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拼的是努力吗?

程少少



小猫胡子103240101


学习拼的是努力吗?

以我过来人的经验来看,学习不仅拼的是努力,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也很重要!“如果说智商、家庭背景、人文环境是天生的,不是你能决定的,那么学习拼的是努力很正确,因为高考是人生各种重大关口时相对最公平的。所以只要努力,结果一定会不一样。

我从小就是在村里的留守儿童,爷爷奶奶一直管得严,从小也乖巧,学习也不算太差。直到从城里上高中,生活上和学习上各种不适应,没及时融入新的学习环境,也正是青春期比较叛逆,在班里遇到一些不公平的待遇(当时觉得城里的个别老师比较势力眼,看不起农村的学生),加上高一科目比较多,所以学习成绩一落千丈。

直到高二第二学期期末,要开家长会,我父母都在外地打工,爷爷奶奶年纪大了,家里有牛鸡,猪要管,所以没有人来开家长会。当时我的班主任当着全班同学的面对我说:难道你是有人生没人养的吗?就你这样子还想考上大学?这句话直接摧毁了我的心理防线,我当时趴在桌子上哭了一整天。

晚上回宿舍自己蒙在被子里想了很久,我终于决定要努力学习,一定要考上大学,不能让别人看不起我,也看不起我的家人。我也不敢想象如果上不了大学,我一个农村姑娘将何去何从?无非就是去厂里打工,然后早早嫁人?这些都不是我想要的。那么就只能努力了。

从上高三开始,我尽量每天上课认真听讲,但是落下的太多,很多都听不懂,只能把黑板上的东西照抄在本子上,一有时间就琢磨,对着复习资料上的答案练习基本习题。后面开始模拟考试,每天做大量卷子,我每天下晚自习23:00点回宿舍(学校没宿舍,农村学生都是自己租的小房子),洗漱完了做一小时的卷子, 然后睡觉,凌晨2:30起来做卷子做到4:00,然后睡到早上六点起床,洗漱完6:30到校早读,一直坚持到高考。

高考完以后,心里很坦然,觉得不管考怎么样,我努力过了。查完成绩以后,过了二本线,我自己没有很高兴,也没有不高兴,就是长舒了一口气,总归能上个大学了。(父母很高兴,报志愿找班主任,他觉得我考上二本不可思议,因为我就算努力了,平时模考也考的不咋地)

后来,我上了一个很普通的师范院校,度过了普通的大学四年。在大学里,谈了一个不错的男朋友,我们从校服到婚纱,从师范院校的学生到现在都成为了一名人民教师。现在的家庭简单幸福,工作忙碌安稳!

有句话说:天才百分之一是灵感,百分之九十九是汗水.但那百分之一的灵感是最重要的,甚至比那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都要重要。那我们这些平凡的普通人没有那百分之一的灵感,再没有那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谈何学习?

找到不足,让努力坚持成为一种习惯!若干年后,我们才会感谢当初那个努力的自己!





瑾嫣默


从我的自身经历来看,学习是需要努力的!

我本科上的哈尔滨师范大学,研究生上的哈工大。我不是一个多聪慧的学生,但是凭借自己的傻傻的坚持,达到了我自己的人生巅峰。其实学习是讲究天赋的,如果有天赋,你的起点就比别人高。但是我们不需要和其他人比,和自己比就好了。努力是一生必须的,即使天赋异禀,达到自己的最高顶点也需要努力的!学习是一个终生都需要做的事情,尽自己全力做好才是最重要的!


DynaWang


你好,很高兴回答您的问题。

作为一名执教将近二十年的教师,我很负责的告诉你:努力不一定会成功,但不努力一定会失败。

“不拼智力拼努力,不拼聪明拼付出”,是我多年来给孩子们讲的最多的一句话,什么是天赋呢?比如刘翔,姚明,菲尔普斯等就属于天赋,也就是我们经常说的天才,但是我们要知道:天才是用来欣赏的而不是模仿的,而且天才只占人群中极少的一小部分,绝大多数人的智力都是相近的。但是仅有天赋就可以获得成功吗?显然不是!刘翔,姚明,也是浑身上下伤痕累累做了很多次手术,菲尔普斯每天要进行长达十个小时以上的训练,可见多年艰苦的训练和勤奋的付出才使他们有了辉煌的成就。

那么,学习仅仅是努力就会成功的吗?显然不是。

一个习惯了认真学习和思考的孩子,他可能从小就受到了更好的教育,在枯燥的钢琴书法和数奥中,适应了低刺激的事物,更习惯于在枯燥中坚持下去。并且,随之而来的好成绩正向激励了这种亲和枯燥的习惯。

反之,一个学习成绩不好的学生,可能一直就没有养成好的习惯,“放弃枯燥的事物而寻求娱乐”的经验更多,于是,神经突触的建立,让他习惯于从中获得快感,适应了高刺激的事物。

之后,他们在面对同样枯燥复杂的习题时,后者就更倾向于走神,在随时袭来的走神中磕磕绊绊;而前者更倾向于专注下去,聚精会神地完成一套又一套的习题。

事后,很多人就会觉得这是因为前一个学生比较努力,学习刻苦。而实际上,这是在一如既往的良好学习习惯之下的正向驱使。

学习是一个积累的过程,越学习,就越适应学习,越在“放纵/学习”的艰难抉择中,选择后者,对后者的突触建立就更强一分,下次选择坚持学习,也就不那么痛苦一些。

所以我认为:学习拼的不仅仅是努力,更在于你的学习习惯,更在于你的坚持,恒心。


爱做梦的蚕


局限在普通家庭,可以这么说。

但是有的人不努力,他可以不考,可以通过这种渠道接受更好的教育,这也是毋庸置疑的。比如资费游学、填报学费高昂但分数相对较低的交换生专业班,甚至通过交换生渠道去申请国外的免试研究生(其中成绩、学分等等一系列操作不多解释),欧洲在这方面空子还是比较大的。

但是你不应该就此轻视你自己的努力,因为这是一个相对公平的社会,你的努力可能在金钱面前不值一提,但同样与你竞争的大部分人的资本仍旧是努力,你尊重他人的努力、尊重自己的努力,才能得到值得认可的成就,才能赢得自尊。


普思


努力固然重要,但选择比努力更重要!

为什么会这么说呢?我们不妨举几个例子:农民种地,需要经过耕地、播种、施肥、浇水、除草、收割等过程。他们起早贪黑,整天面向黄土背朝天,勤勤苦苦劳碌一年,也挣不到几个钱,为什么?因为大部分农民缺乏学习意识,不懂科学种田,还是停留在传统的种田模式的层面上;但在高科技迅速发展的当下,也涌现出了许许多多的“小麦大王”,“蔬菜大王”等等的产粮大佬,他们每年的收入自然补菲。自然和他们所付出的辛劳是分不开的,但更重要的是他们选择了科学种田,向行业内的顶尖高手请教学习,有专业的知识和专业的团队支撑,何愁不成功?

我们都看过《西游记》,像猪八戒这样一个自私自利、好吃懒做而又号色的人,都能成佛,这什么什么?说明他跟对了师傅,选对了平台。

那么学习也是同样的道理,我们如果能遇见一位好老师,不仅能学会做人,他们的方法更是事半功倍,能够快速高效地学习。发过来说如果与误人子弟的先生搅在了一起,结果就可想而知了。

所以要成为学习高手,不仅仅要去拼,而且还得会拼!


魅力逍遥怪叔叔


是的,学习拼的是努力!

这里的努力,不是每天机械地上学放学。真正的努力,每天满怀期待地去学校。提早半小时,可以让自己早读,整理昨天的作业,调整今天的心情,提早进入学习状态。

上课时认真听讲,紧随老师的思路。

下课后,认真复习,完成作业,并总结。

这里的努力,不是一天到晚地坐在书桌前。真正的努力,该玩时玩,该运动时运动,做到劳逸结合,身体健康。身体是革命的本钱,身体是学习的本钱。要确保我们能有一段系统的学习时间。

学习,需要制定学习计划,管控自己的身体健康。哪一样都是需要努力得来!


它世界


首先就是对大部分人普通人来说,肯定学习拼的就是努力。因为从知识的分类来说的话,最基础的那部分知识,它大量的是概念原理理论和知识点。这部分知识其实很大部分是靠的是重复不断的重复去靠记忆,然后再在这个基础上再去提高你的理解能力,你的这种各种发散思维能力也好,或者是解题能力也好。

所以你会看到有一些学生他的成绩不好,其实是源于基础这一块,就没有好好的努力去把他打得比较结实。

其次有一些高难度的内容,它是努力加上方法才能解决的。比如一些具有创造性的,原创性的,开创性的一些方法和解决一些高精尖难度的问题,这个时候努力是基础,然后更多的是方法技巧。

所以努力吧。


志愿填报专家杨宁


如果说家庭背景是天生的,不是你能决定的,那么学习拼的是努力很正确。因为高考是人生各种重大关口时相对最公平的,比如就业,升职加薪,比如重大工程项目的竞标。学习需要努力 还需要更好的技巧和方法,加坚持才能够真正的取得成功 多方便的因素决定。





钱多多创业记


是的!对绝大多数人来说,拼的确实是努力的程度,在完成这个阶段的比拼后,才会是智商、方法、思维等的比拼。

义务教育阶段的学习

由于这个阶段的学习者,正在基础知识的认知和学习阶段,尚没有足够的知识体系,要谈什么方法、思维等等,都太早,因为,必要的知识是基础,没有了这个基础,谈何方法、手段、思维等?!

所以,对业务教育阶段的学习者,勤奋一定会有收获!由于应试教育的特点和局限性,不需要特别的智商和标新立异的方法与思维,只要围绕着“考试”这个目标来努力,那么,只要功夫到,成绩自然不会太差。

如何努力?首先,需要对课本知识真正的熟知,只有熟知的基础上,才能融会贯通,课本内容都搞不懂,融什么?贯啥?还能通吗?!其次,围绕着章节内容,做一定数量的题目,别扯什么题海战术没用,如果你每一套题都知道怎么做?怎么验证?还怕考试吗?!最后,要学会总结,错题,错在哪里?错了,说明知识点掌握不清,别说什么粗心大意了,所有的粗心大意,都是因为对内容掌握的不透彻,练习没到位造成的。

高中阶段的学习

这个阶段的学习者,有了一定的知识储备,但要比拼智商,思维,对绝大部分同学来说,还没有达到那个层次,因为,努力的程度还不够。

一本教材,能不能达到厚-薄-厚的过程,所谓的“厚-薄-厚”指的的,拿到教材,看到的是厚厚的一本书,教材的章节设置是怎样的?各章节的知识点是哪些?“薄”指的是经过系统的学习后,能否看着教材的目录,就能把每一个章节的内容复述下来?最后一个“厚”,指的是,看着教材的目录,不仅熟知这个章节是从多少页到多少页?有哪些知识点?每个知识点常见的题型及解答思路?延伸性的内容是什么?

以高中化学为例,能否根据“元素周期表”就能熟知该种“元素”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实验室制法、工业制法、使用范围、区别方法等等。如果熟知这些内容,无机化学部分还怕考试吗?!

而这些内容的掌握,根本就没有达到比拼智商、思维等的水平。

上述两个阶段的学习者,绝大部分比拼的是努力的程度,距离比拼智商等,还离得远呢。

高等教育阶段的学习者

在这个阶段的学习者,需要明确自己未来的职业发展目标,在这个目标下,依然需要持续的努力。

而真正比拼智商的机会,很少很少。

我们绝大部分人,在工作、生活和创业过程中,更多的还是比拼努力和坚持的程度,而智商、思维等,那是在努力的前提下,突围而出的一种“手段”罢了。

除非你是搞“高精尖”科研的,而在这个层面上,努力依然是基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