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啥大學大多數老師穿著低調,平時和學生一起吃食堂,言行舉止給人很舒服的感覺?

FCG馮春光


你好,“腹有詩書氣自華”、“言行舉止給人很舒服感覺”的大學老師前來答題(笑)。居然大家對大學老師有這樣的印象,開心一秒鐘。感謝你喜歡大學老師。至於為什麼你會有這樣的感覺,我認為(可能)有以下幾個原因。

第一,整體綜合素質較高。(即使真的不高,在外也會表現及格,“為人師表”從我們還是學生的時候就牢牢刻在心裡)條理清晰地王婆賣瓜,有點害羞,我儘量簡單講。一般現在大學的青年教師,都是博士學歷;輔導員碩士學歷起。學歷與綜合素質並非正相關,但是相對影響較大。讀書多了,多多少少會自我要求更加嚴格,慎微慎獨。這也是為什麼看起來讓人很舒服。

第二,“穿著低調”的原因,是因為“窮”。大部分大學老師的收入,也只是社會中位數,即剛剛過平均水平一點點。我十分不想告訴大家,我作為家裡的老大,收入是倒數第一;今年剛剛工作第二年的表妹,月薪也超過了我。這樣的收入水平,在客觀條件上限制了穿著高調。當然,主觀願望上,我們也希望自己能顯得平易近人、親切(可愛)一些。現在社會價值取向多元,希望在大學校園裡,還能為學生們保留一方淨土,離洶湧的物慾遠一點,離內心的平靜近一點。

第三,吃食堂的原因。有時候上完上午的課,學生們放學了,我們還有下午的課,甚至還是四節連上。這中午的休息時間,有時還想回辦公室處理一些行政上的小活兒,吃食堂簡直是最經濟實惠最節省時間最方便的選擇。當然了,我的收入水平也限制了我的午餐選擇。不過,曾經某知名大學的新舊校長私下見面也是在學生食堂,兩位校長在學生食堂愉快會晤,親切合影,一時間傳為美談。所以,吃食堂對大學老師來說,是一種日常;食堂不僅能提供食物,還可以完成社交。一舉多得,一物多用,我愛食堂。

最後,感謝你對大學老師的喜歡,我會更努力工作。


喝奶茶不長胖


本人是大專老師,16年畢業後講課,那時候我23,學生18,最大的學生22歲,可以說基本沒啥代溝,自己剛畢業就來到學校,說實話,本身自己的思維還學生思維,還沒有轉換到工作思維。跟學生交流還是挺有的聊,因為是大專,好多課就是串著講,第一學期我講解剖,第二學期講藥理學,下年第一學期講解剖,第二學期講內科護理。有些學生我兩年帶過三次課,交流起來更是得心應手,課堂討論,病例分析可以說師生交流起來無障礙。所以跟學生關係很融洽。

第二個,食堂吃飯問題,就我而言是完全喜歡。跟年輕人一塊吃飯產生的愉悅不是你們這群糟老頭能給的,哈哈哈。再就是食堂吃飯挺方便,口味全,種類多,價格便宜。

第三個,著裝問題,這個看個人吧。我家做生意,我爸開帕斯特高配,當初給我買車,我爸想給我買漢蘭達,我自己選最低配suv。大學本來就是教書育人的地方,老老實實做學問,踏踏實實去講課。走上三尺講臺,教書育人。走下三尺講臺,為人師表。不能做到處處表裡如一。但是中華民族的艱苦樸素的優良傳統還是堅持。穿衣吃飯不必奢侈繁複,大方得體,乾淨衛生就可以了。

不當家不知柴米貴,不養兒不知父母恩。不做老師體會不到老師的良苦用心。看著學生浪費時間,浪費生命痛心疾首啊!不說了,評論完備課


北辰27184


我就是大學老師,很普通的一位,正巧符合描述。

這個問題分三塊兒,先說穿著樸素。這個問題有幾個原因。一是中國大陸地區的大學老師的收入普遍不高(學術大拿、明星級老師和另有高收入外職的老師除外)。在新興二線城市,溫飽吧。入職二十年,幸而早期房價未起時,東挪西借,購得蝸居一處,得以安身。按現在的房價,購房不啻痴人夢語。二是大學老師多精神世界豐富,外在形象多追求整潔舒適,個別老師追求個性著裝,但很少以商務正裝為目標。

再來說說吃食堂。一是習慣。很多高校老師從學生時代開始便從未離開學校,吃食堂本就習以為常,是最正常的選擇之一。二是風氣。大學裡,等級並不森嚴,上至校長,下至學生,食堂是大家共同的選擇,是師生交流的場所,融洽的氛圍令人神往,可口的食物令人流連,個個真情流露,人人撕下偽裝。三是方便。大學老師工作其實很繁忙,十大過勞死行業中排名第六。食堂是近在身邊的最方便也是最值得信賴的解決伙食問題的最佳選擇。而且部分學校還有伙食補助(好羨慕),且指定在食堂使用,雖然不多,聊勝於無。

最後再來說說言行舉止。畢竟是高級知識分子匯聚的地方,大家都素養都很高,且相互影響,相互促進。於一幫年青的學子們一起進餐,老師們總是心情激動,激素升高,便會把自己最美好的一面展現出來,知識豐富,見解高妙,妙語連珠。並且在學生們的眼裡,老師本身自帶光環,崇拜心理使得老師顯得更加平易近人。高校學生已經成人或者接近成人,開始發展自己獨立的較為深刻的思想,高校老師也不再像中小學老師那樣過於近身盯防,而是從一個高度去引導和影響他們的思想,這既給了學生們獨立的空間,又給了他們發展的遠景和方向,師生關係自然融洽,老師們便顯得更加容顏美好,近人可鞠。


心在水鄉身在岸


這個問題很好回答,正如馬雲說,他對錢不感興趣,身上穿的T恤,也是在淘寶上花幾十塊錢買的一樣,並不代表馬雲沒有錢。大學老師穿著低調,那是大學老師有內涵,不想張揚。

同樣是老師,差距咋這麼大呢?

一提到老師,一部分人露出鄙夷的目光,針對中小學老師的居多,而針對大學老師的較少。

大學老師不補課,而中小學老師補課現象較普遍。

大學老師不體罰學生,而中小學老師有體罰或者變相體罰學生現象。

大學老師職業素養高,而一小部分中小學老師師德師風有問題。

大學老師人數較少,而中小學老師隊伍龐大。

大學老師的學校食堂環境衛生較好,而中小學食堂衛生安全令人擔憂。

大學老師,工資福利待遇高,而中學教師福利待遇一般。

大學老師工作量輕,而中小學教師工作繁雜。

大學老師注重內在,而中小學教師注重張揚。

大學老師注重平易近人,而一部分中小學教師張口就罵人。


大學老師評職晉級順利,而中小學老師為評職稱發愁。


Lance課堂


在大學學習和工作多年,對此我也有同樣的感受。不知道我的行為舉止是不是給人很舒服的感覺,但是穿著低調,平時愛和學生一起吃食堂的確是常有的事,而我身邊的同事也是如此。

穿著低調,至少有兩個原因

一是最實在的原因,那就是大學老師的收入確實不高,對於沒有什麼家庭背景的年輕老師,在剛進入高校的時候,都是很節省的,有很多年輕老師為了省錢還會住在學校提供的教職工宿舍裡,我們學校的教職工宿舍還很簡陋,有的還需要兩個人合住。所以,在穿著打扮上是不敢有多麼高的追求的,一般來說差不多就行了。等數年之後評上了職稱,個人收入逐漸增多以後,也就習慣了低調的穿著。

二是根本原因,這和大學老師的價值觀和世界觀有關。能進入大學當老師一般都是博士畢業,他們的學問量儲備豐富,一般來說他們看待問題和對事物的理解與常人不同,再加上點清高的性子,在很大程度上,他們並不在意別人對於自己穿著打扮的看法,而更注重自己的內涵和言行舉止。他們看待他人時,也大概是這樣的標準。

經常吃食堂,最主要的還是因為方便

畢竟學校有那麼多食堂餐廳,總能找到自己喜歡吃的那口,而且學生食堂確實有的窗口飯菜還可以。再加上有很多老師一上就是一天的課,身心是很累的,哪還有心思自己回家做飯或者出去吃,在食堂對付幾口就趕緊想回辦公室歇歇了,然後再準備上後面的課。

言行舉止讓人感覺舒服,這既是一名老師必備的素質,又是與成年人溝通交流的正常表現

大學生不同於中學生或者小學生,不需要老師用“威嚴”來震懾,而更好的教育方法則是平等地溝通和交流。另外這也和人的修為有關,大學老師因為知識廣博、學問深厚,他們骨子裡往往崇拜儒者大雅、謙謙君子和古往今來的學問大師,所以往往謙遜有禮且具有同理心,看待問題通透豁達,經常會在意別人的感受。


Pleeza


在大學校園中,我們經常會看到不少老師會穿著樸素,經常到食堂與學生們一起吃飯,而且言行舉止上並沒有與學生拉開距離,給人一種平易近人、很舒服的感覺,這種現象在當前的大學校園中也經常會看到,似乎也成了一種正常現象。那麼大學教師為什麼不會像初中、高中老師那樣嚴肅呢?

大多數老師會穿著低調,這屬於一種正常現象,在當前的高等教育中,多數大學教師的待遇並沒有社會上普遍認為的那麼高,他們也僅僅是一名普通人民教師而已,因此在著裝上可能也不會有太多的花費,同時大學教師往往更注重地是教學工作,對於個人的著裝只要符合老師的標準即可,並沒有特別在意的,畢竟大學老師也是老師隊伍中的組成部分,並不屬於其他特殊行業,著裝低調既是大學老師生活的體現,更是自身生活精神的體現。

平時和學生一起吃食堂,這種現象其實並不值得有什麼大驚小怪的。大學老師也是普通人,他們也同樣過著節儉或者普通人的生活,眾所周知在學校食堂吃飯,飯菜便宜而且乾淨衛生,廣受學生及老師的好評,而不少老師由於上班地點與家庭之間的距離,無法滿足自己回家做飯、吃飯,因此只能選擇在學校食堂吃飯,既有利於過著節儉的生活、省錢,同時還能節省自己往返於學校與家之間的時間成本。

言行舉止令人親切舒服,其實到了大學之後,學生與老師之間的師生關係,就不會與小學到高中時期那麼“遙遠”,老師也不會像之前那樣的嚴肅及遙不可及,甚至可以說老師與學生之間的關係變得更加親密、平等。在大學裡,學生已經成年,老師在上課時也不會像初中、高中時期那樣耳提面命,更多的是二者之間相互尊重、平等交流,老師不會對學生採用過度的命令式要求,因此學生們也會感覺老師更加平易近人。


東愛雨小公


在高校工作,我認為題主的描述還是挺準確的,大多數大學老師確實是這樣子,穿著低調,喜歡吃食堂,給人感覺親切。我就來談談我所瞭解的那些大學老師。

首先說衣著

大學老師穿著確實比較低調,比較隨意。有兩個原因,一個是性格上都比較內斂,不張揚,而且大學環境也不允許他們穿奇裝異服或者非常高檔的時裝。另一個原因是他們沒有多少精力、心思去打理外表,而低調隨意的衣服通常都比較好打理,也比較舒服,比如運動服運動鞋,或者夏天的褲衩涼鞋。只要不上課,怎麼舒服怎麼穿。



我們今年暑假拍了個宣傳片,裡面有一個高層次人才的鏡頭,這老師直接從實驗室趕過來,鬍子都沒刮就直接上鏡了。成片後大家都說這樣效果更好,反映了學校老師的敬業精神。像我們學校的女老師,絕大多數也都是抹點護膚品就素顏出門了。

但是低調並不代表質量不好哦。像我們學校的一些老師,平時很少穿西裝這類正裝,最喜歡穿的是衝鋒衣,他們的衝鋒衣也很少探路者,一般都是北面,再就是始祖鳥。好衣服質量好,一穿一冬天,一穿好幾年,其實也很划算,還省心。



其次說吃飯

並不是每個老師每頓飯都在食堂吃,但很多老師確實有在學校吃飯的需要,尤其是午飯。很多老師住的離學校不近,中午要回家就太折騰了。何況很多老師下午還有課,一來一回如果遇到堵車就麻煩了。

至於去哪個食堂,最大原則就是近,離上課的教室近,離辦公室近,也顧不上是學生食堂還是教工餐廳了。也有些高校的教工餐廳有補貼,持教工卡價格便宜,但老師們也得換換口味不是。

所以,在學生餐廳看到老師沒什麼好奇怪的,老師們都是形色匆匆,不是去享受美食,就是去解決肚子問題的。有些老師晚飯的時候還會帶著自己的孩子去食堂吃,這說明這位老師真的是沒時間做飯,沒時間看孩子。



最後說說舉止舒服

雖然說學歷不代表品行,但讀了這麼多年書,又承擔著教師育人的責任,所以絕大多數大學老師在日常生活中是可以做到“自重”兩個字的。為人客氣有禮貌這是肯定的,跟是不是大學教師都沒什麼關係,絕大多數普通人也能做到。

還有很多大學老師具有一定的個人氣質和風度,這就是知識和涵養的體現了。有些老師為人特別有親和力,與學生沒有什麼距離,還有的老師雖然看著很有氣場,但為人處事處處為他人著想,這些老師都會很受人尊敬。

而大多數大學老師也就是普通人,尤其是像我們這種理工科學校,老師專業水平高,但人文素養不一定很高,平時也是一副大老粗的樣子。暑假和一群教師出去參加實踐教育,有個大教授買了一雙草鞋,天天穿草鞋出門。旁人可能覺得怪,觀感不好,不像教授樣,但認識的人就覺得可愛、率真。

上面就是我接觸大學老師這麼多年的切身感受,不用覺得大學老師高高在上,他們就是你身邊的普通人。


高校人才真經


你也應該上過大學,你有沒有發現,大學是一個公平的平臺,它不再像小學初中高中那樣,老師就是“老大”不聽話就教訓你,大學你會發現,跟老師導員就像朋友一樣,沒有那麼拘束了?

大學是一個半社會狀態,大家都一樣的生活狀態,不存在壓迫的那種感覺,相反,大學的老師還是學術派,很愛戴學生,很理解學生,他們的思想不再是,每天看緊學生讓他們提高學習成績,抓衛生,抓紀律,所以你不再會怕他們,也就會感到很舒服了,因為模式變了。

這也是為什麼大家都說上了大學以後就是進了“天堂”,老師不再管你了,就是如此,扮演的角色變了,感覺也就隨之改變了。

不知道你能不能懂我說的?希望能解答你的疑慮


山東高考NO1


我是大學老師,看到這個問題真是哭笑不得。

大學老師也是普普通通的人,跟所有的人沒有差別。

絕大部分大學老師的著裝確實非常普通,冬天最常見的就是各種衝鋒衣黑褲子加運動鞋。

大學的環境還是相對單純的,女老師之間很少比較穿著打扮,也很少有人化妝。

我認識的人中剛好有兩個極端的例子。

一位老師但是特別會打扮,天天中午和晚上堅持運動,舞跳得特別好,每天衣服不重樣,從沒見過她素顏的樣子,是全校聞名的美女老師。但是工作也是非常一般,只完成份內工作,不做科研和項目,從不加班,今年考核墊底了。

另一位老師則是工作狂,除了上課項目論文一大堆,很快晉升教授,但是她總是看起來很沒精神,永遠都是黑框眼鏡加馬尾,從沒見過她穿運動服以外的衣服。

這兩位老師是兩個極端,第一位有雅無優,第二位則有優無雅。

我曾經想過這個問題,如何在優與雅之間取得平衡?

其實很難,我們能做到的只有工作就認真工作,生活就努力生活。


魏博士


你想多了,大學老師吃食堂是因為1.下午有課中午不方便回家 2.和其他同事去食堂熱鬧 3.懶得做飯,無非就是這幾個原因。

大學老師和學生走得近是真的,因為學生都是成年人,不能再和中小學老師一樣一臉嚴肅,學生不買賬,還會覺得你很古板,沒意思。對於我我會覺得學生潮我會比學生更潮,學生會玩我要比學生更會玩,這樣學生才服你,才會覺得你不是老古板,這樣一個既學霸又玩霸的形象才像是學生的偶像,學生才更覺得學習有意義。

當然了,穿著低調還是高調取決於個人生活風格或者習慣,比如我穿衣服就不低調,總要有那麼一點個性的地方,但是學生就喜歡這樣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