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對教育越來越重視,投入也越來越大,為什麼有些教師的工作積極性卻在下降?

鵬鵬254367192


編者按:國家有錢了現在,對教育也很重視,投入教育經費也越來越大,這些都是事實。但是,另外一方面我們也應該要明白,我們國家在教育方面的投入還不到世界平均投入教育的一半。2012年教育經費才達到GDP的4%而已,跟發達國家相比還是差了不少一個等級。



尤其是在教師的工資待遇等發放,更是位列世界倒數。這樣的投入遠遠不足,從另外一方面說,國家對教育投入加大,但是對教師的工資待遇還是很吝嗇,沒有高工資保障,教師的工作積極性怎麼會提高呢?

此外,教師教育教學工作積極性不高很大程度上是因為職稱評不上,工資待遇也提高不上的原因。城裡老師支教農村學校評高級職稱,農村老師呆一輩子都評不上 。農村基層老師想不明白,城裡老師支教農村學校一年兩年就可以評高級職稱,農村老師呆一輩子都評不上高級職稱,這個公平嗎?為什麼沒有農村老師支教城裡學校一兩年就可以評高級職稱? 鄉村學校又迎來了一名城裡老師。

之所以說“又”,是因為最近都教育界都在流行城裡老師到農村基層學校支教,然後根據支教經歷來評高級職稱。 很多老師想不通:城裡老師支教農村學校一年兩年就可以評高級職稱,農村老師呆一輩子都評不上高級職稱,這個公平嗎?為什麼沒有農村老師支教城裡學校一兩年就可以評高級職稱?

鄉村教育本身就因為缺少優質資源、優秀教師、優異質量而遭遇發展瓶頸、前景堪憂,而且城裡老師到鄉村學校支教根本沒有傳說中可以起到提升教育質量的目的。

現在鄉村教師處境越來越艱難,職業倦怠嚴重,師資力量已經滿足不了家長們對高質量教育的需求,家長們對鄉村教育已經越來越悲觀失望,有能力的家長則早已經把孩子想盡一切辦法弄進城裡讀書。 這種新的教育狀況不是說叫幾個城裡老師來支教一兩年就可以改變的,而且在這樣的情況下,農村教育“空心化”現象只怕會愈演愈烈。

鄉村教師本來普遍都有“低人一等,矮人一籌”之感,如今城裡老師來支教一兩年就回去評高級職稱,鄉村教師呆鄉村學校一輩子也評不上高級職稱,讓鄉村們情何以堪?難道他們清貧樂道地堅守鄉村,甘於奉獻地擦亮“庠序燈光”,讓鄉村文明賡續綿延、絃歌嗎?

《鄉村教師支持計劃(2015—2020年)》要優先發展鄉村教育事業,更要需要付出真心和真情,而且需要在具體的細節上下足功夫,除了傾斜優質教育資源,提高鄉村教師福利待遇,改善鄉村教師生活條件,還應該在提升鄉村教師的“尊嚴”上精準發力,讓鄉村教師真正擁有尊嚴感和榮譽感,讓優秀人才“進得來、留得住、能發展”。

所以,寧可要讓鄉村教師多提高點工資待遇,讓他們工作舒心,生活幸福,也不需要花大力氣金錢叫城裡支教來扛鄉村教育。我們現在必須要重視鄉村教師,因為他們才是發展鄉村教育的中堅力量。


孖無悔觀教育


作為老師我說說我的感觸,可能只代表我個人,但是我相信這是真實的感觸。我面對學生上課的時候我跟快樂,在教學中和同學們聊聊科研,聊聊技術,聊聊自己做項目的時候遇到的各類工程問題,課餘時間同學們做做實驗搞搞研究挺好玩的。什麼時候積極性不高?填表,做各類文件和材料,我是有人說現在老師很多是教研型的,我覺得說法不全面。現在老師有至少30%陪著行政玩。一群大老爺脫離學校的實際情況定指標,同時自己又沒有能力做領頭羊。感覺就像一個外行再談如何畝產萬斤。每每遇到這樣的破事就沒心情做事情。


DOS4204053888


國家的教育好政策“經”,還沒落地,就都讓地方上的那些個“歪嘴和尚們”給念跑偏了,正所謂“上有政策,下有對策”,國家教育部出臺一系列利國利民的大好教育政策,到了下邊各省市非得給來個什麼“地方特色”不可,否則就好像不能充分彰顯突出它們的作為和存在感,結果呢?不是生搬硬套,就是變相抵制,政令不能有效暢通無阻、上傳下達,一個個都成為變了味的“壞政策”,搞得老師們怨聲載道,還哪來的積極性?



1、職評。

職稱評定是老師們最大的傷痛,國家也是一直在努力改善之中。2019年,國家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印發了《職稱評審管理暫行規定》(以下簡稱《規定》),要求自9月1日起施行。據悉,這是我國職稱工作的首部法律性文件,對從源頭上規範職稱評審程序,依法加強職稱評審管理,切實保證職稱評審質量起到重要作用。《規定》明確:職稱評審以品德、能力、業績為導向,堅持德才兼備、以德為先,注重考察專業技術人才的專業性、技術性、實踐性、創造性,突出評價專業技術人才的業績水平和實際貢獻。評審標準實行國家標準、地區標準和單位標準相結合。各地區、各單位制定的評審標準應當不低於國家基本標準。時至目前,我們當地還是依然故我,筆者沒有感受到任何實質性變化,似乎跟普通教師沒啥關係似的,真的很奇怪!


2、績效工資。

目前,我國教師工資被稱為績效工資,包括兩部分:其一是基礎性績效工資即老師的月薪打卡工資,佔據教師所有績效工資的70%,這部分工資教育局和校領導是無權過問的;其二是獎勵性績效工資,也就是老師的年終獎部分,名義上是按工作實績和教學優秀獎勵來進行考核統一發放的,但是這一塊控制在教育局和校長們手裡,通常情況都是“說你好你就好,不好也好;說你不好你就不好,好也不好”,老師們基本上就是“人為刀俎,我為魚肉”,不爭也不搶,局領導和校長們的嘴大,多說無益不說了,還一個不好就把你交流到最差的學校去,愛咋滴就咋滴吧!還積極性呢?湊合著幹就不錯了,你媽的,那幫整天無所事事的校領導們,拿著高普通老師兩倍的獎勵性績效工資,我們累死累活一年下來,也就七八千元的獎勵性績效工資,憑什麼?


3、社會地位。

2018年11月22日電 《華聞週刊》微信公號刊文稱,最近,英國一家專注改善發展地區教育的機構所做的調查稱,在對3.5萬名受訪者展開了調查後,該機構發佈了“2018年國際教師地位指數”,調查覆蓋全球35個國家和地區,對教師在社會中的地位進行排名,其中中國教師地位穩居首位,中國是教師最受尊重的國家;還稱教師地位與學生成績和表現成正比。外教代表則表示,得知調查結果,對中國的排名不感到驚訝,並稱在中國談到自己的職業時“感覺特別自豪”!而實際情況如何呢?筆者作為一名有著20多年教齡的老教師感悟更加深刻,在我國教師是最有名無實的職業,談起“尊師重教”,老師普遍被抬得很高,而在現實生活中,卻並沒有幾個人真正瞧得起教師職業,當你在外面和其他職業的人交往時,你最大的感覺會覺得自己就是他媽一傻子,什麼也不懂不說,說出話來,所要承受的,都是周圍人滿滿的嘲諷和不屑,這才是社會現實!


結束語

綜上所述,筆者認為,提升教師社會地位,真正做到尊師重教,不能玩虛的,必須有真材實料。最直接有效的措施,就是大幅度提高教師待遇,啥也別說了,把教師工資提升到公務員的3~5倍,你在來看看,有多少出色優秀的人才爭著搶著來當老師,那個時候才會出現最好的教育!


自在人生wub


看了許多評論,什麼工資低,地位低,責任大,工作壓力等等。說的很到位,都是目前老師所遇到的問題。

下面我在補充一點:

國家大力投入教育資金,來進行購買教育現代化設備。豐富了教育的多樣性,多重的新穎的教育方式。但教育者的主體還是老師,當年選擇教師行業,就知道了教師工資不高,社會地位低,對此有心理準備了。之所以還要當老師就是看重了,老師工作比較單純,跟孩子打交道比較容易。教師工作比較穩定,是名副其實的鐵飯碗。對於對仕途慾望不大的人,教師職業是很好的工作。可如今教師太男當了,以前一本書,一本教案,一隻粉筆走天下的老師是不行了。由於國家的大量投入教育的各類電子等硬件,需要老師不斷的接受這些新事物,同時老師的傳統教學也要大變革,不然跟不上當代教育形式。被動的給老師帶來了很大的壓力,這些對於老師來說並沒有什麼,畢竟現代化教育有利於學生的學習。但老師心裡都清楚,這些先進的設備真的能對學生起到關鍵性作用嗎?教育的本質在哪裡?會給老師們帶來困惑,因為老師最關心的是教學效果,學生真正能學會什麼。而現代化的進入課堂,老師會感覺很累,有時候甚至不知所錯,教了一輩子書,不會教了。


風子裡123587946


回答問題之前,先說最近發生的一件令人無語的事吧。

據搜狐新聞@南方都市報報道,初中生家中自殺學校判賠14萬!2018年4月8日凌晨,徐州市礦大實驗學校的13歲女生韓某某於家中跳樓自殺。根據法院認定的事實,2018年2月28日開始,學校老師多次像韓某某家長反映孩子存在在數學課上走神、作業未及時完成的情況。2018年3月1日,韓某某父親向老師反饋孩子眼睛有弱視和散光問題,希望往前調座位。之後老師回覆考慮到高矮排列和其他同學情況,座位一般是大考後變動,韓某某可以坐到最前排。2018年4月2日至4日,老師告訴家長韓某某有作業沒及時完成、抄作業的情況,按照班規是要回家反思的。4月2日韓某某被老師要求由家長提前帶回家完成作業。此後就是學校組織的春遊與清明假期。4月4日晚上家長將韓某某關在門外思過一小時,4月5日全家禁食一天。2018年4月7日晚上,韓某某父親擔心韓某某半夜兩三點起來看小說,把家裡電閘拉下來。4月8日凌晨4時,韓某某跳樓自殺。 韓某某家長認為……學校至少應該承擔40%的責任。法院認為……學校老師讓因韓某某沒有完成作業讓家長帶其提前離校的行為,違反學校對課程安排、放學時間管理的相關規章制度,同時未能全面考慮到韓某某作為未成年人自尊心強、心理承受力有限的情況,存在一定過失。……綜上,徐州市中級人民法院駁回雙方上訴維持一審原判,學校方面承擔15%的責任,賠償家長損失142656元。

“無論怎樣,只要學生出事,學校和老師就難免擔責”的例子數不勝數。這個案例中學校的過錯是“學校老師讓因韓某某沒有完成作業讓家長帶其提前離校的行為”,筆者不知道學校“讓家長提前帶孩子回家”的規定是否需要什麼機關批准,筆者也不想從司法角度評判這個判決,只想問一句“學校和老師到底怎麼做,才能既有利於管教學生,又有利於自身免責?”如果沒有一個兩全其美的辦法,怎麼讓教育事業健康發展,怎麼保護學校和老師的合法權益?

回到正題——國家對教育重視,對教育投入多是事實,但是這並不等於教師待遇、合法權益、應有地位得到保障和很好改善。一些體制機制上的突出問題仍需下大氣力治理。有些教師的工作積極性下降,有多種客觀原因:

一是學生難管,稍有不慎教師就會成為犧牲品

按照教育法和教師法規定,教師在教書育人過程中,具有批評和抵制有害於學生健康成長現象的義務。但由於多年來一些規定不夠嚴密和規範,甚至有所缺失,直接影響了教師正確地行使教育懲戒權。在管教學生的過程中,教師左也不是,右也不是,學生少有差池,學校、家長便拿教師是問。因管教學生導致教師受到過度懲治的例子,以及教師受到嚴厲懲治致使精神抑鬱甚至自殺的例子並不少見。

山東省五蓮縣二中的優秀教師楊守梅,因用書本扇了逃課的學生而被教體局責成學校不予聘用,扣發獎勵績效工資,納入失信名單。此後事件在媒體發酵,五蓮縣教體局又撤銷了追加處罰,恢復其教師資格,將其調往一中任教。搜狐網教育頻道曾於2017年5月13日刊登了一篇《教師體罰學生,以命結束!孩子,我該拿你怎麼辦?》的文章,主要內容是: 2017年4月6日中午,某小學五年級一班夏老師利用午間休息時間在辦公室對該班部分學生進行作業輔導,因該班學生何某作業字跡潦草,在批評教育過程中使用抽拉教鞭打了何某臀部。其後事件在學生家長推動下逐步發酵。在各方進行各項善後處理並對該老師嚴肅處理後,4月17日老師懸樑自盡。

2019年《中小學教師實施教育懲戒規則(徵求意見稿)》發佈。根據《徵求意見稿》,教師可以對學生實施一般懲戒、較重懲戒、嚴重懲戒和強制措施。相信即將出臺的規則能成為教育事業發展的有力助手,賦予教師合理懲戒權,真正樹立教育者應有的權威,同時也能約束學生遵規守紀。

二是“校鬧”猖獗,學校、老師壓力山大

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碰瓷”“醫鬧”“校鬧”一批違背公德違反法律法規的現象逐漸猖獗。他們動不動就掀動輿論,興風作浪,為謀取不正當利益大肆挑戰道德和法律底線,而一些政府部門、學校、醫院迫於輿論壓力,不得不屈從於各種“鬧”,不但嚴懲本無多少過錯的老師、醫生,而且還要承擔一些大額賠償。

央視《新聞週刊》就報道過安徽銅陵教師周安員自殺事件。原因是周老師在制止學生打架時與學生髮生了肢體接觸,在校方及警方認定周老師並無不妥後,學生家長要求周老師道歉並賠償醫藥費,其後又威脅周老師要將此事在網上曝光。周老師因感到委屈和恐懼選擇了自殺。

所幸,整治“校鬧”、維護校園安寧已順應民意地“入刑”。 2019年8月,《教育部等五部門關於完善安全事故處理機制維護學校教育教學秩序的意見》發佈。

該《意見》第10條規定:依法懲處“校鬧”人員。實施下列“校鬧”行為,構成違反治安管理行為的,公安機關應當依照治安管理處罰法相關規定予以處罰:(1)毆打他人、故意傷害他人或者故意損毀公私財物的;(2)侵佔、毀損學校房屋、設施設備的;(3)在學校設置障礙、貼報噴字、拉掛橫幅、燃放鞭炮、播放哀樂、擺放花圈、潑灑汙物、斷水斷電、堵塞大門、圍堵辦公場所和道路的;(4)在學校等公共場所停放屍體的;(5)以不準離開工作場所等方式非法限制學校教職工、學生人身自由的;(6)跟蹤、糾纏學校相關負責人,侮辱、恐嚇教職工、學生的;7)攜帶易燃易爆危險物品和管制器具進入學校的;(8)其他擾亂學校教育教學秩序或侵害他人人身財產權益的行為。“校鬧”行為造成學校、教職工、學生財產損失或人身傷害,被侵權人依法追究“校鬧”人員侵權責任的,應當予以支持。同時,可以通過聯合懲戒機制,對實施“校鬧”、聚眾擾亂社會秩序的人員實施懲戒。 該《意見》第11條規定:嚴厲打擊涉及“校鬧”的犯罪行為。實施“校鬧”行為涉嫌構成尋釁滋事罪、聚眾擾亂社會秩序罪、故意毀壞財物罪、非法拘禁罪、故意傷害罪和聚眾擾亂公共場所秩序、交通秩序罪等,需要追究刑事責任的,公安機關要依法及時立案偵查,全面客觀地收集、調取證據,確保偵查質量。人民檢察院應當及時依法批捕、起訴。人民法院應當加快審理進度,在全面查明案件事實的基礎上依法準確定罪量刑。對故意擴大事態,教唆他人實施針對學校和教職工、學生的違法犯罪行為,或者以受他人委託處理糾紛為名實施敲詐勒索、尋釁滋事等行為的,依法從嚴懲處。

也就是說,侵害教師合法權益的要追究法律責任,情節嚴重的要追究刑事責任。校園是一片淨土,任何恣意踐踏法律法規、破壞教育秩序、侵害師生權益的“校鬧”都要承擔法律責任。

該《意見》還著重提到:杜絕不顧法律原則“花錢買平安”,責任認定前,學校不得賠錢息事。“校鬧”之所以猖獗,很大程度上取決於相關部門、學校破財消災、息事寧人的不作為態度。希望學校對破壞教育秩序、侵害師生權益的行為一定要挺直腰桿,敢於說“不”。希望相關部門對“校鬧”現象堅決依法打擊。希望廣大家長對待教師管教學生更加理性,從有利於教育事業發展和孩子健康成長的大局著眼,大力支持教師合理合法行使懲戒權,不要動不動就煽動輿論或者大肆“校鬧”,迫使對老師作出不公正處理甚至傷害老師人身安全。否則,傷了廣大教師的心,受害的最終還是孩子!

三是工作辛苦,競爭壓力大

常聽到行政機關的人說“教師真好,每年有寒暑假”,我總是讓他們回答幾個問題:“(某些高中)每天早晨六點到校,晚上十點多回家,每週六天上班,你算過教師的工作時間嗎?”“每天三四節課,備課、批改作業、迎接各種檢查評比,你算過教師的工作量嗎?”“成績排名、升學率排名,動輒影響工資、職稱和前途,你感受到了教師的工作壓力嗎?”“給學生布置作業,多也不是,少也不是,學生在校時間長也不是,短也不是,你受到過家長的責難嗎?”

因為我當過小學、中學教師,也從事過其他行業,切身體會到了教師的巨大工作壓力。即使現在的小學,老師在校時間不長,但是工作量也非常大,單單是每天上半天課、改半天作業就讓人應接不暇,更別說其他事務了。

以我愛人為例,教高中,每天在校時間達16個小時,每週僅休息半天,即使在休息時間也不敢絲毫放鬆,在家備課、學習、不停的接各種微信通知、與家長溝通,甚至半夜也要接電話、處理學生事務。暑假稍長,但也有各種學習培訓。至於寒假,能休息十天就不錯了。

四是前途和待遇也是一大問題

教師行業隊伍龐大,人員與外界交流任職十分罕見。絕大部分人一旦做了老師,只能一輩子還是“教書匠”;加班加點司空見慣,至於工資待遇,與其他吃財政人員基本一樣,甚至有些學校由於經費緊張等原因,扣發了部分本該屬於教師的“績效工資”。可以說,教師最大的希望就在於晉升職稱了。然而晉升職稱之路也是異常艱辛,公開發表的論文得有幾篇吧(不知道有幾人能寫得出高質量論文),優質課得有幾節吧,榮譽證書得有幾張吧,儘管政策規定是合理的,但現實中執行起來往往會出現走樣現象,一旦惡性競爭、喪失公平的現象比較常見,試問有幾個教師不寒心?

這裡引用一下今日頭條@毫米的文章《教師來信:4個副高職稱,全是校長夫人。沉默,也是對規則的破壞》部分內容:

相比公務員,教師沒有層級豐富的職業發展體系,以及每上升一個層級所帶來的物質上的豐裕和精神上的滿足。相比企業職場人士,教師缺少培訓,做著重複繁瑣的工作,難以獲得專業技能的提升,以及與之相關的職位和收入的提高。因此,評上高級職稱,是教師看得見摸得著的、有可能滿足更高層次需求的唯一途徑。然而,評職稱這條路,又是萬分的艱辛。……全鄉鎮共有4個副高職稱指標,最終評上的人,教學能力不突出,教齡不最長,各方面都乏善可陳。最令人無法接受的是,這4人還有一個共同點——都是校長夫人。

這是部分網友的評論:

哪怕這是個別現象,也會傷害廣大教師的工作積極性。必須改革評職稱等方面一些不合理的體制機制,確保廣大教師職稱待遇公平落實到位。

結束語

說了這麼多令教師積極性挫傷的因素,希望廣大教師不能因噎廢食,不要受到負面影響,既然從事了這個職業,就要坦然面對。要正確看待教師行業的優勢與不足,合理規劃自己的人生和事業,爭取以實際業績獲得職業幸福感。同時,要看到當前黨和政府的一系列改革正在使教育事業和教師待遇向好發展,“校鬧”入刑逐步實施,“義務教育教師平均工資收入水平不低於當地公務員”被作為國務院教育督導辦的督導重點,教師懲戒權即將被合法賦予,相信廣大教師的明天將會更美好!

※分享科學教子方法,觀摩優質教育案例,解決教子困惑,培養非凡人才----【教育心理專報】與您同在!※


教育心理專報


職稱評定傷人,考核評定傷人,教學質量考核傷人,評優傷人,這是職稱評定標準和學校領導造成,簡單的說是不公平引起的,制定者好像是為少數人利益制定的。此如搞分數排名,又不分好差班,差班永遠落後,永遠沒有評優的機會,評優的名額又少得可憐,怎麼能激發教育的積極性!


綠原6


工資高低問題不是主要問題,而是公立學校的大鍋飯問題,績效工資形同虛設,職稱工資相差太大,職稱高待遇高的不幹活,影響其他教師工作積極性!

不敢管理學生,打消教師工作積極性!

應付各種檢查,打消教師工作積極性!

做各種無用工,……


燕無聲


我在學院裡生活,可是卻對學院的空氣感到十分不滿,大學教育帶給人們的不該是讀死書、死讀書,甚至讀書死,它應該真正培養出一些智慧的才具,培養出一些有骨頭、有判斷力、有廣博知識、同時又有影響力的知識分子。但是,事實上,大學教育在這方面可以說是失敗的。今天的大學生很少能獨立思考、獨立判斷、獨立獨行。他們只會超超筆記、背背講義,然後走進教堂或舞會,在教堂裡,他們用膝蓋;在舞會里,他們用腳跟,他們的神經系統已經下降,他們不會用腦筋!教育好像是一架冷凍機,接近它的時間愈久,人就變得愈冷淡。太多的理智恰像泰戈爾形容的無柄刀子,也許很實際很有用,可是太不可愛了。我親身在這種世風、學風與文風裡長大,並且親眼看到這一代的兒童、少年與青年如何在長大,在惡補化的小學教育裡、在模子化的中學教育裡、在毫無靈性的大學教育裡、在一窩蜂的留學考試裡,我依稀看到這是一個悲劇的起點,一個惡果的下種。這個悲劇和惡果也許必須在這一代“當家”的時候,才能明顯的看出來。我們的上一代承受了老祖宗們留給他們的悲劇的惡果,現在我們又要承受上一代,眼睜睜的靜候他們的導演和耕耘。這些年來,我對上一代的所作所為已經膚嘗身受,我要坦白的說,我失望透頂!


海20147976


一句話一一職稱搞亂了人心。評上的都往後縮了,評不上的破罐破摔了。沒有職稱的時候教師們都一樣,沒有高低之分,一個心思撲在教學上,現在不一樣了,首能耐的心思都往職稱上使勁了,誰還管教學,教的在好沒能耐肯定評不上,沒評上就說你沒教好,水平低,因此也沒了心情。總之是職稱


w腳踏實地m


教師沒有積極性!都是評優秀教師評職稱的原因!沒評上的教師影響了個人的升級職稱了!就有氣!有氣就會影響教育質量!大家想想!學校優秀教師多?還是不是優秀教師多!?這不就影響了一大片學生了嗎!花那麼多時間評優評職稱真是浪費教育學生的大好時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