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升小有必要去學習銜接的課程嗎?

Young


沒有必要!

很多家長都在諮詢孩子在上小學之前,是否需要參加各類幼小銜接班,提前學習下小學的課程,免得入學跟不上。可是將孩子原本應該在小學開始學習的知識提前到幼兒園階段真的好嗎?

銜接班實際上就是一種超前教學,根本沒有必要去上。一些家長怕孩子輸在起跑線上,促成“搶跑”、“跟風”,爭相為孩子報班。加之一些辦班機構投其所好,助長了銜接班越來越火。對報銜接班既迷惑又無奈,這是家長們的普遍心態。奉勸家長們,在為孩子報班問題上,應“三思”之,”慎從”之,千萬不可盲目跟風。

銜接班可以上,但家長眼光要放長遠,讓孩子上那些注重培養學習興趣和良好習慣的輔導機構,為以後打下堅實基礎,孩子才能走得更遠。

孩子需要童年,沒有必要的學習,不僅是對孩子的束縛,也是對家長的束縛,孩子接受能力有限,沒必要強行灌輸不必要的知識。

銜接班的興起與家長不想讓孩子輸在起跑線的心理有關。但仔細想一想,必須要上嗎?重要的不是家長給孩子報了多少班,而是孩子真正能從中學到什麼。幼兒園教的知識足夠對接上小學開始時的課程,大部分銜接班輔導班都利用了家長不想讓孩子落後的心理,到底有無作用,無從得知。

輔導機構應及時調整教學重心,以注重培養孩子學習興趣和好習慣為主,以傳授知識性內容為輔,以新穎的方式更加吸引家長,既能率先贏得市場,在激烈競爭中勝出,又能彌補教育的短板。

我覺得,幼兒園小朋友提前學習一年級課程實無必要,僅僅滿足了家長的面子,不僅加重孩子和家庭負擔,也提前透支孩子的學習興趣,一句話,弊大於利,得不償失。

銜接班貌似為孩子著想,實則是一些人變著法地掏家長們的腰包。建議家長們警惕自己望子成龍的心被利用。

銜接班應當是學習興趣和良好行為習慣的銜接,而不應是學科知識的銜接,而現實卻恰恰相反,家長卻被矇在鼓裡,自以為自己愛孩子,實則是把自己的想法強加到孩子身上!


LaoHuang188


幼升小有必要去學習銜接的課程嗎?

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我先介紹一下我自己的情況,我是一名有20年教齡的小學教師,兒子今年剛好讀一年級。首先根據國家現行教育政策,幼兒園的教學是不能小學化的,也就是不能教小學才學的知識。這一點我個人也贊同這樣的教育規律,孩子本身還不到這個年齡就強加給他不該承受的壓力,孩子是受不了的會嚴重影響他身心健康發展,可能這樣講很多人不太理解不是很形象,我換一種說法,就是挑擔子,本來只可以挑十斤卻要給他挑二十斤,或者是能挑一百斤要他挑二百斤想象一下會是什麼結果,如果強加挑剛開始會比別人挑得多一點,那麼以後呢是不是還是如此,答案肯定是顯而易見的,不但不會如此反而會適得其反。這樣比喻的話是不是就很通俗易懂了吧。學習同樣如此只是看到的不是那麼明顯和確切。其次是我兒子也沒有參加過任何培訓班或者幼小銜接之類的學習,當然一開始肯定會比學習過的學生落後一些,但是不用怕慢慢來,相信自己的孩子給他時間會趕上的,這只是暫時就像挑擔子。我兒子現在比剛剛開始已經進步很多了。最後培養孩子我們要把眼光放遠一些,不侷限於眼前的片面的得失,要放到孩子一生的發展,人生不是誰比誰跑得快當然跑得快是好事,關鍵還是自己能走得有多遠。所以說我覺得沒多大必要,當然如果自己覺得有必要也不妨試一試,但是不可強加應適可而止。希望我的回答能幫到你。


咪狗乖乖


幼升小一定要“銜接”,但不一定是要上校外的所謂“銜接課程”!

這是我結合自己孩子及平常觀察其他孩子幼升小後的綜合表現,得出的觀點。

當初我兒子在幼兒園大班最後一個月裡,園裡先是搞大班畢業典禮活動,通過各種活動、獎證明確告訴孩子“你已經修完幼兒園課程,馬上就要到新的學校上小學了,要爭做好學生哦”,再後面兩週就是完全模擬小一年級的上學流程來預演考勤、上課,最後再發一張以對應小學名義“錄取通過”的獎證。這獎證可以說是一對一的個性定製,對應每個孩子即將升入小一的學校名稱。此時小孩的小學學位都已經安排好了,家長也會到對應的學校報名,會接到小一年級提前兩週開學安排的詳細通知,通知中明確要求家長配合做好孩子的心理適應性過渡(可惜這通知我未保留好,現在找不出來了),後到8月中旬左右這些一年級孩子就提前單獨開學了,完全遵循學校作息安排,一週適應下來,又來一張“學習認真 表現出色”的獎證,再到9月1日正式全校開學上課。

再說說我這邊去年新入的部分“準小一”會員情況:一類是經過我們觀察和測評,孩子的語言表達、規則意識、文字認知、數感運算、待人接物等綜合表現都不錯,我們就建議家長不用報我們的“小一適應班”,省出這個費用帶孩子去旅遊吧。第二類就是明確跟我們說“我孩子只要補補拼音、練練寫字就可以、多少錢一節課”的,這類家長不認同我們“小一適應班”全天模擬一年級的上學流程及課程設置,我們也收不了,他們就會轉去其他所謂的“拼音寫字銜接”機構。第三類就是“快樂教育放任型”,認為一年級沒什麼難度,讓孩子瘋玩整個暑假。

開學一個月後就各自不同反映出來了,最急切找我諮詢的是第三類家長,說班主任找過談話了,說孩子學習跟不上,還調皮搗蛋,後期中考試成績出來了,基本都是墊底的,再一個學期期滿,學霸基本都在我們提前預判的名單中。

綜上所述,幼小銜接重在孩子“綜合智能評估”、“心態轉化”和“習慣養成”,提升孩子思維能力、關注孩子心靈成長,柔聲說教,堅持原則,讓孩子儘早養成獨立自主、熱愛學習、自律自制的好習慣尤為重要!

如果學校沒有系統評估的話,家長一定要對孩子的綜合素養髮展情況做個理性評估,清楚孩子的優勢,也能容忍孩子暫時的短處,而不是跟風拔苗助長、提前單單技巧技法性的學習,或頭痛醫頭腳痛醫腳式的補短式學習。

最後借用心理學巨匠威廉·詹姆士的名言做總結吧!

播下一個行動,收穫一種習慣;

播下一種習慣,收穫一種性格;

播下一種習慣,收穫一種命運。


新資優教育CEO吳新



情溢心裡


我是一名多年教育行業的從業者,根據我對學生的瞭解和大家分享一點經驗。

首先在我們接觸過的一年級學生裡面,我們很容易發現上過幼小銜接和沒有上過幼小銜接的區別。對於上過幼小銜接的學生而言,一年級很多的學習內容他們之前都接觸過,或者學習過,所以這期學生能夠很快適應小學的學習課程,也很快適應幼兒園學習和小學學習之間的過渡,並且這種快速的適應也會給學生本身增加很大的學習信心。

對於沒有上過幼小銜接的學生,直接去上小學可能短時間一下子轉變不了這種模式的切換。以前他可以隨心所欲的出去玩,但是現在上課鈴一響所有小孩都乖乖地坐在凳子上聽老師講課,他可能還沒明白這是為什麼。老師在黑板上講課,可自己在課桌上玩自己的,被老師訓斥之後可能下次不敢再犯,但是不知不覺中會產生厭學的心理、自卑等等。

雖然有些家長也有說上了幼小銜接後孩子上小學以後就不好好學習了,但是這部分學生應該是少數,並且我們不能忽視了家長本身對孩子教育的重要性。作為家長,我們時刻要重視對孩子性格和習慣的正確引導和培養。

希望我的回答對你有用[微笑]


吳論如何伴成長


我從事幼教二十年了,對這個問題我是這樣認為的:一是要看孩子的自身情況,二是要看當地的幼兒園和小學一年級的教學內容而定,具體分析如下。

國家規定幼兒年滿六週歲才可以入小學,可六週歲前男孩的認知程度明顯晚於女孩,這就是大人常說的立事晚。幼兒園畢業了,可有的孩子連自己的事還不能自理,比如大小便,穿衣,整理書包衣物等,這就需要去幼小銜接機構繼續學習。

另外,要看當地具體情況而定。儘管國家三令五申幼兒園不要小學化,可是依然做不到一年級的孩子們齊步起跑,大多數家長都怕輸在起跑線上,都會或多或少地在家或者在教育機構已經教授各種知識,那麼建議您也該送孩子去幼小銜接機構學習,因為到了一年級,老師是根據大多數學生情況來教學的,雖然兼顧個別生,但孩子從開始就落後,從心理上影響孩子情緒,容易導致厭學。

以上兩點是我接觸的大多數家長真實反應,希望能幫到您。


讓心歸零微笑前行666


幼兒園升小學有沒有必要去學習銜接班,這個問題也要分情況而定,不能一概而論,不妨先從我的兩個問題入手:幼小銜接班要銜接些什麼?培養孩子哪些能力?學習哪些內容?要達到哪些標準算合格?弄明白了這些,再根據自己孩子的實際情況決定要不要去學。

如果你的孩子在幼兒園裡學習接受能力比較慢,而且幼兒園畢業了還沒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上課屁股坐不穩,總要下座位或與人講話,或者握筆還握不好,字寫得實在太不行,像這樣的學生是有必要去銜接班學習學習的,讓那裡老師多花點時間訓練他的這些方面常規知識和技能,這樣進入一年級的學習就比較容易跟上大多數同學,孩子也不會因為太差而被老師嫌棄,使得孩子今後產生消極影響。對在幼兒園裡各項表現都良好的孩子,我個人建議不必參加。

那麼小的孩子有必要那麼累嗎?開心玩是他們的天性,好不容易從幼兒園剛畢業,家長又把他們送到另一個園子裡去管教,其實小孩心理是非常不願意的,只是他們沒有辦法表達自己的想法,被動接受家長的安排,他們很可憐。這麼小的孩子他們能學到什麼,這不是在折磨孩子嗎?

如果家長是想讓你的孩子提前瞭解小學的授課模式或生活狀態,選擇去銜接班學習學習,這對在幼兒園裡接受慢的孩子可以去加強訓練一下,以免上了一年級不懂遵守學習常規。如果去那裡學習知識類的銜接是堅決反對的,因為那樣做簡直就是拔苗助長,不利於孩子的身心健康。到了一年級老師重新再學銜接班學過內容,孩子對要學的知識就沒有新鮮感,也就沒有了學習的興趣,而且也會影響到今後學習的效果。

再一方面是,培訓機構的老師不一定都是專業老師,他們對幼兒的教學,方法五花八門,有的教學方法不正規,到了一年級老師還不好糾正呢,或者他們已經習慣了培訓老師講的方法,現在又重新接受一年級老師的方法做,孩子轉換不過來就覺得越學越混亂,從而產生厭學、逆反心理,這也是我不主張學習文化課的原因。

總之,幼升小有沒有必要去學習銜接班,這是要根據你孩子的具體情況來定,不要跟風去學習,其實對這麼小的孩子不用要求太高,今後學習的路還很長,不要學習一開始就斷了孩子對學習的興趣。


教學自媒體學堂


作為一線小學數學老師來說說我的想法。

有沒有必要去學銜接的課程,得根據孩子的實際情況來決定:如果你的孩子在幼兒園的學習接受得比較快,那就沒有必要。如果孩子在幼兒園學習接受比較慢,我覺得還是有必要去上上銜接的課程。這一類型的孩子提前學習下,那麼進入一年級的學習就比較容易跟上,也不會吃力,如果一年級跟不上的話,會打消孩子學習的積極性,進而影響後面的學習。

另外無論是學習接受快還是接受慢的孩子,我覺得在進入一年級前學習上可以從以下兩方面下功夫:

1.閱讀。家長一定要堅持陪孩子讀書,閱讀不僅能拓寬孩子的視野,還能加強孩子對語言的理解能力,為後面學好語文和數學打下基礎。

2.書寫。孩子在幼兒園主要以玩樂為主,作業很少。而進入小學一年級,作業相對幼兒園來說,增加不少。如果孩子握筆都不會或書寫非常慢的話,勢必做作業就會花很長時間,所以提前可以練習簡單漢字和數字的書寫,讓孩子找到書寫感覺。

以上是我的個人看法,希望能幫到你。


一線老師的教書心得


孩子幼升小有必要去學習銜接的課程嗎?我認為這裡所指的銜接的課程,就是學前班,提前學小學一年級的內容。

我的孩子沒有上學前班,現在三年級,在這兩年半的小學學習時間裡,並沒有跟不上的現象,也就沒有孩子自信心受打擊的問題。相反因為整個幼兒期閱讀的鋪墊,以及後期的努力,在一些方面還取得了成績以及自信。當然也有一些不足,我認為並不是沒有上學前班造成的,育兒路上我們需要不斷學習和探索。

我把孩子分成三類,講述我的觀點及經驗,給家長借鑑。

第一類:學習能力強,天生就是學霸的孩子。

隨著孩子越來越大,你不得不承認,每個孩子出生時學習能力的起點就是不一樣!

比如:專注力時間超長!我認識一個孩子,兩歲多的時候,他可以一下午樂此不疲地把一堆釦子反反覆覆地揀進揀出一個容器裡,看他的人可以安安穩穩睡大覺,他現在在一家國家重點項目實驗室工作;又或者幼兒園大班之前數的分解已經不費力學的很溜......! 這樣的孩子一年級的內容還用重複學嗎?此類孩子上了幼銜小,也是走在班級的前列,老師口頭的嬌子,不存在學煩的現象,只是有些浪費時間和能力。

第二類,也就是大多數的普通智力水平的孩子,我的孩子就屬於這一種。

學前班再怎麼學,頂多學一年級的內容。如果你的孩子一年級的內容都搞不定,二年級內容怎麼辦?那麼都說的分界點——四年級的內容怎麼辦?還有初中、高中,總要現在的內容提前學,現在學下學期嗎?這樣的循環,是學習助力嗎?

不如該學的時候使勁學,什麼時期幹什麼時期的事,講究學習效率,不要把孩子學煩,過早地消耗了孩子的學習熱情。

我的孩子在上幼兒園中班前後,我敏銳地感覺到她每天的話題不再像以前一樣豐富有料了!不是今天這個小朋友捅了她一下,就是那個小朋友碰了她一下,要不就是她又挨老師批評,說她不聽話了這類話題。觀察了一段時間,發現他們開始學所謂的知識:拼音、 數的分解之類,學不會,坐的時間一長,自然就你捅捅我、 我捅捅你。我下功夫教了一段時間,發現根本就是在折磨自己和孩子,而且發現大多數孩子都處於這種狀態!於是,果斷給孩子轉了一家所謂什麼都不學的幼兒園,如果時光能夠倒流,我還會更早一些給孩子轉園。

我從來不認為,我們提早學了小學知識,我們現在的試卷成績會更好,幼兒期的兒童在“玩”中探究周圍的世界和人,建立穩定的心智是早期發展的重要一環,這個時間不能過早擠佔。

第三類,學習困難、接受知識較緩慢的孩子。

本來接受知識就慢,開竅晚,再早一年,苗不到長的時候能長嗎?

這樣的孩子過早的放到學前班的大環境去遭受衝擊更不太合適。家長要親力親為,慢慢摸索適合自己孩子的學習方法,這樣的孩子上了小學後,還需要較長時間家長的幫助。家長要接納自己的孩子,還要考慮孩子是否有例如“讀寫困難”“多動症”的問題。

總之,如果孩子上一年級後,學習跟不上,原因並不是沒有提早學一年級的內容。不找對正確的原因,即使一年級成績不錯,三四年級還會掉隊。

有的家長可能會說,學前班還可以讓孩子提早進入上學狀態,更好的適應小學生活。事實上,孩子適應能力極強,不要再佔用孩子寶貴的幼兒時間了,據我感受,不適應、焦慮的反而是家長!

我並不反對給孩子進行學前教育,但我提倡的是貫穿整個幼兒階段的教育,是——春風化雨、潤物細無聲的教育!

一 閱讀習慣從小培養

從孩子不到一歲起,我就開始給孩子講故事,我把她稱為閱讀,用耳朵閱讀。

在美國著名的閱讀研究專家吉姆.崔利斯所著的《朗讀手冊》 裡提到:孩子的閱讀能力和聽力在八年級時會達到相同的程度,在這之前,通常聽力比閱讀能力強。

我一直踐行這句話,在從孩子呀呀學語到一年級上半學期之前,給孩子在固定時間每天讀書,讀適合的書。從沒有費心教過她識字,我有一種丟一天就可惜的緊迫感,“字”上學老師會教,而我所讀的每個詞,每句話,每一段內容都是軟性的,可以開發孩子的多方面的思維認知,多多益善!她自己會反覆看書上的畫,可能也讀字,我不清楚,我只是天天讀 天天講!我們現在留下的一年級上半學期寫的日記,基本通篇拼音,她現在稱之為“天書”,然後,一年級下半學期認字量突飛猛進,我便趕不上她自主讀書的速度了!

而大量的閱讀給孩子帶來的是語文學習的遊刃有餘以及熱情。語文學習從來都是自主學習,不用回家多刷題,語文成績不管大小考,總是在滿分上下。作文被選入過作文報,而且還在一個閱讀大賽的全國總決賽中獲得過特等獎,越學越順!

年輕的爸爸媽媽們,不要覺得晚,立刻開始給孩子持續不斷的買書讀書吧!聽故事,孩子喜歡,又增加了親子關係,為未來的語文學習,甚至是其它科目學習鋪了康莊大路,何樂而不為?

二 珍惜孩子的記憶力,用古詩詞做孩子成長的背景音樂。

許多父母都會有這樣一個時期,向身邊的親戚朋友誇耀自己孩子的記憶力多麼了得,一首長篇詩文聽兩遍就朗朗上口了!事實是,大部分孩子都是這樣的天才!而了不起的是這樣的父母,他們有規劃地持續讓孩子讀詩詞背詩詞,定期讓孩子複習,孩子出口就有詩,最後熟練到能夠活學活用!

俗話說,腹有詩書氣自華!看CCTV中國詩詞大會上那些禮貌大方 沉穩自信的孩子們,不就充分展示了這句話,他們到哪裡會不受歡迎? 如果,別的孩子還在用“今天我很高興......”作為一篇描寫尋找秋天的作文的結尾,你的孩子已經運用了“晴空一鶴排雲上,便引詩情到碧霄!”作為結束語,那麼以此基礎為推手,你還會為他的高考作文發愁嗎?

在孩子玩耍時,日常生活中,像放背景音樂一樣給他播放詩歌,讓他坐在長輩的膝頭聽詩詞典籍故事,讓中國古老優美的詩詞歌賦陪伴他的幼兒期,相信,後面收穫的不是一點點。

三 培養數學思維

數的分解,數的加減法是低年級的知識,而決定孩子整個求學生涯中數學成績的是數學思維。

怎樣培養孩子數學思維,涵蓋面很廣!比方說,帶孩子沿著熟悉的湖邊小路漫步,邊走邊數路過了幾個熊貓垃圾桶:走到一半,告訴孩子我們走了二分之一的路程了;去商店,和孩子一起看價籤算簡單的帳;灌輸誰比誰多或少 、相向、 同向等等概念;一起走迷宮,畫地圖搭積木......。這些都不是一個段落可以講清楚的,建議可以網上搜索一下這樣的文章或買一些專業書籍,例如《媽媽這樣講數學》等書籍。

四 如果你有能力,可以在孩子幼兒期給予她英語的啟蒙和學習。

英語是語言,越早學孩子越好適應。早學英語一是給以後的學習減負,二是這樣的孩子培養的目標是一定把英語作為語言去早早使用的,不單單是考試的工具。流利的英文是他一個開拓眼界、 接觸世界的工具,那這個量,幾歲達到一個什麼目標,是需要家長的能力以及規劃的!

總之幼兒期孩子的培養是有所為而有所不為,最好從家長自己的擅長出發,不強求 、心淡定,不搞正兒八經的學習時間,讓孩子自然接納理解。

所以,我認為像學前班這種讓孩子重複學習,消耗學習熱情,追求短期效果的事兒還是儘量避免,眼光要放長遠。

中國人總講望子成龍,但是我要講——望子成馬!同樣努力,也許你心淡定了,孩子沒準兒就成龍了,這是美事兒;反之,失了從容,


陪小西長大


您好,我是一名有著近十年教學經驗的一線教師。

是否需要學習幼小銜接課程,這個要因人而異,有些課程是必要的。

以我校一年級孩子的特點,我個人認為這些能力和習慣是必要的:鍛鍊幼兒練習控筆能力;熟悉一年級的上學流程;做好一年級學生的心理適應過渡;初步培養孩子的語言表達、規則意識、文字初步認知、數感運算、待人接物等綜合能力。

部編版一年級上冊的第一頁內容是《我上學了》,目的之一是從心理上讓孩子有個更好的過渡,如果您的孩子之前就有一些類似的過渡那到時他(她)的適應性就更強些。第二頁《我是中國人》,目的之一是初步培養孩子的集體觀念意識,如果您的孩子之前就有一些類似的觀念培養,那到時他(她)就能更好的融入這個集體。

低年級有一定的學習任務量,重在習慣的養成,如果沒有良好書寫習慣,如果做事沒有計劃性和條理意識,如果沒有合理的時間管理意識,那恐怕適應起來會慢些。

關於教育部一直強調要禁止幼兒園小學化,我個人的理解是禁止不能提前生硬的教學相關識字和運算內容。

禁止小學化,我覺得這個不能絕對,每個孩子的智力發展有快慢,智商有高低,不能一味的遵循共性的身心發展規律,不能一棍打死杜絕小學化。有些孩子的智商表現確實超過同齡人,這個我們要注重他的個性去拔高。比如,有些孩子的語言表達方面有天賦,有些孩子的數學邏輯思維很活躍。

禁止小學化,與提前培養文字的初步認知和數感是兩碼事。像這樣的教學模式我是很贊成的,也一直在探索中:

我家女兒,今年也大班,我們平時常讀繪本故事來培養她的識字、語感和閱讀習慣。在讓她對故事情節有深刻印象後,再進一步培養識字認字。比如學習《大象巴巴》繪本後,她一看到封面上的那四個字就懂念,但遮住其中三個後第一次問她“巴”是什麼字時她一下子是認不出的,她要憑記憶數著唸到“巴”才認出來。接下來我們出示事先準備好的“爸”字小卡片讓她觀察“巴”和“爸”哪裡不一樣。這時她很容易就看出“爸”的下面有這個“巴”字,再接下來我們就問這個大象巴巴在故事裡是不是大象國王,也是不是個爸爸。這樣的一步步引導,我們不僅讓她認識到了“巴”、“爸”和“父”字,還讓她瞭解了每個字都有特定的叫法(讀音)“ba”和“bà”,還引起了她對漢字的形和音的興趣,後來我們就帶著她一起查看了《漢字的起源》動畫視頻。這樣一步步的培養她認識探索漢字的興趣。

如果您的孩子在幼兒園階段接受過相關課程具備我以上所說到的那些能力,大不必再上幼小銜接的課程。如果您的孩子在某方面具有過人之處,您可以讓他在某方面有個性發展。

最後再說個有點批判某些地方的教育的事,但這也是難以避免的環境事實。現在大多數的孩子多少都有一些識字,10甚至20以內的加減運算。如果一個班級大多數孩子都是這樣高水平,按理說老師教起來也不會費太大勁。但個別水平落後導致的落差也會使孩子心理上有所壓力。如果遇到一些不負責任的老師,她忘卻了自己的職責,她還會怪起家長讓孩子輸在了起跑線上。如果老師不會深入引導那些水平高的學生向更高層次發展和正向引導那些水平低些的學生迎頭趕上,時間久了就會磨滅那些已經掌握了的孩子上課認真聽講和參與課堂的積極性。

所以,凡事要辯證看待,瞭解自己的孩子,瞭解未來的學校,瞭解未來的老師,三者都很重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