们不是主力队员,这个时候题干所涉及的问题就是正确的说法。



第五,中国女排有可能就是以被对手知道的阵容先发,这个时候的先发阵容可能就不一定是主力了。

老女排在1981年世界杯拿下第一个世界冠军时候的主力阵容是由郎平、张蓉芳、孙晋芳、周晓兰、陈招娣和陈亚琼组成的。这个阵容也就被世界各强队所熟知。到了1982年世锦赛,中国女排还是以这个阵容先发出场,在小组赛中取得了预想的成绩,进入复赛以后就出现了问题。

时任主教练袁伟民指导当机立断,在后面的比赛中,以年轻新秀梁艳和郑美珠替换下了老将陈招娣和陈亚琼,这一变阵使得中国女排重新焕发了生机,场场3:0打到了决赛,最终拿下了冠军。后出场的梁艳和郑美珠能说不是主力吗?这个阵容肯定是在训练时候就已经形成了的,只是没有在世锦赛上太快拿出来,没有给对手研究的机会。实际上,中国女排的主力阵容已经和世界杯时候的主力阵容不一样了。



综上所述,中国女排的先发后发队员在某种程度上是可以断定谁为主力,但这也只是阶段性的主力,就像郎导所说,我们没有主力,只有先发。后发的队员同样也有可能成为阶段性的主力,这需要看队员的发挥如何才能确定。


水文2018


提问的是国家女排的先发和后发,主力和替补,为何下面回答的大部分都是关于李盈莹和张常宁?这样的回答的确是“占”不住脚。显然提问者明显有所指,个人认为,讨论先发后发,讨论是否为主力,来获得一些心理安慰,实在是没有必要,后发如何,替补又如何?非要争个面红耳赤才算真球迷?


我也答非所问一下吧,不知道为何会有那么多人一直在讨论李盈莹和张常宁的问题,是认为李盈莹实力真的很强还是认为张常宁没有实力,徒有其表?要知道,李盈莹和张常宁根本就不在对立面上,她们是队友,是姐妹,更是中国女排主攻手的传承。


张常宁在去年世界杯上的表现有目共睹,如果说表现非常不好,郎平指导却一意孤行一直用它,球迷有意见正常,但是张常宁表现很好,为何有些人非要把他拉下来呢?

李盈莹一直在进步,实力有了明显的提升,而且她最大的优势就是年轻,多些历练多些成长不好吗?为什么有些球迷非要着急的扶她上位不行吗?不知道“登高易跌重”吗?


在中国女排国家队,每一个队员都是很重要的角色,无论是主力也好,替补也好,无论是先发也好,还是后上场的也好,都有着自己的职责,有着自己的角色,有着自己的定位,每一个人都不可或缺,这才是一个团结的集体。

在中国女排队伍中,基于这种团结的氛围,其实已经建立起来了一种平衡,而球迷们想要强行的打破这种平衡,不知道是出于何种考虑。

张常宁25岁,李盈莹20岁,这对于排球远动员来说,更像是新老二代人,她们之间本就是先后的关系,毕竟如今20岁的李盈莹并没有表现出高出25岁张常宁一大截的实力。所以何必着急于李盈莹的主力呢?


中国女排需要的是真正有实力的球员,需要的是真正稳定的球员,需要的是可以力挽狂澜的球员,需要的是可以在这个团体中做出自己贡献的人,在这一点上,张常宁目前并不存在什么问题,而李盈莹也在积极努力的向这方面去发展,所以这是一种良性的发展。

当然了,谁先发,谁后补,谁是主力,这些是郎平指导的事情,作为球迷,搬个马扎,看球就完了。


绿茵小萌新


国家女排只能以先发后发论,不能有主力替补说,后发能扭转战局,胜过先发!醉翁之意不在此,在乎急于让替补上位也!

任何一个队都有主力替补!男女篮,男女足等,不都有主力替补之分!这是路人皆之的道理!

郎导说没主力替补之分,只有先发后发之说,那是在鼓励,提高凝聚力!

李盈莹进步很快,超过张常宁的可能性完全有,但现在还没有。有些人真没出息,急于让李取代张常宁,为什么不让她取代朱婷呢?张常宁不是李成为主力的绊脚石!你也别怨郎平不让李成为主力,只要小李子水平超过张常宁,水到渠成会成为首发!


无奈125387125


🌺《主力与替补》🌺

主力和替补的存在,是客观事实。无论你是否承认,也无论郎平在何种情况下,曾经怎么描述过。

请问朱云先生,为什么在国家队中,丁霞是主力二传,姚迪是替补二传之一,你没有异议;袁心玥和颜妮是主力副攻,王媛媛或杨涵玉是替补副攻之一,你没有异议;却对朱婷和张常宁是主力主攻,刘晓彤是替补主攻之一,没有异议,而偏偏对李盈莹是替补主攻之一,就有异议了呢?

接应或自由人的主力与替补人是谁,因为不涉及天津球员,你并不关心。所以对龚翔宇和曾春雷的主力与替补的关系,和王梦洁与林莉的主力与替补的关系,你也没表示过异议。

看来,你的一切道理都是为了李盈莹而成立的:即,绝不能说李盈莹是替补,不管她是否首发出场,她都是主力!这个道理只对李盈莹适用。

而我要说,只对一个人有用的道理,它根本就不是道理!主力与替补,在任何一个球队,都是客观存在的事实,国家队如此,天津队也一样。李盈莹在国家队目前就是替补,不过替补的地位将来是会改变的。竟管主力不一定每场比赛都首发,但替补即使首发,她仍然是替补。因为有的比赛就不需要主力去打,替补就胜任。

中国女排七仙女之外的第八人,主攻第三人,是李盈莹。这一点无论是拔高她,或是贬低她,都改变不了一个年轻新秀所取得的重要地位。但不满足第八的位置,一定要急着取代别人,就是另一回事儿了。

2017年大冠军杯,张常宁发挥很正常很好,中国队获得冠军。2018年世锦赛,张常宁因为身体原因,个别重要场次发挥不佳,中国队失去争冠机会获得铜牌。2019年世界杯,张常宁发挥正常很好,中国队获得冠军。

可见,第一,张常宁对国家队的重要性是不可或缺。第二,张常宁发挥的好坏,与李盈莹没有必然联系。张常宁发挥好的两大赛,中国队都拿了冠军。张常宁发挥失常的与世锦赛意大利的关键比赛,李盈莹替补登场,打了五局中的三局半,并没有改变输給意大利的局面,最后依然只获得世锦赛第三名。而没有李盈莹,用刘晓彤仍然能战胜实力不及的荷兰队,获得铜牌。所以,无论你为张常宁大唱哀歌,还是为李盈莹大唱赞歌,世锦赛结局都是一样。

这就是为什么在国家队,张常宁依然是主力,李盈莹依然是替补。因为,李盈莹是否登场,取决于张常宁的状态和发挥。

通过本题的短文可以看出,朱云有个最大的进步就是,谈国家队的时候,终于告别了俱乐部,不再拿天津队来说事儿了,不再拿国内联赛说事儿了。他也终于明白了,国家队与俱乐部这是两件事,必须分开来说,不能混为一谈。这就好像,主力就是主力,替补就是替补。将来可以改变,但眼下不能篡改!🌷🌷🌷


深情萨克斯


郎导为了停息网上争论,是说过不管先发还是后发都是主力。我认为,她的说法,是为了队伍的团结和凝聚力,确实是老成谋国之论,她这么说也很有必要!

中国女排的边攻手,论真正的实力,现在是主攻强于接应,这就是现实。朱婷和张常宁的搭档,在全世界都是数一数二,但龚翔宇要说进攻强于埃格努和博斯科维奇,连我这个江苏球迷都觉得是吹牛。好在小宇攻守平衡,一传和小球串联能力是最棒的,再加上她“劳模”一样的态度,站稳接应先发位置毫无问题。郎导的中国女排接应的定位本来和欧美风格不同,所以小宇在进攻端只要分担朱张的得分压力,然后和张常宁一起,让朱婷只接三轮一传,保证朱婷的进攻输出,才能最大地发挥中国女排的最强火力!

朱云主任把李盈莹和张常宁放一起比,可以是可以的,但是定位偏了吧?我只知道李盈莹以输出进攻火力见长,让她当朱婷的对角是要一传和防守非常出色的,虽然经过国际大赛和国内大赛的磨练,她的这方面有很大的进步,但无法否认,她还是攻强守弱!因此,这届奥运会,李盈莹的定位就是朱婷的替补!

如果不信,我们可以用事实来证明,如果为了加强进攻,郎导必然让李盈莹替补上场,如果为了加强一传和防守,就上刘晓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