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面前都停擺了,可空氣質量沒什麼改善,還和汽車尾氣有關嗎?

生機-食療


沒汽車,最近我們這空氣好的很。別的沒辦法測試,但街上聞不到汽油味這是事實。


掠食魍


剛開始的時候,專家說了,是汽車尾氣,限單雙號!後來,專家說了,是農村燒煤造成的,然後煤改氣!後來,專家說了,是做飯油煙,該怎麼辦呢?現在,工廠停工,汽車停運,一天三頓飯改兩頓,甚至一頓,還有霧霾!讓專家怎麼辦?怎麼辦呢???等等!別急!別急!專家說了,是澳大利亞山火!對,就是澳大利亞山火!為專家點贊!!![贊][贊][贊][贊][贊][贊]


海哥油畫工作室


這個問題非常尷尬。

你說要和汽車尾氣有關係吧?汽車都不跑了霧霾該來還是來。可是你要說霧霾和汽車尾氣沒關係吧,在疫情大家都停擺的日子裡,空氣質量確實又得到了部分的改善。

所以說你們還要磚家怎麼辦呢?

今天的磚家,最大的錯誤不是站在廣大人民群眾的對立面睜眼說瞎話,而是因為“專家”這個詞早已經隨著社會發展和“美女”、“帥哥”一樣,早已成為女性或男性的統稱。

也就是說今天的專家非之前的專家,他們不再是某些專業領域的權威人物,而是代表某些利益集團的木偶和喉舌,是一種職業,一種工作。

所以,靜夜史認為它們的準確稱呼應該為“磚家”。

那麼,霧霾的產生和汽車尾氣有關係嗎?當然是有的,否則疫情當前,全業停擺,空氣質量也不會相對變好。

但霧霾的產生絕不僅僅是因為汽車尾氣,在根據磚家們的寶貴建議陸續禁煤禁柴甚至禁火禁灶後,群眾發現藍天雖來,但霧霾仍在。

這種情況的出現,說明煤柴等和霧霾的產生是有一定關係的,但絕不是主要關係。

同理,汽車尾氣也是一樣。化石燃料的迅速膨脹固然嚴重汙染了空氣,但絕不意味著要為霧霾的產生買單。

再者,如果問題出在煤柴尾氣上,那麼農村的汙染為何會影響到城市?尤其是距離農村較遠的大城市?而在城市群裡,為何有的城市霧霾嚴重而有的卻藍天白雲?

以石家莊為例,從靜夜史到石家莊求學開始,這座城市的冬季就基本處於灰暗甚至仙氣繚繞的狀態。每當開學時,只要在火車上看到天氣由藍轉灰,基本意味著石家莊將至。

從石家莊的霧霾情況來看,雖然在衛星雲圖上,整個華北北部地區幾乎都難以倖免,但市區和郊區的空氣質量絕對是有差別的,而且同是華北地區,北京的空氣質量要遠優於周邊河北地市,這足以說明霧霾不是成“片”存在的,而是以各個城市市區為中心的。農村煤柴也許有汙染,但絕不至於是大汙染。一個很簡單的道理,在煤氣化之前,農村燒柴的比現在只多不少,但當時的空氣為何沒有霧霾?

所以靜夜史認為,霧霾的產生,根源還在城市本身,在靜夜史看來就是城市化的迅速推進。

從目前已知的情況來看,霧霾產生的主要因素是揚塵,而揚塵的產生,既有黃土高原帶來的自然粉塵,比如前些年的沙塵暴,更有城市化過程中化石燃料燃燒、道路運輸和樓房建設等。

而揚塵的解決方案,主要有風吹和植被吸附等。

很多人認為,三北防護林的建設,雖然阻礙了沙塵暴的肆虐,卻也使西北風基本歇菜,這使得北方城市揚塵難以通過西北風擴散。

不過從靜夜史在張家口的親身感受來看,這一點基本不成立。真正大家喝不上西北風的,是向上的林立高樓和向左向右向前向後的大餅式城市化。

高樓的出現,雖然對西北風有一定的遲滯作用,但相比於城區攤大餅的擴張基本是小巫見大巫。

因為城區的瘋狂擴張,使城區和郊區的熱力環流被徹底打破,再加上城區內高樓較多,使揚塵難以擴散。

而郊區的城市化使地面植被大量減少,失去了對揚塵的吸附作用。再加上交通四通八達,空氣溼度小,揚塵更是因為交通工具的攪動而難以消停。

南方霧霾之所以減少,一是因為南方的能源結構基本以油氣而不是以煤炭為主。再就是雖然南方雖然城市規模同樣很大,但空氣溼度更大,水域面積遠超北方,所以揚塵不容易在空氣中長期滯留。

概括起來,霧霾是一個名副其實的歷史名詞。因為它是隨著城市化的迅速推進而逐漸出現的。這雖然反映了經濟發展的恐怖速度,但也讓這代人承受了太多的壓力。

當下的環保先行政策,可以說是解決霧霾問題的大膽嘗試。雖然很多磚家口無遮攔,但不得不承認還是有很多憂國憂民且真知灼見的學者,他們以犧牲部分經濟為代價,換取一方藍天白雲,無論如何都是值得肯定的事。

作為一個正在迅猛復興的民族,我們需要完成的任務太多,所以我們也應該多一些寬鬆,少一些抱怨,只有這樣我們的明天才能越來越好。

多有疏漏,煩請斧正。

我是靜夜史,期待您的關注。


靜夜史


作為一個西安人,西安的霧霾眾所周知一直很嚴重,但是看了上面一些人的評論這件事情讓人真的很寒心,你們昧著良心說話心不痛?汽車完全停了,霧霾消失了嗎?確實沒有!但你們敢說沒有起碼10%~20%的好轉?空氣的汙染必然是大型工廠造成的汙染居多,但是工廠停了工人吃什麼,市場吃什麼?一個城市一個國家要發展,關了工廠發展什麼?一個人要活著,少開一天車能缺了什麼?而且說句實話,抱怨限號最多的也無非就是剛開始實施限號的城市,比如西安,一週一次,有很不方便嗎?限號的時候我也做公交,地鐵有點繞路,騎電動車,也踩過幾次自行車,做一個能為國家著想一點的人這麼難?能為下一代付出一點🉐人也這麼難?在下面罵人?無非就是限號硬開被罰款了,想炫耀一下自己有車,亦或者就是一些生活的失敗者找個發洩的地方?可悲可悲…

對了,不用說是什麼政府的人,什麼工廠的人,我自己做電商而已,跟你們要噴的類型應該沾不上邊,只是看不慣你們網絡上醜惡的嘴臉,僅此而已。

拍攝於2020年2月13日9:56。



這個用戶名還沒存在


個人感覺,這段時間私家車限行,各餐飲關停後,各施工項目關停,空氣確實清新多了,最明顯的是就是以前剛洗的車子停在小區一會兒就有明顯的灰,要是停半天那就是一層灰了,但是,現在擦乾淨的車停在小區一兩天也很乾淨……我每天出去散步一個小時(帶口罩,做好防護消毒工作,往人少的鄉道,山上),感覺空氣無比清新……


粗糧14


這提問苛刻,而現實!先生我贊你敢言!我記得小時候家家柴火爐灶,煤油燈!那晴天可說是碧海蘭天萬里無雲啊!冬天那草房簷口冰條子真是美極了!我們一群小娃還取下來吃著咧[笑]!而今這一美景只是腦海裡的記憶了!



趟過籬笆牆的人


武漢疫情發生後,各地路上車輛明顯減少,有的車主估計半個月沒動過車了,但近幾天,全國部分城市發生霧霾現象,人們不禁會有疑問,霧霾與汽車尾氣排放是否有關?

有疑問很正常,人們只有不斷對問題進行思考、辨析及質疑,一個民族才會有創新的思想,才會發展,那我們試分析這個問題:

曾有專家提過,霧霾的發生是因為全國汽車太多,排放的尾氣造成了空氣的汙染。當然我們不可否認,一些發達國家的汽車不比我們國家少,但是空氣質量優於我們,這就是大多數人的疑慮所在。

其實發達國家對於環境的治理會從許多小的細節做起。比如美國採用區域環境管理框架,進行統一管理。比如在宣傳中要求民眾控制戶外活動的強度和時間,以此來減少身體損害。不要在室內抽菸,減少使用蠟燭、燒木頭爐子,以控制室內汙染。減少汙染排放量、保護環境等等。

霧霾的發生並不是單純汽車尾氣造成的,但是汽車尾氣是汙染源的一部分,所以近年來,全國都提倡新能源汽車,目的就是減少汽車尾氣對空汽的汙染。

除了汽車尾氣排放,工業汙染物的排放更是造成霧霾現象的罪魁禍首,但由於我國還處於發展階段,各項管理制度還需要逐漸制定和完善,總之需要一個過程,為什麼要發展工業?是為了促進經濟發展,讓老百姓過上好的物質生活,但同時會出現一些問題,都可以理解的事情。但相信我們國家會更加繁榮富強。

關注【多試試美國小學科學課】,讓寶寶瞭解更多科學知識,增強思考力,越學越聰明!


多試試美國科學課


明顯現象:這是一個帶節奏的問題

近期因疫情出現了很多目的不單純的話題,且不討論在哪些範圍,這些話題的目的性非常明確,那就是挑起一些負面情緒使其集中爆發。不否認因過長時間的“宅”會讓人失去耐性,會讓人逐漸暴躁,此時需要有一個點來引導這種情緒進行平和或者爆發;這些帶節奏的話題目的在於引導爆發,其根本目的也就不用點破了。


話歸正題:因疫情造成大部分車輛停用,空氣質量沒有什麼改善,這是否說明空氣質量與汽車尾氣還有關?

面對此類問題首先要思考另一個問題,那就是空氣質量到底有沒有改善?發問不單純是提出一個問題,提問要需要有事實依據,否則則是“潑髒水”的帶節奏,是無知且險惡的發問。空氣質量的統計有月度標準和年度標準,自疫情全面爆發開始實行管制隔離至今,時間滿一個月了嗎?綜合統計數據尚未公佈,那麼空氣質量“沒什麼改善”說法的依據是什麼,難道只是憑藉想象嗎?

很顯然這一提問沒有依據可言,其獲得大量點擊率依靠的只是現階段普遍被壓抑,而造成大多數人存在的焦慮與煩躁,以此作為武器達到其不可告人的目的。(製造混亂)當然這一話題多少有些偏離了汽車領域的技術討論,那麼僅在汽車領域討論汽車尾氣排放量,反駁此類說法可以用一句話概括:冰凍三尺是否為一日之寒?

以佔有率最高的汽油動力家用代步車為例,其消耗一升燃油產生的尾氣總量超2.4公斤,其中二氧化碳達到2.3公斤,水有數百克,剩下的是一氧化碳、碳氫化合物、氮氧化物以及顆粒物等。個人名下登記的汽車以2019年的數據顯示已經突破2億臺,這些車的平均行駛里程數按照1萬公里計算,這道數學題應該是(2.5×10000×200000000=?),算一算吧。

二氧化碳是造成溫室效應的主要物質,顆粒物是造成PM2.5超標的主要物質,其他佔比較低的物質對於空氣質量同樣存在破壞。所以處理這些尾氣則尤為重要,而處理的方式至少有一種是為大眾熟知的,也就是人工林。以目前的技術標準處理一臺1.5L/T的小排量汽車,其一年尾氣排放量則需要≥1.5畝的人工林,種植成本超過1.2K,那麼2億臺家用汽車需要多少投入呢?

很顯然淨化汽車尾氣以及工業排放不可能一蹴而就,所以長時間積累環繞在大氣中的各類排放物,其能否因短時間的汽車停駛出現快速的淨化,這一問題似乎是沒有爭議的。而且停駛部分車輛僅限於國內,而海外的汽車仍然在正常運行。

要知道因二氧化碳造成的溫室效應不侷限於某個地區的上空,所謂的全球變暖指的是全球的汽車共同排放的尾氣在地球的大氣中飄散,汽車尾氣的有害物質在空氣中的傳播是沒有範圍性和區域性概念的概念。


總結:期望汽車尾氣淨化一蹴而就是反科學的說法,且空氣質量近期是否有變化也沒有準確的數據可以參考;而即使有小範圍的起伏也是正常現象,但這已經不是汽車領域的知識範疇了。曾經統計並公佈過數據的少數城市,其汽車尾氣排放佔全部排放總量超30%,危害程度之大還是顯而易見的。

至於能源變革初期針對汽車技術的升級,其原因在於工業作為民生基礎不可冒進;但是汽車作為普通人的代步通勤工具,其動力元的變化對於實際用戶體驗,以及整體通勤效率並無實質性的改變。

所以在汽車電氣化則成為改善空氣質量的第一步,同時因電氣化而加速老舊車輛的淘汰也必然會出現,這是權衡之後的戰略規劃中的戰術,不論能不能接受但為了未來也只能接受了。

目前受排放檢測影響最嚴重的是營運貨車,對於貨車而言營運成本的提升會帶來很大壓力,而運輸成本的提高也衍生了一些其他問題,所以在道路運輸領域有必要佔戰略中進行戰術調整;至於普通乘用車用戶,考慮這些問題有什麼意義呢?也許真的是大米產量高了吧。




天和Auto


事實證明,最近藍天白雲真的增多了,最起碼有兩個星期都是大晴天了




門前大橋下123


偽專家的言論和放屁一樣,沒啥可信度,說是尾氣汙染很嚴重,現在車停了也照樣霧霾;說是全球變暖是生火爐燒秸稈引起的,結果證實是地心在加溫;還有臭氧層破壞啥的,不懂別噴行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