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治通鉴》的真正精髓在哪里?

历史小怀表


了解《资治通鉴》是从听了河北党校的丁万明教授主讲的百家讲坛,反复听了几遍,还是意犹未尽。这部北宋大政治家司马光耗时19年主编的编年史通体巨著,记录了上起春秋战国,下至宋朝建立之前,中国社会1362年的历史。

据说毛泽东主席曾经读过17遍原著。它最大的精髓之处就是展示了王朝兴衰交替的沧桑历史,揭示了期中蕴含的历史发展规律,总结了历朝历代帝王治国理政的智慧。《资治通鉴》是研究1362年期间中国历史的珍贵史料,是司马光留给人类社会宝贵的精神财富。


天下文枢2020


《资治通鉴》的精髓内容以政治、军事和民族关系为主,兼及经济、文化和历史人物评价,目的是通过对事关国家盛衰、民族兴亡的统治阶级政策的描述警示后人。

  《资治通鉴是北宋著名史学家、政治家司马光和他的助手刘攽、刘恕、范祖禹、司马康等人历时十九年编纂的一部规模空前的编年体通史巨著。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62年的史实。在这部书里,编者总结出许多经验教训,供统治者借鉴,宋神宗认为此书“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即以历史的得失作为鉴诫来加强统治,所以定名为《资治通鉴》。

  《资治通鉴》全书294卷,约300多万字,另有《考异》、《目录》各三十卷。是我国编年史中包含时间最长的一部巨著。

在这部书里,编者总结出许多经验教训,供统治者借鉴,书名的意思是:“鉴于往事,资于治道”,即以历史的得失作为鉴诫来加强统治,所以叫《资治通鉴》。



请问填写什么龙飞凤舞


使古代帝王从历代“治乱兴亡"中取得鉴戒。同时,人们也能从中得到做人谋事的经验教训。


领袖诗人卢伟宗


我疑惑很多人把资治通鉴看作是讲权谋的书。其实资治通鉴就是编年史。

是为了方便皇帝看来参考,懂得治国道理。

司马光一个堂堂正正的史官,议论也是堂堂正正的;

列出阴谋诡计种种丑恶是提醒人不要再走歪路。并不是教唆人去权谋取利。

但现在还有一些人想从这里学些什么权谋,市侩哲学。真是走错路子了。

这本书在那时来看是比较方便的工具书。

你想了解历史的话,现在有更多更优秀的工具书可以看。

友情提示:无论是春秋、战国、秦汉、三国直到北洋。哪个历史阶段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往前走,一直在进步。这个过程难免会有一些手段,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但历史并不是教你诈。书是好书,我们要学到,用好。才能往前走。

读书是一辈子的事

书是好书,就看人是否正经?




岱下木子憨


全书背景

《资治通鉴》是北宋司马光耗时19年主编的一部规模空前的编年体通史巨著。从周威烈王写到五代后周世宗,涵盖16朝1362年的历史。

《资治通鉴》的内容以政治、军事和民族关系为主,兼及经济、文化和历史人物评价,目的是通过对事关国家盛衰、民族兴亡的统治阶级政策的描述警示后人。论其地位,可用清人王鸣盛的一句话来概括:“此天地间必不可无之书,亦学者必不可不读之书也。”

10句精髓赏析

1、“君子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正道,得志则与民由之,不得志则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是之谓大丈夫。”

【译文】君子处世堂堂正正,行天下之正道,得志便带领百姓,同行正道;不得志便洁身自好,独行正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这才能算得上是大丈夫。

2、“夫信者,人君之大宝也。国保于民,民保于信;非信无以使民,非民无以守国。是故古之王者不欺四海,霸者不欺四邻,善为国者不欺其民,善为家者不欺其亲。不善者反之。”

【译文】信誉是君主至高无上的法宝。国家靠人民来保卫,人民靠信誉来保护;不讲信誉无法使人民服从,没有人民便无法维持国家。所以古代成就王道者不欺骗天下,建立霸业者不欺骗四方邻国,善于治国者不欺骗人民,善于治家者不欺骗亲人,只有蠢人才反其道而行之。

3、“任人当才,为政大体,与之共理,无出此途。而之用才,非无知人之鉴,其所以失溺,在缘情之举。”

【译文】重用有真才实学的人,是治理国家的基本原则,与有识之士齐心协力地处理政事,也并不例外。但以往在任用贤才的时候,那些掌权的人并非不具备知人善任的见地,之所以存在很多弊病,是由于过多地考虑情面的缘故。

4、“国虽大,好战必亡;天下虽平,亡战必危。夫怒者逆德也,兵者凶器也,争者末节也。夫务战胜,穷武事者,未有不悔者也。”

【译文】国家虽大,喜好战争必定灭亡;天下虽然太平,忘掉战争必定危险。愤怒是悖逆之德,兵器是不祥之物,争斗是细枝末节。那些致力于战伐争胜、穷兵黩武的人,到头来没有不悔恨的。

5、“法者天下之公器,惟善持法者,亲疏如一,无所不行,则人莫敢有所恃而犯之也。”

【译文】法律是天下共同遵守的准绳,只有善于运用法律的人,不分关系亲疏,严格执法,无所回避,才能使所有的人都不敢倚仗权势而触犯法律。

6、“贤而多财,则损其志;愚而多财,则益其过。且夫富者众之怨也,吾既无以教化子孙,不欲益其过而生怨。”

【译文】贤能的人,如果财产太多,就会磨损他们的志气;愚蠢的人,如果财产太多,就会增加他们的过错。况且富有的人,往往会成为众人怨恨的目标,我既然没有教化子孙的才能,也不愿增加他们的过错而落下怨恨。

7、“知过非难,改过为难;言善非难,行善为难。”

【译文】知道自己的过错并不难,改正过错才是难的;说好话并不难,做好事才是难的。

8、“无纾目前之虞,或兴意外之变。人者,邦之本也。财者,人之心也。其心伤则其本伤,其本伤则枝干颠瘁矣。”

【译文】如果不解除眼前的忧患,也许还会引起意外的变故。百姓是国家的根本,财力是百姓的核心。核心受到伤害,根本也就会受到伤害;根本受到伤害,枝干也就会倾倒枯槁。

9、“为女不正,虽复华色之美,织纴之巧,不足贤矣;为臣不忠,虽复材智之多,治行之优,不足贵矣。何则?大节已亏故也。”

【译文】做女人不正派,即使有如花似玉的美貌,纺纱织锦的巧手,也称不上贤惠了;做臣子不忠诚,即使才气过人,足智多谋,政绩卓著,也不值得看重了。什么缘故呢?因为大节已经亏缺了。

10、“行一不义,杀一无罪,而得天下,仁者不为也。”

【译文】即使做一件坏事,杀一个无辜人便可得到天下,仁爱的人也不会去干。

总结

《资治通鉴》在总结历代兴亡实践中,特别强调领导者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重视人君的才能、素质和品质对于国家兴衰的重大影响!

全书告诉我们最重要的一句话就是:

“国虽大,好战必亡。”

以上仅为个人观点,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梦梦的考研日记


这本巨书其中两面重点是教执政者“修心”,重点讲“仁、明、武”。另一面则是“治国之要用人经略”。

内容以政治、军事、经济、和历史人物评价为主,目的是记录描述总结对造成国家盛衰兴亡的君臣执政之策,君臣关系,君民关系,官民关系,望后世从政者能从中吸取教训,以史为鉴,怎么样去做一个好皇帝或者执政人,如何才能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如何巩固国家强盛实力,以安万民。


诗回万古


司马光写《资治通鉴》,是写给皇上看的,让皇上学习历史,从中找到治国理政的经验教训。而我这本书,是写给我自己看的,是写给和我一样的普通人看的,让人们从中找到自己安身立命、经营事业和人生的经验教训。正如宋神宗在为《资治通鉴》御制序言中所说:“君子多识前言往行以畜(音xù,养育之意)其德。”我们读《资治通鉴》的目的,就在于“畜德”,提高自己的智慧和修养。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512, "vposter": "http://p0.pstatp.com/origin/tos-cn-i-0022/e1754e921665499d90c38dfd7d0d904e\

苏莱曼1224


总结历代兴亡实践,强调领导者历史责任感、使命感。需精心研读才能吃透,


王维东


《资治通鉴》在总结历代兴亡实践中,特别强调领导者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重视人君的才能、素质和品质对于国家兴衰的重大影响!

我们常说,“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司马光更强调“人君”尤其要负主要历史责任!



中文宣魏良鹏


《资治通鉴》是北宋司马光耗时19年主编的一部规模空前的编年体通史巨著。从周威烈王写到五代后周世宗,涵盖16朝1362年的历史。《资治通鉴》的内容以政治、军事和民族关系为主,兼及经济、文化和历史人物评价,目的是通过对事关国家盛衰、民族兴亡的统治阶级政策的描述警示后人。论其地位,可用清人王鸣盛的一句话来概括:“此天地间必不可无之书,亦学者必不可不读之书也。”

这么长的一部书,如果你没有那么多时间读全文的话,可以看看下面这浓缩了整部著作精华的10句话,保证让你受益良多!

1、君子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正道,得志则与民由之,不得志则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是之谓大丈夫。

【译文】君子处世堂堂正正,行天下之正道,得志便带领百姓,同行正道;不得志便洁身自好,独行正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这才能算得上是大丈夫。

2、夫信者,人君之大宝也。国保于民,民保于信;非信无以使民,非民无以守国。是故古之王者不欺四海,霸者不欺四邻,善为国者不欺其民,善为家者不欺其亲。不善者反之。

【译文】信誉是君主至高无上的法宝。国家靠人民来保卫,人民靠信誉来保护;不讲信誉无法使人民服从,没有人民便无法维持国家。所以古代成就王道者不欺骗天下,建立霸业者不欺骗四方邻国,善于治国者不欺骗人民,善于治家者不欺骗亲人,只有蠢人才反其道而行之。

3、任人当才,为政大体,与之共理,无出此途。而之用才,非无知人之鉴,其所以失溺,在缘情之举。

【译文】重用有真才实学的人,是治理国家的基本原则,与有识之士齐心协力地处理政事,也并不例外。但以往在任用贤才的时候,那些掌权的人并非不具备知人善任的见地,之所以存在很多弊病,是由于过多地考虑情面的缘故。

4、国虽大,好战必亡;天下虽平,亡战必危。夫怒者逆德也,兵者凶器也,争者末节也。夫务战胜,穷武事者,未有不悔者也。

【译文】国家虽大,喜好战争必定灭亡;天下虽然太平,忘掉战争必定危险。愤怒是悖逆之德,兵器是不祥之物,争斗是细枝末节。那些致力于战伐争胜、穷兵黩武的人,到头来没有不悔恨的。

5、法者天下之公器,惟善持法者,亲疏如一,无所不行,则人莫敢有所恃而犯之也。

【译文】法律是天下共同遵守的准绳,只有善于运用法律的人,不分关系亲疏,严格执法,无所回避,才能使所有的人都不敢倚仗权势而触犯法律。

6、贤而多财,则损其志;愚而多财,则益其过。且夫富者众之怨也,吾既无以教化子孙,不欲益其过而生怨。

【译文】贤能的人,如果财产太多,就会磨损他们的志气;愚蠢的人,如果财产太多,就会增加他们的过错。况且富有的人,往往会成为众人怨恨的目标,我既然没有教化子孙的才能,也不愿增加他们的过错而落下怨恨。

7、知过非难,改过为难;言善非难,行善为难。

【译文】知道自己的过错并不难,改正过错才是难的;说好话并不难,做好事才是难的。

8、无纾目前之虞,或兴意外之变。人者,邦之本也。财者,人之心也。其心伤则其本伤,其本伤则枝干颠瘁矣。

【译文】如果不解除眼前的忧患,也许还会引起意外的变故。百姓是国家的根本,财力是百姓的核心。核心受到伤害,根本也就会受到伤害;根本受到伤害,枝干也就会倾倒枯槁。

9、为女不正,虽复华色之美,织纴之巧,不足贤矣;为臣不忠,虽复材智之多,治行之优,不足贵矣。何则?大节已亏故也。

【译文】做女人不正派,即使有如花似玉的美貌,纺纱织锦的巧手,也称不上贤惠了;做臣子不忠诚,即使才气过人,足智多谋,政绩卓著,也不值得看重了。什么缘故呢?因为大节已经亏缺了。

10、行一不义,杀一无罪,而得天下,仁者不为也

【译文】即使做一件坏事,杀一个无辜人便可得到天下,仁爱的人也不会去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