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面前都停摆了,可空气质量没什么改善,还和汽车尾气有关吗?

生机-食疗


没汽车,最近我们这空气好的很。别的没办法测试,但街上闻不到汽油味这是事实。


掠食魍


刚开始的时候,专家说了,是汽车尾气,限单双号!后来,专家说了,是农村烧煤造成的,然后煤改气!后来,专家说了,是做饭油烟,该怎么办呢?现在,工厂停工,汽车停运,一天三顿饭改两顿,甚至一顿,还有雾霾!让专家怎么办?怎么办呢???等等!别急!别急!专家说了,是澳大利亚山火!对,就是澳大利亚山火!为专家点赞!!![赞][赞][赞][赞][赞][赞]


海哥油画工作室


这个问题非常尴尬。

你说要和汽车尾气有关系吧?汽车都不跑了雾霾该来还是来。可是你要说雾霾和汽车尾气没关系吧,在疫情大家都停摆的日子里,空气质量确实又得到了部分的改善。

所以说你们还要砖家怎么办呢?

今天的砖家,最大的错误不是站在广大人民群众的对立面睁眼说瞎话,而是因为“专家”这个词早已经随着社会发展和“美女”、“帅哥”一样,早已成为女性或男性的统称。

也就是说今天的专家非之前的专家,他们不再是某些专业领域的权威人物,而是代表某些利益集团的木偶和喉舌,是一种职业,一种工作。

所以,静夜史认为它们的准确称呼应该为“砖家”。

那么,雾霾的产生和汽车尾气有关系吗?当然是有的,否则疫情当前,全业停摆,空气质量也不会相对变好。

但雾霾的产生绝不仅仅是因为汽车尾气,在根据砖家们的宝贵建议陆续禁煤禁柴甚至禁火禁灶后,群众发现蓝天虽来,但雾霾仍在。

这种情况的出现,说明煤柴等和雾霾的产生是有一定关系的,但绝不是主要关系。

同理,汽车尾气也是一样。化石燃料的迅速膨胀固然严重污染了空气,但绝不意味着要为雾霾的产生买单。

再者,如果问题出在煤柴尾气上,那么农村的污染为何会影响到城市?尤其是距离农村较远的大城市?而在城市群里,为何有的城市雾霾严重而有的却蓝天白云?

以石家庄为例,从静夜史到石家庄求学开始,这座城市的冬季就基本处于灰暗甚至仙气缭绕的状态。每当开学时,只要在火车上看到天气由蓝转灰,基本意味着石家庄将至。

从石家庄的雾霾情况来看,虽然在卫星云图上,整个华北北部地区几乎都难以幸免,但市区和郊区的空气质量绝对是有差别的,而且同是华北地区,北京的空气质量要远优于周边河北地市,这足以说明雾霾不是成“片”存在的,而是以各个城市市区为中心的。农村煤柴也许有污染,但绝不至于是大污染。一个很简单的道理,在煤气化之前,农村烧柴的比现在只多不少,但当时的空气为何没有雾霾?

所以静夜史认为,雾霾的产生,根源还在城市本身,在静夜史看来就是城市化的迅速推进。

从目前已知的情况来看,雾霾产生的主要因素是扬尘,而扬尘的产生,既有黄土高原带来的自然粉尘,比如前些年的沙尘暴,更有城市化过程中化石燃料燃烧、道路运输和楼房建设等。

而扬尘的解决方案,主要有风吹和植被吸附等。

很多人认为,三北防护林的建设,虽然阻碍了沙尘暴的肆虐,却也使西北风基本歇菜,这使得北方城市扬尘难以通过西北风扩散。

不过从静夜史在张家口的亲身感受来看,这一点基本不成立。真正大家喝不上西北风的,是向上的林立高楼和向左向右向前向后的大饼式城市化。

高楼的出现,虽然对西北风有一定的迟滞作用,但相比于城区摊大饼的扩张基本是小巫见大巫。

因为城区的疯狂扩张,使城区和郊区的热力环流被彻底打破,再加上城区内高楼较多,使扬尘难以扩散。

而郊区的城市化使地面植被大量减少,失去了对扬尘的吸附作用。再加上交通四通八达,空气湿度小,扬尘更是因为交通工具的搅动而难以消停。

南方雾霾之所以减少,一是因为南方的能源结构基本以油气而不是以煤炭为主。再就是虽然南方虽然城市规模同样很大,但空气湿度更大,水域面积远超北方,所以扬尘不容易在空气中长期滞留。

概括起来,雾霾是一个名副其实的历史名词。因为它是随着城市化的迅速推进而逐渐出现的。这虽然反映了经济发展的恐怖速度,但也让这代人承受了太多的压力。

当下的环保先行政策,可以说是解决雾霾问题的大胆尝试。虽然很多砖家口无遮拦,但不得不承认还是有很多忧国忧民且真知灼见的学者,他们以牺牲部分经济为代价,换取一方蓝天白云,无论如何都是值得肯定的事。

作为一个正在迅猛复兴的民族,我们需要完成的任务太多,所以我们也应该多一些宽松,少一些抱怨,只有这样我们的明天才能越来越好。

多有疏漏,烦请斧正。

我是静夜史,期待您的关注。


静夜史


作为一个西安人,西安的雾霾众所周知一直很严重,但是看了上面一些人的评论这件事情让人真的很寒心,你们昧着良心说话心不痛?汽车完全停了,雾霾消失了吗?确实没有!但你们敢说没有起码10%~20%的好转?空气的污染必然是大型工厂造成的污染居多,但是工厂停了工人吃什么,市场吃什么?一个城市一个国家要发展,关了工厂发展什么?一个人要活着,少开一天车能缺了什么?而且说句实话,抱怨限号最多的也无非就是刚开始实施限号的城市,比如西安,一周一次,有很不方便吗?限号的时候我也做公交,地铁有点绕路,骑电动车,也踩过几次自行车,做一个能为国家着想一点的人这么难?能为下一代付出一点🉐人也这么难?在下面骂人?无非就是限号硬开被罚款了,想炫耀一下自己有车,亦或者就是一些生活的失败者找个发泄的地方?可悲可悲…

对了,不用说是什么政府的人,什么工厂的人,我自己做电商而已,跟你们要喷的类型应该沾不上边,只是看不惯你们网络上丑恶的嘴脸,仅此而已。

拍摄于2020年2月13日9:56。



这个用户名还没存在


个人感觉,这段时间私家车限行,各餐饮关停后,各施工项目关停,空气确实清新多了,最明显的是就是以前刚洗的车子停在小区一会儿就有明显的灰,要是停半天那就是一层灰了,但是,现在擦干净的车停在小区一两天也很干净……我每天出去散步一个小时(带口罩,做好防护消毒工作,往人少的乡道,山上),感觉空气无比清新……


粗粮14


这提问苛刻,而现实!先生我赞你敢言!我记得小时候家家柴火炉灶,煤油灯!那晴天可说是碧海兰天万里无云啊!冬天那草房檐口冰条子真是美极了!我们一群小娃还取下来吃着咧[笑]!而今这一美景只是脑海里的记忆了!



趟过篱笆墙的人


武汉疫情发生后,各地路上车辆明显减少,有的车主估计半个月没动过车了,但近几天,全国部分城市发生雾霾现象,人们不禁会有疑问,雾霾与汽车尾气排放是否有关?

有疑问很正常,人们只有不断对问题进行思考、辨析及质疑,一个民族才会有创新的思想,才会发展,那我们试分析这个问题:

曾有专家提过,雾霾的发生是因为全国汽车太多,排放的尾气造成了空气的污染。当然我们不可否认,一些发达国家的汽车不比我们国家少,但是空气质量优于我们,这就是大多数人的疑虑所在。

其实发达国家对于环境的治理会从许多小的细节做起。比如美国采用区域环境管理框架,进行统一管理。比如在宣传中要求民众控制户外活动的强度和时间,以此来减少身体损害。不要在室内抽烟,减少使用蜡烛、烧木头炉子,以控制室内污染。减少污染排放量、保护环境等等。

雾霾的发生并不是单纯汽车尾气造成的,但是汽车尾气是污染源的一部分,所以近年来,全国都提倡新能源汽车,目的就是减少汽车尾气对空汽的污染。

除了汽车尾气排放,工业污染物的排放更是造成雾霾现象的罪魁祸首,但由于我国还处于发展阶段,各项管理制度还需要逐渐制定和完善,总之需要一个过程,为什么要发展工业?是为了促进经济发展,让老百姓过上好的物质生活,但同时会出现一些问题,都可以理解的事情。但相信我们国家会更加繁荣富强。

关注【多试试美国小学科学课】,让宝宝了解更多科学知识,增强思考力,越学越聪明!


多试试美国科学课


明显现象:这是一个带节奏的问题

近期因疫情出现了很多目的不单纯的话题,且不讨论在哪些范围,这些话题的目的性非常明确,那就是挑起一些负面情绪使其集中爆发。不否认因过长时间的“宅”会让人失去耐性,会让人逐渐暴躁,此时需要有一个点来引导这种情绪进行平和或者爆发;这些带节奏的话题目的在于引导爆发,其根本目的也就不用点破了。


话归正题:因疫情造成大部分车辆停用,空气质量没有什么改善,这是否说明空气质量与汽车尾气还有关?

面对此类问题首先要思考另一个问题,那就是空气质量到底有没有改善?发问不单纯是提出一个问题,提问要需要有事实依据,否则则是“泼脏水”的带节奏,是无知且险恶的发问。空气质量的统计有月度标准和年度标准,自疫情全面爆发开始实行管制隔离至今,时间满一个月了吗?综合统计数据尚未公布,那么空气质量“没什么改善”说法的依据是什么,难道只是凭借想象吗?

很显然这一提问没有依据可言,其获得大量点击率依靠的只是现阶段普遍被压抑,而造成大多数人存在的焦虑与烦躁,以此作为武器达到其不可告人的目的。(制造混乱)当然这一话题多少有些偏离了汽车领域的技术讨论,那么仅在汽车领域讨论汽车尾气排放量,反驳此类说法可以用一句话概括:冰冻三尺是否为一日之寒?

以占有率最高的汽油动力家用代步车为例,其消耗一升燃油产生的尾气总量超2.4公斤,其中二氧化碳达到2.3公斤,水有数百克,剩下的是一氧化碳、碳氢化合物、氮氧化物以及颗粒物等。个人名下登记的汽车以2019年的数据显示已经突破2亿台,这些车的平均行驶里程数按照1万公里计算,这道数学题应该是(2.5×10000×200000000=?),算一算吧。

二氧化碳是造成温室效应的主要物质,颗粒物是造成PM2.5超标的主要物质,其他占比较低的物质对于空气质量同样存在破坏。所以处理这些尾气则尤为重要,而处理的方式至少有一种是为大众熟知的,也就是人工林。以目前的技术标准处理一台1.5L/T的小排量汽车,其一年尾气排放量则需要≥1.5亩的人工林,种植成本超过1.2K,那么2亿台家用汽车需要多少投入呢?

很显然净化汽车尾气以及工业排放不可能一蹴而就,所以长时间积累环绕在大气中的各类排放物,其能否因短时间的汽车停驶出现快速的净化,这一问题似乎是没有争议的。而且停驶部分车辆仅限于国内,而海外的汽车仍然在正常运行。

要知道因二氧化碳造成的温室效应不局限于某个地区的上空,所谓的全球变暖指的是全球的汽车共同排放的尾气在地球的大气中飘散,汽车尾气的有害物质在空气中的传播是没有范围性和区域性概念的概念。


总结:期望汽车尾气净化一蹴而就是反科学的说法,且空气质量近期是否有变化也没有准确的数据可以参考;而即使有小范围的起伏也是正常现象,但这已经不是汽车领域的知识范畴了。曾经统计并公布过数据的少数城市,其汽车尾气排放占全部排放总量超30%,危害程度之大还是显而易见的。

至于能源变革初期针对汽车技术的升级,其原因在于工业作为民生基础不可冒进;但是汽车作为普通人的代步通勤工具,其动力元的变化对于实际用户体验,以及整体通勤效率并无实质性的改变。

所以在汽车电气化则成为改善空气质量的第一步,同时因电气化而加速老旧车辆的淘汰也必然会出现,这是权衡之后的战略规划中的战术,不论能不能接受但为了未来也只能接受了。

目前受排放检测影响最严重的是营运货车,对于货车而言营运成本的提升会带来很大压力,而运输成本的提高也衍生了一些其他问题,所以在道路运输领域有必要占战略中进行战术调整;至于普通乘用车用户,考虑这些问题有什么意义呢?也许真的是大米产量高了吧。




天和Auto


事实证明,最近蓝天白云真的增多了,最起码有两个星期都是大晴天了




门前大桥下123


伪专家的言论和放屁一样,没啥可信度,说是尾气污染很严重,现在车停了也照样雾霾;说是全球变暖是生火炉烧秸秆引起的,结果证实是地心在加温;还有臭氧层破坏啥的,不懂别喷行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