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时制宜,尊重家庭给孩子一份“没有时间的作息表”

因时制宜,尊重家庭给孩子一份“没有时间的作息表”

杭州网讯 在疫情防控的关键时期,孩子们的假期也相应的延长了,如何安排一份合理的课程表?如何做到动手动脑和保护眼睛之间的平衡?这些问题考验着学校、老师和家长的智慧。

“停课不停学”的前提下,作为最需要陪伴的幼儿群体,该如何科学规划这个“史上最长假期”呢?记者专访了杭州市府机关幼儿园总园长冯伟群。

冯伟群告诉记者,她的所有计划和考虑,都基于一个自我发问的问题:

当我们明确当前幼儿教育工作开展的场合主要是“家庭”,幼儿的学习与发展更多通过“亲子陪伴”来达成时;当我们发现,我们拥有更多的时间来思考、来学习时,我们做了什么?

冯园长介绍,疫情发生以来,幼儿园从1月23号开始推送《新型冠状病毒。大家看过来的》,帮助家长了解冠状病毒的危害,在严重疫情之下如何自我保护;支持家长在家中用适宜的方式和孩子交流疫情;传递疫情中的每一个爱与温暖瞬间的意义。

开展家长需求调查,了解每个家庭的情况

“事实上,在长时间的陪伴过程中,家长也会出现困扰、焦虑以及手足无措的时候。”冯伟群坦言,“因此,在原定开学日前,我们发起了一次家长需求调查,我们能为家长和孩子们做什么呢?在需求调查中,我们看到,80%左右的家长希望我们提供视频、音频的游戏资源;50%左右的家长希望教师能和孩子开展线上互动。”

“特殊时期不盲目、不忙乱是教育该有的稳定品质。”冯伟群如是说。

尊重家庭,倡导一份没有时间的作息时间表

一份时间表,似乎是每个学生都必须的,但是冯伟群认为,家庭生活和幼儿园生活有着很大的区别,每个家庭有自己的价值观,这种价值观和生活方式密切相关。

“我们思考,我们的建议如何能建立在尊重家庭的价值观的基础上,这也是教育以人为本所要倡导的。”冯伟群说,“因此,我们推出了没有时间的作息时间表。在这张没有时间的作息时间表中,为家长提出一日活动的建议,时间安排则有家长和孩子商量着制定,为家长提供宽松弹性的支持。”

“尊重永远是人与人之间交往的重要涵养与品格。”

家庭陪伴有门道,如何事半功倍?

长长的居家生活,孩子每天和家人一起,日常的社会互动大大减少,亲子互动骤然而升。高质量的陪伴尤为重要。

冯伟群建议,可以通过两个途径来支持家长高质量的陪伴,发挥家长们的无穷智慧,做到家长互学,事半功倍。

首先,是围绕丰富的生活资源,精心设计微视频微课程。

冯园长介绍,当家长的陪伴出现焦虑时,当长期宅家的孩子开始想念老师与小伙伴的时,幼儿园根据家长的需求推出了由集团课程设计团队打造,优秀教师录制的微视频:线上工作坊,通过好玩的游戏活动,为家长提供了有意义的亲子游戏资源;让孩子们能看到了和蔼可亲的老师,在爸爸妈妈的陪伴下,跟着老师做游戏。

课程团队还在生活学习园本课程的基础上,改编完成家庭版《生活学习微课程》并在线上推出,实现了家园同步的课程资源利用。期望带给孩子和家长真实而温暖的生活中学。

其次,开展线上微互动每周两次。

“我们安排了每周两次的老师和孩子的线上互动(视频或音频)。孩子们在互动交流中孩子们可以看一看小伙伴样子、听一听小伙伴说话,讨论一下:冠状病毒、自我保护、敬畏生命、感恩医生、关爱动物等。”

冯伟群介绍,“在这个期间,老师还会和家长做一些个别化互动,利用微信、电话等方式和家长进行一对一的交流沟通。简简单单的聊天,让孩子们社会性需求获得小小的满足;为家长提供了教师专业的支持。”

舌尖上的市府幼:制作孩子喜欢的菜肴

据悉,杭州市府机关幼儿园是一所有着70年历史,积淀丰富的老园,文化积淀中,好吃的菜肴让很多孩子念念不忘,以至于有毕业二十几年的孩子外出求学回家,都会让老爸烧一个幼儿园的“西卤水蒸蛋”。

在这长长的假期中,孩子们会想念幼儿园的菜肴吗?冯伟群分享给记者:“舌尖上的市府幼”是由食堂的师傅拍摄的“幼儿园特别菜肴”制作小视频,家长可以在有时间的假期里学着做做。

“无论何时何地,满足孩子们的味蕾是第一位的。”

多措并举的同时,记者了解到,市府幼还开设了名师工作室网上读书会,在延迟开学的日子里,幼儿园根据省教育厅教研室的要求,组织教师开展网络教研和理论学习。

“冯伟群名师工作室”所带领的杭州市府机关幼儿园遇见名师工作室、杭州市乡村名师工作室——梅城幼儿园工作室、富阳区乡村名师工作室——富阳春建乡幼儿园工作室一共67位学员开始了线上理论学习。

根据教师们的年龄结构以及需求调查,理论学习的第一课从《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解读》开始。在导师团队的带领之下,工作室的67位小伙伴将在每周两次的线上研修中,研读《指南》:敲黑板、划重点、找关键词、链接相关理论;结合视频案例、工作实践谈体会等。通过深入研读,丰富专业素养,为成为更加优秀的教师储备能量。

因时制宜的思路,在这些举措中得到了全面的体现,冯伟群说,“停课不停学”这个新名词诞生为我们带来的是新思考。不盲从、不慌乱,从容面对、淡定处事,是我们的专业素养。“期望这个特殊时期带给我们的思考和行动是每个人成长中的一种难忘经历,一层厚厚的积淀。在这个冬天,温暖你、我、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