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爱玲的《第一炉香》:捞女梁太太的信仰,并不是金钱

1942年底,香港沦陷,港大停课。次年春,张爱玲返回上海,开始写稿谋生。《沉香屑·第一炉香》发表于1943年五月、六月、七月的上海《紫罗兰》杂志,堪称张爱玲的成名之作。

张爱玲的《第一炉香》:捞女梁太太的信仰,并不是金钱


《第一炉香》中的葛薇龙是个可怜的女孩。年轻人不谙世事,又有着种种实际困难,哪怕是“哀其不幸,怒其不争”,最终堕入风尘的她,也值得读者的同情。

而她的姑妈梁太太,虽然不幸的人各有各的不幸,她的所作所为,却是恶压过了不幸,令人不齿和痛恨。

张爱玲的《第一炉香》:捞女梁太太的信仰,并不是金钱


梁太太是葛薇龙的姑妈,也是改变葛薇龙命运的恶魔。倘若她良心未泯,是非观尚存,心态正常,薇龙的命运不至于此。当然,也就没有这样一篇小说了。

梁太太年轻时力排众议,嫁给粤东富商梁季腾做四姨太,为此和家庭决裂,跟她弟弟,也就是葛薇龙的父亲闹翻,不通庆吊。

为了过上丰裕的物质生活而出卖青春,在张爱玲笔下,这样的女性形象如《金锁记》中的七巧,《怨女》中的银娣都是如此,同样的,最后她们的心理也扭曲变态了。

张爱玲的《第一炉香》:捞女梁太太的信仰,并不是金钱


七巧和银娣的婚姻,跨域了阶层和财富,算是高攀。而梁太太的婚姻,从阶层来讲,从书香门第到商贾之家,按照当时的观念,是下嫁;从名分上来讲,嫁给老头做妾,是委屈自己。她什么都不顾,图的就是梁家的钱。

由此可见,钱,在梁太太心中的地位有多重,几乎让人疑心,金钱就是梁太太的信仰。

梁太太的这种做派,很像一名押上全部身家博一把的赌徒。她的身家中包括不俗的家世,但她却视若敝履。她唯一看重的,她最在意的筹码只有一个,就是自己的青春美貌。

风险越高,收益越大。梁太太赌的是什么呢?是梁季腾很快死掉。

倘若事情如她所愿,梁季腾死的时候,梁太太手里握着大把亲钱,便可以为所欲为,得到自己想要的一切了。

张爱玲的《第一炉香》:捞女梁太太的信仰,并不是金钱


可惜事情并没有完全按照梁太太的计划来发展,梁季腾死的时候,梁太太也老了。这让她的人生打了个很大的折扣。

梁太太出场时,已是年逾半百的人。一名五十多岁的女子,保养得再好,心态再年轻,旁人再怎么称呼她为少奶,青春也远去了。

梁太太出场时便是跟乔琪乔从外面怄了气回来。她跟乔家这位少爷隔着辈分和岁数,但在情场上,却仍要充当女主角。实际上她只是乔琪乔拉来的幌子,对方真正想约的人是玛琳赵,请她只是作为长辈做做样子,好让规矩严的赵家肯放玛琳赵出来玩。

乔琪乔利用梁太太做幌子,确实让人厌恶。乔家老小三代男人都不是省油的灯,梁季腾在世时,他们电话不断,总惦记着梁太太。梁太太明知他们的为人,却会答应跟乔琪乔一早去海边,不疑有他,也实在是太天真,近于自取其辱。

有了钱,青春美貌不再,依然不能让她得到自己想要的一切。

梁太太并非完全没有自知之明。她利用睨儿和睇睇吸引男子,为自己物色情人,后来更是培养亲侄女葛薇龙,替她招徕年轻男子,已足以说明她接受了自己失去青春这一捞世界的筹码的现实。

<strong>如果说梁太太是有信仰的人,她的信仰并非金钱,而是青春美貌。

在她的概念里,青春美貌可以换取金钱,青春美貌再加上金钱,才可以换取爱和其他欲望的满足。

年轻时,梁太太用青春为自己捞钱;年老时,她用侄女葛薇龙的青春为自己捞人。她是不折不扣的捞,在她的世界里,没有感情。

参考书目:《沉香屑·第一炉香》

  • 书看完了容易忘,做点笔记记得牢。书里书外,都是人生。喜欢的朋友别忘了点击关注。本账号持续更新读书笔记,欢迎收藏、转发、评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