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时期,秦国在地理地形上有哪些优势?

资深人士说文史


三面不是环山就是环水,苏秦合纵六国攻秦时,秦国只要守住函谷关。兵力再强也难攻进。而秦军攻可伐,退可守,实在是天然优势。


谈昆明


我来回答一下:

“秦孝公据崤函之固,拥雍州之地,君臣固守以窥周室,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


首先提问是战国时期,大家都知道东周其实是可以看做两段的,一是春秋时期,二是战国时期(前476—前221年),其实这种说法也不太严谨,因为东周王朝早在公元前256年战国后期就已经被秦国灭亡了。战国时期的秦国日益强大,除了自身的努力(变法图强)也得益于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


战国七雄中秦国位置在最西边,扼控黄河上游,地形主要以高原为主;在地势上关中地区对东部平原呈以高凌下之势;东面有太行山脉,南面有秦岭阻隔,崇山峻岭相互之间的出处也设关驻兵,比如最为世人所知的函谷关。所以从这点来说四塞之地的秦国相当于有了一层与外界隔绝的天然保护膜,虽然弱小,但也强大,“是故以陕西而发难,虽微必大,虽弱必强”就是这么个道理。整个国家整体海拔高,外敌难以入侵,这样子就有一个未开战就已经立于不败之地的优势了。



瓜皮轻点喷


秦国地理位置优势有位居高原,控扼黄河上游,对整个东方有以高凌下之势;周围山围水绕,外敌难以入侵,未战而先立于不败之地。

公元前325年秦惠文王称王。公元前316年秦并巴国和蜀国。公元前246年,秦王嬴政即位,于前230年至前221年十年间灭掉六国,建立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统一王朝——秦朝。

秦王政时,又在关中修建了郑国渠。兴修水利,自然对农业有帮助。再加上土地的肥沃,以及商鞅鼓励耕战的措施,让秦军有了足够的军粮,秦国国库得以充实。这是秦国得以吞并六国的第一步。如果没有这个条件,秦国只会越打越穷,最后陷入恶性循环,不可自拔。

当然,除了土地肥沃,粮食充足外,秦国还有其他的资源。在秦岭、巴山、陇山及四川盆地四周,都拥有非常茂密的森林,这些森林可以为秦国提供木材。这些木材,既可以为秦军提供装备,也可以用来贸易,增加收入。森林当中,又适宜打猎谋生,这也是一笔非常可观的资源。

秦国内部,又有产量丰富的矿产资源。虽然当时对矿石、煤油等资源的利用率并不高,但依然可以发挥一定的作用。再加上黄土高原、四川盆地西部这两个地区水草都极为丰盛,都适合放牧,秦国便可以利用这些地区饲养大量的战马,充作军用。秦国得以在西戎立足,没有骑兵,肯定是难以跟游牧民族对抗的。

而且,在长平之战时,就有秦国骑兵突袭赵军粮道的战记。在冷兵器时代,一支优秀骑兵可以发挥的作用,往往是碾压性的。秦国拥有这些地区,自然对秦军骑兵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当然,如果比资源,拼富裕的话,秦国的地理优势绝对不是最好的。齐国的盐海手工,赵国的骑兵,楚国的森林,魏国的农业,他们都有各自的优势。真正让秦国在地理优势上胜出一截的,还是这里的险峻。从整个中国宏观的地理位置来看,地势高低自西向东,秦国是比其他六国的海拔要高出一些。

围绕在秦国周围的,又有各样险峻的关口和山脉。所以,秦国所处的位置,属于易守难攻的。再加上秦国又有巴蜀地区作为依托,内部又没有对手。这样一来,不仅适合长期坚守,又能够有足够的后劲主动出击,这是非常难得的。

秦国的这一优势,对其他诸侯国而言,真的是可望不可及。齐国的地势平坦,虽然实力雄厚,却没有险峻的关口可以防守。魏国处于中心地带,容易被四周围攻。赵国还面对匈奴人的侵扰。细细一数,秦国的地理优势,确实难得。所以,其他诸侯国不管如何攻打秦国,最后都只能以失败告终。而秦国站到了最后,建立了强大的统一帝国。


历史课上的老照片


我字多,看我!

秦国从春秋时期最小的诸侯国,发展到战国七雄,最终统一天下完成大业,这其中可以看到秦国强大的实力和非同一般的谋略。

秦国统一天下可谓是占据了天时地利人和这三个条件,其中地利可以说是秦国最大的依仗。

周平王到死都没有想到,当年随意封给秦非子最西边没人想要的土地,最终却成为秦国统一天下的资本之一。

那么秦国的地形优势具体体现在哪里呢?

占据天下以西

看战国地图就能看出来,只有秦国这一个国家在西边,其他国家都在中原和东边,这样秦国就相当于居于一角,敌人只能从正面进攻,不能从背后偷袭,这就为秦国的进攻和防守形成了一个天然的优势。

位于中原的韩国和魏国可谓是饱受战火的摧残,但是在中原也有一项好处,就是经济发达,虽然长期遭受攻打,但是韩魏也没曾倒下,并且魏国的首都大梁城,还是当时天下第一城,战国大部分人才都是从此城走出。

两座大关,据守以西

不同于其他国家四通八达的路,如果去攻打秦国那么只有两个关口可以进入,分别是函谷关和潼关,除了这两个关口,那就只有飞过去了。

这两个关城都是易守难攻,这也是没有国家愿意来攻打秦国的原因,吃力不讨好,在这样的情况下,秦国在商鞅变法的改革后,经济疯狂的发展,反观其他国家,这时候要么远征他国,要么防守本国。

土地丰饶,粮草充足

秦国在最西北的地方,麾下有巴蜀和关中这两个良地,其中巴蜀地区物产丰富,关中地区则是土地疏松不用开垦就能耕种,这两个条件使秦国在远征六国的时候从来没考虑粮草不足的情况。

常年战斗,兵强马壮

不同于其他国家在中原过着载歌载舞安逸的生活,秦国的封地紧挨着附近的少数民族,一直都是敌对的关系,就是在这样不知不觉的情况下,秦国的士兵兵强马壮。

并且秦国的士兵需要一直保持着警惕的状态,在后期征战六国的时候秦国士兵的体力一直胜于其他六国,这也是秦国士兵被称之为虎狼之师的原因之一。

总结

秦国也不是从刚开始就很强大,反而初始的秦国很弱小,但是秦国却没有自暴自弃反而一直在发展,重用人才,这才导致了秦国的翻盘。

在别人看到秦地是一块没有任何价值的土地,在秦国人眼里这是最好的土地,可以练兵可以发展,这就相当于我们平时所遇见的一些挫折,他在当时是一个挫折,但是在我们克服之后一定会成为我们最强大的地方,就如秦国一般,望大家谨记!

我是文青,如果觉得不错,原创不易,关注、点赞这些随手之举,就是您对文青最大的鼓励和支持,另外,谢谢您的阅读。


文青聊史


战国时期,秦国能够最终统一天下,国家制度的改革是其根本原因,但是秦国本身在地理上的优势也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一、金角银边草肚皮,前期低调发展

在最初分封的时候,秦国的封地仅仅是用来给周天子养马。当时天下的经济、文化中心都集中在中原区域,秦国那块地方在中原国家看来就是西陲之地,野蛮贫瘠,没有人愿意去攻占一片不毛之地,这样就为秦国前期的发展赢得了充足的时间。

随着时间的推移,关中地区不断得到开发,变得适宜居住。这个时候秦国地处西部反而成为地理上的优势,在击败周边的异族之后,秦国西面、北面和南面都没有非常强大的诸侯国,可以把注意力集中在东面,攻略天下。

二、秦之四塞,进可攻退可守

秦国有四座著名的要塞,东面的函谷关、西面的大散关、南面的武关和北面的萧关。这四座要塞把关中完全保卫起来,使得关中成为秦国稳固的基本盘。

有了“秦之四塞”,秦国就立于不败之地。强盛的时候可以随时出兵攻伐六国,打了败仗也可以安然退回关中,而东方六国却始终威胁不到秦国的本土。

三、平原产粮,保证国力强盛

秦国除了有险要的山势和关隘,还有富饶的粮食基地。整个关中是一整块大平原,能够源源不断地产出粮食。秦国后来又陆续拿下了汉中平原和成都平原,这几块平原的产粮能力,让秦国拥有了可以和中原地区相抗衡的经济实力。

充足的粮食哺育了秦国的人口,提供了充足的兵源,为秦国最终统一天下提供坚实的经济基础。

四、长江上游,不惧天堑

秦国拿下巴蜀地区,从地理上占据了长江上游优势地位,长江天堑不再是问题。事实上,秦国最终灭掉楚国,正是牢牢抓住了这一地理优势,顺江而下,将国土辽阔的楚国一步步消灭掉。

地理上的优势让秦国拥有战略上的主动权,既可以避开关东地区的战火,安心发展,又能够随时出兵,攻城略地,不断壮大自己,为最终统一六国奠定基础。


历史步行街


关中,在中国历史上,是一个非常响亮的地方名称。

中国历史上的前期政权,如秦、汉、隋、唐等,都是在关中建都的。

战国时期,最后秦国能得天下,除其他原因,地理优势不容否定。

当时秦国的西面北面,是一些落后的少数民族部落,对秦国形不成大的威胁,反而秦国可以向西北拓展。南面巴蜀本来有割据势力存在,后被秦国兼并。则秦国北西南三面都成了秦国的后院,可以集中力量向东争夺天下。

秦国地处黄土高原,东面是黄河和太行山,有潼关、武关、函谷关三道雄关,这是天然屏障。秦攻山东六国,居高临下,形势优胜。山东六国攻秦,却受阻于大河雄关,颇为费力。

秦国原是小国,很为中原列国鄙视。经过秦穆公,秦孝公等杰出君主的一代一代的不懈努力,才逐渐强大起来。直到秦始皇,才积六世之余烈,振长策以驭海内。

后来的朝代,都城逐渐东移,起初是漕运原因所致。后来,政治原因占据了主导地位。

但是,关中之名,至今犹十分响亮。

欢迎点评。


夕阳晚霞


有个毛优势,苦寒战乱之地……

传说武王伐纣分封,嬴氏本来没份的,后来武王觉得还是象征性的分一分,精神慰问也好嘛。所以封了一个犬戎交错的苦寒之地。我看了下地图,应该就是在甘肃,青海与陕西交界处。

同学,这一眼就看得出来象征意义大于现实意义,举个例子,现在封你个钓鳖岛岛主,你也得敢去!

所以说赢氏祖先是很了不起的,完全是带着自己的族人和亲随硬碰硬的从少数民族手里硬抢的封地……所以历史上都承认老秦人尚武……这尼玛不尚武也不行啊!否则早就变成少数民族了!

要说地利,唯一一点优势就是函谷关……此地易守难攻,秦国多次血战都发生在这里。其地利不亚于蜀中剑门关。

其实秦灭六国是偶然中的必然,秦国历代内乱极少,加上尚武风气,宁断不弯,后来秦孝公引进商鞅变法,让一贯只动拳头不动脑的老秦人终于尝到了改革的威力……秦国累积了很多代的实力,但最后一下还是得靠嬴政这二愣子,不是他愣头青,敢想敢干,估计统一还得再等几代。


善良之子86


秦人发迹于陇山以西今甘肃省东部,与戎人杂居,秦穆公时,终于征服了关中。此后,直到秦惠文王取巴蜀(即今四川)之前,长达近三百年间,秦国的国土一直大致稳定在今陕西关中地区。这一区域位于当时华夏文明区的最西端。

秦国的北、西、南三面都没有强敌。秦的西方是广漠的半干旱草原,散布着一些落后的部落,华夏各国称之为“戎”。因此秦国可以淡定的先安内再攘外。长达三百年间,秦国的国土一直大致稳定在今陕西关中地区。

秦国向西、向北这两个方向发展,有广阔的国土拓展空间。农业经济时代,生产力水平相对低落,一个政权占有土地面积愈大,统治区域内人口愈多。后来秦惠文王向南开拓了富饶的巴蜀之地。秦国对比东方六国,突出的地势地形优势有二:一是位居高原,控扼黄河上游,对整个东方有以高凌下之势。二是周围山围水绕,外敌难以入侵,未战而先立于不败之地。




风云88680971


战国时期秦国硬要说地理优势的话勉强就那么几条我来梳理一下,

其一;秦自商鞅变法以后国力日益强盛,关中平原归属之后更是得到极大的开发和利用,即使秦国连年征战之秦始皇统一六国结束,粮草充裕

其二;秦国之疆域地处西北,高山峻岭,易守难攻,函谷关更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使之在于六国逐鹿中原的时候可以游刃有余,进可攻,退可守

其三;西北无强敌,义渠国一灭,西北再无隐患,除少数留守之兵外,都可全力东进



外太空的首富


我来回答一下:

说是优势,其实都是从一穷二白开始积累起来的,不得不佩服秦国多位国君的战略眼光和善于用人。下面我们就来看看到底是什么地理优势。

秦国起初只是一个西部小国,属于是被其他国家随便打的局面。但是在经历商鞅变法之后,秦国开始逐步崛起秦国能最终统一六国,除了秦国军队的强大、外交谋略的高超,还有地理上的显著优势。秦国有拥有真正“进可攻,退可守”的地理优势。

战国的初期,秦国的地理条件并不好。

东部有强大的魏国,而且已经占领了河西地区,对秦国是很大的威胁。只要魏国想打,随时可以进攻秦国。

南部是蜀国和巴国,这两个国家虽然没有多少威胁,但毕竟不是自己的地盘。至于北部则是老冤家义渠国,时常南下进攻秦国。

商鞅变法之后,秦国开始逐步崛起,逐渐打出地理优势。

先从魏国的手里夺下了河西之地,保住了自己东部的安全。从此之后,东方六国想进攻秦国的话,也只能从正面死磕函谷关。

秦惠文王上台之后,灭掉了巴蜀两国,成功控制了西川地区。这一步棋很有战略意义,不仅扩大了秦国的疆域,国力更加充足,而且保证了南部的绝对安全,这是非常重要的。

接下来就是北方的义渠国,经过这么几番鏖战,秦国吞并了义渠国。在此之后,秦国的北面、南面和西面都没有什么太大的威胁,秦国可以放心大胆的东出。与秦国相比,东方六国都有自己的问题,尤其是赵魏韩三国,简直是四战之地。

从南部来说,楚国想进攻秦国只能从武关进攻秦国。但是武关一线的道路崎岖,根本不适合大部队行动。而且仅仅依靠楚国一个国家,也无力对抗日益崛起的秦国。

从北部来说,赵国进攻秦国更加困难,需要面对连绵不断的山川。赵国军队没有这样的能力,最大的可能就是绕道草原袭击秦国的后方,这种概率非常小。

至于韩国和魏国,只能从中原地区向西进攻函谷关。函谷关多么险要,估计东方六国都清楚,想打下函谷关非常困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