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代人口味不同,燒菜難度大,有同感的嗎?為什麼?

王老二美食記


你好,我是熙色韶光,很高興能幫你解答,現在我來跟你分享一下我的故事。

  • 我們家就屬於上述情況,有老人有孩子,結婚前,家裡都是姑娘,爸媽炒菜多以清淡為主,肉也吃,多吃的魚蝦類、瘦肉類的。炒肉菜也是少肉多菜。一開始結婚的時候,確實有點不適應他們家的飲食習慣,口味有點重。比如,燉肉,整整7-8斤肉,純吃肉,沒有配菜而且要連吃好幾天。沒辦法入鄉隨俗只能一點點適應,好在公婆也比較通情達理,看到我的不適應後也在慢慢改變炒菜習慣,從身體康健上來說,少油少鹽是正確的,但是改變一個家多年的飲食習慣確實有點難。

  • 事情的轉折點發生在三年前,兩位老人血壓都有點高,出現不適症狀後,就去醫院檢查,血管有點堵塞,也做了一個小手術。自此後,遵循醫囑先從飲食上面改變,所有的家長都是這樣,醫生說的話比家裡任何人說的都好使。
  • 一個家裡共處,吃飯必須能吃到一起,勤溝通,當然也得多聽家裡老人的想法,你說給他聽,也是為他好,偶爾的大魚大肉也是可以,日常多以清淡為主。也跟朋友聊過天,吃不到一起的家庭多得是,大多都是我就喜歡這樣的。也是人家這麼多年就沒有改變過,做的一點不合胃口,還怎樣怎樣?導致的結果就是逢年過節吃個飯而了之。我倒覺得這樣不好,一個家庭,坐到一起吃飯,聊聊天,是最幸福的事情。你們想都坐不到一起,吃不到一起,家庭氛圍不濃郁,我覺得不太好。

  • 我們的國家多多傳揚的是家文化,什麼是家文化,除了家風,就是家味道。每每回憶的時候,都是想我小時候我家裡給我說過什麼事,這件事影響了我。現在回想起來什麼最好吃,我還記得,小時候爺爺去釣魚,回來奶奶燉的魚,喝的魚湯特別好吃,現在怎麼也做不出來那種味道。每每想起來就流口水。
  • 小時候爺爺奶奶在老家,每個週末家裡大爺姑姑還有我爸媽都會回家,一起陪老人聊天,一起相伴做點好吃的,男的再喝點酒,坐在飯桌前互相聊天,調侃。小孩子吃飽後就開始滿院子跑著玩,好不熱鬧。你們說,這又是什麼?這就是簡單的家庭生活方式。大多離不開吃,一家開開心心的吃什麼也覺得快樂。
  • 我的理念是融入進去,然後改變自己改變他人。做點自己愛吃的,也搭配老人能吃的,孩子肯定也要顧忌到,我只有有時間都會給孩子搭配寶寶餐,孩子愛吃,媽媽就願意做。
  • 不要一開始就覺得這個事情不太好做,除非家裡老人比較頑固和固執。我行我素,我就這樣,你愛吃不吃,那就不太好溝通。既然到一個家庭,雙方都要適應和改變,這個家庭才比較和睦。也不是有多大的難度,無非就是喜好多吃某種調味而已。多一些交流,這些問題都會迎刃而解。

  • 我的總結就是透過現象看本質,這是我從你這一個問題延伸想到的。希望能幫到你,謝謝。


熙色韶光


孩子上幼兒園的時候,我們兩口子都在上班,爸給我接送孩子。

早餐(一般都是六點起床,我們兩口子一人一天):

1,煮麵條:爸不喝粥吃麵條,佐料裡不要蒜和辣椒麵條要軟,多加蔬菜;

2,配佐料:我跟著吃麵條 但我口味重,姜蔥蒜必備,而且麵條偏硬;

3,熬粥:我老婆天天喝粥吃片面包;

4,煮餃子等:娃兒牛奶麵包、餃子、湯圓、混沌、包子換著吃,一星期每天早上不從樣;

中餐:我們在公司吃,爸在家自己隨便弄點吃;

晚餐(五點下班買菜回家開始到七點左右吃飯):

1,爸不吃辣椒、牛羊肉,雖然喜歡吃素菜,但每天離不開五花肉,紅燒肉不能放辣椒(豆瓣醬)、炒回鍋肉最多切兩個青椒放裡面,而我們兩口子肉類口味都重,做紅燒肉和回鍋肉只能先按爸的口味做一點再加佐料做我們的,而且經常都是燉肉和吃蒜泥白肉,這樣的話就打蘸料自己蘸著吃;

2,素菜類好辦,都是清炒或者蒜蓉,很少熗炒;

3,娃兒得牛肉絲、肉絲、丸子換著來;

4,週末買活雞鴨殺來燉湯,偶爾燉羊排、爆羊肉吃;

每隔一個把月,我會做幾份梅菜扣肉放那兒,因為這是一家子都能吃的最喜歡的菜品,只是太麻煩又不能做太多[捂臉]在那幾年時間裡,辛苦並快樂著,每次看著他們都吃的有滋有味就是我早上起床的動力。

所以,不管老的小的,只要他們喜歡就儘量滿足;老的是在一天是一天,小的事吃一天長一天,老的幸福了小的高興了就是我們最大的福分!


農工結合拜哥


很高興回答你的問題,三代人口味不同,燒菜難度大,有沒有同感,太有同感啦,因為我們家就是這樣。

我們家四代同堂,在一起生活,每天三頓飯都在一起吃。奶奶婆婆公公他們年紀大了,醫生建議他們吃清淡點的食物,少油 少鹽 。我和老公呢都是重口味的人,我們喜歡吃油炸食品,我呢又是喜辣的人,無辣不歡。我兒子呢就喜歡吃甜食。總之大家口味都不一樣。來看看我是怎麼平衡的吧。

一般做飯的時候都是婆婆公公做,他們做的飯,基本上沒有什麼味道,所以我一般就會每隔一段時間做一次油潑辣子,放到瓶子裡,這樣我沒頓飯就可以吃得辣椒啦。還有就是如果他們做的飯我感覺不喜歡,如果時間允許的話我會自己做一點,實在不行,那就和大家一起吃,我們家是比較包容的,喜歡可以多吃點,不喜歡也不勉強,隨意。所以大家也都是自己喜歡吃什麼,一般就自己動手。婆婆公公也不會多加干涉。我感覺這就解決了一個大問題。

剛開始在來到這個家的時候,說實話很不適應,特別是做月子的時候,一個月自己也不能下樓,公公感覺香菇是個好東西,就天天,頓頓給我做香菇[捂臉]。吃的我那就一個痛苦呀。但是大家都是為了好,出發點是好的,雖然不好吃,但是我很感覺他們,把我照顧的很好。

所以大家生活在一起,為了和睦,還是要相互遷就一點,對口味就多吃點,不對口味特也別煩,想吃什麼自己做,自己買,大家一起生活不容易。



奔跑中的圖媽


我家是四代口味不同,奶奶年老了,要吃爛點的米飯,清淡的菜,公公、婆婆、我、我老公、我兒子是晚輩了只能做飯,燒菜以奶奶口味為準,我們遷就一下,因為只是過年時住在一起。

等我們回我們的小家時就可以做自己喜歡的,我們一家都喜歡吃鹹一點的菜,飯也是要吃硬一點的,口味同步,菜就容易做了。

我兒子最喜歡吃炒牛肉,白切雞,每次兒子在家時老公都是在廚房忙一個多鍾,看著喜歡,香噴噴菜出來了,兒子說“好香”,老公就笑了。

不管菜口味如何?只要一家人齊齊坐在飯桌上吃飯,這就夠了,就是最幸福的。


蜂密茉莉茶


三代人住一起,生活習慣,背景年代不同,所以口味就不一樣,但是這種情況下就只能相互包容理解了,多做菜式。就我們家吧!我婆婆公公喜歡吃鹹辣的食物,我們就比較喜歡清淡一點,所以做飯一般都多做幾個菜,做些他們喜歡的,再做些自己喜歡的,這樣也挺好,如果有條件建議還是分開住,這樣大家都比較有隨性


更開心姐姐


我家三代同堂,五口人吃飯都是兒子和媳婦做,青年人愛吃麻辣硬些的菜,我和老伴牙不好愛吃煮過一點菜,都是兒和媳婦兒給我倆單另炒的菜,也不嫌麻煩,飯好了給我端過來,喊我們吃飯,都挺孝順的,我和老伴感到幸福滿足。


天道酬勤284590996


這應該在中國的每個家庭都基本存在吧!我家也是一樣的;我外婆吃清淡的而且忌口的特別多;我老爸有糖尿病很多東西也不能吃;我老媽減肥;只有我百無禁忌[捂臉]☞我的方法是:統一做成半成品,然後再根據每個人不同的口味與忌口來分批做成成品;如果都忌口的菜我們基本上不會買;


大叔管店


這是個普遍存在的問題,也就是所說的“眾口難調”了,這也是人之常情,家裡有老人的,他們喜歡吃一些軟爛的食物,這就根據他們的喜好來做飯菜,每個人都是獨立的個體,就如說世上沒有完全兩片相同的樹葉一樣。

如果是我來做三代人的飯菜,我會根據不同的口味來做,提前問問她們都想吃什麼,做合他們口味的飯菜,給家人做飯是一種享受,我特別喜歡家人把我做的菜飯吃光光,這說明合他們的口味,能夠為家人做點事情也是我的價值,真誠的待每一個人,你會收穫更美好的幸福!



山裡娃芳姐


這個問題很簡單,根據不同的家庭,不同地方的個人飲食習慣的,不可能為了滿足所有家庭成員每個人燒一道菜,只能根據每天食材來燒菜,所以也沒什麼難不難,只是年輕人喜歡睡懶覺,很多老人不開心,導致吃飯說菜不好吃。



酒城女婿


你好,我是霞美食。你說的很對,所謂是眾口難調一點都不假,讓我們這些做飯的壓力好大。

後來我約法三章1.誰掌勺誰說算,做啥吃啥,不許挑剔2.如有誰嫌飯菜不合胃口,那就誰來做3.飯菜再不合口味,都不要抱怨,因為飯菜我們都是花了心思去做的,要懂得感恩!

以上是我個人的觀點,希望我的回答對你有所幫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