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联手“无接触贷款”解困850万小店引发的金融服务思考

面对疫情,影响最大的可能是一些小微企业,生产经营不能正常进行导致收入大幅度下降,而人员工资、房租成本、水电气等运营成本仍然存在、借贷资金成本继续支出、资金链面临断裂的风险。

虽然,此前监管部门明确要求“对于受疫情影响较大的批发零售、住宿餐饮、物流运输、文化旅游等行业,以及有发展前景但暂时受困的企业,不得盲目抽贷、断贷、压贷。”很多银行也都采取了特事特办、急事急办、绿色通道等信贷支持措施,为抗击疫情提供了资金支持和金融服务保障。


银行联手“无接触贷款”解困850万小店引发的金融服务思考


但在面对疫情的大背景下,贷前调查、风险评估、贷款考察、贷后管理都面临较大的困难,如何通过“不接触”的方式对小微企业提供信贷支持就成为银行支持小微企业的最大难题?

华夏时报报道,25家银行联手网商银行通过发放“无接触贷款”的方式为850万小店提供贷款融资支持并下调20%的贷款利率。

这25家银行既有第六大国有银行的中国邮政储蓄银行,也有上海浦东发展银行、中信银行、招商银行、广发银行等全国性股份制银行,还有广州银行等地方性银行,通过与网商银行合作,重点支持湖北小店和从事电商、外卖的数字经济小店,向850万线上线下的小店提供“无接触贷款”融资支持。



之所以成功联手,主要基于金融科技的创新,2018年网商银行启动的“310”贷款模式即3分钟申请、1秒放款、0人工干预。这种“无接触贷款”的金融科技手段在正常时期可能没有多大的优势,但在这一特殊时期,银行信贷人员不能出门、小店店主也不能见面、信贷调查难以实地进行的特殊情况下,通过金融科技手段和信贷网络风险评估控制体系,在互不见面的情况下实现信贷资料的搜集、分析、评估,使小微店主和小微企业能够在不见面的情况下快速获得资金支持,可以说是金融科技助推银行信贷的一次见证、也是银行联合支持小微企业的一次展示。


银行联手“无接触贷款”解困850万小店引发的金融服务思考

近几年来,各银行纷纷通过金融科技手段的加强,在手机银行、网络银行、5G银行技术、无人银行网点等方面做了很多的提升和改进,银行强大的风险控制能力和专业的信贷风险控制技术在为企业提供融资支持方面越来越专业、越来越便捷、越来越低成本。

银行遇到的信贷问题不仅仅是当前特殊情况下的问题,更多长期发展和风险控制的问题需要解决,请加入银行人的朋友圈,一起探讨解决方案

(此处已添加圈子卡片,请到今日头条客户端查看)


但在目前特殊的情况下,通过科技网络和科技风险控制手段,在一定的客户场景下,将客户和银行在一个共同的平台之上实现信贷业务的‘无接触化办理’:银行实现快速获客、客户可以不去柜台,直接在手机上获得更充足的资金、享受到更低成本的贷款服务。

当然,这种25家银行与网商银行联合为小微店主提供融资服务,并为抗“疫”小店下调20%的贷款利率,是在特殊情况下支持疫区小微企业的切实举措,但从长期发展的角度看,这种联合业务、联合服务、联合信贷的模式,还需要继续深化、并用“线上+线下”的方式降低信息不对称程度,增强金融服务针对性和有效性,在有效提供金融服务的同时,强化风险控制并提高资产质量才是长期发展的根本(麒鉴)


银行联手“无接触贷款”解困850万小店引发的金融服务思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