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次疫情中,你如何看待一些学校在初中小学的捐款倡议?

江湖寻宝人6


大灾大难面前,互帮互助,本是人之常情!

但是捐款属于个人自愿行为,面对牵动亿万人民的灾难,有力出力,有钱出钱,都是个人出于自己心里想法。

由学校出面倡议捐款,味道就变了。

学校那么多孩子,家境贫富不一,生活条件高低不同。而学校组织捐款,孩子们不敢不捐。更有一些不谙世事的孩子因为家里经济条件好,出手阔绰,一捐就是大手笔。这就无形当中给别的孩子竖了一个标杆,搞得孩子们变相攀比。而孩子们的钱是哪里来的?肯定都是家长那里来的!也许家长那里单位已经捐过了,或者其实很多家长已经自愿在别的地方捐了,在别的地方已经做出了贡献。这孩子再来这么一出,就不合适了。

对于那些家境一般甚至是困难的家庭,更加是道德绑架!帮助别人,不一定非要是钱才能显示,可以是为大家出力,可以是帮大家工作。每一件小事都可以是为灾难努力付出。

学校是最不应该将爱心绑架在没有大是大非观念的孩子身上的,应该告诉孩子的是:我们应该有爱,应该有善,应该将我们的爱与善用合适的方式分享给需要的人!


聆夕听雨


国家有灾难,众志成城,万众一心。比如非典时期,汶川地震,这次新冠疫情。广大人民群众自发捐款捐物,涌现出一个个典型。其中有家徒四壁的老人把积攒30年的血汗10万都捐献出来,看着这些正能量的事例。再看看逆行而上的白衣天使和防疫一线辛苦工作的各类人员,战役当前,让人潸然泪下。疫情面前活着是幸福的!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每年都有几次固定的捐款,一般来说,捐款是自愿的,可单位发了通知每个人都是很自觉的捐款的。我认为,广大人民教师,不管是强制要求还是自愿捐款,都是应该的。再说捐款最多也就是一日工资,对于自己的生活不会带来实质影响,相反,捐款的同时有些许助人的快乐。尽管现在慈善机构有诸多危言,我相信大部分捐款都会用到正事上。要知道在喧嚣浮华的世界里,帮助别人也是在净化心灵。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培养学生核心素养而奋斗是幸福的!


沪陇聚


有句话说‘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就是鼓励大家相互帮助。这次疫情严重,全国乃至世界各地都伸出了援助之手。而学生毕竟没有工作,没有收入来源,在孩子中提倡捐款,出发点是好的,但效果不会显著。

捐款就是献爱心,但献爱心可以有各种形式,并不一定用捐款的方式。

当前告诉孩子疫情发生的原因,让孩子了解疫情形成的过程,知道怎样预防疫情的发生,主动做到防控,并监督家人做到这些,不给社会添麻烦,就是最好的教育。


编外人员


加强青少年爱国教育,倡导青少年奉献爱心,一直是不变的正能量宣传。

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在此次疫情中,企业、团体、个人捐款捐物,涌现出很多感人的事迹。孤寡老人的毕生积蓄,个人在国外采购,恳求游客捎货带回。

但是,学校倡议中小学生捐款,说的好听点叫倡议,不好听的叫逼捐。学校倡议学生有爱心是好事,让学生捐款我觉得很下策。有人说,孩子可以捐压岁钱,过年了,有好多家庭的长辈会给孩子的压岁钱,也有的可能不给。如果没有压岁钱的学生怎么办?再说,捐款是量力而行的,学生不赚钱,捐谁的?还不是家长的?好事反而会产生家长的反感。最好不要倡导学生捐款,尤其是中小学生。


乌兰察布王媛媛


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发动学生为祖国贡献自己的力量是值得肯定的,可以借此机会向同学们进行爱国主义与民族精神的教育,弘扬社会正能量!但是捐款要建立在自愿的基础上,毕竟学生这个群体都是依靠父母,每个家庭经济状况都不同。

校方还要做到公开透明,保证把募捐的物资送到真正需要的地方,送给真正需要的人,真正做到物尽其用!

此外,学校要对学生进行相关卫生知识教育,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学会保护自己,保护好自己就是对社会的贡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