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中醫要如何走現代化科學之路?

HealthBAR


被逼無奈。

病人沒耐心,整個社會都沒耐心。現在你治病要是不立竿見影,手到病除,肯定會被噴得體無完膚。中醫講究調理,慢慢調養體質,在治理一些慢性病方面有獨到之處,但用時長。西醫講究控制,有病菌,立刻殺,有腫瘤,立刻開刀割,效果迅速直觀。相比之下,當然西醫在感觀上更讓人信服。 拋開中醫西醫而言,任何一份工作,領導喜歡你立即出成績還是等你慢慢憋個大招出來?

中醫要存活下去,就要抓住人性,人總是相信自己的感覺,相信感官刺激,沒必要去說教大道理,短期效果長期效果都要有,而且短期效果必須有。無論這短期效果是真是假還是暗度陳倉,沒有短期效果,病人都說你沒用,都沒有給你發揮長期效果的機會了。比如啥啥潤喉枇杷膏,我幾瓶喝下去也沒啥用(也許是不對症),該咳咳,但就衝著喝下瞬間的那涼爽感和保我十幾秒的不咳嗽,我重來都不會說它沒用。


如來莫如去


傳統中醫目前還不能走現代化科學之路,原因在於現代科學目前水平有限,還達不到完全理解中醫的層次!

中醫與科學是東西方不同思維的產物,他們有完全不同的理論體系,所以中醫目前要做的是繼承和整理工作,然後需要制定一些行業標準,至於現代化科學之路還為時尚早,時機還不成熟,科學目前在統一場理論未問世前無法對中醫進行理論研究。

中醫的理論基礎是元氣論,陰陽學說,五行理論,子午流注,五運六氣,人體經絡,其核心理念就是氣,中醫的實質就是氣醫學,而氣到底是啥?現代科學對氣確實一無所知,用科學觀念看氣是一種未知場,那我們暫稱為氣場吧,中醫就是一門調整人體氣場的醫學,而現代科學目前未達到研究氣場水平,古人所說的形而上為之道,形而下為之器;

目前的科學還是停留在粒子的水平,而中醫是一種場醫學,所以說科學還需要一次重大突破,由粒子進入到統一場的世界,統一場理論我相信將由東方的中國人完成!


元通pyf


傳統中醫不可能現代化。

傳統中醫總是反覆強調:中醫有兩千多年的歷史,有豐富的"臨床經驗",總是強調古人古書古方的神奇療效。

要傳統中醫現代化,就是要去掉傳統中醫都命根子。

傳統中醫也不可能科學化。

你看看中醫的教材就知道:中醫與陰陽五行學的論調配合得非常完美,根本沒有數理化的概念。

你想用數理化理論根本無從進入。

只有完全推翻中醫原來的理論,才能用數理化理解。

如果這樣,就不是傳統中醫了。

現在任何科學技術都離不開數理化理論。如果傳統中醫能夠用數理化質化和量化,就與西醫一模一樣,那樣的"傳統中醫"還能夠稱為傳統中醫嗎?


紅色土地640


一名現代化的中醫醫生,要具備西醫醫生基本的功底,不能完全不接觸新事物、新理論,有些西醫的診斷檢查還是要用到的,中醫在診斷時能夠結合到西醫的檢查結果,在治療時可以更直觀,更能有量化的數據,比如在治療前通過化驗是某數值,在經過中醫藥治療後數值是在下降,醫生的治療更能有說服力,同樣患者也會認可醫生的水平。

在臨床有些疾病可能根本沒有任何症狀表現,中醫治療時往往也會根據症狀表現結合辯證來進行干預治療,沒有症狀的患者往往只能通過辯證來進行調理,如通過相關的檢查,再結合中醫的辯證,當然治療更為明確。中醫醫生一定也是要緊跟形勢不掉隊,不要固步自封,相信好的中醫醫生會做到借鑑多學科知識,來提高自己的認識觀,總之,最後能達到好的治療效果才是最大的目的。


中醫醫生蘇林坡


傳統中醫要如何走現代化科學之路?我覺得這個話題包括的範圍太廣了。所謂現代化的科學,我理解為:數據可靠,重複性好,指標可以量化。

我們傳統中醫,有很多都是模稜兩可的。比如說把脈的時候,有的人認為是細脈,有的人卻認為是弱脈。這到底該依什麼標準來斷定是哪種脈象呢。中醫在這裡都是靠經驗,每個人經驗不一樣,對於脈象的把握千差萬別。然後,再開藥方,用藥與脈象息息相關。脈象都不能統一,用藥就千差萬別了。所以中醫脈診時靠經驗,很難令人覺得他到底判斷對了嗎。

以上只是我舉的一個例子,說明傳統中醫有很多都是沒有量化的,讓人沒法重複。現代科學,比如血液檢查,基本上在三甲醫院,血液的指標不會有很大的出入。這就是指標得到量化,讓人能讀懂,數據可以重現。

所以,我覺得傳統中醫要要走現代化科學之路,需要做到:診斷直觀,有量化數據;中藥材的有效成分也要有量化的指標。


健康知識分享俠


傳統中醫難道不是正在走現代化科學之路嗎?比如中成藥,有顆粒沖劑,有丸劑,有膏漿飲劑,有針劑,有噴劑,有貼劑,這不都是現代科學的具體運用嗎?還有一個老中醫把中草藥發展到1500多種,而且是根據現代生物植物的綱目科屬種及生態產地進行分類表述便於理解和記憶,這都已經是很大的進步了呀!說中醫難學,真用心學起來,所有法門都掌握也就是個時間問題,可最大優勢就是中醫看病治療成本比較低,缺點就是方劑配伍熬製較麻煩,其實我們也完全可以把所有中醫理論和操作技術編製成程序輸入機器人,由電腦來分析操作,這可能比老中醫診斷更可靠,一般一個老中醫正當年一天最多也就只能診斷個四五十人,年齡大些一天能保證診療三十人就了不起了,因為中醫診斷主要靠腦力,不僅要準確運用診斷法門,還要時刻調動記憶審度藥方配伍,確實不易,而中醫機器人一天可以診斷更多患者,同時也可以教更多學生,未必不可以嘗試,凡事都不能一口吃成個胖子,要說此疫唯一好處最大的收穫,可能就是培養歷練出一大批醫學優秀人才,通過醫療工作者們大膽的實踐,孕育出更多科學成果自是必然,實踐出真知,智慧的勞動才能促進中醫科學地發展,這是一個通過具體努力慢慢遞進的過程,哪裡可能就一下子全都搞成中醫科學現代化呢?!


宇波3687


中醫向前邁進是很必要的。

中醫理論是在幾千年前“黃帝內經”的基礎中延續下來的,是一套完整的理論學說。

但是由於當代條件的原因,只能以當代的認知深度來闡述。

雖然推導的道理無疑是正確的,但是在千年後的今天來看,對於其中因果關係的因素,是需要接合現代科學認知來繼續補充內容的。

現在有很多“中醫”人雖然嘴裡講著一些“內經”的語句,卻不知其然,對“黃帝內經”的理論並不理解,理論不能與現代接軌。

所以中醫雖然目前還不能“數據化”,但理論上要應該能用現代科學的認識解釋。

只有給“內經”理論注入“生機”,向現代邁進,才能使“中醫”得到發展。

希望“中醫學者”們為把“內經”拉進新時代做出努力吧!


古書今讀


傳統中醫要如何走現代化科學之路?

很願意為此主題作答。

這個命題的提法,作者本身就是戴著變色鏡橫視古老中醫的人。就像看一個衣冠不整的人如何走進五星級酒店的大門一樣,滿懷躊躇。

現代化不就是所謂的高科技嗎?發明不用讓人動腦子,就能簡單用來檢測診斷和操作治療一體的“代”人機器人等,與西醫模式有一拼的格式,這是行外人的慣用思維。

這還用難為中醫人幹嘛?現代的科學這麼讓人沉迷嚮往,難道還不能探明揣測出現代中醫人只識古方論著的迂腐“古董”腦子?手術打開來研究一番不就“科學”明瞭了嗎?

“現代化科學”這頂帽子確實很耀眼,它只不過是探索世界裡一個小小的範圍而已。是細化了的“較真點滴”。

要說它能不能融入中醫,還要看看“現代科學”的能力。會發明科學儀器,還要深懂中醫人的辯證腦子,再把它高標準地合二為一,融入一體,才是現代人所想要的現代化科學是不是?

要說中醫能不能利用現代化科學,廣泛普及於世界各個角落的臨床一線,那可是很輕鬆的事。

不信嗎?你科學有多先進,只要中醫人編個程序軟件就可以完成診斷技術,只不過使用者還的要好好學習,怎樣使用這個軟件程序,就像心電圖,必須有專業的醫師參斷,否則,就有多少人愣是不懂它的語言。

別小看古老的中醫,它的“土”,只是年代久遠而已。但真的如“金”又不土,也不是偽科學,也不是憑空無據的奧玄,只是您還沒真正讀懂中醫。

中醫藥學是涵蓋現代醫學所謂現代化科學之外的臨床實用醫學。

它研究的人體結構理論,範圍之大,是一個在空間磁場裡不斷變化的人體結構力學,也就是人在自然界中的相對對抗能力的互根互長,相互交織,錯綜有序的種種複雜關係。

要想使中醫藥這塊瑰寶,能廣泛地服務於現代人,必須放下醫種歧視,真正重視人才。將現代與古典血融與共,才能達到人們所期盼的目的。

——這僅僅是本主的一點片面見解,望與大家共勉!


鬱金香184995999


話說中醫,其實,中醫的本身,就是幾千年傳承下來的高科技的結晶,人們是通過高度想象與思維用極端的創意手法,描繪出了前所未有的針灸療法穴位圖,這些人體經絡,穴位圖你們見過嗎?真是神呼其神十分令人費解,難能可貴。請想想,現在有何人可以用現代化的手段超越它呢?

再說,中醫,中醫裡用的中草藥,它的配方及微妙,也是祖祖輩輩經過幾千年來的探索與臨床嘗試,得出的結晶,現在又有何人能去探索超越它呢?又有誰能去找出新的藥草,從新的藥草中探求出新的藥性和藥效,用自己的組合配方去搞臨床試驗,從中得出規理性的東西呢?,換句話來說,你敢嗎?


用戶4511466068466


現在中醫首先要解決的是如何真正繼承傳統醫學的精華,改造中醫院校的教學體制。中醫的理論體系龐大,要求業有專攻但本科5年的時間還是非常緊迫。關鍵是中醫院校的生源混文憑的居多,再加上所謂的“中西醫結合”讓和中醫無關的課程喧賓奪主,這些中不中 西不西的半成品面對患者束手無策。中醫應從“娃娃抓起”,愛因斯坦曾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它勝過一切責任感。最好的方式是以中醫職業院校的形式專業定向招生,化學 物理 數學 外語等和中醫關係不大的課程全免或只作為參考。

加大中藥萃取的工藝水平。中藥的飲片是中醫發展的難點,要想中醫真正走向市場必須解決吃藥難的問題。目前中藥製劑南韓 日本以走在前列,但辯證施治卻不盡人意因為他們把漢醫的思維早被西醫的思維取代,所以造成了現在重醫輕藥的現狀,這是中醫的大忌。鼓勵個體中醫行醫實行市場化,行不行讓老百姓投票倒逼中醫隊伍業務精益求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