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龙隔离区里的故事:6名医护奋战12个昼夜,一切陌生但勇敢面对


和龙隔离区里的故事:6名医护奋战12个昼夜,一切陌生但勇敢面对

经过和龙市人民医院医护人员的精心治疗,和龙市首例新冠肺炎治愈患者走出病房,开始新的生活。患者住院期间医护人员都经历了什么?他们是如何共同战胜病魔的?让我们走进他们的世界,了解与病魔“厮杀”12昼夜的战“疫”故事。

医护人员关怀 患者消除恐惧

患者王先生是疫区返乡人员,于1月28日因持续发热咳嗽到和龙市人民医院就诊,并被及时收入该院隔离治疗。患者入院后,根据流行学病史,发热症状,结合实验室检验和影像学检查结果,经医院专家组会诊高度怀疑为新冠肺炎。因为是第一次启动并使用隔离病房,所以条件是很艰苦的。由呼吸内科医生王亮带领一名护士作为第一救治小组进驻隔离病房进行监护。


和龙隔离区里的故事:6名医护奋战12个昼夜,一切陌生但勇敢面对

在观察治疗过程中,看到患者恐惧、沮丧、失落的表现后,医生王亮和护士立即当起了“心理医生”,努力解开患者心结,鼓励患者一定要坚定战胜病毒的信心。患者看到王亮和护士这么和蔼可亲,也消除了恐惧情绪,积极配合治疗。1月29日,患者确诊之后,医护人员和患者立即被搬进传染病房,整个传染病房外拉起了警戒线。和龙市人民医院又加派了2个小组进行轮换。这个由呼吸内科、心内科、急诊科医护人员组成的6名救治小组,其中3个是“80后”,2个是“70后”,一个是“60后”。每组由一名医生和一名护士为搭档组成,他们开始了与病毒争分夺秒的战斗。

包裹下的艰辛只有自己知道

穿上防护服,戴上护目镜、专业口罩后,瞬间让救治小组的医护人员觉得头晕、呼吸困难。毕竟对于他们来说,这并不是他们的日常,对这一切还是陌生的,需要适应。突然面对疫情,除了防护物品给他们带来的不适之外,他们内心也会恐惧。对于一种新型病毒,这种恐惧是人之常情,他们也一样。

有时候,救治小组的医生护士也会开玩笑说,“不行,我们就出去,换一批医护替换我们”。但当他们看到患者的时候,他们觉得必须去勇敢面对,也必须要坚持下去。他们6只手放在一起,给自己打气。他们决定:“我们6人救治小组,要一直陪着患者走下去。”

和龙隔离区里的故事:6名医护奋战12个昼夜,一切陌生但勇敢面对

每个小组值4个小时班轮换一次,为患者进行输液、监护。每天对患者出现的不同症状,及时调整不同的药物。对患者进行救治的过程中,只要患者出现任何不舒服、有任何问题,他们都层层上报,小心地记录着一切数据。


和龙隔离区里的故事:6名医护奋战12个昼夜,一切陌生但勇敢面对

小组交接轮换出来之后,要进行严格的手部消毒,他们的手都不同程度地出现了皲裂。每天要长时间穿防护服,有的医护身上出现了皮疹。戴的护目镜和口罩因为时间太久,有的医护鼻梁会出现压疮,需要同事相互帮忙换药。

冬季的夜晚是寒冷的,他们经常会在凌晨两三点或者六七点交班,恰恰是夜晚最冷的时候。他们顶着寒风从隔离病房到寝室,一出来,风吹透他们的衣服,他们冻得瑟瑟发抖。

和龙隔离区里的故事:6名医护奋战12个昼夜,一切陌生但勇敢面对

他们除了常规地吃饭、洗澡、洗衣服之外,还要把寝室的桌椅、门把手等一切物品进行消毒,以防交叉感染。因救治、病情分析、整理病案等占用了他们相当多的时间,导致睡眠严重不足,但他们谁都没有抱怨过一句。他们认为,只要患者能够康复出院,所有的辛苦和付出都是值得的。

如果说面对疫情开始他们是有恐惧心理的,在经过几天的救治工作后,他们熟练地掌握了救治的每个环节,慢慢地适应了这种工作。

一边实践一边摸索奉献着光和热

他们一边实践、一边摸索、一边探讨,有了自己成形的一系列防护和救治患者的经验。他们相互鼓励,适应了救治工作的节奏后,更增强了打赢这场战疫的决心。

救治小组发现患者情绪低落,便主动与其聊天,让患者感觉自己并不孤单,让他知道他的身后还有6名医护人员24小时陪伴着他。患者慢慢地转变了心态,增强了康复的信心。

他们平时不敢喝水,怕水喝多了上厕所要浪费防护服。因为工作的环境冷,地面是冰冷的,脚底觉得很凉,这样就更想上厕所。他们穿着尿不湿也不敢喝水,在他们心里还是介意尿不湿的存在。医护人员之间会开玩笑说,小时候没有穿过尿不湿,到这个年龄穿上了,弥补了小时候的遗憾。

和龙隔离区里的故事:6名医护奋战12个昼夜,一切陌生但勇敢面对


抱着坚定的信念,在该院防控领导小组的正确指挥下,在全院各部门的积极配合下,在救治小组精心治疗和护理下,2月9日,和龙市人民医院首例新冠肺炎确诊患者,经省级专家组会诊,终于痊愈出院了。

在12个救治患者的日日夜夜里,和龙市人民医院上下一心,牢记医务工作者的责任与使命,他们舍小家为大家,在自己的岗位上尽职尽责,为保小城居民的安康,奉献着自己的光和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