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线最纯真的心意


疫情肆虐,爱心向暖。

连日来,有一个特殊的人群纷纷到凯里市红十字会,把“家底”、节省的退休金、积攒的零花钱捐出来,在全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关键时刻,表示一点点心意,为中国加油!为武汉加油!


“疫”线最纯真的心意

然而,这沉甸甸的心意通过红十字会流向抗疫前线,却谱写了一个个感人至深的暖心故事。

2月12日12:30,静静的凯里市红十字会办公室门外,忽然,一位60岁左右的妇女轻轻推开玻璃门,探头问:“这是红十字会吗?”


“疫”线最纯真的心意

“是的,请问有什么事?”工作人员刘世慧回答。

“国家有难,我们想表示点心意。”她很坦诚。

“请坐!马上办手续。”刘世慧沏茶招呼道。

在料峭春寒里,顿时,办公室充满了暖暖的温情。


“疫”线最纯真的心意

坐在沙发上,她介绍,她叫杨秀平,15年前因病残疾了,老头子是退伍军人,家住凯里市炉山镇海星村,平时种点葡萄、赶乡场摆地摊卖蚊烟香、日历糊口,家境并不宽裕。疫情暴发后,他们从电视上看到,有很多人向武汉人民捐款。

于是,她跟老头子商量:“我们存有万把块钱,国家有难,我们捐点点去。”


“疫”线最纯真的心意

“可以!”老头子满口答应。

“捐3000元,去哪里捐?”他俩十分着急。

由于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凯里公交停运了,杨秀平马上与村里的面的车司机讲定包车,跑凯里来回120元。


“疫”线最纯真的心意

10:10,寒风凛冽,村寨很冷清。杨秀平夫妇双双戴上蓝色口罩,坐上面的车,一路上打电话问红十字会捐款的事情。

11:15,车辆行驶了37公里,安全到达凯里市行政中心。几经打听,他俩找到了凯里市红十字会。

捐钱时,他俩显得很不自然,穿米灰色外衣的杨秀平,将鼻梁上的蓝色口罩捏了捏,然后从黑色挎包里取出一摞钱,腼腆说:“八千十万,我们捐不起,是一点心意。”工作人员接过这摞崭新的百元大钞,码整齐放进点钞口,“唰唰的”一通数,响亮的报数“30张”。

站在她身后的丈夫,身着半旧的黑色夹克皮衣,老实巴交的模样,口罩上只露出一双眼睛,默笑颔首。


“疫”线最纯真的心意

收下“贵州省公益事业捐款统一票据”,杨秀平捧着“爱心捐赠证书”,紧挨丈夫一起合照。

15分钟后,杨秀平夫妇放心,开心,笑着走出大门。

11日08:00,一位叫谭新秀的退休职工,原是贵州中建伟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的,多方打听才找到凯里市红十字会捐了1000元。12日10:00,谭新秀她又来了,愧疚地说:“儿子怪她来捐钱时不跟他讲,‘捐得太少了,不好意思,妈妈帮跑跑腿捐2000元’。”

“我们捐点心意,哪里最需要就用到哪里去吧!”谭新秀反复叮嘱,国家大难,只要把心意捐到了, 不用报道、不用照相、也不用开票。

接过票据和证书,谭新秀起身走时,竟被工作人员拦住了,再次提出合照,仍被“拒绝”了。

“昨天,我坐的士没付钱,对不起师傅。”谭新秀一直念叨着,找不到凯里市红十字会,下的士前,跟的士师傅说好叫他等的,捐完钱走出来,踪影都不见了。

3日14:00左右,独自一位小姑娘提着一只圆鼓鼓的布袋子,“闯”入凯里市红十字会办公室,郑重交给工作人员,说:“这是我的心意,为武汉加油!为中国加油!”话毕,她不肯留名转身就跑了。


“疫”线最纯真的心意

工作人员马上解开小布袋,往办公桌上一倒,经清点,百元纸币20张,10元、5元、1元、五角、1角的硬币数百个,共2554.8元。

经了解,这小姑娘叫顾肖嘉楠,16岁,是凯里实验高级中学高一年级学生,这钱是她多年攒下的零花钱。

凯里市红十字会会长马艳莉捧着这份既“沉重”,又温暖的礼物不禁眼眶湿润了,感动说:“我们马上将这笔善款转交给武汉人民,不辜负孩子最纯真的心意。”


中国新报讯(通讯员 杨仁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