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羽为何能在《史记》中列入帝王本纪?

女总裁


司马迁在《史记》中首创了本纪,世家和列传等体裁。他用本纪体来撰写帝皇的事迹,比如“五帝本纪”,“秦始皇本纪”和“孝文本纪”。以世家来记录王侯,以列传来牌序其余人士的事迹。这样一来,历史上的名人大都可以被安排进自己归属的地方。但是,对于《史记》中第七“项羽本纪”和第八“高祖本纪”,便有了以下疑问:项羽一生都没有当过帝王,他凭什么进入本纪?

一是司马迁的个人喜好,二是因为秦末天下英雄逐鹿中原,项羽实力最强,项羽自称“霸王”,并且分封诸侯王,刘邦的汉还是项羽封的,项羽也有那么一段时间是天下之主。虽然项羽并未使用皇帝称号,但是事实上项羽已经拥有皇帝的权力。所以司马迁为项羽做的是本纪,而不是诸侯王的世家,其三项羽和刘邦争夺天下的时候被认为是天命所归。既然刘邦成为了帝王,项羽作为另一个与之对立的强大的敌人自然地位也应当得到肯定。其四项羽虽然没有成为帝王,客观上终结了秦王朝的统治,在历史意义上有改朝换代的重大意义,即使刘邦称帝也不能抹杀其功绩。

另外司马迁所在的年代还没有彻底实施“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家思想还没深入人心。作为有骨气的史学家对与历史还是有自己的见解的,司马迁并未受到成王败寇窜通思想的拘束,他认为项羽在灭秦中有很大功劳,功劳可与刘邦相比,所以他并不因为刘邦将项羽打败而贬低他,所以可以这样将项羽归入本纪。况且项羽的人格魅力还是深为大家所认同的。且《史记》成书的汉武帝时期,其文功武略也达到了中华民族历史上的一个顶点。这样的时候,往往思想上也兼容并蓄,表现了极大的宽容性。所以有如此之多政治问题的《史记》依然成为正史而流传下来。

司马迁在“项羽本纪”的最后一段也可以看成他的解释。他说:“羽非有尺寸乘埶,起陇亩之中,三年,遂将五诸侯灭秦,分裂天下,而封王侯,政由羽出,号为“霸王”,位虽不终,近古以来未尝有也”。总结起来主要的原因是首先项羽不和从前的帝王一样,由继承而来,而是个人从平民奋斗最终得到(更加应该得到嘉奖),其次,他亲率诸侯参与直接战斗颠覆了暴秦,而且他主持分裂天下,所有的政事都由其定夺,称号为“霸王”,这些都是千古未有的奇事奇人。基于以上原因,项羽该入本纪。



行道者啊亮


这就出分体现在司马迁的过人之处,写书不是为了博得当朝统治者喜欢,更不是巴结当朝统治阶级,不是以胜败论英雄,写得一本后世认可的史书。

众所周知,司马迁撰写的传世史学名著《史记》含五种体例,一为本纪,二为表,三为书,四为世家,五为列传。

而本纪,一般认为是天子或天子家族的传记,项羽不过是西楚霸王而已,为什么司马迁要把他写到本纪中去呢?

是因为司马迁对项羽太过敬仰,而模糊了体例,拔高了项羽的地位?

还是因为司马迁因身遭腐刑而对汉室过于痛恨,所以要拔高项羽的地位,借此来抒发心中的郁闷?

其实,或许司马迁在撰写《史记》时,部分细节会受到感情因素的影响而出现偏差,但在涉及到体例这样的大原则时,司马迁是会排除感情和情绪的影响,实事求是地予以呈现。

我们之所以看到作为西楚霸王的项羽能够进入到本纪中,其实这是司马迁对法统的确认。

在司马迁撰写的《史记》中,黄帝的法统源于神农氏,其后所有天子和君王的法统,皆源于黄帝,包括汉之北疆的敌人匈奴,他们的法统也可以追溯到黄帝。

这种法统思维,在汉高祖刘邦这里遇到了挑战。

照理说,汉高祖刘邦的法统应源于秦,因秦王子婴是向刘邦投降的,但秦王子婴向刘邦投降之后,刘邦并未事实上成为关中之主,而是被项羽打发了偏远的蜀地。

故而,我们不能说刘邦的法统源于秦了,而要说刘邦的汉的法统源于项羽。

既然刘邦的法统源于项羽,我们就要承认项羽曾一度拥有宰割天下的地位,承认项羽曾在一段时间内拥有天子之实。

故而,司马迁把项羽写到了本纪之中。

事实上,项羽也确实一度拥有天子之实,只不过,这段时间持续的很短。

最迟到汉二年八月,汉王刘邦兵出巴蜀之时,包括汉王刘邦在内的田荣、彭越、陈馀等诸侯已事实上不承认项羽的天子地位。

所以项羽才要攻齐阻汉。

为什么项羽最后在齐和汉之间选择先对齐开战呢?

就是因为项羽收到了代表汉国意见的张良的书信,张良在信中的意思很明确,汉还是愿意尊西楚霸王为天子的,但汉想拿回三秦,也只想拿回三秦而已。

与此同时,张良还在书信中呈上了田荣、彭越、陈馀等人造项羽反的证据,所以项羽在百般权衡之下,把矛头指向了田荣。

后来,汉王又趁项羽深陷齐地之际,偷袭了彭城,这是明明白白地不承认项羽的天子地位,所以在其后的两年多时间里,项羽始终把矛头指向汉王刘邦。

也就是说,直至彭城之战前,刘邦仍是表面上臣服于项羽的,后来刘邦造了项羽的反并成了新的天子,所以刘邦的法统是源于项羽的,所以项羽被立在皇帝本纪里面,不是皇帝盛世皇帝。


指尖遗落旧时记忆


大家好,我是江风来,我来回答这个问题。我觉得说起这个问题,我们可以从历史和感情两个方面来解读司马迁的著史方法。

第一:从史学角度看,(1)项羽是一个独一无二的英雄,本身就是一个传奇,他崛起之快实在令人叹为观止,历史上找不到第二个这样的传奇英雄。项羽虽无帝王之名,确有帝王之实。他自命“西楚霸王”,也算有国有号,自成一朝。项羽非王,但确实是一个英雄人物,不输于任何王者。站在历史的角度,并不是只有帝王将相才可以在历史上留下足迹,项羽本身具有划时代的意义。(2)“本纪”并不是划分人物身份的标准,只是给这个人物在历史上的定位,认为这个人物在历史上作用很大,功同帝王,并不一定非是帝王(起码司马迁是这样认为的)。

第二:从作者感情来看,史记毕竟是司马迁编撰的,或多或少带有一些感情色彩。司马迁是同情和赞赏这个悲剧英雄的,在人格方面他是远远大于汉高祖刘邦的。司马迁不会因为生活在汉朝统治下而屈节缩改史实,更显出司马迁的人权的好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