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弱智,被叔爷爷篡位,孙辈成了太上皇

野心与欲望是人类的通病,而距离权力中心越近的人,越是会对权力产生野心与欲望。从夏朝建立到清朝覆灭,中国数千年的统治王朝发生过无数起谋权篡位的事,而藩王又是最容易发动政变的群体。在封建王朝中,有一个朝代之所以很快就灭亡,正是因为有一场藩王之乱,史称“八王之乱”,这个朝代就是西晋,随后中国便进入了一段将近三百年的大分裂时期。

八王之乱的起因

皇帝弱智,被叔爷爷篡位,孙辈成了太上皇

这场长达十六年导致西晋王朝迅速走向衰败的动乱之战会发生的原因在于西晋王朝藩王权势过大。

春秋战国时期,各诸侯国之所以能据地为王正是因为周朝分封制的结果,到了秦始皇时期,郡县制完全取代分封制,但是轮到刘邦登基的时候,他看秦王朝倒得太快,觉得完全推行郡县制也不行,于是他决定分封制与郡县制一起推行。想象很美好,现实很骨感,汉朝早期也曾发生过多次藩王之乱,最出名的事件应该是汉景帝时期的“七国之乱”,直到汉武帝刘彻推行推恩令,才让藩王的势力有所削弱。


皇帝弱智,被叔爷爷篡位,孙辈成了太上皇

汉朝灭亡后,司马炎一统三国后在两种制度中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分封制,西晋初立,他便把自己的兄弟侄子们都册封为王,因为他觉得就算是有藩王作乱,天下最终还是司马家的。

除了制度上的原因之外,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司马炎选择的皇位继承人。司马炎在晚年的时候选定了两个继承人,一个是他的儿子司马衷,另一个则是他的弟弟司马攸,但是司马攸比司马炎死的还早,最终他只好把皇位给了司马衷。

皇帝弱智,被叔爷爷篡位,孙辈成了太上皇

司马衷不是司马炎最好的选择,因为司马衷是个智力不全的傻子,但是他却有一个极为聪明的儿子司马遹,像极了他的曾祖父司马懿,司马炎对司马遹极为看重,他原本是想选择司马衷当皇帝,再选两个辅助大臣,这样皇位就能顺利到自己孙子的手上。可惜,司马炎选择错了辅助大臣,也算漏了贾南风。

八王之乱

司马炎选择的两位辅助大臣是他的叔叔司马亮与岳父杨俊,一个代表藩王势力,一个代表外戚势力,司马炎本意是想让两股势力达成一种微妙的平衡,但是他这么想,不代表这两个人会这么想。

司马炎死后,杨俊掌权,司马亮被杨俊逼迫,逃回自己的封地,但是司马衷的皇后贾南风却看不惯杨俊,想要把他拉下来,自己掌控权力。贾南风是历史上有名的妖后,她淫荡专制,对权力的渴求不输于各路藩王,原先贾南风是想连同司马亮一起铲除杨俊,结果司马亮拒绝了,没办法,贾南风又转头找了当时的楚王司马玮,联合内军干掉杨俊。


皇帝弱智,被叔爷爷篡位,孙辈成了太上皇


但是司马玮却成了权倾朝野的人,这跟贾南风所设想的大相径庭。于是贾南风又利用她丈夫司马衷的名义下旨让司马亮回朝,又设局让与她有仇司马亮、卫瓘与司马玮相互残杀。这可是一箭双雕的好计谋,最终卫瓘被司马玮所杀,司马亮也死于两军对峙里,而司马玮因为谋杀藩王与朝廷重臣被处决,贾南风一次性解决掉她的心腹大患。

赵王篡位 登基为帝

此后贾南风便把控了整个朝局好几年,但是皇宫里还有一个司马遹让她忌惮,怕他的存在会让自己的地位不保。公元300年,贾南风与贾谧联手设局,诬陷司马遹谋逆,将他囚禁起来,后来贾南风又担心司马遹不死,后患无穷,就派人将他杀害。

皇帝弱智,被叔爷爷篡位,孙辈成了太上皇

司马遹死后,贾南风权势一日大过一日,这又引起了司马家其他藩王的不满,司马衷的叔祖父赵王司马伦率先站出来与贾南风对战,他依靠着自己的权势和朝中众多不满对贾后的朝臣的支持下,成功废掉并处死了贾南风,当上了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相国。


皇帝弱智,被叔爷爷篡位,孙辈成了太上皇

当久了相国,司马伦又开始对自己侄孙司马衷的皇位虎视眈眈,他见司马衷是个傻子,想着废掉他也没关系,但是他自己又觉得直接废掉司马衷也不太好,就决定让司马衷做太上皇,他登基当皇帝。

不过司马伦这么做,引起了其他藩王们的不满,他们开始讨伐司马伦,想让司马伦下台,司马伦被逼无奈只好退位,皇位的空缺让更多藩王加入混战,至此,八王之乱的第二阶段正式拉开帷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