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镛的美女弟子,书法博士蔡梦霞的书法算不算丑书?

惊龙轩


蔡梦霞的书法不能算作丑书,我个人觉得蔡梦霞很好的掌握了美妍与丑拙的分寸,既不像他的导师王镛那样一丑到底,又不入正统书法的种种窠臼,算得上是在继承传统书法的基础上,大胆尝试了一些书法创新。

是不是美女我们在此不讨论,先来看看蔡梦霞同学的简历:

1972年7月生于广西南宁,祖籍江苏泰州,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1989年始师从黄泓、陈国斌、张羽翔诸位先生;1993年考入中国美术学院国画系书法专业,1997年毕业并获学士学位;2002年考入中央美术学院国画系师从王镛教授,2005年毕业并获硕士学位;2005年考入中央美术学院研究生部,至今跟随王镛教授攻读博士学位。作品参加第四届、第五届、第七届全国中青年书法展(其中第五届获一等奖)、全国四届篆刻展、首届、二届“流行书风·流行印风”提名展。出版有《中国书法简史》现在清华大学继续攻读博士后工作。

蔡梦霞30岁才考入中央美术学院师从王镛,进而获取硕士、博士学位,在这之前蔡梦霞的老师虽不是什么大手笔,但都是正统书法家,从蔡梦霞的早期作品来看,也并无惊世骇俗之笔。但她的书风自始至终既有雄健之骨,又富温雅之韵,既有女性娴雅的书卷气,又独具少见的丈夫气概。

 

师从王镛之后,不可避免地从思想上突破了传统书法概念,不再将书法单纯地理解为线条艺术,而是更加强调书法的画面性,这在大部分人看来是在进行书法颠覆,包括我本人也很不赞成这样做。

但蔡梦霞的书法,从意境上看,虽确有惹眼的时代气息,但也浸透着浓厚的古意,在这一点上来说,我觉得蔡梦霞远远超越了王镛,蔡梦霞的确是真正实现了书法创新与书法传承之间的矛盾统一关系。

书法自汉唐高峰以来,许许多多的书法家也都在不断传承,也不断创新,比如,元代赵孟頫开创了书法作品落款后钦印,郑板桥创立了六分半书体,金农创造了独特“漆书”等等,这些都证明了书法的确不是一成不变的东西,它是一脉相承、贯穿古今、生生不息的动态价值取向。蔡梦霞在这一点上并没有受导师王镛的影响,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她借古开今,写出了自己的真性情,真境界。

随文附上几幅蔡梦霞作品,大家有目共睹之。顺便说一句,蔡梦霞有一小部分作品的确有丑书之嫌,我个人认为这也很正常,既然师从丑书盟主,这也好理解。比如下面这幅作品,不知道是他们四个谁写的,我觉得必是丑书无疑。


永书101


蔡梦霞的名字,是与“广西现象”联系在一起的。

1993年,书坛发生了一个轰动事件,在全国第五届青年展上,获奖的34件作品中,书法水平相对落后的广西占有6件。其中10件一等奖中,广西占有4件,其中就有蔡梦霞。染色、作旧、打蜡等特殊加工由此进入书法展览。这一事件,周俊杰先生称之为“广西现象”。

关于“广西现象”,资历稍长的书法人都清楚,不再多说,回到正题。

蔡梦霞的书法,涉猎面较广,很大一部分取材于民间书法。她的创作情调趋于开张浪漫,行笔痛快,大起大落,不拘小节,粗朴、粗野,如深山道士草衣葛履,又如武库初开,矛戟森然。

民间书法有一个很耐人品味的地方,就是无拘束,有趣味。小蔡同学主要也从这方面来体现,不求端庄周正,也不求收拾细致,排列左倾右倒,颠扑无算。



但是,纵观其创作模式,通常退方笔、方块的碑味楷书,而后夹杂一些流动的行草,而后交替错杂,似乎在寻求《裴将军诗帖》的味道,但她的作品有些局部确实精彩,而置于整体环境却显突兀,局部越想凌驾于整体,就越是败笔。

此外,蔡梦霞的行草泼辣老练,但用笔过于随便、粗砺,由此出现散乱、残破与狼藉。


出生于1972年的她,正奔走于知天命之年,已过放纵恣肆的年龄,火气渐消的她倘能提前“耳顺”,稍稍收敛夸张与粗率,她的发展空间应该更大。

至于“丑书”,我一向不大同意这个词,书法只有风格的不同,一种风格能否流传,自有时间去检验。

而那些“射书”“性书”,甚至边舞边叫边写的“疯书”,这些连书法都算不上,何谈美丑?

顺便提个问题,都说"字如其人",看了她的字,你能想象得出她是如此清秀动人?

蔡梦霞,出生广西南宁的江苏人。

更多文章,敬请关注千年兰亭。


千年兰亭


书法应该实事求是才是,好就是好不好就是不好!


虽说王老师的字有传统功底,但是其圆转有俗气的成分!可是,其弟子蔡梦霞的字继承其师的粗犷的成分,又加入了硬与劲,还无其师的圆俗,堪称是现代人少有的杰出作品!


蔡博士的书法很好,但也有其不足之处,其过分追求粗犷与硬劲,致使多数细部的处理不够理想,尤其是提按过于毛糙,也显示了其基本功还有提高的空间,其笔力还好,对比现在书法人是出色的,可是用墨还是走了现代人焦墨的路数!起笔收笔有些单薄不浑厚,这是其最大的毛病,既然走粗狂的路子,用笔不厚就不够饱满,需加强绞转笔法的练习。

瑕不掩瑜,我认为蔡博士的书法很出色!


一笑貫长天


我这才是丑书!



書法物語


关于丑书的话题,惊龙轩不止一次撰文阐述过,这里不再涉及过多争议颇多的观点。大家都知道,丑书其实就是上世纪八十年代兴起于书坛的流行书风,代表书家有王镛、沃兴华、曾翔、石开等人,大多是当今书坛颇有影响力的权威书家。网友们曾罗列出一份“十大丑书家”的名单,王镛成为名列榜首的“丑书盟主”。

惊龙轩以为,作为中央美院书法教学的引领者,王镛教授的艺术水准还是毋庸置疑的。但是,在丑书泛滥的当今书坛,由于水平良莠不齐,在不同审美思维的冲击下,王镛引领的“流行书风”受到诸多诟病也在所难免。

尽管如此,王镛、沃兴华、曾翔等人皆为各大院校的书法导师,一批又一批书法学子耳濡目染,深受其艺术思维的影响。在这些追随者当中,就有王镛的美女弟子蔡梦霞。

应该承认,科班出身的蔡梦霞在书法领域的履历还是相当出色的。上世纪末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国画系书法篆刻专业,得以供职于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学院,直接成为王镛门下高足。蔡梦霞的书法作品入展全国第五届、七届中青展,并在第七届中青展获奖,实力可见一斑。

很多人都听说过蔡梦霞的名字,因为她是一位引人注目的美女博士。其实,蔡梦霞在书坛还有一个相当独特的身份,是目前国内极少数从事现代书法创作的女性艺术家之一,2002年作为流行书风展中唯一女性书法家参加展览。不愧是王镛的得意弟子!

网上对蔡梦霞的书法有这样的评价:其创作受"学院派书法"影响,注重对传统资源的利用,同时大胆尝试各种可行的媒材和手法,以增强作品的视觉冲击力与思想深度。

可以肯定的是,和一众丑书名家的作品一样,蔡梦霞的现代派书法也很难迎合大众的审美习惯。于是,把蔡梦霞列入丑书家的行列也就成了顺理成章的事情。至于蔡梦霞的书法水准到底该如何评价,也就只能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


惊龙轩


对王镛、蔡梦霞等人的“拙书”,确实是现代书法的一种创新与尝试,不能说是突破,到底有未突破,难说。反正我觉得,追求大拙如丑的“丑书家”们,迟早会有历史的定论,不成仁、便成鬼。



简单说下由头。书法的“拙”,这个称谓的正确与否,本身就有待商榷。个见“拙”这个字用得不好,拙,笨也,其实用“朴”或“奇(巧)”可能会更好。傅山大师本来是画画的,对书法却总结“宁拙毋巧,宁朴毋华,宁粗毋弱,宁僻毋俗”的一套理论,结果,竟被后世不少学者专家奉为“圣训”,个中的科学性合理性究竟有多少,未可知,尚值得深入探讨。



汉字之美,由方寸之间千姿百态的线条构成,书法之美的第一层内涵就是形态气韵的即视感,而后才是文化内涵思想通达。简言之,无论点画结构如何弯折拧巴,第一眼看去必须予人和谐之美感。毕竟,丑陋与奇绝,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书法线条可以扭曲,但审美逻辑不应是扭曲的。



蔡梦霞师从王镛,据闻颇有心得,甚承其师之意。的确,写得确有王镛有几分相似。就书法艺术资质底蕴而言,蔡梦霞老师绝非泛泛之辈,但就其主打的书风来讲,恕某不敢恭维,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明珠暗投了。



唐代,韩愈柳宗元在文学领域发起古文运动,就是抑今而追古。元明之交,赵孟頫董其昌在书法领域再次力倡追古。为什么,当时之人玩文学玩书法有点过于离谱了,得纠正过来。那么今日书界的“狂拙如丑”,是不是玩得也有点过了头、离了谱呢?



抱庸狂谈。


抱庸詩書


如果按照网上说的关于丑书的定义,是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有王镛、沃兴华等人发起的流行书风,那无疑蔡梦霞所写的就是“丑书”,以丑为美,以怪为个性的书法,她的这种书法和田英章的楷书相比,是另一个极端,一个甜的发腻,一个丑的有味。

蔡梦霞,1997年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国画系书法篆刻专业本科。 现供职于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学院。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 多次参加中国书法家协会举办的全国展览和国内主要现代书法展,并曾举办个展。是目前国内极少数从事现代书法创作的女性艺术家之一。


当今书法界练习书法的女性,普遍选择的是秀雅一路,这个符合大多数女性的气质,写小行草书、小楷的居多,很少见到一位女书法家写丑书,而考上中央美术学院博士的蔡梦霞就是一个例外,网上书法的炮轰已经够多了,我们不在这里批评,我们来看看她的书法到底是什么样的。

平心而论,蔡梦霞作为早起成名的女书法家之一,她之前的书法作品写的是非常好的,既有传统笔法,又能够自出新意,后期可能是受到王镛、沃兴华、曾翔等人的影响,书法开始走向另一条道路,不再中规中矩,取法也不走正统书法道路,去学习二王,而是练习一些古代碑版书法,专走粗俗一路。

她可能是要表达自己的想法,要去挖掘古代的民间书法,但是对于民间书法的挖掘不能再去夸张,而应该让民间书法和文人书法相结合,让其更加雅致,很明显,蔡梦霞不这么认为,她走了一条相反的道路。

也有可能是因为她已经写腻了儒雅的二王书法,像郑板桥一样,想要离经叛道,我手写我心,你们爱怎么看怎么看,我全然不在乎,我自己写的开心就可以了,这当然也无可厚非。

不管蔡梦霞是如何想的,是如何规划她的书法之路的,她有着怎样的书法思想,于我可就来说,她只是一个人书法界的现象,她也影响不到所有人,书法也允许她这样的多样性,自生或者自灭最后都交给时间吧。


不二斋


不想说了。



杨炳升66


一般来说,经常搬弄所谓"丑书"概念的人,几乎都是一些只停留在"识汉字间架规范美"审美水平上的人,这类人是一些文化水平偏低、思维固执,僵化,不谦虚、不愿学、不善学,特别是审美观念陈旧单一,且狂妄自大,自以为是。可谓是愚昧而品质极其低下的人。应该说,任何一个书法工作者只要是以严肃的态度,执着的精神,深研汲取传统书法的精髓(碑学,帖学),而无论结果写成啥样,都是对中国书法艺术创作与发展、丰富与繁荣的未来前景起到积极性推动发展的因素。试想,难道一部伟大的中国书法史的发展繁荣与艺术多样性的呈现,仅仅只是需要我们所有的后来者,统统都披上王羲之、颜真卿、赵孟頫、米芾、王铎等人华丽的外衣,去永远进行着重复式的招摇过市吗?因此严肃、敬畏、执着、勇敢的探索精神尤为可佩!可敬!既使哪怕是失败的,他们也会给后来者以生动案例式的警示。因此,我们对此行为都应该以宽容的心态去欣赏它、分析它,理解它。尽管他们有时的作品还不算完美,但都应该对此行为的意义持赞成的态度。


长江各半


蔡梦霞是“广西现象”走出来的书法家,年纪轻轻就拿下中青展,当时的蔡梦霞年龄不过十几岁,在书坛轰动一时。

但是近些年,蔡梦霞的书法创作却饱受质疑,这位美女书法家也被扣上了“丑书”的帽子。

究竟是不是丑书呢?

我认为不算。

什么是丑书?

很多书友给丑书已经下了定义:没有传统的创新就是丑书。

如果按照这一点来看,蔡梦霞还真算不上丑书,为什么呢。



我们来看蔡梦霞的作品,这件作品里我们应当关注这样一句话:“徐生翁联生拙有奇气”,蔡梦霞经由自己的作品透露自己的取法,也就是讲自己学的谁。



这是一件徐生翁的作品,相较之下,蔡梦霞还没有徐生翁本人写的放纵,蔡梦霞作品中生拙的味道也不如徐生翁真迹更摄人心魄。

蔡梦霞作为一个女子,写出了的字能得一些生拙的味道,这是非常不易的,恐怕历史上迄今为止,能够这么写的,也就只有两位,另一位是萧娴。

萧娴作品同样是以写的生拙为追求,体现一种苍茫、雄浑的味道,很多书法爱好者没有经过一些学习,对碑意书风的创作加以鞭笞,对蔡梦霞口伐笔诛,笔者很理解,但是,讲事实,人家这个又来历,又不是野狐禅,怎么能说是丑书呢?

蔡梦霞是只能写这个风格吗?

有人说,蔡梦霞这么写,是因为她没有功底,是因为这个是胡乱写,谁都能行。

我觉得这样认为的朋友相当可怕。我劝你实践一番做结论,因为书法不是简单拿笔画道道,把位置摆对了就好看,这是对硬笔字的认识。

书法第一要义是讲究神采。

在徐生翁的风格中,神采就是笔墨扎实,有涩感造成的一种心理紧张。 有闲情的书友,可以照着写,看看你能不能带来紧张感,你写完看都不会看,不是难看的原因,而且挫败,你觉得它很容易,但是你写就软塌塌,一点精神都没有。


这路风格讲究“出奇”,与玩奇石是一样的道理,石头不够奇,是不值得赏玩的。

另外,蔡梦霞的传统功力,我估计没有人关注。
我们可以关注一些蔡梦霞的日课,一些手札的临摹,我觉得可以用形神兼备来称赞,写的太好了,神采奕奕。

总结

我们去看待书法作品,往往不能跳出自己的认知框架去探究,用写硬笔字的观点去看待书法,往往都不知道什么是神采,什么是味道,蔡梦霞只是无数有独特偏好的书法家一个缩影,归根结底是我们不了解,不了解人,更不了解书法。

我看回答中没有一个人以取法、神采以及书法的知识回答书法。基本上都是主观臆断,就算恨得咬牙切齿,也改变不了你于书法其实毫无认识的事实。

所以,学习吧。书法的风格非常的庞杂,十有八九都不合你心意,是书法错了还是你错了,我想答案显而易见。

我是未涛,关注我,一起探讨书法专业学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