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高效地学习?

小布-_-


所谓的高效,只是急功近利下的快速打成。

但凡在某一领域有所成就,所付出的时间成本是重要因素之一,其他只是一些方法而已,比如,花钱请老师、花钱买资料,对于自身,要这一领域要有兴趣,有兴趣你才能走得很远。


运维实验室


想要最有效率地学习,要考虑的是事件执行的可持久性。

核心的一点是:

想要让一件事长久地持续下去,就得让执行模式变得极度简单。

比如,以前我规定自己一年写144篇文章,后来发现进行得太艰难,每次我一想到要写文章,心理压力就大。艰难写出一篇之后,忽然让你接着写下一篇,其实你的精力都消耗在思考怎么找选题,怎么找素材上面了。
有时候发现一个主题可以写,但是写到一半发现素材不足,最终只能不了了之。只能放弃重来,但是放弃的成本是很大的,因为你离下一次交稿已经不远了,接着写意味着质量不够高甚至烂尾,换一篇写就有可能遇到不能交出稿子的尴尬境地。
其实这是一个hard,难以进行。
现在我的目标仍然是写144篇文章,但是我找到了一个更简单易行的模式,这让我的写文变得不那么费劲。
解救方式就是:每天写10~20张卡片。
每隔几天我就从这些卡片的链接之中构思出一篇文章来,所以最后写文的工作十分简单,仅仅只需要书写一些过度衔接而已。

以前基本上是主题阅读,但是长期主题阅读也容易让自己的选题视野闭塞,另外为了写作,我还不得不放弃很多新鲜资讯的阅读,这让我脱离时代。


上面只是一个例子,只是为了给你带来一点思考。


所以当你处在学习之中,你要考虑你的EASY模式是什么。


不要把学习过程搞得太复杂,但是一定要明白,一个完整的学习流程百分之80是不具备生产力的,你需要列举出所有的学习过程和细节,并挑拣出能够产生生产力的20%。


坚决把20%的细节执行到位,然后让这些细节发挥到最高效率就可以。


白诗诗


我已经当爷爷了,我把我当年和我儿子一起学习的经验谈一下,希望能够有所帮助。下面是我十年前写的一篇文章,部分引用。

......

今年高考即将临近,儿子的成绩始终在全校排名300~400多名,按照学校以往的升学情况,这个成绩就是在“三本”线上徘徊。如果此时再不进到一个做父亲的责任的话,必将抱憾终生。我毅然决定放下工作,请假三个月,回家陪儿子一起备战高考。

我没有问我儿任何问题,而是把他最近一段时间的所有考试卷子全部拿来,用了三天时间,进行详细分析,真正找到问题的关键所在。

我发现数学、物理、化学、生物,最后的大题、难题基本上平均丢分在10分左右,而真正影响成绩的是前面的基本概念部分。抓大题、难题没有一两年的功夫是办不到的。而抓基本功,马上就可以做,而且可以立竿见影。因此我决定全力主攻基本概念。英语的主要问题是单词量不够,除了死劲硬背以外,没有技巧可言。语文全面“疲软”,需要全面提高。如果这项工作做好了,足以上一个新台阶。


于是我开始与我儿交流,我问他:“这些大题普遍遭到10多分的扣分,我们能否把他挣回来?”我儿告诉我:“很难!每次遇到的难题都不一样,我所掌握的难题量又有限。”我说:“我们不如把精力重点放在丢掉几十分的基本概念上。”我儿告诉我:“我也感到很奇怪,一翻开书,好像全部都会,一考试就处处丢分。”

我拿出早已准备好的一本厚厚的笔记本,对我儿说:“我们一起来学习吧!先从你最弱的生物开始。”“把书上的内容一段、一段的讲,必须要让我能够听懂,然后在笔记本上一段、一段的总结。”

我儿支支吾吾的讲不出来:“爸!实在是讲不出来啊!根本就不知道如何开口?”

我终于明白了,当年我给我儿写了一封长信,专门介绍了“讲学法”这一全新的学习方法,为什么没有起到效果的原因了,原来是孩子们根本就不知道如何开口。

我马上告诉儿子:“就是已经滚瓜烂熟的段落,也要照着书一字一句的朗读,朗读完以后再把大意讲给我听,然后再做笔记。”我儿按照我说的方法开始实施了,果然有效果。

第二天晚上,我儿晚自习回来,我们又把昨天的内容温习了一遍,结果我儿没有打开书就可以滔滔不绝的讲起来了。我突然发问,他都可以不假思索的回答。

奇迹发生了!原来我儿的生物,70分只能得到10几分,没有想到,仅仅只学了一个星期,第一次生物摸底考试就得了69分,在班上考了个第一名。

我们用相同的方法学习其他课程,效果甚佳。高考前的第一次高考模拟考试,我儿的全校名次就提前到了前70名。

“讲学法”的学习步骤

第一步:高声朗读,笔记本上做笔记。

第二步:关上书,能够随口讲出内容梗概,同时整理笔记。

第三步:在书上内容的基础上,能够加上自己的思想进行发挥,能够结合自己的知识像讲故事一样,生动的把书上的内容讲出来。只要达到这个境界,自己就有当老师的感觉了,乃至于可以猜到老师要出的考试题。

这种学习方法,轻松活泼而又妙趣横生,能够将枯燥的学习,变成一种乐趣,能够大大提高学习效率,大大提高学习成绩,而且几十年之后都很难忘记。

通过短短三个月的努力,我儿在高考中取得了优异成绩,网络查询我儿已经被某名牌大学录取了。

我不是一个好父亲,多年来总以工作忙为借口推脱责任,我写这篇文章是在赎罪。同时也想借此机会,和广大的父母们交流一下帮助儿女学习的方法和经验,千万不要像我一样,事倒临头“临时抱佛脚”。


孟小春大白话国学


先说结论,从个人经验来看,高效就是好的时间管理加坚持。

拿我当年考研时背英语单词来举例吧。

背单词的方法就因人而异,我当时呢,是严格制定每日计划。第一遍的时候是把这六千多个单词划分到2个月中,每天大概100个,然后我就用比较笨的方法,开始强背,晚上呢我会把这些单词写到一个专门的本子上,有几个释义空几格,因为但是那个书上对每个释义都给出了例句,我会把例句全都抄下来(当然,有的单词实在太简单,我就没这么干了),每隔五天会照着这些例句默写中文释义,不会的不熟悉的我都会用红笔圈出来,这些就是我第二轮要重点关注的对象。第二轮我就换一个本子,对这些圈出来的单词做一样的操作。

第二轮就快一点了,可能20天就好了,然后第三轮第四轮,具体多少轮我忘了,反正最后写的不会的单词是越来越少,笔记本越来越薄,最终我可以自信的说,考研只要出现的单词是考纲内的,99%我都能说出它所有的意思。

这个方法看着很笨很费事,但是我觉得真的是最有效的,确实最后英语一考得不错,75分。

所以高效并不意味着偷懒,而是用更好的方法,更好的时间管理去坚持学习。


小崔说数


讲一下我自己的经历,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我大体经历了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看了大量书,也在书中画了重点,但其实啥也没记住,感觉对自己也没啥帮助。这个时期最大的问题是没有带着目标去读书,读书漫无目的,既没有量更没有质。甚至一本书由于读了太长时间,读到后面,前面就忘了,因此我给自己做了个规定,一本书一个周之内务必读完。

第二个阶段,由于第一阶段读书读了就忘,对自我提升也没什么帮助,开始学习读书方法。包括做思维导图、读书笔记,运用一些知识管理工具等等。这个阶段相比第一阶段有所提升,知道书该怎么读了,开始对知识做归纳和整理。但同样存在记不住的问题。思维导图可以帮助回忆,时间长了还是会忘。原因是学到的知识并没有实际应用。因为学了很多学习方法,知道读书是为了应用,那么就需要时长复盘,需要考虑能用在哪,如何用?需要对学过的知识进行整理。同时你又想要读大量的书,你会发现你的工作量非常大,根本照顾不过来,既想要质也想要量,特别累。最后的结果是学了一堆东西,实际应用的并不多,因为学习最简单,而应用是最难的,逃避困难本来就是人的天性。学习虽然很努力,但其实是处于一个假勤奋的状态中。这个阶段最大的问题就是知道了非常多,但就是做不到。

第三个阶段,意识到一本书是由一个个概念组成的,那么读书就没有必要非得读完整本,开始以概念为单位读书,一个概念也就几页纸,这样每天很多碎片化的时间就能用来看书了,而不用非得晚上抽出一两个小时看。另外读书不再是为了记住作者的观点,而是去和作者讨论。作者说的这个观点我原来是怎么思考的?再看看作者是怎么思考的?他为什么这么思考?我认为对还是不对?就这个问题我还需要去其他书或者网上找一下资料去比对。整个过程其实是在讨论和解决问题。这样读书比较自由,而且是能够解决具体问题的,立马就可以应用。记得在一本书中看到过,我们的大脑天生是不善于记忆的,我们大脑擅长的是思考。

总结:学习整体包括学和用两个过程,只学不用那就真的没什么用,只要用起来就能倒逼着你去学。想想我们上学时期,课堂学知识,课后做习题,其实就是最高效的方式。


老Z学长


高效的学习,这是让所有人想要做到的事情。

个人认为要想学习出成绩:

首先要培养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然后坚持,坚持的力量出乎你想象。以前我有个初中同学,她成绩就是中等,在我们个个想去参加工作或是非好高中不读的时候,她硬是在一个不怎么样的高中就读,而且三年后也没考上好大学,就考了个三本的普通师范。但是她努力坚持下来,现在已在重点初中当老师了,比我们现在好多同学更有成就。

最后最重要的是要认真专注。唯有认真才学得进,唯有专注才能学得牢,俗话说术有专攻就是这个道理。

综上所述,哪有什么高效的学习方法,都是一步一步认认真真努力积累下来的。


小鱼儿的生活时光


高效的学习能力是我们的必备能力,面对复杂而又紧张的现代生活,我们不得不学习一些新知识、新模式、新业态。只有具备强大的学习能力才能复杂局面中得心应手,游刃有余。

学习能力内容

学习能力不仅是我们狭隘的认为的学习知识的能力,它还包括记忆能力、学习方法、学习习惯、应试能力、言语能力、还有情绪管理、注意力等。学习能力的组成是一些复杂而又综合的运行系统,需要我们不断培养和锻炼。

说说其中的两个比较重要的方面吧!

一、记忆能力:记忆能力就是我们的输入输出能力。在平时的学习和生活中,有不少人经常说,我脑子不好,记忆力差,爱忘事。其实记忆力是可以培养的。

1.好的记忆方法。找到一个适合自己的记忆方法。

比如:

口诀法:根据学习的内容编制一个适合自己记忆的口诀或者记忆人家总结好的口诀。我在学习法律民法时,有一节自然人民事行为能力的年龄段划分比较特殊,经常会考。原文是:十六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以自己劳动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的,视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记忆口诀:16到18自己挣钱自己花。这样就很容易记住了这样一个特殊考点。

2.好的记忆时间。利用不同时间的回想和复述来巩固记忆成果。

比如:每天早晨把需要记忆的东西读出来,通过朗读背诵记忆知识。然后在每天晚上快要入睡时,把早晨背诵的东西复述一遍,就像放电影式的在脑海里重新演示一次。这样到第二天早上再强化记忆。形成一个循环的记忆闭环,既能大容量的记忆知识,还能不断将知识重现。


二、学习方法:顾名思义,学习方法就是能够增强我们学习所运用的一些适合自己的办法。

1.恰当的时间安排。

适当的时间安排是指在一些特殊的时间段进行科学学习的安排。比如:早上起来时,精神状态比较好,记忆力强,适合朗读与背诵;中午精神状态差,尽可能休息半小时,以保证下午学习的注意力能够充沛。;晚上环境一般比较安静,适合自己总结一些重要知识,归纳一天学习内容。根据自身特点,制定科学的时间安排有助于我们学习能力的提升。

2.科学的学习习惯。

其实很多人没有成才或者说没有成功,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没有形成良好的习惯。学习择同样如此,只只有科学的学习习惯才能造就高效的学习能力。

比如:学习注意力。在学习时,要保证能够沉得下去心,坐的住板凳,忍得住寂寞,聚得集精神,全身心投入到知识学习中。在玩耍是,彻底放飞自我,释放压力。做到界限分明,不掺杂,不混合。

做好总结归纳。我们的很多知识都是具有共性的,我们没有时间都学习。只有不断地在学习中总结规律性东西,才能起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效果,这样才能说是高效学习。


高效学习能力的培养也不是一蹴而就的,只要按照科学的方法不断去摸索,在不断尝试的过程中,我们的学习能力就会不断增强。


一叶孤舟在岸上


我是辛哥,从教十五年,愿意与大家分享,如果对您有帮助,请关注并点赞!


如何最有效率的学习,根据我15年的教学经验,结合我的工作实践,给您提供以下几条建议:

❶合理作息保证精力



只有休息好才能学习好,晚上休息好了白天精力充沛,更能提高听课效率和做题效率。

千万不要盲目效仿有些学霸们的熬夜学习法,这样很容易毁了身体丢了成绩。

❷制定计划规划时间



一天中有大量的可以利用的零散时间,如果我们不注意不加以利用就会从我们的指尖悄悄溜走了,这是非常可惜的。

所以我们要充分挖掘时间。比如:早饭间隙、大课间剩余时间、下午课前时间、晚饭间隙、晚上放学到睡前的时间等等。这些时间不同的学校有不同的情况、不同的人也会有不同的情况。



时间有了就要制定好一日计划,把我们找出来的时间填充上任务,每条任务前加一个方框“□”,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任务,完成后在方框里划√。方框不能省,加上一个方框是为了给自己一个仪式感,督促自己完成。

当一天结束,看到每个方框里都画满对勾的时候,心里会有一种充实而有收获的感觉,那种感觉还是比较幸福的。

❸认真听讲研究习题



毫无疑问听讲是必须的,我们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就是老师授课。所以,不要放弃听课的时间,要认真听老师讲的每一句话,每一个知识点。对于听讲中的疑问,要及时的请教老师和同学,切忌留到明天或以后。

习题训练是提高成绩的保证,做题时不能只为了做题而做题,要抱着研究的心态仔细分析、琢磨、研究每一道题。通过研究题目就能找出各个题目之间的共同特点,从而形成自己的解题规律和方法。

❹坚持到底形成习惯



任何的方法都不能让成绩一蹴而就,要想方法有效就得长期坚持,在坚持的过程中不断的磨合、修正,最终形成适合自己的最高效的学习方法。所以我们要长期坚持,时间久了就形成了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习惯形成了,学习就不费力了,效率自然提高了。

我是辛哥,希望我的回答对您有帮助,欢迎关注评论点赞。


辛哥物理


一、高效学习之听课方法:听好课的重要性就不一一赘述了,说说如何才能听好课。①预习是一个被很多说但很少人做的一件事,预习是很有必要的,预习的时候要找出不懂的知识、发现问题,带着知识点和问题去听课会有解惑的快乐,也更听得进去,容易掌握;②在听课的过程中,要参与交流和互动,不要只是把自己摆在“听”的旁观者,而是“听”的参与者,积极思考老师讲的或提出的问题,能回答的时候积极回答(回答问题的好处不仅仅是表现,更多的是可以让你注意力更集中)。③听要结合写和思考。纯粹的听很容易懈怠,能记住的点也很少,所以一定要学会快速的整理记忆。

二、高效学习之错题的重要性:题目千千万,我们是做不完的。做题是为了掌握、巩固知识点,如果已经掌握了,就没有必要再做了。考试后,逐题分析错题、失分原因——找漏洞;制定切实有效的改进措施——想办法;有针对性地加强专项训练——补漏洞。有时“亡羊补牢”已经晚了,我们更应该“未雨绸缪”。每天把学习上的问题记录下来并解决落实好。考前的模拟测试,也是一个好办法。

在哪里倒下就在哪里爬起来,面对错题,要学会反思三点:①问题到底出在哪里?②产生错误的根本是什么?③如何做才能避免下次犯同样的错误? 如果每道错题都利用好的,还怕成绩不能提高吗?

三、高效学习之记忆方法:要提高学习的记忆效率,一个好的睡眠是少不了的,睡眠好了才能有良好的精神状态,注意力才能更加集中,大脑才能清醒且充满活力。

大脑是最怕记忆杂乱无章的东西的,所以一定要学会整合知识点。把需要学习的信息、掌握的知识分类,做成思维导图或知识点卡片,会让你的大脑、思维条理清醒,方便记忆、温习、掌握。同时,要学会把新知识和已学知识联系起来,不断糅合、完善你的知识体系。这样能够促进理解,加深记忆。

纯粹的大量、长期记忆总的来说是很难的,要学会借助高效工具。①首先是速读记忆。速读记忆是一种高效的阅读学习方法,其训练原理就在于激活“脑、眼”潜能,培养形成眼脑直映式的阅读学习方式,主要练习提升阅读速度、注意力、记忆力、理解力、思维力等方面。掌握之后,在阅读文章、材料的时候可以快速的提取重点,促进整理归纳分析,提高理解和记忆效率;同时很快的阅读速度,还可以节约大量的时间,游刃有余的做其它事情。具体学习可以参考《精英特全脑速读记忆训练软件》。②其次是思维导图。学习思维导图,思维导图是一种将放射性思考具体化的方法,也是高效整理,促进理解和记忆的方法。不仅在记忆上可以让你大脑里的资料系统化、图像化,还可以帮助你思维分析问题,统筹规划。不过,要学好思维导图,做到灵活运用可不是一件简单的事,需要花费很多时间的。前面说的“精英特全脑速读记忆训练软件”中也有关于思维导图的练习和方法讲解。


疯狂小牛哈


知乎圆桌精选 · 职场新人须知 嗷!说真的,我就是靠这些记忆方法,跨考到北大中文的。答应我,死死撑住,把它看完,并实践。 今天这篇文章,是关于大段文字的记忆方法:怎么记,以及怎么才能不忘记。——是记,不是背。 呐,既然要记,肯定是要考试。一个重要前提:考试对这段文字/章节的要求是,记住主要观点、能够信手拈来,作为论据or观点本身,化为己用;但并不需要一字不差地誊写于卷面上。 先明确适用对象,我们接着说方法。长文+难啃预警,3400字(我已经尽量简洁),并且枯燥抽象。答应我,死死撑住,把它看完,并实践。 【想长期记忆知识,必须经过“加工”;机械复述并不能有效增强记忆 】 1、 不要直接背诵书上的叙述性文字,一定要经过自己的加工:比如用自己的语言叙述出来。 其一,考研为例。它需要的是长时记忆,而短时记忆转为长时记忆的关键,就在于加工(对知识点加以自己的处理)的精细程度。 长时记忆是指信息经过充分的和有一定深度的加工后,在头脑中长时间保留下来。这是一种永久性的存储。它的保存时间长,从1分钟以上到许多年甚至终身;容量没有限制。( 彭聃龄《普通心理学》) 如果仅仅是按照书本的叙述逻辑、具体表达来记忆,时效是极其有限的。——这种记忆方式属于机械重复,研究表明:只有机械复述并不能加强记忆。(《普通心理学》) 关于“加工”,一个插叙:看过《天才枪手》的胖友,应该记得琳在跨国作弊时,记住大量试题答案的方法,是把它们在想象中编成了钢琴谱。 【精细复述:把要记住的内容和已有的知识经验联系起来 】 其二,背东西不是一次就能记住的,需要重复。如果仅仅是重复书上的表达,在第二次、第三次记忆时,耗费时间很多。有两方面原因:一是首次记忆不够牢固,二是书上的表达往往过于详实,内容量大。 如果是精细加工呢?首次记忆也未必比直接背诵来得慢。书上的叙述,是作者的逻辑系统、语言系统——于我们是陌生的,这时我们记忆的东西包括知识本身(陌生)、以及叙述方式(依然陌生);而转换为自己熟悉的语言系统(相对口语化),会更容易记住。 精细进行复述是存储信息最有效的方法,它是指把要记住的内容和已有的知识经验联系起来。(《普通心理学》) 单词的联想记忆法,就是用的这个原理。但需要意识到,我们的语言系统、叙述风格,也属于“已有的知识经验”。——这是转换为自己的语言,能够高效记忆的原因之一。 而之后的重复记忆,因着熟悉自己语言系统、逻辑习惯的缘故,也会更省时高效。 这里插叙一段:一般来说,书本的表述详实、细节丰盈,是为了让读者更好地理解。但绝非需要全部记忆,往往提取最关键的某(几)句话,就足够了。 【如何用自己的语言叙述出来?记“点”信息,然后连“点”成“线” 】 2、 如何用自己的语言叙述出来?这是症结所在。一般来说,书本自身的表述,就已经超出我们原有的知识体系、语言体系,哪还能有自己的语言? 我的想法是:记忆书本原有的关键词、知识点等“点”信息;而后自己去连“点”成“线”——指的是把这一块的“点”信息串成有逻辑的内容。 怎么联系? 记住关键词和知识点之后,记关系:并列?因果?时间?空间?人物事件? 然后合上书本,用自己的语言逻辑,语言系统,把关键词串起来。——想想把关键词连接起来的是什么?有哪些词:主语、量词、连接词等等;哪些关系:因果关系、并列关系等等。把细节填充进去。 一颗新鲜的栗子:《自控力》关于睡眠的表述:长期睡眠不足让你更容易感到压力、萌生欲望、受到诱惑。你还会很难控制情绪、集中注意力。 关键词已标出,关系是因果。串起来是:长期睡眠不足的危害有:增加压力、减弱自控力、情绪失控、注意力不足。(并非范本,不看屏幕,自己说出来的那段话,才属于你;另,这段没有记忆价值,只是打颗栗子) 试一试,串起来并不难,但需要你调动大脑去思考,可能会磕巴,但一定能做到。——一定要有串起来进行表述的这个动作:一则为了更好的记忆;二则先行锻炼逻辑关系的梳理,考试答题时思路流畅。 【连“点”成“线”,为了更好地记忆,也为了更流畅地答题 】 记忆关键词-串起来,好处:一、只需记关键词和逻辑关系,省时;二、“串起来”相当于进行了编码(心理学名词,意指对知识点的加工处理),一定程度上来说是自己的语言;三、“串起来”时,有主动召回知识点的行为,相当于检测,主动召回而非机械重复,才是记忆的关键。 对于论述性考试题来说,什么样的记忆程度可以称得上合格? 这么说吧,观点你都记得,但没有逐字逐句地记忆;能够流畅地信手引用,作为自己论点的支撑。 以上会有些抽象。我的经验的来源,是我对文学理论考试(很多很枯燥很艰涩)的记忆方法。考中文系or相关专业的人,可参考写给考中文系的丨西方文论&古代文论,我的答题思路,会对本文有更明晰地理解。 【记“少”不记多,反而会记住更多】 记忆的诀窍,是记“少”不记多;而后由“少”记多。 Emm什么叫做记“少”:如果是某一块知识点,有很多诠释性的句子,彼此补充、互相解释,那么选取最核心的那句话进行记忆(不必非是一句话,两三句都可以),剩下的暂时舍弃,即使它们补充了许多细节,但只记核心句即可。 这么做的原因是: 其一,如我之前所述,教材/论著上的表达,往往过于详实、细节丰盈、内容量大,但书本是为了帮助理解——既然要学习,那么这本书于我们而言有太多“新知”,详实的细节讲述是必要的。但并非需要我们全部记忆,往往提取最关键的某(几)句话,就足够了。 其二,以期末论文为例,开始写作前,我们会有一个收集素材、积累论据、形成论点的准备工作。你看到的很多材料、观点,都会觉得很有用,然后一一划线、一一扔进word。但真正写的时候呢?往往一整块的材料(围绕着一个核心观点),你只提炼出了一句话,用在你的论文中。 论述题(考研政治or专业课)的答题,就相当于写作/写论文,而非背诵默写原文。除了那些真正需要一字不差誊写的(很少很少),基本上都是看个人自由发挥。 其三,关键是你记不完,即使当时记完了,考试时候一紧张,也容易忘记前后顺序,然后像多米诺骨牌效应一般,一崩全崩。哈哈哈哈哈哈。 你要有取舍的勇气和决心。记“少”会让你记得更多,并不是让你真的舍弃。——这点需要看下文。 【记“少”的终极目的,是为了更好地记“多”,看这里看这里】 我说记“少”,是指在第一遍第二遍记忆时。 这时候的记“少”,可以减少任务量、缩减复习时间;而且,由于“少”,也熟悉得更快,记得更牢,能够提高记忆内容的覆盖面:当考试时,基本上能做到把关键观点罗列出来。(时间不足时,尤其需要这么做) 然后,开始由“少”记多。这一过程,放在后几遍复习之中。(从第几遍开始记“多”,自行决定) 呐,先说怎么做:比如某一段重要文字,你之前记了两个核心观点。在第三遍复习时,核心观点已成为你的“已有的知识经验”。 记忆依赖于人已有的知识结构,只有当输入的信息以不同形式汇入人脑中已有的知识系统时,新的信息才能在头脑中更好地巩固下来。(《普通心理学》) 把这一段落剩下的陌生知识点(只是相对陌生,它与之前记下的核心观点,有千丝万缕的关系),与已有的知识经验结合记忆,会更高效。如果一开始就记“多”,相当于全部在记忆陌生知识,两者高下立见。 【无论时间是否充足,都先记“少”;但如果最后只记住了“少”,那也很能打】 另外,还有很重要的一点是:当你真正理解、牢固记忆了某一段落的核心观点之后,在后续记“多”时,你会觉得剩下的几乎不需要记了,它们表达的和核心观点无大差别。 这是因为,一开始这块知识点对我们全部是陌生的,所以才觉得全部需要记忆,但是熟悉之后,方能看到它们的共通之处。 那么这个时候,“少”也不必再增多。 我的建议是,无论时间是否充足,在面对大量需要记忆的内容时,都先记“少”,有时间继续记“多”。 读到这里的你,可以说是很优秀了23333。总结一下: 1、想长期记忆知识,必须经过“加工”;机械复述并不能有效增强记忆 2、精细复述:把要记住的内容和已有的知识经验联系起来 3、如何用自己的语言叙述出来?记“点”信息,然后连“点”成“线” 4、连“点”成“线”,为了更好地记忆,也为了更流畅地答题 5、记忆的诀窍,是记“少”不记多;而后由“少”记多。 ok,关于高效记忆大段文字,总结了很多可以实际操作的方法,希望大家不要嫌弃枯燥,结合实践,认真用起来。加油加油加油,考试季顺利顺利顺利~ 码字不易,费时费心,如果文章对你有帮助或启发,记得花1秒钟点个赞。谢谢你。:) 另外,小声建议你花3秒时间,。学霸养成丨思维丨心理丨方法论。 微信后台回复“早起”,教你:我是如何在没有闹钟的情况下,十年如一日六点起床的~ 回复“笔记”,教你:从哈工大化学跨考到北大中文系,我是如何做专业课笔记的; 后台回复“读书”,教你1小时读60~100页书的方法~ 编辑于 2019-04-12・著作权归作者所有 酒酿樱桃子 前排感谢冷冷小姐姐~感谢分享 艾萨克刘 写的好有逻辑。前面部分是费曼技巧的具体操作示范~后面的先记少再记多的技巧很棒啊,学习确实应该先抓主要矛盾,而不是一开始就陷入无穷细节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