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银行定存,要怎样防止被忽悠购买理财,存款变保单?

古情浓意


确定销售人员是银行的还是合作方的,有些保险公司或者证券公司会派人在大厅蹲点。


俗索


我是金融小白,很高兴与大家分享我的观点。

存款变保险的案例,我想很多朋友可能都在新闻媒体上看到过类似的报道,其实这样的情况对于在银行工作的来说,并不是什么新鲜事,大概在2015年之前吧,类似的情况还比较多,经过近几年的整顿,存款变保险的情况大幅下降。如何避免存单变保险个人建议如下:


第一,态度坚决,很多打算存定期的,去银行柜台之后,听大堂经理和柜员介绍定期存款利息很低之后,内心是有很大变化的,期望着能有利息高一点的产品,银行工作人员顺水推舟,如果存款人态度坚决,银行也没有什么好的办法。

第二,加强学习,很多存单变保单的案例中,很多消费者文化程度不高或者对金融产品不够了解,加上银行专业人士的讲解(忽悠),在诱导之下购买保险的可能性大大提升。如果消费者对金融产品多一份了解,也许情况就大不一样。


就目前来看存单变保单,从地区来看主要集中在乡镇地区,乡镇地区老百姓储蓄率很高,对金融产品不了解,对于不用的闲钱很多老百姓要求存3年或者5年,这样于保险产品期限基本吻合,存单变保单的概率很高;从购买者年龄来看,基本以中老年为主,中老年人花钱的地方不多,乡镇的老年人存着养老,城市的老年人每月有固定的退休金。

为何存单变保单的情况屡禁不止?关键在于有钱可赚,在2010年左右很多保险公司给予银行代销保险产品的佣金非常高,每万元可达4-500元,而银行给予员工可达300元,如果一个柜员一天卖10000元保险,当天绩效就能拿到300块钱,以此类推,很多乡镇地区的银行员工,每年卖保险增收数万元,有些远远超过基本工资。笔者一位县级支行的同事,每年卖保险的金额高达1000万以上,在前几年奖励比较高的时候,每年卖保险收入可达30-40万,综合收入能超过50万,比支行行长收入还要高,在三线城市的县城,这样的收入令人羡慕。



当然,近年来随着监管整治市场乱象的开展,以及监管力度的加大,所有银行都在执行“双录”,所谓“双录”就是录音录像,特别是对于办理理财、保险类的产品,主要是为了保障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在2015年以前,很多保险公司还安排专人在银行进行驻点,协助银行卖保险,后来监管禁止进行驻点。如果有消费者认为银行存在误导或者故意隐瞒产品信息的,千万不要忍气吞声,可以大胆向银保监局或者人民银行进行投诉。


金融小白


国内的银行都是有揽储任务的,一般大家经常做理财的时候,或者经常在某个银行定存的时候,都会有人推荐利率比较高的理财产品,现在的理财产品4个点左右的都是低风险的产品。

但是今年疫情蔓延,有很多的银行也是很困难的,尤其中小银行,最近的邮储都推出了5年5个多点的揽储定存,中小银行3年4个多点的定存更是很多。

这样一比较就能看出来,现在的经济真的很难,连大银行都出这种活动,可想而知小银行怎么过。

定存是比理财安全的,大家都知道,这种活动一出,理财基本上同等利息的都会歇菜。

大家去银行做定存,基本都是按年来算的,定存时间越长利息越高,而理财不同。

理财大部分都是3个月起的,只要利息不是很高,都是低风险的。

要想不买理财产品,首先要克制住高利息的诱惑,坚持做定存,谁也不敢让你做理财的。

大中银行还好说一些,小银行理财也是有任务的,经常会用高利息忽悠一些熟人,因为信任关系大家可能都会买一些。

小银行的理财产品有的利率很高,但是这里面的风险巨大。

前面经常有新闻报道,某银行的理财经理,用6个点的理财利息忽悠熟客购买,然后这些钱并没有进入银行的账户,而是进入了某P2P公司。

P2P公司给11点的利息,经理躺赚5个点,每年光利息赚几百万,但是国家严打,很多老客户血本无归。

我身边也有这样的人,大部分人都是贪图高利息,不清楚风险,而且被信任冲昏了头脑,国债,定存,4个点的理财都是可以购买的,但是不要把所有的资产都放在一个篮子里,


投资新势力


有关键词、公司印章和理财官网识别等方法,具体如下。

一、关键词识别真假理财:存折、存单、

让银行人员把产品的关键内容简单地写在一张纸上,比如产品名称、产品性质、资金的安全性和收益性等等,然后让TA签名。待对方拿正式文件让你签名时,不管是纸质的还是电子的文件,让TA把文件中,同样的关键词找出来,然后一一对照,如果两者是一样的,且产品名称带存折或存单等关键字眼,产品性质是存款是储蓄,本金安全性是100%保证,利率也是银行单利,那是银行存款的可能性很大。否则你不签名就是了,很可能不是存款。

二、公司印章识别真假理财:

中国金融行业目前还不是混业经营,不同公司不能既经营银行产品,又经营保险产品,又经营信托产品。就算是平安金融集团拿了金融全部牌照,可以经营银行、保险、信托等金融产品,但也是以平安银行、平安保险、平安信托等公司名称去经营,它们的合同上盖的公司印章也是有“平安银行、平安保险、平巡信托”等关键字样的,以区别产品名称和产品性质。

所以你在签字之前,一定要仔细看看公司印章,如果印章是某某银行字样,而不是某某保险公司,那你签的文件就是银行的产品,不是保险。

三、官网识别真假理财:

2018年4月份,原来的银监会和保监会合并为银保监会,负责监管银行业和保险业。银保监会为了监管理财行业,授权了《中国理财网》为唯一的官方网站,在上面能够查到的理财产品很多详细信息:公司名称、公司性质、产品名称、产品性质等内容,让你一目了然,是不是理财产品? 是哪家公司发行的理财产品?都一精二楚。你打开正确的#《中国理财网》官方网址#

https://www.chinawealth.com.cn/zzlc/jsp/lccp.jsp,

然后在理财产品中找到产品编码输入框,输入文件上带C字开头的产品编码,然后点查询,如果有内容出现,就是理财产品,然后也能知道是什么公司的理财产品。如果搜不出来,就不是理财产品或者不是正规的理财产品,这个时候你就要当心了,千万别签名。具体如图。

希望以上内容对你和你的朋友们有帮助,关注”爸爸妈妈的理财方案“持续收看理财干货


爸爸妈妈的理财方案


有钱存银行是对的,是个好习惯。小额一般都让你去机器上操作,不会也没关系,大厅里会有人帮助你的,保安都成行家了。

去银行柜台存定期时都会给你推荐个比你要存的高的理财产品或保险产品,此时你别贪小利直接拒绝。如果你的立场不坚定就有可能存成不保本的理财产品,我一般在去之前已经做好了功课,用再高的利息引诱我也是没用的。再说了现在银行的利率都不算高,大额存单也就给你4%多一点。

网上银行已经很方便了,不管是存定期还是买理财,现在我都在手机上操作,省去了去银行排队的烦恼,关键是随时随地都可操作,就没必要再跑银行了,不会的就好好学学吧。


学过无痕


朋友们好,这个问题相对简单,因为理财和银行定存,有本质的不同非常容易辨别。


而且存款和保单,操作的流程和地点也不同。

首先,来深入了解,存款与理财保单的主要区别:

张大姐拿了5万元去银行存定期,可是又怕忽悠成理财,于是拉着自己的舞伴,隔壁老王一起去。

刚进银行,有一位营销员热情地迎接了来,说:你好,大姐你真年轻啊,是存款吧?正好我们这有一个,新推出的,5年定期,5%的利,而且现在买定期还送一桶花生油。张大姐好开心。

这是老王,瞪了一眼张大姐,问营销员说:这个5年定期,能随时提前支取吗,有利息吗?营销员说能提前取。老王说:我问的是能随时提前取吗,取的时候按什么利息算?营销员默默无语。老王又问:是在柜台办理还是在那边的理财专区办理,享受存款保险保护吗?


营销员说这是新产品,在专区办理,没有存款保险保护但是很安全。

王大姐瞬间明白了,感动的拽着老王说谢谢。老王说这是我应该做的,理财我们还要多学习呀。

小结:存定期和理财保险,有诸多差异,很容易辨识。

其次,来了解定存,与理财保险的主要区别:

1,流动性。定存可以提前支取,而且享受利息(例如活期)。理财保险,中途退保,会被扣除现金价值。

2,期限,存款方式。定期存款最长5年,多周期可选,需要一次存入。理财保险周期不等,相对较长,从3~5年至终生,可以趸交也可以分期,以分期缴费为主。

3,安全性不同。存款保本保息,固定利率,刚性兑付享受存款保险保障。理财保险,现金价值安全性相对较高,大多为浮动收益,


同时附加分红和人身保障。

小结:定存和理财保险,有许多具体的区别容易辨别。

最后,来做总结分析:

了解一些定存和理财保险的基础知识,按照实际的需求来选购,购买前多咨询,特别是避免,短时间内,当场做决定,是有效避免买错产品的法宝。


理财迦


打算简单分两方面说一下:

  1. 存款为啥会变成保单,怎样防止出现;

  2. 存款和保单的优劣势对比。


先要吐槽一下,不吐不快。

听说某某阿姨去叉叉叉银行存款却拿着保单回家,被儿女一顿批评,网络时代极大的诠释了什么叫做“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

前些年的标题党们最乐意干这种事,惊闻什么什么不利于健康等等,然后长辈们特别乐意转发,你有没有收到爸爸妈妈的类似提醒呢?这两年好多了,自媒体平台度过前期野蛮生长,持续对标题党们的长期高压打击,让他们逐渐淡出用户屏幕了。


话说回来,怎样防止极低概率出现存款变保单呢?

我身边没有人存款变成保单,不知道你有没有无限接近过真实案例呢?

一般情况去存款的流程是:取号排队->办理存款->拿着存折或银行卡走人,没有多余的环节,银行柜员也不会多说什么废话,说的最多大概是提醒签字。

银行的保单一般属于3-5年的理财,在理财区域办理,有专门的理财经理帮助办理,问题来了,顾客到银行存款,什么时候进入所谓到保险陷阱呢?

进大门大堂经理上来搭话的时候,问办什么业务,答存款,又问有利息高的要不要了解,答了解一下,那么他们的故事就开始了。想要避免非常容易,告诉对方自己是来存款的,多说两遍。


银行保险都是严监管金融机构,目前很多地区一年期以上保险需要录音录像,进一步明确责任,以后谁也不要说谁骗了谁。


存款好,还是保险好,两者有什么区别?

不同的产品,定位不同,二者的监管部门已经合并两三年了,大机构不太可能胡来,看自媒体文章要有自己的判断。就像好多自媒体以前说网贷怎样好,很多人入坑了吧。

  1. 期限上,存款短一些,保险长一些甚至可以终生持有;

  2. 利率上,存款有固定利率,上浮之后也比较低,保险高一点,估计存款变保单的储户是看中利率高而忽视期限长的吧,突然急用钱又取不出,爆了;

  3. 提前支取上,存款不损失本金,保险会损失本金,也是一个爆炸点;

  4. 其他区别不太重要了。


总结一下:保险和存款都是家庭资产配置不可缺少的部分,各有作用,谁也取代不了谁,呼吁银行和保险客户经理恪守职业道德,帮助客户客观分析资产配置优缺点,让客户自己做正确选择。




财来不会晚


回答这个问题之前,要先明确一点,如果是短期的话,建议可以买银行的稳健类理财。

现在来回答您的问题:

1、建议要在柜台办理,要出凭证。仔细查看凭证上是不是写的定期存款、储蓄存款之类的字样。

2、注意时间时间长短,一般告诉你一存就是5年不能取的,一般就是保险类产品。一定要注意。

3、存款方式。如果告诉你,每年存,存3年、5年、10年,一般也是保险。

4、注意利率,现在市面上大额存单的一般城商行最高为4.2625%,期限为3年、5年。

事后办理注意:

办完一个月左右到柜台要求查,办的什么业务,查:

1、是不是显示定期。

2、是不是理财。

3、是不是保险。

打总行级客服电话查:

1、是不是显示定期。

2、是不是理财。

3、是不是保险。


视频娱乐王


看这个问题,提问题的朋友应该是被忽悠过,或者是看了太多被忽悠的新闻。不可否认,某些银行里面确实存在一些忽悠人的操作,但这不是普遍现象,更多的属于特例。

为了防止自己被忽悠,其实操作起来,也很简单,记住一句话就够了——“不忘初心,拒绝一切推荐”。

你去银行就是做定存的,在选择业务的时候,也只选择定存这一项,其它完全不考虑。有人向你推荐任何高收益的东西一律拒绝,这样绝对不会被忽悠了。

我在这里给你推荐一个模范人物——唐僧。唐僧的初心就是去西天大雷音寺取经,路上遇见美女佳人、王权巨富的诱惑,全当没看见、没听见。你只要有唐僧的信念,就能不被忽悠。

如果业务员跟你说,“您看看这个吧,送十颗鸡蛋”,然后你问一句“鸡蛋是笨鸡蛋吗?”。那你就离上当不远了。如果你直接拒绝了,就相当于把对方封死了。

如果还担心被忽悠了,那你再做两件事情:

一、只要是对方让你签字,你就仔仔细细的看清楚内容,如果内容没看清楚,不要轻易签字。

二是看清楚最后拿到的回执。如果显示的是定期存款,那就没问题;如果现实的不是,那就有问题。一定要现场搞清楚所有心里的疑问。


红枫财侠


去银行存钱时,首先要清楚当下银行的存款利率高低,如果银行工作人员推荐收益更高的产品,那么大概率会是理财产品或者保险了。


理财产品不能说不好,最怕推荐的都是不保本的高风险理财产品,收益不一定有,本金可能会损失。保险不能说不好,期限往往过长,真实收益率往往只有2%左右,流动性极差,一旦提前支取就会损失大量本金,收益更是一分钱没有。


当下选择银行普通定期存款的话,存两年以内就不如直接放到余额宝或者微信零钱通,收益率基本相当,还更加灵活方便,安全性也有保障。三年期和五年期存款利率往往不过是3.5%左右,只有5万元起存的大额存款和20万元起存的大额存单能达到4%以上,一般最高不超过4.2625%。


知道了存款利率,在银行员工推荐产品时就有了初步的判断依据。某些银行员工推荐的理财产品或者保险,往往会宣称年收益率4%以上,甚至接近5%,即便是规定不能这样宣传,实际也达不到。


现在银行卖保险一般都会要求双录,即录音和录像,在存钱的时候就要先表明态度,明确告知业务人员不买理财产品和保险。如果银行工作人员继续推荐,可以多强调几遍。


理财产品也好,保险也好,钱存进去,银行卡上就查不到了,回执单也与普通存款不一样,这也是最为重要的查证方法。


办理完存款后可以第一时间通过手机银行或者自助取款机查询余额,如果查不到,就可以立即找银行工作人员咨询。银行渠道的保险有15天左右的犹豫期,退保不会损失本金,如果是被购买了理财产品,开放式理财产品可以随时退出实时到账,封闭式理财产品在认购期(募集期)内随时可以撤销,因此也是大概率可以退的。


即便是遇到误买理财产品和保险的情况,银行拒绝退款,也可以向银保监局及人民银行投诉,还可以录像作为证据,向媒体和社会求助,一般都能得到很好解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