蝗灾已经到了印度和巴基斯坦会不会蔓延到我国?解决蝗灾问题有什么好办法?

GUOKE123


蝗虫酿成的自然灾害在我国历史上有很多起,但现在蝗灾发生的事件很少。最近一次是发生在山东吧,据说,听闻山东大发生了蝗灾,好多人都驱车救灾,抓蝗虫,没走到就听说已经让人吃没了。没赶到的大失所望,抓到的,惊叹,美食。

一友说蝗虫到印度和巴基斯坦,正大面积扩散,别担心,这群蝗虫走的是最难走的路线,看看地图就明白了,唐僧取经的路线。翻山越岭是小事儿,喝西北风,啃黄沙,才是要命的。来我国得自备干粮,水。面对撒哈拉沙漠,几天不吃不喝,偶尔会来一场西北风,也许会刮到阿富汗,俄罗斯。经常有沙尘暴,也许会埋尸黄沙。遇到国人,那是走运,抓了,整个烧烤是正常不过的。


四哥的春天


这是个非常可怕的问题。

在武汉疫情牵动世界各国敏感神经的时刻,来自东非的可怕蝗灾铺天盖地而来。

而蝗灾的可怕,不仅仅是因为它们遮天蔽日、无所不吃的形象,更在于他们已经漂洋过海地从东非经阿拉伯半岛来到了南亚,正在让倾国帮助武汉抗疫的巴铁承受着巨大的压力。

而因为巴基斯坦和我们是咫尺之遥的邻国,所以这似乎也意味着我们也将是下一个受害者。

但静夜史认为,这种情况根本就不可能出现,我们之所以能“独善其身”,和我国特殊的国情密切相关,包括特殊的地形和独特的气候条件。

而这样的国情之所以能够抵抗蝗灾,根本原因在于本次蝗灾产生的根源非同寻常。

作为人类历史上最重要的生物灾害之一,古代蝗灾是真正令人望而生畏的存在。成群结队的蝗虫形成了遮天蔽日的虫带,所过之处所有植被被横扫一空,在生产力水平极其落后的古代,农业是真正的百业之基,而恐怖的黄灾足以将一年的收成蚕食一空,对一个地区甚至国家的摧残程度可想而知。

关于蝗灾的景象,在电影《法老与众神》中作为埃及十灾之一有形象展现。而恐怖的蝗灾之所以出现,与气候的反常密切相关,准确的来说就是旱灾与水灾的交替。

而2019年,全球再次出现厄尔尼诺现象。这个在西班牙语中的“圣婴”,指的是赤道太平洋东部和中部的海水大规模持续偏暖现象,而无论偏暖的“厄尔尼诺”还是偏冷的“拉尼娜”,都是加剧全球气候反常的重要推手。因为2019年厄尔尼诺现象持续到了年底,所以巴西和澳大利亚的大火、东亚的暖冬以及东非的旱灾和水灾等极端天气陆续出现。

而本次东非蝗灾的起源地,是位于苏丹的“萨赫勒地区”,这一狭长地带位于撒哈拉沙漠和苏丹草原的交汇处,气候干旱,是非洲蝗灾最频繁的地区之一。

由于气候干旱,植被裸露率超过50%,土壤含水量低到10%~20%为蝗虫产卵提供了绝佳空间。2018年,两场台风意外登陆红海两岸,带来大量降水,使植被疯狂生长,蝗虫的繁殖量迅速扩大。

而当气候重回干旱,蝗虫必然随着植被的萎缩出现聚集,而当腿部接受机械刺激的神经接收器出现碰撞,这些原本喜欢独居且胆怯迟钝的沙漠蝗虫就会“性情大变”,再加上气温升高导致抑制蝗虫的丝状菌,使失控的蝗群汇集成行动一致的恐怖蝗虫带。

今天的东非蝗灾,已经随着蝗虫自西向东的蔓延分成了三个主要区域,分别是非洲之角、伊朗南部和印巴边境,而且还在以每天150公里的恐怖速度蔓延。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预计,由于蝗群已经进入孵化期,所以蝗灾必然愈演愈烈,且持续到6月,届时其规模将是当下的500倍还多。

由于蝗群基本沿副热带高压控制的北纬30度附近自西向东蔓延,所以我们似乎很危险。但青藏高原的存在使这一切可能变成了不可能。

这个平均海拔超过4000米的高原,是世界上最高的高原,它不仅是名副其实的亚洲水塔,更由于恐怖的海拔深刻改变了世界气候,尤其是阻断了副热带高压带,使长江中下游平原和四川盆地被亚热带季风气候控制,成为雨热同期的鱼米之乡。

而蝗群即使再恐怖,也不可能飞跃青藏高原进入中原。自古以来,西方征服民族比如亚历山大大帝,就是在印度河流域停下了脚步,即便不是因为属下反对,再往东也基本上没有路了。

历史上,西方文明想要到达中原,主要有两个路线,一是在青藏高原前向北进入中亚,而后从天山、阿尔泰山等地向东穿越荒漠草原;二是横穿南亚次大陆从横断山脉进入云贵地区。

而无论哪个线路,对于蝗群而言都是不可逾越之天堑。

横断山脉虽然在海拔上不及青藏高原,但同样难以逾越。再加上由于其纬度较低且靠近印度洋,受到西南季风影响降水量大,空气湿度大,植被覆盖率高。而超过50%的植被覆盖率,是蝗群的最大天敌。

由青藏高原向北虽然植被覆盖率小且地势较为平坦,但由于此时的北半球处于冬季,气温低加上温带落叶阔叶林无法提供更多植被,这也是蝗灾的最大抑制因素。

而最要命的是,即便成功跨越万水千山来到中原,也无法形成恐怖灾难。这不仅仅是因为吃货们面对饕餮的勇往直前,更是因为作为自古以来深受蝗灾荼毒的国家,我们早已形成了强大的灭蝗能力。

而这种能力主要体现在充分发挥群众力量以技术手段灭蝗,例如飞机喷洒药物、改变农作物种类、引入蝗虫天敌等。还有1986年从美国引进蝗虫微包子真核病原微生物,这是一种直接杀虫且大大减少蝗虫繁殖力的真菌,在技术水平不断提高的情况下,虽然亚洲飞蝗、东亚飞蝗等蝗灾依然时有发生,但控制难度大大降低。

而为了达到一劳永逸的效果,我们从79年开始营造囊括东北华北和西北的“三北”防护林工程,经过40多年的建设,北方植被覆盖率大大提升,北方沙尘暴天气大大减少,水土流失等问题也大为改观。

虽然40多年来,北方依然是干旱的气候特点,但在大地身披绿装的情况下,蝗灾自然也得到了有效遏制。

虽然我们有世界上最会吃的吃货集团,能让蝗虫不敢三只一块出门,但面对空前严重的东非蝗灾,吃货的决心不足以解决问题。

所以,高耸入云的青藏高原以及数十年如一日的群众绿化运动,是抵挡以及抑制蝗灾的根本要素。

不过,在中东部季风区有效抑制蝗灾的同时,中西部畜牧区由于大规模的草场破坏导致地表裸露,也使得蝗灾非常频繁。

概括起来,作为检验某一地区生态稳定的最好标准。蝗灾不仅仅是对人类的惩罚,更是提醒人类保护环境的警钟。在感谢青藏高原和继续矢志不移绿化植被的同时,我们也应该时刻以环境保护为先导,走可持续发展的路线。

多有疏漏,烦请斧正。

我是静夜史,期待您的关注。


静夜史


我们这代人没有见识过蝗灾危害,都觉得蝗虫到了国内,都是有来无回。

因为蝗虫由于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和脂肪、钙、磷、铁、铜、锰、维生素A、B等成分,在世界很多地方以及国内,都是难得的美味。


但是目前发源于东非的沙漠蝗虫,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称数量已达约3600亿只。遮天蔽日地已经从非东部,每天以300多公里的速度,向洞迁徙,飞跃海洋,在南亚次大陆印度和巴基斯坦开辟了根据地。并且已经在印度完成了产卵。

这些沙漠蝗虫可以直接把卵生在沙漠的沙子上,拥有恐怖的繁衍能力和传播能力。所过之地,寸草不留。一天糟蹋的粮食相当于3.5万人口的口粮。破坏力相当惊人。


很多人非常乐观,因为有喜马拉雅山脉的阻隔,蝗群迁入我国的可能性不大。而且我国历史上遭受蝗灾的历史比较悠久,已经在上世纪60、70年代形成了一套比较完善的防治蝗灾的机制。


但是“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对于蝗虫的进展,仍然两个方向令人隐忧。

一个是飞蝗向东进入南亚,从缅甸进入云南、广西。这种可能性其实还真蛮大的。蝗群往北走不通,继续往东,然后由南往北,进入华南、华中、华东;


一个是从瓦罕走廊进入新疆。这种可能性非常小,但对于沙漠蝗虫还真未必。到了4、5月份,新一批的蝗虫适应高原气候,通过全长400公里的瓦罕走廊,对于蝗群也就是1天多点的时间。

这两个方向的省份必须要做好预案,严防死守。另外应该尽快帮助印度和巴铁,御“蝗”于境外,绝对不能寄希望它群迁的可能性不大。等事情发生了再补救,教训深刻。

另外蝗灾造成的粮食危机,才是破坏力巨大,影响深远的。2020年开年的很多“自然灾害”,告诫我们不单单要善待大自然,更要“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炒米视角


蝗虫虽然会迁徙,但是蝗灾一般不会在地区间大范围的扩散。爆发在印度和巴基斯坦的蝗虫灾害当然不可能越过喜马拉雅山蔓延到我国境内,完全没有必要过度紧张。


中国古代经常爆发蝗虫灾害。大范围的蝗灾发生,一般都有一个先决条件,就是前一年冬季温度较高,埋藏在土里的蝗虫卵没有被低温杀死,第2年又比较干旱蝗虫卵也没有被水浸泡沤烂,这样条件还是比较苛刻的。更何况喜马拉雅山北麓的青藏高原都是些冻土层,根本不支持蝗虫大面积过境和肆虐。从这个角度上来看,东亚地区和印度、巴基斯坦所在南亚地区对于蝗虫而言,完全是两个不同的板块。东亚地区发生蝗虫灾害不会蔓延到南亚地区,自然南亚的黄种灾害也不可能对东亚地区造成危险。


不仅如此,中国作为一个农业大国,历史上有很多对付蝗虫的经验。在古代因为蝗虫的蝗和皇帝的皇同音,人们对蝗虫还是有一些畏惧之心的。历史记载唐玄宗李隆基等英明的皇帝都曾经当众食用油炸蝗虫,鼓励人们参与灭蝗。现如今在云南等省份,还在把油炸蝗虫作为日常的一道菜肴。由于蝗虫本身富含高蛋白,如果真的出现蝗虫灾害,恐怕会有不少人愿意食用这种营养价值很高的动物,这可能也是中国人对护蝗灾的一种独特手段。

在农业社会蝗虫对农业生产有着巨大的威胁,但是在现代社会这种威胁已经比过去小了很多。因为的杀虫剂等化学制剂的广泛应用,印度和巴基斯坦的蝗虫灾害应该不会对本国农业生产造成太大的影响。对于好兄弟巴基斯坦,我们大可以支援一些库存的农药和器械,对于“世界大国”印度,他们自然会有自己的办法。


冲击时评


以前老人说庚子年必有大乱,这话对不对我不敢说,但是照今年的情况来看,不仅是中国,就连是世界范围之内也算不上一个好年。


到目前为止,世界上发生了多少大事呢?进入2020年,先是美国刺杀了伊朗的将军苏莱曼尼,导致伊朗举国沸腾,中东局势剑拔弩张,伊朗接二连三对美军驻中东军事基地发动导弹袭击,撕毁伊核协议,重新启动核武器建设;紧接着澳大利亚烧了几个月没有灭的大火这个消息越过了大洋飘到了我们的耳中,超过5亿只动物在这次火灾中丧生,整个澳大利亚笼罩在一片火海之中,一些人们不得不抛弃自己活了大半辈子的家,痛心地让烈火将其吞噬,浓烈的烟尘甚至随着风漂洋过海直到上万公里之外的巴西。

1月20日,钟南山院士公开发声告知国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一定存在人传人的情况,并且已经有14名医护人员被感染,短短几天之内,武汉封城,全国各省市各自治区纷纷启动一级响应,截止目前,感染人数逼近7万,死亡人数突破1400,且疫情的拐点尚未来到,中国正在经受大难。而大洋彼岸的美国,日子同样不好过,几十年以来最严重的流感正在美国肆虐,目前已经导致超过1300万人感染,死亡人数超过6600人。

就在这两天,又一则世界性新闻传来,数十年一遇的世纪蝗灾正在席卷亚非多国,对于埃塞俄比亚来说,这是25年一遇,对于巴基斯坦来说,这是40年一遇,对于肯尼亚来说,这是70年一遇。漫天的蝗虫遮天蔽日,它们所到之处一切可以吃的粮食都被它们啃食殆尽,一个地方的粮食吃完了,它们就去吃下一个地方的粮食,蝗虫一天可以飞行300公里,它们由非洲之角诞生,一路向东蔓延,现在已经侵略到了巴基斯坦和印度边界。有人会说,既然蝗虫都已经迁徙到了印度,如果进一步向东迁徙的话,不就来到了我国的边境吗?


其实蝗虫迁徙到我国内的可能性比较小,受限于我国与印度接壤处的特殊地形,蝗虫想要飞跃高海拔的高寒地区几乎是不可能的。总的来说,我国已经很多年没有发生大规模的蝗灾了,古人有一句古话,说的是:“旱极而蝗”,的确,蝗虫产卵需要水分含量低的土壤,而非洲的干旱正好适合蝗虫的繁衍。我国自古以来因为蝗虫所遭受的损失是不尽其数的,中国有很长久的治蝗经验。总的来说,治理蝗虫很考验一个国家的治理能力。

拿我国来说,因为对蝗灾的深刻历史记忆以及综合国力的增强,中国现在对于预防和治理蝗灾都是很重视的,从治理规划、机构设置到防治措施,有一套完整的治理体系。我国还在山东、河北、新疆等地设有治理蝗虫的专用机场,一旦蝗灾爆发,能够迅速通过飞机喷洒杀虫剂来对其进行消杀。再者得益于我国水利设施的不断完善,目前全国性的干旱对于我国来说是不可能发生的了,所以蝗灾爆发的可能性很小。



镜像科普


其实早在去年11月,巴基斯坦就已经出现了蝗灾。

不过那个时候巴基斯坦的蝗灾并不是特别严重,受到影响的只是他们东部的少部分地区,虽然说这些蝗虫吃掉了他们东部的很多小麦、玉米、棉花,但是人们还是保持了比较乐观的态度。

一直到大半个月之前,随着那些铺天盖地的蝗虫如同洪水一般席卷了整个巴基斯坦,巴基斯坦人才对这些蝗虫的存在极度紧张起来,当时直接就宣布启动了全国紧急状态以抵御那些蝗虫对农作物的伤害。

说实话,这些蝗虫对于巴基斯坦农业的损害非常严重,在蝗灾发展到巅峰期的时候,整个巴基斯坦都陷入到了蝗虫的恐怖乌云笼罩之中,很多百姓们种植的农作物在那所过之处寸草不留的蝗虫洗礼下,均遭受到了难以挽回的损失。

就连巴基斯坦的新闻部长都称这次蝗灾是巴基斯坦近20年来最严重的一次蝗灾。

可见这次蝗灾对巴基斯坦的影响之大。

被蝗虫灾难笼罩的印度等国家

而在洗劫过巴基斯坦之后,那些蝗虫们并没有停下自己的步伐,接下来,它们的庞大军团继续前行,最近又来到了印度和巴基斯坦接壤的地区,开始对印度这些地区中的农作物进行了新一轮洗劫。

由于这些蝗灾虫的数量非常庞大,多达几千亿只,所以印度的地方长官在实在没有办法的情况下,最后也只能选择了向总理莫迪求援,想让莫迪想办法解决这些蝗虫。

莫迪有没有办法我们不知道,单纯按照我们现如今所看到的新闻资料来看,印度暂时对这些蝗虫也是束手无策的。

不过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毕竟不仅仅是印度和巴基斯坦,就连非洲、中东的许多国家都对这场蝗灾没有任何好办法。

现如今印度和巴基斯坦这些蝗虫的源头就来自于非洲和中东地区。

在那些国家中,中东国家倒是还好,但是那些非洲国家的状况就不太好了。

面对着这场蝗灾,肯尼亚、索马里、埃塞俄比亚等非洲国家直接遭受到了巨大打击,无数的农田被蝗虫毁坏、无数的百姓进入到了饥荒中。

相比于这些饱受蝗虫茶毒已久、但始终没有什么有效解决方法的非洲国家来说,印度、巴基斯坦已经算是还可以了,不至于因为这场蝗灾而陷入到什么无法挽回的地步中。

蝗虫基本不可能来到我们国内

而看到这里的时候,大家想必也产生了一些担忧,那就是担忧这些蝗灾到底会不会蔓延到我们国内。

从正常的角度上来说,这些蝗虫其实是蔓延不到我们国内的。

毕竟在我国和印度之间,可直接阻隔着一条平均海拔6000多米高的喜马拉雅山脉,这条山脉就如同一道高耸入云天的冰雪长城一般死死堵住了这些蝗虫的去路,在这条山脉的阻拦下,那些蝗虫根本不可能来到我们的国内,除非它们能进化出天鹅那般强悍的飞行能力。

当然凡事都有个万一,虽然这些蝗虫不可能跨越喜马拉雅山直接来到我们国内,但是谁也说不准它们不会跨越印度、缅甸,然后从我们的云南登陆,有着它们从中东地区一路跨越到印度的前车之鉴,这样的可能性实在值得我们提防。

解决蝗虫的方法

而如果这样的状况真地发生的话,其实大家也不用担心。

毕竟对于蝗虫,我们可是有着不少的经验。

在严重的时候,可以直接动用飞机抛洒农药对这些蝗虫进行灭杀。

在一般的情况下,也可以对那些被蝗虫产卵的土壤进行农药喷洒,从根本上灭绝蝗虫。

当然了,因为云南人喜欢吃虫、偏爱吃蝗虫,所以如果真是在云南登陆的话,那么可能还没等其繁衍起来,就被喜爱吃蝗虫的人们给捕捉起来油炸吃了。

同样的状况我们可以参考小龙虾,在很多国家,小龙虾是最令人厌恶的生态入侵者,但是在我们国家却直接被吃到了人工养殖。

不过在这里还是有必要提醒大家一句,特殊情况之下最好还是要管住自己的嘴,能不吃野物就不吃野物,毕竟谁也说不准会不会有问题。


孤客生


从理论上讲,蝗灾暂时还不会蔓延到我国境内,一看世界地形图就能看出,从非洲来的这股蝗虫一路向东,能飞越大海,却只能绕着高山飞。它们的飞行路径都是在海拔低的地方,温度高的地方,所以现在这股蝗虫在巴基斯坦和印度肆虐。喜马拉雅山脉是蝗虫无法飞越的,来这个地区等于自己找死,而且,即使能飞越这里,冬季的严寒也会要了它们的命。

蝗虫肆虐

从客观情况来讲,防蝗之心不可无,我国的防蝗灾相关部门要密切注意这股蝗灾的行动路径,如果这股蝗灾有预兆进入缅甸和越南等国家,我们就要严防死守了,如果蝗灾进入我国云南广西等地那就麻烦大了。

蝗虫成灾

解决蝗灾的办法除了常规的撒农药、机械灭虫、人工灭虫以外,应该提前研制一些高科技治蝗的办法,必要时候应该动用飞机,甚至可以考虑武力治蝗。要知道非洲来到这股蝗灾规模之大,一旦进入我国,损失将不可估量。

也同时鼓励社会和民间喜欢吃蝗虫的那些吃客,开动脑筋想想办法,在蝗虫还没有为害我国农作物之前就把它们都收入囊中,变成舌尖上的美食。笔者记得,小龙虾是有些国家很害怕的生物,因为它的繁殖能力超强。在我国它却变成了美食,都供不上吃了,竟然需要人工繁殖才供得上吃。


爸哥哥


我对它只停留在小时候,狗尾巴草穿一串串的,都是我狂奔在十几亩地里扫荡的。写完作业,就是捉蚂蚱玩。大个儿最有挑战,会飞、蹦的远、腿上刺还扎手。颜色也很花哨,翅膀里面透明的部分有的是玫红色渐变,有的是绿色渐变。

至于印度的蝗虫,我觉得它们来不到这里。这会还冷,地里没啥吃的。就算来了,也能灭掉。


七心点


谁来吃了这些大蚂蚱!!想想身处满是飞蝗包围、作物全被啃食殆尽环境中的东非部分国家的农民该是何等的绝望。一年到头,咱们地球上的各种天灾人祸实在多到目不暇接。可恶至极!

但另方面,我们国内养蚂蚱赚钱的者有,最多有听说一亩地产值达16万元人民币的。黎叔还看到了如何吃野生蚂蚱的视频,也简单,洗净后花点时间掏出蚂蚱的内脏就可以下锅,根据口味可以放些辣椒、小葱和香叶一起炒。用时不多,即可上桌。

所以,黎叔才有文中开头的那一句话,希望有一张大口把这些害虫全吞下。其实,把他们能收入胃中的最强大力量还是人,或者干脆直说了,是咱们国人自己。这算是有点跑题了。

(爆炒后即将出锅的蚂蚱)

不过这次庆幸的是,我们有天然大屏障喜马拉雅山脉和帕米尔高原,座座山峰高万丈,黎叔相信这些遮天蔽日的蝗虫基本飞不到我国境内。但印度和巴基斯坦此次估计在劫难逃。

有中国农业大学的教授认为,此次沙漠蝗成虫中的很大部分已经在巴基斯坦等国开始降落产卵,产卵后的蝗虫迁飞能力将会显著下降,再加上中巴、中印边境地区皆为高海拔的寒冷地区,蝗虫飞过来的可能性基本不存在。

当地时间1月31日,巴基斯坦政府宣布全国进入紧急状态。这是巴铁自1993以年来遭遇的最严重蝗灾。另外,印度媒体报道,蝗虫大军已从巴基斯坦飞入印度境内,在拉贾斯坦和古吉拉特两邦吞食农作物,已使得37万公顷农田受灾,损失超百亿卢比。

联合国粮农组织称,起源于东部非洲的这场蝗灾,总数估计在3600亿只,是一个庞大的令人咋舌的天文数字。它们在祸害了非洲之角后,向东飞抵印巴等国。飞蝗是农业的死敌,以一个4000万只的普通蝗虫群为例,一天移动150公里,可以吃掉3·5万人的口粮。

鉴于此次蝗灾波及范围可能进一步扩大,并带来人道主义危机。我们有必要予以足够的警惕。同时,了解一下我国在防治蝗灾方面的做法。

目前,我国从中央到地方都有防治蝗虫灾害的政府部门,在主要多发地,还更有蝗虫防治站,各种先进设备一应俱全,以此把蝗虫成灾的最关键一环卡住,即不让它大规模迁飞扩散。这已经是居于世界领先水平。

但万事不能绝对,尽管这次已到印巴两国的蝗灾进入我国的可能性几乎没有,但我们国家现阶段也尚未完全从蝗灾的阴影中走出来,在内蒙、新疆等地,部分草原上每年还会发生相当严重的蝗灾。另外,在黄河出海口和一些滨海的荒地上,蝗虫也常有侵扰。

黎叔赞成有些专家的观点,即我们不能过度使用杀虫剂去灭蝗,以免对生态系统造成不易挽回的破坏,皆因这些昆虫本身就是生态系统当中的重要一分子。


人称黎叔


2020年伊始,就在各国奋力抗击新冠疫情之际,发源于东非的大规模蝗灾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横扫阿拉伯半岛西北,一路随风迁移到印度和巴基斯坦一带。

随着蝗灾的迅速侵袭,印度与巴基斯坦接壤地区的十多个产粮区受到影响。蝗虫迁移至南亚后,巴基斯坦是第一个被侵袭的国家,是其二十年来最大蝗灾。

众所周知,蝗灾与水灾、旱灾并称为古代三大自然灾害。蝗灾爆发时,蝗虫会以遮天蔽日之势,飞掠之地是寸草不留、农田尽毁,大面积的饥荒随之而来。

受热带厄尔尼诺气象影响,这次蝗灾起源于东非沙漠地带。数十亿蝗虫先后侵袭了索马里、肯尼亚和埃塞俄比亚等国家,随后又跨越红海来到阿拉伯半岛。

蝗虫在也门聚集后,兵分两路,一路北上进入沙特阿拉伯,另一路向东进入阿曼,随后跨国阿曼湾进入伊朗。蝗虫在伊朗再次聚集后,向东飞至印巴边境。

很多人担心,我国与印巴两国接壤,极具破坏力的蝗灾会不会蔓延到我国?从蝗虫的自身特性和相关地区的地理环境来看,蝗灾蔓延到我国的可能性很小。

形成这次蝗灾的蝗虫是沙漠蝗虫,沙漠蝗虫的寿命大约为三到四个月。这次蝗灾是在去年底由幼虫变成成虫的,也就是说,这批蝗虫再有半个月就会死亡。

从理论上来讲,这批蝗虫蔓延到我国的可能性很小。但蝗虫通常在死亡前会再次选择适宜地点进行繁殖,能否找到合适的繁殖地,是蝗灾再次爆发的前提。

蝗虫通常是随风迁徙,它们可能会随着印度洋暖流从南亚继续迁徙到东南亚。而这一带的自然环境都不适宜蝗虫繁殖,因为沙漠蝗虫只能在干旱地区繁殖。

印度北部与东南亚一带雨水充沛,有大量的热带雨林,蝗虫难以繁殖。沙漠蝗虫的特性随环境的变化而变化,食物充沛时喜欢独居,食物匮乏时喜欢结群。

即便在南亚找到合适的繁殖地,也很难再次形成蝗灾,毕竟这一带的粮食很充足,不足以使喜欢独居的蝗虫结群。由此可见,这批蝗虫很难繁殖出新蝗灾。

侵袭到印巴的沙漠蝗虫,接着迁移的路线有三条。一是向北通过阿富汗进入中亚,二是继续向东越过喜马拉雅山进入我国,三是向东南方进入东南亚国家。

蝗虫要想进入中亚,必须要翻越兴都库什山脉或帕米尔山脉。兴都库什山脉平均海拔为五千多米,帕米尔山脉海拔也有四千多米,是蝗虫难以逾越的天堑。

加上中亚一带正值寒冬季节,几乎没有可以食用的草场和庄稼。因此,蝗虫向北进入中亚的可能性为零。沙漠蝗虫从中亚进入我国的可能性也就不复存在。

再看喜马拉雅山脉,大多山峰海拔都在七千米以上,蝗虫更是难以翻越。喜马拉雅山脉宽度在二百到三百公里左右,而蝗虫一天最多只能飞行二百多公里。

还有喜马拉雅山脉南麓,受印度洋暖流影响,雨水充沛、环境潮湿,不利于沙漠蝗虫的生存和繁殖,蝗虫自然不会向此方向迁移,更不可能进入我国境内。

最大的可能就是蝗虫向东南亚迁移,但只能是这一批蝗虫产生危害。东南亚的热带雨林环境,难以使蝗虫再繁殖。即使有蝗虫能成功繁殖,也难形成蝗灾。

退一步讲,即便有小群体的蝗虫从东南亚进入云贵一带,也仅是正常的迁徙而已,难以形成大规模蝗灾。综上,印巴蝗灾蔓延到我国的可能性是非常小的。

我国在西南、西北各省都设有蝗虫防治站,配备有先进的监测和防治设备,能够保障蝗虫不大规模迁飞扩散。目前我国的蝗虫防治技术处于世界领先水平。

尽管如此,我们还是应该密切监视蝗虫的动向,防治蝗灾蔓延至我国。仅肯尼亚的一个蝗虫群数量就达到3000多亿只,面对如此规模,我们不能掉以轻心。

关于蝗虫的防治方法,我国可以说是经验丰富。有些朋友可能立即想到吃,蝗虫虽然可以食用,但对蝗灾的影响有限。蝗虫的高机动性,很难大规模捕捉。

目前主要的防治措施是药物杀虫,但效果一直不明显,而且还会对环境造成危害,长时间使用会使生态失衡。最立竿见影的方法是,捕杀蝗虫繁殖后的卵。

这种方法效果很佳,但往往难以实施,蝗虫产卵地比较分散,很难被发现。蝗虫分散产卵,后代便会遗失结群的特性。环境一旦改变,蝗虫很难形成蝗灾。

想要根治蝗灾,还得大力改善自然环境,使蝗虫难以结群形成蝗灾。与东非不同,我国具有完备的蝗虫监测和控制技术,东非蝗虫难以在我国形成大蝗灾。

综上,侵袭到印巴的东非蝗灾,蔓延到我国的可能性很小。至于蝗虫的防治方法,目前还没有什么有效的方法,在改善环境的同时,及时的预警才是王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