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破仑那么有威胁性,为何战败后没有被处死?

用户65104293040


这个问题,实际上是关于中西方国情的观念问题。

按照我国古代几千年人那一套观念,不论你曾经地位再高,盛名再显赫,成王败寇,一旦输了就得为人鱼肉,忍受胜利者的各种蹂躏践踏。

特别是在战争上,投降或者战败的一方,胜利方都会视其威胁性采取相应的措施,特别是曾经昔日的宿敌,更是讲究斩草不除根,春风吹又生。倒是有玩寇惨败的例子比如春秋的吴王夫差与越王勾践。这是华夏的文化观念传统。


而欧洲则不同,欧洲人在打仗上是不杀降俘的,乃至除了影响极其恶劣的人,它们都不会轻易杀掉罪犯,这是他们引以为豪并且一直抨击我们人权的一个大话题,这与国情有关。对欧洲士兵来说让他们投降的原因有时候就是一盘通心粉,所以我们会发现欧洲战场上动辄会有投降的士兵,局势逆转十分之快,比如拿破仑第一次战败后偷偷回到巴黎,起初只有700士兵,但是不到20多天,马上拥有了几十万的军队,这些军队成员大多是临阵倒戈的士兵。


其次,我们要考虑拿破仑在法国的威望,他是法国人民的领袖,是他们精神与肉体上的领导者。拿破仑虽然战败,但法国人民对其的信仰仍在,乃至甚至每一个法国人都以曾经是拿破仑的子民而感到骄傲与自豪,因为这位昔日的雄主曾带领他们国家踏遍了欧洲大陆的每一片土地,并且这位领袖曾经更是一位爱国爱民的伟大人物,这份凝聚力,不是后来波旁王朝的强权复辟所能比拟的。也就是说法国几乎每一位百姓都坚信,虽然他们的领袖战败被流放了,但是正如他每一次的高歌回来一样,只要知道领袖还活着,就还有希望,他们能做的就是休养生息静静地等待领袖的回来。


拿破仑在法国恐怖的凝聚力与号召力从他第一次战败后回来,几乎所有派去讨伐他的法国军队都临阵倒戈就知道了。所以说,这样一位领袖,活着比死了更好。一旦反法同盟杀了拿破仑,他们将面对法国如洪水一般的暴动,这不是想要息事宁人静静地从法国人怀里获取法郎的每一位反法同盟成员所愿意看到的,并且还将受到每一位法国人的无休止的忌恨乃至报复,因为他们杀了他们心中的英雄,这种局面想想就头疼。退一步来说,拿破仑曾经也是皇帝,杀掉皇帝也会让他们同为君主的威严降低,这样显得皇帝也太掉个了,一定程度上也可以看成他们也是为了他们君主威严神圣不可侵犯。

(油画:滑铁卢战役)

最后,可以这么说,欧洲大多数王国之间都有某种直接或者间接的姻亲乃至是血缘关系。比如打败拿破仑的反法同盟,大多数国家就存在姻亲关系。比如我们说拿破仑的第二任老婆玛丽.路易丝即法国皇后就是欧洲的寡头曾经的老罗马帝国之一奥地利皇帝弗朗茨二世的女儿,作为反法同盟的一员,要奥地利去杀掉拿破仑这位女婿,总归不忍心。

即使鉴于以上种种,拿破仑在1815年战败流放圣赫拿岛时,为了掩人耳目不让法国人知道除去欧洲一大威胁,最后他还是被人用慢性毒药杀害了。


(拿破仑之死)


不书公子


事实上,当拿破仑被流放到距离欧洲7000公里之外的圣赫勒拿岛之后,只要英国海军还掌握着制海权,他本人的危险性实际上已经被消除了。不过,对于1815年再次战败后,为何拿破仑手下的将领纷纷被追究,但本人却没有被审判和处决,反而得到较好的待遇,倒是一个值得讨论的问题。

1815年滑铁卢战役后,第二次复辟的波旁王朝一改1814年第一次复辟后相对宽松的施政方针,对于百日王朝期间跟随拿破仑的元帅将领展开清算,缪拉元帅和内伊元帅被处决,格鲁希元帅被复辟王朝政府通缉,被迫出逃美国。就连在百日王朝期间没有参战,但支持拿破仑的达武元帅,絮热元帅等人也被剥夺贵族头衔和军权,流放至外省。

相比麾下将领,拿破仑本人的待遇要好很多。虽然他在第一次流放地厄尔巴岛上卷土重来,违背了1814年《枫丹白露和约》中有关退位的承诺,并在滑铁卢战役中再次战败,但所受到的惩罚不过是被剥夺名存实亡的皇帝头衔,身份由厄尔巴小岛的统治者变成了远在七千公里之外的圣赫勒拿岛的被监视居住者而已。事实上,拿破仑在圣赫勒拿岛,有自己的府邸和仆从,也有自由活动的空间和权利,除了不得离岛之外,拥有普通富人的生活水准。

那么问题来了,为何反法联盟会善待拿破仑?

笔者以为,最根本的原因还是欧洲传统贵族政治文化的影响,在当时的欧洲贵族文化里,君主可以在战场上战死,但不可以被逮捕、审判和处刑。因为审判和处刑会极大地损害君主的尊严和安全。一旦开此先例,欧洲所有君主的安全和尊严都会受到威胁。因此,近代欧洲历史上君主受到审判和刑法往往发生在共和派掌权的时代,比如17世纪英国内战中的查理一世,18世纪末法国大革命中的路易十六,以及20世纪初俄国革命后的尼古拉二世,都是被本国共和派革命者所审判处刑的。

1815年的欧洲,正是保守主义回归的年代,在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战争中被冲击的欧洲君主重新掌权,企图恢复革命前的政治和社会秩序。拿破仑本人尽管被很多欧洲贵族视为僭主,但他的皇帝头衔已经在外交条约中被欧洲主要君主国所承认,还曾经迎娶哈布斯堡王朝的约瑟芬公主,这意味着他已经被欧洲传统贵族社会秩序所接受。在1815年后全面转向保守的欧洲政治氛围下,拿破仑自然不会被审判和刑罚追究。


昭杨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菜了吧,拿破仑就是被害死的。

资料这么写:一位加拿大富商本·韦德尔,向法国《快报周刊》表示,他要拿出50万美元获得了拿破仑的一些头发。

韦德尔称,拿破仑是在圣赫勒拿岛被囚禁期间由于长期砷中毒而致死。韦德尔把拿破仑的几根头发标本送到英国的实验室进行过科学化验,并得到FBI的确认。化验结果表明,在拿破仑的头发中砷含量非常高。为此,韦德尔撰写了《拿破仑是否因中毒而死?》一书,法国参议院还就此举行一次会议,邀请有名望的法国专家发表意见。



在1995年,韦德尔成立了国际拿破仑协会,专门从事对拿破仑的研究工作。砷是一种有毒的化学元素,而它的化合物就是砒霜,砒霜是剧烈的毒药。普通人头发中含砷量极低,而拿破仑头发中的含砷量比正常人头发的含量高出多倍,化验结果无疑支持了韦德尔的观点。


后来,美国联邦调查局和法国巴斯德大学又对拿破仑的头发进行了分析,从中发现了相当数量的砒霜。这一结果再次证实了拿破仑“中毒”的说法。

自然后来又有人说砒霜不是致死原因,但毒物分析结果是明白无误的。

因拿破仑在法国人民心中位置太高,不便于公开处死,只能暗杀。


萨沙


拿破仑到底有多危险?1815年3月1日,原先被反法同盟军流放到地中海小岛上的拿破仑带着700士兵回到法国了……结果新法王路易十八派出的,不管是士兵,还是文武大臣,全都阵前倒戈,全民欢迎拿破仑回归……仅仅20天后,拿破仑就拥有了一个14万人的正规军和20万人的志愿军,路易十八只能仓促出逃……这对于欧洲各国来说,不亚于世界末日的消息。

所以,也正是由此,拿破仑在法国民众心中无可匹敌的权威,以及他在欧洲政治平衡中的重要性,同时也保住了哪怕自己再是一颗“原子弹”,也必须活着的“使命”。当然我们还可以具体的列个条子说一下。

一:在拿破仑的第一次失败中,反法同盟军要求法国无条件投降,同时拿破仑退位。当然,我们除去其他各国的政治考虑以及拿破仑在法国人民心中的威望等复杂因素,单要求拿破仑“无条件投降”一个就足以换他的“小命一条了“。

毕竟如果反法同盟军说,必须交出拿破仑的尸体,那很可以预见1814年的3月31日,整个巴黎会成为一片血海,而同盟军的牺牲也会量级上升(这跟当初溥仪退位差不多,而且溥仪不也很危险,搞了复辟么)。所以拿破仑第一次失败,人家明明知道他很危险,却不能除之后患的原因最简单也是最直接的一个就在这里。他是各方势力平衡的关键,同时也是伤亡最小化的先决条件。(其他的比如说和各国皇室政治血缘的联姻,那其实都是次要的了,也并不需要怎么展开讲,了解一下就行)

二:在拿破仑第二次失败后,也就是滑铁卢战役的失败,虽然法国人民依旧坑求拿破仑再战,但是拿破仑深知自己已经不可能赢得胜利了,于是决定宣布退位,投降。按理说,这次拿破仑搞出了这么大动静,让反法联军,特别是作为主力部队的英普联军损失惨重,按理说英国人绝对有将之“绞刑”的理由。

但是拿破仑这个人,魅力高啊,虽然阵营不同,可是有铁粉,那就是当时的英格兰统帅威灵顿公爵,而支持处死拿破仑的人自然也有,普鲁士的部吕歇而和丧家犬法王路易十八(这回是不管你无条件还是有条件投降,都要被处死了)。

不过关于威灵顿这边不支持处决拿破仑的说法,有的是认为当初在滑铁卢战役中,拿破仑的一颗炮弹不偏不倚把威灵顿的头号副手,他在英国竞争力最大的恩布里奇伯爵(据说还睡了他弟弟的老婆)一条腿给炸了,由此心怀感恩。

开玩笑~不管这个事情是真是假,对于一个政治老手来说,怎么可以让感情左右自己的理智。而威灵顿真正的目的还是让欧洲大陆保证一个分裂的姿态,或者是威胁,而隔着英吉利海峡的英国可以安稳发展。不管拿破仑流亡哪里,只要法国或者普鲁士有什么不利于英国的小动作,威灵顿完全可以把拿破仑接回来。所以基于权力的平衡,以及各怀鬼胎的政治斗争面前,拿破仑最终还是被英国给保下来了。而事实也同样了证明威灵顿公爵的先见之明。


三观粉碎机


拿破仑滑铁卢失败后没有被处死的原因,我来讲几点自己的看法。


第一,在欧洲没有杀俘杀降的传统。跟我国历史上很早就建立了中央统一的集权制国家不同,封建制在欧洲有着近千年的传统。打仗是贵族们的专利,军队都是雇佣军。战争是一个赚钱的买卖。一场战役结束后,胜利者并不会为难投降被俘的人,因为他们大多是都是贵族,只要支付恰当的赎金就会被释放。


第二,无论当时欧洲各国的王室们是否承认拿破仑,拿破仑通过强娶神圣罗马帝国皇帝哈布斯堡家族的奥地利女大公玛丽路易斯


,已经跻身于欧洲王室的圈子,同各国王室之间也是有着姻亲关系的。作为欧洲王室盟主的哈布斯堡家族是不会做出,杀掉拿破仑这个女婿,来抹黑自己的。

拿破仑与玛丽露易斯之子,拿破仑二世又称罗马王。


第三,拿破仑是主动退位投降的。但是他的军队士兵和将军们还在。处死拿破仑,必将造成拿破仑手下的军队和将军们的极大反弹,加之通过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战争,法兰西人民的民族意识已经觉醒,反法同盟,将无力镇压法国,
这些势必造成欧洲的长时间动荡,这是各国都不想看到的最坏的结果。


智行合一


拿破仑是一位杰出的军事天才,缔造了法兰西第一帝国,先后和英、普、奥、俄等国,打赢了五十多场大小战役,并且让除英国外的所有欧洲国家悉数臣服,1814年退位,1815年法军滑铁卢战败,拿破仑被放逐到厄尔巴岛直到病死。

拿破仑为什么没有被处死,我们上面已经说了,法军再次战败是1815年,拿破仑主动退位是在1814年,之所以成立反法联盟。主要是遏制法国的领土扩张,当时欧洲正在开始革命,反法联盟的国家,沙皇俄国,英国,普鲁士,奥地利都是封建君主国家,拿破仑已经称帝,欧洲革命就是为了推翻封建君主制,杀了拿破仑对自己国家统治不利。

拿破仑也许风评不是那么好,但是他带领法国走向了强盛这也是事实,虽然国民对他也有不满,但是本质上他的退位还是被反法联盟逼迫导致的,法兰西国内,民众始终还是很尊敬他的,另外前面说到拿破仑除了偶尔的失误,基本上可以说战无不胜的,即便是在敌对的阵营,很多贵族也是十分尊敬拿破仑的,另外滑铁卢的失败法国以少敌多,即便输了也让联军损失惨重,联军赢得也不那么光彩,所以也没有太过分想处死拿破仑。

后来拿破仑死后,法国将他的遗体迎回巴黎,法国政府在巴黎荣誉军人院为他举行了隆重大葬礼。


玄坤


有些人的存在就是一个传奇,不容侵犯。


拿破仑的一生都很传奇,他作为法国大革命时期的皇帝。从一名基层军官做到搅动欧洲大陆的王者,无论是在欧洲,还是世界历史上都留下浓厚的一笔。



他曾经率领着法国铁骑,两次横扫欧洲大陆,几乎所有欧洲君主都很怕他。然而在拿破仑失败之后,并没有一个君主站出来要把他处死。经历了滑铁卢一战后,他也只不过是沦落一个流放的下场。

拿破仑虽然在滑铁卢之战中失败,但是瘦死的骆驼比马大,还有一大批人是拿破仑的死忠粉。就算拿破仑被流放到圣赫勒拿岛,依然有很多人试图去救他。而且法国国王也不敢公开处死拿破仑,因为之后很可能造成他的王位不稳。


欧洲的各国君主也同样不愿意,因为拿破仑是他们的砝码,可以用来钳制法国国王。法国国王为了能让自己重回王位,之前可是向欧洲各国君主承诺了很多条件。倘若拿破仑被处死,就没有什么东西可以要挟得了法国国王。

但是让各国君主意外的是,他们低估了拿破仑的号召力与政治能力。没想到被流放后的拿破仑,可以再次返到欧洲政圈,并且让欧洲政坛晃了一晃。这也就有了第二次流放,并且准备把拿破仑毒死,对外宣称病逝。


拿破仑虽然军人出身,但是坐到了法国贵层面。当时法国对于贵族非常尊重,就如同我们的皇族一般。其实欧洲很多人对于拿破仑非常崇拜,就像我们后世很多人对于秦始皇崇拜一样。冷不丁的要处死他,还是很多人都不愿意看到的画面。


史之策


为什么不会被处死,这是因为教廷和世俗政权都不会允许有人处死他。

拿破仑是受到教廷册封的合法的法兰西皇帝。

西方的国家政权,有一个非常重要的特点,那就是宗教权利高于世俗权利,简单概括一下就是四个字---“君权神授”,那么谁能代表“神”?当然是教廷。

因此在欧洲所有国家的国王,不管大小,在继位时都必须要得到教皇的册封,才能合法的成为皇帝,如果没有受到教廷的册封,那就是非法,会受到教廷统御下的所有欧洲国家一致讨伐。

同样,一个国王,他如果继位时受到了教廷的册封,那么就意味着他已经得了“神”的认可,他对于国家的君主权已经得到“神的承认”,这样的一个人,教廷是不会允许他被其他的国家处死的,因为这回损害教廷的“威严”以及教廷做出授权的“严肃性”。

而拿破仑就是这样的一个君主,他在统一法国之后,得到了教皇的认可,被册封为“法兰西皇帝”。虽然拿破仑对罗马教廷并不尊重,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拿破仑没有受到神权的保护。

因此这样的一个人,西方国家任何一个君主都是无权处死拿破仑的。不然就是亵渎神权,会受到教廷以及教廷册封各国国王的敌视。


拿破仑虽然战败,但是在法国仍然拥有无与伦比的威望,处死他只会彻底激怒法国。

拿破仑时期的法国是是欧洲第一陆上强国,这样的国家,其战争潜力极为深厚,不是一次两次失败的战争就可以打垮的。

虽然拿破仑在莱比锡会战中战败,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法国已经没有足够的力量重新反击,主要还是继续战斗下去的话,谁胜谁负还难以预料,但是可以预料的是,不管输赢哪一方都将会为此付出惨重的代价,如果打到那种程度,只会徒增毫无意义的伤亡,而对于交战双方来讲这是没有必要的。

同时在进入工业化革命以后,欧洲各国的民族意识几乎都已经全部觉醒,这个时候,已经不可能通过处死敌国君主和占领敌国领土的手段,来达到吞并某一个国家的目的

而且法国实力这么强,不管哪个国家都没有实力也没有胆量敢于去吞并这个国家,那么这样一个国家的君主一旦被某一个国家抓住斩首,那必定会激怒整个国家,逼迫他们重新武装起来与敌人来一场鱼死网破的战争。与其这样,还不如干脆将拿破仑流放,这样既表达的战胜国的高姿态,又避免了战争进一步加剧,两全其美。当然了,拿破仑想要不死,法国必然要付出惨重代价,这就是后话了。

拿破仑被流放,是当时的欧洲大环境的需要。

所以,我们可以明白,在当时的欧洲,国与国之间的战争并不是很激烈,基本上都是一战定胜负,然后大家坐在谈判桌上通过谈判来获取自己的利益。这对于当时刚刚起步的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是非常有利的,因为在资本主义经济时代,国土和人口已经不在是战争的唯一目标,更大的目标则是繁荣的市场和宽松的经济环境。

如果在这个时候,国与国之间的战争打得你死我活,最后都变成一片废墟,那么这样的环境会严重的制约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这对于当时的欧洲工业生产以及资本经济发展是严重不利的。

所以说当时的拿破仑之所以没有被斩首,是当时的社会经济的需要,也是政治和宗教的需要。


落下m


一是欧洲各国不处决君主,二是战后欧洲制衡的需要。

我们现在提到欧洲的君主专制都要提到一个词,“君权神授”,这个词放在古代中国的语境下往往被解读为秦始皇刻在传国玺上的那八个大字“受命于天,既寿永昌”,意思是皇帝是得到上天的准许来统治尘世。但在中世纪乃至近代的西方,相比较古代中国这种泛神教式的“受命于天”、“天命昭昭”,西方君主的“君权神授”要确定的多,那就是从查理曼受罗马教皇加冕为“罗马人的皇帝”开始一直延续下来的,各国君主在登基时都要照葫芦画瓢走一趟过场的,由罗马教皇(特指天主教国家,英国这样的新教国家并不是,俄国这种东正教国家则由大牧首主持)主持的加冕仪式。


受到教皇祝福的国王或皇帝即被称为上帝在尘世中的代言人,自然具有了统治合法性。在这种情况下,西欧各国中世纪及近代以来的王国战争,由于都是“上帝的代言人”之间的杀戮,因此双方一般不杀害对方的国王。毕竟俗话说得好,做人留一线日后好相见,今年我放了你一马,明年你也要放我一马,大家都是“上帝的代言人”,何苦跟自己过不去。在这种情况下,法国皇帝拿破仑尽管对教皇庇护七世弃若蔽屐,但是作为“上帝的代言人”之一,自然也处于不被杀害的行列之中。这是拿破仑未被处决的原因一。

第二个原因则是战后欧洲制衡的需要。事实上滑铁卢战役之后,普鲁士军队老将布吕歇尔鉴于滑铁卢一战普军被拿破仑麾下部队打得非常惨,加之之前法军兵团在普鲁士境内闹得鸡飞狗走蹂躏多年,在和英军统帅威灵顿见面时,一定要打进巴黎把拿破仑送上断头台。威灵顿后来在回忆录里写道:“布吕歇尔要把波拿巴处决,但我劝他不要干这种蠢事”。究其原因,在于战后欧洲所形成的维也纳体系极其需

要在外国刺刀下复辟的肥头肥脑的路易十八来兑现其一系列利益承诺,而英国出于自身大陆均势政策的需要,又非常希望能保留拿破仑作为其后手使用。这样,路易十八在拿破仑这位极富个人魅力且几乎战无不胜的国王的威胁下,在对外政策上必须时刻考虑到欧洲其它国家的利益,而英国则可以通过长期软禁拿破仑,在必要的时刻将其作为一枚可用的棋子去搅动欧陆风云。以上诸多因素综合作用起来,结果就是皇帝陛下被流放圣赫勒拿,并终老于此。

以上,欢迎大家在评论区留言探讨。如果赞同我的回答,也欢迎点击关注我的头条号,及时收到更多回答。


军武次位面


不处死拿破仑,是有多方面的考量。

一是因为,拿破仑是当世伟人,自从罗马帝国灭亡后,欧洲几乎再没有出现过这样伟大的军事家和政治家,拿破仑在法国国内,甚至敌对阵营中的贵族和军官中,都有着很高的声望。杀了拿破仑,很有可能会引起民变。

另一方面,还与当时的局势有关。当时的欧洲实际上处在一种均势格局中,法国、普鲁士、奥地利、英国和俄国都是大玩家,谁也没法一家独大;拿破仑最有希望,但是被打败了。如果杀了拿破仑,法国被过分削弱,就会打破这种平衡。

而且当时欧洲已经开始资产阶级革命,七皇同盟不会不知道,和拿破仑的矛盾与资产阶级同封建势力之间的矛盾,可以说微不足道。因此不杀掉法国皇帝,也是为了自己之后考虑。

拿破仑和希特勒是不一样的,虽然都很有能力,但是拿破仑是伟人,后者只是狂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