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升小有必要去学习衔接的课程吗?

Young


没有必要!

很多家长都在咨询孩子在上小学之前,是否需要参加各类幼小衔接班,提前学习下小学的课程,免得入学跟不上。可是将孩子原本应该在小学开始学习的知识提前到幼儿园阶段真的好吗?

衔接班实际上就是一种超前教学,根本没有必要去上。一些家长怕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促成“抢跑”、“跟风”,争相为孩子报班。加之一些办班机构投其所好,助长了衔接班越来越火。对报衔接班既迷惑又无奈,这是家长们的普遍心态。奉劝家长们,在为孩子报班问题上,应“三思”之,”慎从”之,千万不可盲目跟风。

衔接班可以上,但家长眼光要放长远,让孩子上那些注重培养学习兴趣和良好习惯的辅导机构,为以后打下坚实基础,孩子才能走得更远。

孩子需要童年,没有必要的学习,不仅是对孩子的束缚,也是对家长的束缚,孩子接受能力有限,没必要强行灌输不必要的知识。

衔接班的兴起与家长不想让孩子输在起跑线的心理有关。但仔细想一想,必须要上吗?重要的不是家长给孩子报了多少班,而是孩子真正能从中学到什么。幼儿园教的知识足够对接上小学开始时的课程,大部分衔接班辅导班都利用了家长不想让孩子落后的心理,到底有无作用,无从得知。

辅导机构应及时调整教学重心,以注重培养孩子学习兴趣和好习惯为主,以传授知识性内容为辅,以新颖的方式更加吸引家长,既能率先赢得市场,在激烈竞争中胜出,又能弥补教育的短板。

我觉得,幼儿园小朋友提前学习一年级课程实无必要,仅仅满足了家长的面子,不仅加重孩子和家庭负担,也提前透支孩子的学习兴趣,一句话,弊大于利,得不偿失。

衔接班貌似为孩子着想,实则是一些人变着法地掏家长们的腰包。建议家长们警惕自己望子成龙的心被利用。

衔接班应当是学习兴趣和良好行为习惯的衔接,而不应是学科知识的衔接,而现实却恰恰相反,家长却被蒙在鼓里,自以为自己爱孩子,实则是把自己的想法强加到孩子身上!


LaoHuang188


幼升小有必要去学习衔接的课程吗?

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先介绍一下我自己的情况,我是一名有20年教龄的小学教师,儿子今年刚好读一年级。首先根据国家现行教育政策,幼儿园的教学是不能小学化的,也就是不能教小学才学的知识。这一点我个人也赞同这样的教育规律,孩子本身还不到这个年龄就强加给他不该承受的压力,孩子是受不了的会严重影响他身心健康发展,可能这样讲很多人不太理解不是很形象,我换一种说法,就是挑担子,本来只可以挑十斤却要给他挑二十斤,或者是能挑一百斤要他挑二百斤想象一下会是什么结果,如果强加挑刚开始会比别人挑得多一点,那么以后呢是不是还是如此,答案肯定是显而易见的,不但不会如此反而会适得其反。这样比喻的话是不是就很通俗易懂了吧。学习同样如此只是看到的不是那么明显和确切。其次是我儿子也没有参加过任何培训班或者幼小衔接之类的学习,当然一开始肯定会比学习过的学生落后一些,但是不用怕慢慢来,相信自己的孩子给他时间会赶上的,这只是暂时就像挑担子。我儿子现在比刚刚开始已经进步很多了。最后培养孩子我们要把眼光放远一些,不局限于眼前的片面的得失,要放到孩子一生的发展,人生不是谁比谁跑得快当然跑得快是好事,关键还是自己能走得有多远。所以说我觉得没多大必要,当然如果自己觉得有必要也不妨试一试,但是不可强加应适可而止。希望我的回答能帮到你。


咪狗乖乖


幼升小一定要“衔接”,但不一定是要上校外的所谓“衔接课程”!

这是我结合自己孩子及平常观察其他孩子幼升小后的综合表现,得出的观点。

当初我儿子在幼儿园大班最后一个月里,园里先是搞大班毕业典礼活动,通过各种活动、奖证明确告诉孩子“你已经修完幼儿园课程,马上就要到新的学校上小学了,要争做好学生哦”,再后面两周就是完全模拟小一年级的上学流程来预演考勤、上课,最后再发一张以对应小学名义“录取通过”的奖证。这奖证可以说是一对一的个性定制,对应每个孩子即将升入小一的学校名称。此时小孩的小学学位都已经安排好了,家长也会到对应的学校报名,会接到小一年级提前两周开学安排的详细通知,通知中明确要求家长配合做好孩子的心理适应性过渡(可惜这通知我未保留好,现在找不出来了),后到8月中旬左右这些一年级孩子就提前单独开学了,完全遵循学校作息安排,一周适应下来,又来一张“学习认真 表现出色”的奖证,再到9月1日正式全校开学上课。

再说说我这边去年新入的部分“准小一”会员情况:一类是经过我们观察和测评,孩子的语言表达、规则意识、文字认知、数感运算、待人接物等综合表现都不错,我们就建议家长不用报我们的“小一适应班”,省出这个费用带孩子去旅游吧。第二类就是明确跟我们说“我孩子只要补补拼音、练练写字就可以、多少钱一节课”的,这类家长不认同我们“小一适应班”全天模拟一年级的上学流程及课程设置,我们也收不了,他们就会转去其他所谓的“拼音写字衔接”机构。第三类就是“快乐教育放任型”,认为一年级没什么难度,让孩子疯玩整个暑假。

开学一个月后就各自不同反映出来了,最急切找我咨询的是第三类家长,说班主任找过谈话了,说孩子学习跟不上,还调皮捣蛋,后期中考试成绩出来了,基本都是垫底的,再一个学期期满,学霸基本都在我们提前预判的名单中。

综上所述,幼小衔接重在孩子“综合智能评估”、“心态转化”和“习惯养成”,提升孩子思维能力、关注孩子心灵成长,柔声说教,坚持原则,让孩子尽早养成独立自主、热爱学习、自律自制的好习惯尤为重要!

如果学校没有系统评估的话,家长一定要对孩子的综合素养发展情况做个理性评估,清楚孩子的优势,也能容忍孩子暂时的短处,而不是跟风拔苗助长、提前单单技巧技法性的学习,或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式的补短式学习。

最后借用心理学巨匠威廉·詹姆士的名言做总结吧!

播下一个行动,收获一种习惯;

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

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命运。


新资优教育CEO吴新



情溢心里


我是一名多年教育行业的从业者,根据我对学生的了解和大家分享一点经验。

首先在我们接触过的一年级学生里面,我们很容易发现上过幼小衔接和没有上过幼小衔接的区别。对于上过幼小衔接的学生而言,一年级很多的学习内容他们之前都接触过,或者学习过,所以这期学生能够很快适应小学的学习课程,也很快适应幼儿园学习和小学学习之间的过渡,并且这种快速的适应也会给学生本身增加很大的学习信心。

对于没有上过幼小衔接的学生,直接去上小学可能短时间一下子转变不了这种模式的切换。以前他可以随心所欲的出去玩,但是现在上课铃一响所有小孩都乖乖地坐在凳子上听老师讲课,他可能还没明白这是为什么。老师在黑板上讲课,可自己在课桌上玩自己的,被老师训斥之后可能下次不敢再犯,但是不知不觉中会产生厌学的心理、自卑等等。

虽然有些家长也有说上了幼小衔接后孩子上小学以后就不好好学习了,但是这部分学生应该是少数,并且我们不能忽视了家长本身对孩子教育的重要性。作为家长,我们时刻要重视对孩子性格和习惯的正确引导和培养。

希望我的回答对你有用[微笑]


吴论如何伴成长


我从事幼教二十年了,对这个问题我是这样认为的:一是要看孩子的自身情况,二是要看当地的幼儿园和小学一年级的教学内容而定,具体分析如下。

国家规定幼儿年满六周岁才可以入小学,可六周岁前男孩的认知程度明显晚于女孩,这就是大人常说的立事晚。幼儿园毕业了,可有的孩子连自己的事还不能自理,比如大小便,穿衣,整理书包衣物等,这就需要去幼小衔接机构继续学习。

另外,要看当地具体情况而定。尽管国家三令五申幼儿园不要小学化,可是依然做不到一年级的孩子们齐步起跑,大多数家长都怕输在起跑线上,都会或多或少地在家或者在教育机构已经教授各种知识,那么建议您也该送孩子去幼小衔接机构学习,因为到了一年级,老师是根据大多数学生情况来教学的,虽然兼顾个别生,但孩子从开始就落后,从心理上影响孩子情绪,容易导致厌学。

以上两点是我接触的大多数家长真实反应,希望能帮到您。


让心归零微笑前行666


幼儿园升小学有没有必要去学习衔接班,这个问题也要分情况而定,不能一概而论,不妨先从我的两个问题入手:幼小衔接班要衔接些什么?培养孩子哪些能力?学习哪些内容?要达到哪些标准算合格?弄明白了这些,再根据自己孩子的实际情况决定要不要去学。

如果你的孩子在幼儿园里学习接受能力比较慢,而且幼儿园毕业了还没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上课屁股坐不稳,总要下座位或与人讲话,或者握笔还握不好,字写得实在太不行,像这样的学生是有必要去衔接班学习学习的,让那里老师多花点时间训练他的这些方面常规知识和技能,这样进入一年级的学习就比较容易跟上大多数同学,孩子也不会因为太差而被老师嫌弃,使得孩子今后产生消极影响。对在幼儿园里各项表现都良好的孩子,我个人建议不必参加。

那么小的孩子有必要那么累吗?开心玩是他们的天性,好不容易从幼儿园刚毕业,家长又把他们送到另一个园子里去管教,其实小孩心理是非常不愿意的,只是他们没有办法表达自己的想法,被动接受家长的安排,他们很可怜。这么小的孩子他们能学到什么,这不是在折磨孩子吗?

如果家长是想让你的孩子提前了解小学的授课模式或生活状态,选择去衔接班学习学习,这对在幼儿园里接受慢的孩子可以去加强训练一下,以免上了一年级不懂遵守学习常规。如果去那里学习知识类的衔接是坚决反对的,因为那样做简直就是拔苗助长,不利于孩子的身心健康。到了一年级老师重新再学衔接班学过内容,孩子对要学的知识就没有新鲜感,也就没有了学习的兴趣,而且也会影响到今后学习的效果。

再一方面是,培训机构的老师不一定都是专业老师,他们对幼儿的教学,方法五花八门,有的教学方法不正规,到了一年级老师还不好纠正呢,或者他们已经习惯了培训老师讲的方法,现在又重新接受一年级老师的方法做,孩子转换不过来就觉得越学越混乱,从而产生厌学、逆反心理,这也是我不主张学习文化课的原因。

总之,幼升小有没有必要去学习衔接班,这是要根据你孩子的具体情况来定,不要跟风去学习,其实对这么小的孩子不用要求太高,今后学习的路还很长,不要学习一开始就断了孩子对学习的兴趣。


教学自媒体学堂


作为一线小学数学老师来说说我的想法。

有没有必要去学衔接的课程,得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来决定:如果你的孩子在幼儿园的学习接受得比较快,那就没有必要。如果孩子在幼儿园学习接受比较慢,我觉得还是有必要去上上衔接的课程。这一类型的孩子提前学习下,那么进入一年级的学习就比较容易跟上,也不会吃力,如果一年级跟不上的话,会打消孩子学习的积极性,进而影响后面的学习。

另外无论是学习接受快还是接受慢的孩子,我觉得在进入一年级前学习上可以从以下两方面下功夫:

1.阅读。家长一定要坚持陪孩子读书,阅读不仅能拓宽孩子的视野,还能加强孩子对语言的理解能力,为后面学好语文和数学打下基础。

2.书写。孩子在幼儿园主要以玩乐为主,作业很少。而进入小学一年级,作业相对幼儿园来说,增加不少。如果孩子握笔都不会或书写非常慢的话,势必做作业就会花很长时间,所以提前可以练习简单汉字和数字的书写,让孩子找到书写感觉。

以上是我的个人看法,希望能帮到你。


一线老师的教书心得


孩子幼升小有必要去学习衔接的课程吗?我认为这里所指的衔接的课程,就是学前班,提前学小学一年级的内容。

我的孩子没有上学前班,现在三年级,在这两年半的小学学习时间里,并没有跟不上的现象,也就没有孩子自信心受打击的问题。相反因为整个幼儿期阅读的铺垫,以及后期的努力,在一些方面还取得了成绩以及自信。当然也有一些不足,我认为并不是没有上学前班造成的,育儿路上我们需要不断学习和探索。

我把孩子分成三类,讲述我的观点及经验,给家长借鉴。

第一类:学习能力强,天生就是学霸的孩子。

随着孩子越来越大,你不得不承认,每个孩子出生时学习能力的起点就是不一样!

比如:专注力时间超长!我认识一个孩子,两岁多的时候,他可以一下午乐此不疲地把一堆扣子反反复复地拣进拣出一个容器里,看他的人可以安安稳稳睡大觉,他现在在一家国家重点项目实验室工作;又或者幼儿园大班之前数的分解已经不费力学的很溜......! 这样的孩子一年级的内容还用重复学吗?此类孩子上了幼衔小,也是走在班级的前列,老师口头的娇子,不存在学烦的现象,只是有些浪费时间和能力。

第二类,也就是大多数的普通智力水平的孩子,我的孩子就属于这一种。

学前班再怎么学,顶多学一年级的内容。如果你的孩子一年级的内容都搞不定,二年级内容怎么办?那么都说的分界点——四年级的内容怎么办?还有初中、高中,总要现在的内容提前学,现在学下学期吗?这样的循环,是学习助力吗?

不如该学的时候使劲学,什么时期干什么时期的事,讲究学习效率,不要把孩子学烦,过早地消耗了孩子的学习热情。

我的孩子在上幼儿园中班前后,我敏锐地感觉到她每天的话题不再像以前一样丰富有料了!不是今天这个小朋友捅了她一下,就是那个小朋友碰了她一下,要不就是她又挨老师批评,说她不听话了这类话题。观察了一段时间,发现他们开始学所谓的知识:拼音、 数的分解之类,学不会,坐的时间一长,自然就你捅捅我、 我捅捅你。我下功夫教了一段时间,发现根本就是在折磨自己和孩子,而且发现大多数孩子都处于这种状态!于是,果断给孩子转了一家所谓什么都不学的幼儿园,如果时光能够倒流,我还会更早一些给孩子转园。

我从来不认为,我们提早学了小学知识,我们现在的试卷成绩会更好,幼儿期的儿童在“玩”中探究周围的世界和人,建立稳定的心智是早期发展的重要一环,这个时间不能过早挤占。

第三类,学习困难、接受知识较缓慢的孩子。

本来接受知识就慢,开窍晚,再早一年,苗不到长的时候能长吗?

这样的孩子过早的放到学前班的大环境去遭受冲击更不太合适。家长要亲力亲为,慢慢摸索适合自己孩子的学习方法,这样的孩子上了小学后,还需要较长时间家长的帮助。家长要接纳自己的孩子,还要考虑孩子是否有例如“读写困难”“多动症”的问题。

总之,如果孩子上一年级后,学习跟不上,原因并不是没有提早学一年级的内容。不找对正确的原因,即使一年级成绩不错,三四年级还会掉队。

有的家长可能会说,学前班还可以让孩子提早进入上学状态,更好的适应小学生活。事实上,孩子适应能力极强,不要再占用孩子宝贵的幼儿时间了,据我感受,不适应、焦虑的反而是家长!

我并不反对给孩子进行学前教育,但我提倡的是贯穿整个幼儿阶段的教育,是——春风化雨、润物细无声的教育!

一 阅读习惯从小培养

从孩子不到一岁起,我就开始给孩子讲故事,我把她称为阅读,用耳朵阅读。

在美国著名的阅读研究专家吉姆.崔利斯所著的《朗读手册》 里提到:孩子的阅读能力和听力在八年级时会达到相同的程度,在这之前,通常听力比阅读能力强。

我一直践行这句话,在从孩子呀呀学语到一年级上半学期之前,给孩子在固定时间每天读书,读适合的书。从没有费心教过她识字,我有一种丢一天就可惜的紧迫感,“字”上学老师会教,而我所读的每个词,每句话,每一段内容都是软性的,可以开发孩子的多方面的思维认知,多多益善!她自己会反复看书上的画,可能也读字,我不清楚,我只是天天读 天天讲!我们现在留下的一年级上半学期写的日记,基本通篇拼音,她现在称之为“天书”,然后,一年级下半学期认字量突飞猛进,我便赶不上她自主读书的速度了!

而大量的阅读给孩子带来的是语文学习的游刃有余以及热情。语文学习从来都是自主学习,不用回家多刷题,语文成绩不管大小考,总是在满分上下。作文被选入过作文报,而且还在一个阅读大赛的全国总决赛中获得过特等奖,越学越顺!

年轻的爸爸妈妈们,不要觉得晚,立刻开始给孩子持续不断的买书读书吧!听故事,孩子喜欢,又增加了亲子关系,为未来的语文学习,甚至是其它科目学习铺了康庄大路,何乐而不为?

二 珍惜孩子的记忆力,用古诗词做孩子成长的背景音乐。

许多父母都会有这样一个时期,向身边的亲戚朋友夸耀自己孩子的记忆力多么了得,一首长篇诗文听两遍就朗朗上口了!事实是,大部分孩子都是这样的天才!而了不起的是这样的父母,他们有规划地持续让孩子读诗词背诗词,定期让孩子复习,孩子出口就有诗,最后熟练到能够活学活用!

俗话说,腹有诗书气自华!看CCTV中国诗词大会上那些礼貌大方 沉稳自信的孩子们,不就充分展示了这句话,他们到哪里会不受欢迎? 如果,别的孩子还在用“今天我很高兴......”作为一篇描写寻找秋天的作文的结尾,你的孩子已经运用了“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作为结束语,那么以此基础为推手,你还会为他的高考作文发愁吗?

在孩子玩耍时,日常生活中,像放背景音乐一样给他播放诗歌,让他坐在长辈的膝头听诗词典籍故事,让中国古老优美的诗词歌赋陪伴他的幼儿期,相信,后面收获的不是一点点。

三 培养数学思维

数的分解,数的加减法是低年级的知识,而决定孩子整个求学生涯中数学成绩的是数学思维。

怎样培养孩子数学思维,涵盖面很广!比方说,带孩子沿着熟悉的湖边小路漫步,边走边数路过了几个熊猫垃圾桶:走到一半,告诉孩子我们走了二分之一的路程了;去商店,和孩子一起看价签算简单的帐;灌输谁比谁多或少 、相向、 同向等等概念;一起走迷宫,画地图搭积木......。这些都不是一个段落可以讲清楚的,建议可以网上搜索一下这样的文章或买一些专业书籍,例如《妈妈这样讲数学》等书籍。

四 如果你有能力,可以在孩子幼儿期给予她英语的启蒙和学习。

英语是语言,越早学孩子越好适应。早学英语一是给以后的学习减负,二是这样的孩子培养的目标是一定把英语作为语言去早早使用的,不单单是考试的工具。流利的英文是他一个开拓眼界、 接触世界的工具,那这个量,几岁达到一个什么目标,是需要家长的能力以及规划的!

总之幼儿期孩子的培养是有所为而有所不为,最好从家长自己的擅长出发,不强求 、心淡定,不搞正儿八经的学习时间,让孩子自然接纳理解。

所以,我认为像学前班这种让孩子重复学习,消耗学习热情,追求短期效果的事儿还是尽量避免,眼光要放长远。

中国人总讲望子成龙,但是我要讲——望子成马!同样努力,也许你心淡定了,孩子没准儿就成龙了,这是美事儿;反之,失了从容,


陪小西长大


您好,我是一名有着近十年教学经验的一线教师。

是否需要学习幼小衔接课程,这个要因人而异,有些课程是必要的。

以我校一年级孩子的特点,我个人认为这些能力和习惯是必要的:锻炼幼儿练习控笔能力;熟悉一年级的上学流程;做好一年级学生的心理适应过渡;初步培养孩子的语言表达、规则意识、文字初步认知、数感运算、待人接物等综合能力。

部编版一年级上册的第一页内容是《我上学了》,目的之一是从心理上让孩子有个更好的过渡,如果您的孩子之前就有一些类似的过渡那到时他(她)的适应性就更强些。第二页《我是中国人》,目的之一是初步培养孩子的集体观念意识,如果您的孩子之前就有一些类似的观念培养,那到时他(她)就能更好的融入这个集体。

低年级有一定的学习任务量,重在习惯的养成,如果没有良好书写习惯,如果做事没有计划性和条理意识,如果没有合理的时间管理意识,那恐怕适应起来会慢些。

关于教育部一直强调要禁止幼儿园小学化,我个人的理解是禁止不能提前生硬的教学相关识字和运算内容。

禁止小学化,我觉得这个不能绝对,每个孩子的智力发展有快慢,智商有高低,不能一味的遵循共性的身心发展规律,不能一棍打死杜绝小学化。有些孩子的智商表现确实超过同龄人,这个我们要注重他的个性去拔高。比如,有些孩子的语言表达方面有天赋,有些孩子的数学逻辑思维很活跃。

禁止小学化,与提前培养文字的初步认知和数感是两码事。像这样的教学模式我是很赞成的,也一直在探索中:

我家女儿,今年也大班,我们平时常读绘本故事来培养她的识字、语感和阅读习惯。在让她对故事情节有深刻印象后,再进一步培养识字认字。比如学习《大象巴巴》绘本后,她一看到封面上的那四个字就懂念,但遮住其中三个后第一次问她“巴”是什么字时她一下子是认不出的,她要凭记忆数着念到“巴”才认出来。接下来我们出示事先准备好的“爸”字小卡片让她观察“巴”和“爸”哪里不一样。这时她很容易就看出“爸”的下面有这个“巴”字,再接下来我们就问这个大象巴巴在故事里是不是大象国王,也是不是个爸爸。这样的一步步引导,我们不仅让她认识到了“巴”、“爸”和“父”字,还让她了解了每个字都有特定的叫法(读音)“ba”和“bà”,还引起了她对汉字的形和音的兴趣,后来我们就带着她一起查看了《汉字的起源》动画视频。这样一步步的培养她认识探索汉字的兴趣。

如果您的孩子在幼儿园阶段接受过相关课程具备我以上所说到的那些能力,大不必再上幼小衔接的课程。如果您的孩子在某方面具有过人之处,您可以让他在某方面有个性发展。

最后再说个有点批判某些地方的教育的事,但这也是难以避免的环境事实。现在大多数的孩子多少都有一些识字,10甚至20以内的加减运算。如果一个班级大多数孩子都是这样高水平,按理说老师教起来也不会费太大劲。但个别水平落后导致的落差也会使孩子心理上有所压力。如果遇到一些不负责任的老师,她忘却了自己的职责,她还会怪起家长让孩子输在了起跑线上。如果老师不会深入引导那些水平高的学生向更高层次发展和正向引导那些水平低些的学生迎头赶上,时间久了就会磨灭那些已经掌握了的孩子上课认真听讲和参与课堂的积极性。

所以,凡事要辩证看待,了解自己的孩子,了解未来的学校,了解未来的老师,三者都很重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