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治通鑑》的真正精髓在哪裡?

歷史小懷錶


瞭解《資治通鑑》是從聽了河北黨校的丁萬明教授主講的百家講壇,反覆聽了幾遍,還是意猶未盡。這部北宋大政治家司馬光耗時19年主編的編年史通體鉅著,記錄了上起春秋戰國,下至宋朝建立之前,中國社會1362年的歷史。

據說毛澤東主席曾經讀過17遍原著。它最大的精髓之處就是展示了王朝興衰交替的滄桑歷史,揭示了期中蘊含的歷史發展規律,總結了歷朝歷代帝王治國理政的智慧。《資治通鑑》是研究1362年期間中國歷史的珍貴史料,是司馬光留給人類社會寶貴的精神財富。


天下文樞2020


《資治通鑑》的精髓內容以政治、軍事和民族關係為主,兼及經濟、文化和歷史人物評價,目的是通過對事關國家盛衰、民族興亡的統治階級政策的描述警示後人。

  《資治通鑑是北宋著名史學家、政治家司馬光和他的助手劉攽、劉恕、範祖禹、司馬康等人歷時十九年編纂的一部規模空前的編年體通史鉅著。記載了從戰國到五代共1362年的史實。在這部書裡,編者總結出許多經驗教訓,供統治者借鑑,宋神宗認為此書“鑑於往事,有資於治道”,即以歷史的得失作為鑑誡來加強統治,所以定名為《資治通鑑》。

  《資治通鑑》全書294卷,約300多萬字,另有《考異》、《目錄》各三十卷。是我國編年史中包含時間最長的一部鉅著。

在這部書裡,編者總結出許多經驗教訓,供統治者借鑑,書名的意思是:“鑑於往事,資於治道”,即以歷史的得失作為鑑誡來加強統治,所以叫《資治通鑑》。



請問填寫什麼龍飛鳳舞


使古代帝王從歷代“治亂興亡"中取得鑑戒。同時,人們也能從中得到做人謀事的經驗教訓。


領袖詩人盧偉宗


我疑惑很多人把資治通鑑看作是講權謀的書。其實資治通鑑就是編年史。

是為了方便皇帝看來參考,懂得治國道理。

司馬光一個堂堂正正的史官,議論也是堂堂正正的;

列出陰謀詭計種種醜惡是提醒人不要再走歪路。並不是教唆人去權謀取利。

但現在還有一些人想從這裡學些什麼權謀,市儈哲學。真是走錯路子了。

這本書在那時來看是比較方便的工具書。

你想了解歷史的話,現在有更多更優秀的工具書可以看。

友情提示:無論是春秋、戰國、秦漢、三國直到北洋。哪個歷史階段都有一個共同點就是往前走,一直在進步。這個過程難免會有一些手段,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但歷史並不是教你詐。書是好書,我們要學到,用好。才能往前走。

讀書是一輩子的事

書是好書,就看人是否正經?




岱下木子憨


全書背景

《資治通鑑》是北宋司馬光耗時19年主編的一部規模空前的編年體通史鉅著。從周威烈王寫到五代後周世宗,涵蓋16朝1362年的歷史。

《資治通鑑》的內容以政治、軍事和民族關係為主,兼及經濟、文化和歷史人物評價,目的是通過對事關國家盛衰、民族興亡的統治階級政策的描述警示後人。論其地位,可用清人王鳴盛的一句話來概括:“此天地間必不可無之書,亦學者必不可不讀之書也。”

10句精髓賞析

1、“君子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正道,得志則與民由之,不得志則獨行其道,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是之謂大丈夫。”

【譯文】君子處世堂堂正正,行天下之正道,得志便帶領百姓,同行正道;不得志便潔身自好,獨行正道。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這才能算得上是大丈夫。

2、“夫信者,人君之大寶也。國保於民,民保於信;非信無以使民,非民無以守國。是故古之王者不欺四海,霸者不欺四鄰,善為國者不欺其民,善為家者不欺其親。不善者反之。”

【譯文】信譽是君主至高無上的法寶。國家靠人民來保衛,人民靠信譽來保護;不講信譽無法使人民服從,沒有人民便無法維持國家。所以古代成就王道者不欺騙天下,建立霸業者不欺騙四方鄰國,善於治國者不欺騙人民,善於治家者不欺騙親人,只有蠢人才反其道而行之。

3、“任人當才,為政大體,與之共理,無出此途。而之用才,非無知人之鑑,其所以失溺,在緣情之舉。”

【譯文】重用有真才實學的人,是治理國家的基本原則,與有識之士齊心協力地處理政事,也並不例外。但以往在任用賢才的時候,那些掌權的人並非不具備知人善任的見地,之所以存在很多弊病,是由於過多地考慮情面的緣故。

4、“國雖大,好戰必亡;天下雖平,亡戰必危。夫怒者逆德也,兵者兇器也,爭者末節也。夫務戰勝,窮武事者,未有不悔者也。”

【譯文】國家雖大,喜好戰爭必定滅亡;天下雖然太平,忘掉戰爭必定危險。憤怒是悖逆之德,兵器是不祥之物,爭鬥是細枝末節。那些致力於戰伐爭勝、窮兵黷武的人,到頭來沒有不悔恨的。

5、“法者天下之公器,惟善持法者,親疏如一,無所不行,則人莫敢有所恃而犯之也。”

【譯文】法律是天下共同遵守的準繩,只有善於運用法律的人,不分關係親疏,嚴格執法,無所迴避,才能使所有的人都不敢倚仗權勢而觸犯法律。

6、“賢而多財,則損其志;愚而多財,則益其過。且夫富者眾之怨也,吾既無以教化子孫,不欲益其過而生怨。”

【譯文】賢能的人,如果財產太多,就會磨損他們的志氣;愚蠢的人,如果財產太多,就會增加他們的過錯。況且富有的人,往往會成為眾人怨恨的目標,我既然沒有教化子孫的才能,也不願增加他們的過錯而落下怨恨。

7、“知過非難,改過為難;言善非難,行善為難。”

【譯文】知道自己的過錯並不難,改正過錯才是難的;說好話並不難,做好事才是難的。

8、“無紓目前之虞,或興意外之變。人者,邦之本也。財者,人之心也。其心傷則其本傷,其本傷則枝幹顛瘁矣。”

【譯文】如果不解除眼前的憂患,也許還會引起意外的變故。百姓是國家的根本,財力是百姓的核心。核心受到傷害,根本也就會受到傷害;根本受到傷害,枝幹也就會傾倒枯槁。

9、“為女不正,雖復華色之美,織紝之巧,不足賢矣;為臣不忠,雖復材智之多,治行之優,不足貴矣。何則?大節已虧故也。”

【譯文】做女人不正派,即使有如花似玉的美貌,紡紗織錦的巧手,也稱不上賢惠了;做臣子不忠誠,即使才氣過人,足智多謀,政績卓著,也不值得看重了。什麼緣故呢?因為大節已經虧缺了。

10、“行一不義,殺一無罪,而得天下,仁者不為也。”

【譯文】即使做一件壞事,殺一個無辜人便可得到天下,仁愛的人也不會去幹。

總結

《資治通鑑》在總結歷代興亡實踐中,特別強調領導者的歷史責任感和使命感,重視人君的才能、素質和品質對於國家興衰的重大影響!

全書告訴我們最重要的一句話就是:

“國雖大,好戰必亡。”

以上僅為個人觀點,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夢夢的考研日記


這本巨書其中兩面重點是教執政者“修心”,重點講“仁、明、武”。另一面則是“治國之要用人經略”。

內容以政治、軍事、經濟、和歷史人物評價為主,目的是記錄描述總結對造成國家盛衰興亡的君臣執政之策,君臣關係,君民關係,官民關係,望後世從政者能從中吸取教訓,以史為鑑,怎麼樣去做一個好皇帝或者執政人,如何才能讓老百姓過上好日子,如何鞏固國家強盛實力,以安萬民。


詩回萬古


司馬光寫《資治通鑑》,是寫給皇上看的,讓皇上學習歷史,從中找到治國理政的經驗教訓。而我這本書,是寫給我自己看的,是寫給和我一樣的普通人看的,讓人們從中找到自己安身立命、經營事業和人生的經驗教訓。正如宋神宗在為《資治通鑑》御製序言中所說:“君子多識前言往行以畜(音xù,養育之意)其德。”我們讀《資治通鑑》的目的,就在於“畜德”,提高自己的智慧和修養。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512, "vposter": "http://p0.pstatp.com/origin/tos-cn-i-0022/e1754e921665499d90c38dfd7d0d904e\

蘇萊曼1224


總結歷代興亡實踐,強調領導者歷史責任感、使命感。需精心研讀才能吃透,


王維東


《資治通鑑》在總結歷代興亡實踐中,特別強調領導者的歷史責任感和使命感,重視人君的才能、素質和品質對於國家興衰的重大影響!

我們常說,“天下興亡,匹夫有責”。司馬光更強調“人君”尤其要負主要歷史責任!



中文宣魏良鵬


《資治通鑑》是北宋司馬光耗時19年主編的一部規模空前的編年體通史鉅著。從周威烈王寫到五代後周世宗,涵蓋16朝1362年的歷史。《資治通鑑》的內容以政治、軍事和民族關係為主,兼及經濟、文化和歷史人物評價,目的是通過對事關國家盛衰、民族興亡的統治階級政策的描述警示後人。論其地位,可用清人王鳴盛的一句話來概括:“此天地間必不可無之書,亦學者必不可不讀之書也。”

這麼長的一部書,如果你沒有那麼多時間讀全文的話,可以看看下面這濃縮了整部著作精華的10句話,保證讓你受益良多!

1、君子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正道,得志則與民由之,不得志則獨行其道,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是之謂大丈夫。

【譯文】君子處世堂堂正正,行天下之正道,得志便帶領百姓,同行正道;不得志便潔身自好,獨行正道。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這才能算得上是大丈夫。

2、夫信者,人君之大寶也。國保於民,民保於信;非信無以使民,非民無以守國。是故古之王者不欺四海,霸者不欺四鄰,善為國者不欺其民,善為家者不欺其親。不善者反之。

【譯文】信譽是君主至高無上的法寶。國家靠人民來保衛,人民靠信譽來保護;不講信譽無法使人民服從,沒有人民便無法維持國家。所以古代成就王道者不欺騙天下,建立霸業者不欺騙四方鄰國,善於治國者不欺騙人民,善於治家者不欺騙親人,只有蠢人才反其道而行之。

3、任人當才,為政大體,與之共理,無出此途。而之用才,非無知人之鑑,其所以失溺,在緣情之舉。

【譯文】重用有真才實學的人,是治理國家的基本原則,與有識之士齊心協力地處理政事,也並不例外。但以往在任用賢才的時候,那些掌權的人並非不具備知人善任的見地,之所以存在很多弊病,是由於過多地考慮情面的緣故。

4、國雖大,好戰必亡;天下雖平,亡戰必危。夫怒者逆德也,兵者兇器也,爭者末節也。夫務戰勝,窮武事者,未有不悔者也。

【譯文】國家雖大,喜好戰爭必定滅亡;天下雖然太平,忘掉戰爭必定危險。憤怒是悖逆之德,兵器是不祥之物,爭鬥是細枝末節。那些致力於戰伐爭勝、窮兵黷武的人,到頭來沒有不悔恨的。

5、法者天下之公器,惟善持法者,親疏如一,無所不行,則人莫敢有所恃而犯之也。

【譯文】法律是天下共同遵守的準繩,只有善於運用法律的人,不分關係親疏,嚴格執法,無所迴避,才能使所有的人都不敢倚仗權勢而觸犯法律。

6、賢而多財,則損其志;愚而多財,則益其過。且夫富者眾之怨也,吾既無以教化子孫,不欲益其過而生怨。

【譯文】賢能的人,如果財產太多,就會磨損他們的志氣;愚蠢的人,如果財產太多,就會增加他們的過錯。況且富有的人,往往會成為眾人怨恨的目標,我既然沒有教化子孫的才能,也不願增加他們的過錯而落下怨恨。

7、知過非難,改過為難;言善非難,行善為難。

【譯文】知道自己的過錯並不難,改正過錯才是難的;說好話並不難,做好事才是難的。

8、無紓目前之虞,或興意外之變。人者,邦之本也。財者,人之心也。其心傷則其本傷,其本傷則枝幹顛瘁矣。

【譯文】如果不解除眼前的憂患,也許還會引起意外的變故。百姓是國家的根本,財力是百姓的核心。核心受到傷害,根本也就會受到傷害;根本受到傷害,枝幹也就會傾倒枯槁。

9、為女不正,雖復華色之美,織紝之巧,不足賢矣;為臣不忠,雖復材智之多,治行之優,不足貴矣。何則?大節已虧故也。

【譯文】做女人不正派,即使有如花似玉的美貌,紡紗織錦的巧手,也稱不上賢惠了;做臣子不忠誠,即使才氣過人,足智多謀,政績卓著,也不值得看重了。什麼緣故呢?因為大節已經虧缺了。

10、行一不義,殺一無罪,而得天下,仁者不為也

【譯文】即使做一件壞事,殺一個無辜人便可得到天下,仁愛的人也不會去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