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在朋友圈集赞能集多少?我发现自己快成了孤岛

常常看到朋友圈里集赞,“需要38个”“需要88个”“需要108个”……而且很轻松地一会就说够了够了!

我很羡慕这些"明眸善睐"的圈人,这么多的好友,这么多的关注,这人缘生生的让我自惭形秽。

我很少在朋友圈集赞,有时候是不屑于浪费时间,有时候蔑视这样的噱头。

不过,最重要的,是我基本上集不来几个赞(很囧),最多不会超过三十个……

朋友太少?

是的。我微信里面通讯录里总共不到二百个人。

我特别羡慕别人动辄几百上千个好友,而且这些好友都是活跃着常常互动的好友!

我不得不感慨自己的人际交往能力太差。因为我不喜欢加别人微信,我更不喜欢加陌生人微信。

所以,我的好友数量少的可怜!

不止如此,在我的通讯录里,我还分了一个看不到我朋友圈的类别:陌生人!

我是喜欢自我空间感的人,习惯了孤独,习惯了孤独的自由,于是不习惯让不认识的、一面之缘的、商业需要的微信好友看到我的生活和我的家庭。我觉得那是我的私隐,我不想被人议论,我也不想让不熟悉的人太了解我。

我是喜欢发朋友圈的,甚至可以说很喜欢。

我觉得花草树木很美的时候,我会发圈,最好诗意、惬意;我觉得阳光天空很美的时候,我会用心拍一张发圈,最好浪漫而赏心悦目。

我觉得人和事触动我的时候,我也会发圈,因为生活的点滴美好,会触动心底的柔软,而记录和分享,是我认为让心情的愉悦能够实质化的手段。

我还会常常把女儿的点滴和照片分享在朋友圈。这么做的目的,并没有很多希望朋友欣赏的意思,而最主要就是为了留存,然后在每年年末做一两本当年的微信书,然后,把微信书放在书柜里,想回忆的时候,随手就能抽出一本,滋味地看上半天。

别人的集赞,通常我会默默献上一赞,而我的动态,通常也都会有好友给我点赞,不过往往是屈指可数。因为能给我点赞的,多是经常联系,真正意义上的好友。对于那些纳入了生命里的朋友来说,点赞无需客套,无需礼貌,想点就点,真心而点。

我知道有些好友是不敢给我点赞的,我也不敢给有些好友点赞。因为大家的共同好友能看到彼此的点赞和评论,于是,出于各种微妙的原因,默默路过,默默不点。最后,就都成为了朋友圈里熟悉的——“陌生人”。

这种“陌生人”,没有屏蔽,没有互动,共同生存,却老死不相往来。

还有些好友,是熟悉却又彼此隔阂的人。比如某些家庭关系里的成员或者亲戚,比如某些早已多年不曾谋面的曾经的同事。

默默地看着彼此的朋友圈,默默地飘过,谁也不知道对方是不是看了自己的朋友圈,谁也不知道对方对自己是关注还是忽略。

因为朋友圈,再陌生的朋友也可以感觉“近在咫尺”。

因为朋友圈,我们和亲朋好友的联系更加紧密,随时可以互动。

也因为朋友圈,若即若离的关系,让朋友圈难免唱着“独角戏”。

发朋友圈的目的有着各种各样的理由。有的是记录和分享生活、情感和学习;有的是炫耀自己的拥有;有的是出于营销的目的……

大概没有人是因为给自己看才发朋友圈吧。朋友圈是个“公众场所”,我们可以选择给谁看和不给谁看——当然也可以设置为仅自己可见(但我想应该没什么人会这么利用朋友圈)。

有时候看着寥寥可数的点赞,会有点“孤岛”的感觉,真心怀疑自己的人品。

可是有时候看到点赞加上热火朝天的评论,又觉得自己真心拥有着好多温暖。

于是又傲然地跟自己说,所谓在精不在多,这些保持互动的好友,才是真正珍贵的朋友。

所以,朋友圈也像一张网,筛掉微不足道的,留下精华。

大浪淘沙,能一直陪伴并且关注彼此动态的朋友圈好友,才是真正彼此懂得的人,是值得彼此点赞的人。

“孤岛”也罢,舞台也罢,朋友圈都是一个窗口,让别人了解自己,或者让自己了解别人。就算再多的修饰,时间也自会帮彼此慢慢的梳理和淘洗,最后留下常来常往、彼此懂得的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