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個人同時淋雨,之後一個發燒了,一個啥事沒有,請用西醫科學解釋下為什麼?

用戶推推


我與另一人早上同出遠門,都穿短袖。我全身雞皮疙瘩,他笑我身體如此不堪還不多穿點。第二天他病倒在旅館裡,感冒發燒了,而我正常。面對寒風,或夜晚見到可怕的事。身上起雞皮疙瘩的人才是自然肌體反應。它可以收縮毛細管保護,使寒氣不侵,邪氣不入。


粉飾言論讓人煩


我是病毒學專業的,很樂意解釋這件事。

前一陣科普圈因為受涼會不會感冒吵了起來,這個問題其實就是解釋。無論是受涼還是淋雨,如果是病因的話,應該每一次每個人都發燒,但為什麼只有部分人發燒或生病?這也間接證明無論是受涼還是淋浴,都不是病因。

發燒是身體的一種症狀,通常是對微生物感染的反應,人們發燒絕大多數是因為普通感冒。

現代醫學已經證明了,普通感冒是有100多種病毒引起的一種溫和的傳染性疾病,人們由於各種原因,主要是因為沒有好好洗手,手上沾了病毒,然後摸嘴摳鼻子揉眼睛拿食物,通過這些途徑,病毒進入人體,繁殖後致病。

微生物學的歷史只有一百多年,在此之前人們是不知道微生物會致病,在用顯微鏡看到細菌之前,人們連微生物的存在都不知道,因為肉眼看不見,可是發現有些疾病是傳染性的,人們在尋找聯繫中就產生了風吹、受涼、淋雨會生病的樸素印象。

例如羅馬式的廣場建築,門全部衝著一個小廣場開,就是因為古羅馬的時候不知道蚊子傳播瘧疾,認為是風吹的,所以門要這樣開。

這些樸素的印象隨著微生物學的出現和發展,早就應該被拋棄了,但是人們的科學知識不足,所以還瀰漫於社會上。

人們經常得傳染病,如果沒有現代醫學的常識,就會像古人一樣聯想。颳風是一種常見的自然狀態,雨季也經常淋浴,受涼更是常態,這樣一來就自認為找到原因了。其實就像問題所說了,為什麼有人發燒有人沒事?

並不是淋雨之後才會發燒,更多的時候沒有淋雨也發燒了,說明淋雨在發燒這件事上純屬巧合。發燒那天肯定吃飯了吧,為什麼不說吃飯導致發燒?肯定睡覺了吧,為什麼不說睡覺導致發燒?肯定走路了吧,為什麼不說走路導致發燒?就是因為淋雨一來屬於人們認為的不正常現象,二來因為一直有淋雨會生病的不正確的概念。

正好前幾天去了一趟西雅圖,那裡時常下雨,毛毛細雨,人們就淋著,我們也淋著,一點事都沒有。如果淋雨會生病的話,西雅圖恐怕成了病號之城了。在美國,很多人經常淋雨,不以為怪的。

這本來應該是常識了,可惜現代醫學常識特別是微生物學常識遠沒有深入人心,才有諸多的愚昧。


京虎子


這有什麼不能解釋的?

我沒有學醫都能解釋。

感冒按西醫的解釋,就是病毒感染。人體自身為了抵抗病毒,就會以發熱的方式去殺死病毒。如果不能發熱,人體會以排除水分的方式排除病毒,比如出汗、排尿、流鼻涕。重感冒時,還會伴隨咽喉、支氣管等等及其它器官感染,就是說的發炎。

那麼,感冒病毒來自那裡呢?

其實,除了交叉感染外,人的感冒病毒主要來自自己皮膚。我們的體表皮膚,被很多的各種細菌、微生物、病毒包裹著。那這樣說不是人很危險?其實不是。人體皮膚就是隔離牆。一個人隨時隨地都在往外排出水份,皮膚也在隨時新陳代謝。這就是常見的汗水和皮屑。因而,那些有害細菌病毒微生物,就無法進入人體。

人體抵抗病毒的系統,就叫免疫系統。民間說法叫抵抗力。每個人的免疫能力有大有小。艾滋病毒,就是典型的破壞人體免疫系統的病毒。

回到題目,我們來看看兩個人淋雨,為什麼一個人沒感冒而另一個人感冒了。

淋雨感冒的這個人,其實就是淋雨之後,隔離牆平衡被打破的,病毒通過皮膚毛孔進入血液,引起感冒。這就是為什麼感冒後醫生會給你做個血常規檢查,以判別是病毒感染還是細菌感染。如果是細菌感染,一般會用抗生素。病毒感染不會用抗生素。有很多人一感冒,就叫用抗生素,這是錯誤的。

好了,我們來看看中醫是如何甄別感冒和中醫的醫理。

中醫我也沒有學過。

中醫裡面的感冒分風寒感冒和風熱感冒。兩種感冒不同,醫理也不同。通過望聞問切來診斷,其主要辨證在痰。有沒有痰,什麼顏色的痰。看舌苔以辨是不是上火(炎症)。有沒有發燒?切脈來分辨五臟狀況。

其實,中醫以西醫的醫理是一樣的。只是使用的檢查手段不同。那些西醫粉說中醫是算命先生、偽科學,實則是不懂中醫。幾千年以前,中醫能夠通過望聞問切來辨證施治,非常了不起了。

那我們再看看中醫如何醫治感冒。

不出汗的感冒,他們會讓你發汗。就是強制性出汗(中醫不知道這是排除病毒)、理表、鎮咳化痰、清熱解毒等等。其實和西醫還是一個手段。只是藥不同。為什麼藥效會不同?我們說,中醫是一種經驗醫學,100斤體重的人和200斤體重的人,在中醫師眼裡可能藥量是一樣的。他們被老祖宗的方子給捆綁了。君臣佐使唯有不敢亂用。這就是中醫有必要也必須儘快利用現代科技手段研究發展的緊迫性。

我真誠希望中醫接受現代科技,同時也希望西醫吸納中醫精華。屠呦呦先生,就是典範。


葉展翼騰1


如果你是醫學院的學生,就會做一個實驗,至少老師會講這個實驗。

把一群小白鼠一分為二,一切都相同,一組注射腎上腺素(一種激素),這個組為實驗組,另一組不注射腎上腺素,為對照組,其它條件一樣,然後開始做冷熱水的交替變化實驗,這裡細節不講,只說結果。

結果發現注射腎上腺素的老鼠對冷熱變化相對不敏感,而對照組在冷熱急劇變化後大批死亡了,這個結果被定性為腎上腺素能讓身體對冷熱急劇變化不敏感(也就是抵抗能力增強,不容易感冒),曾經有一個階段把腎上腺素作為治療感冒和抵抗能力低下的特效藥,因為它太便宜了,現在在醫院裡如果不是病人主張,醫生絕對不會提腎上腺素的,即使你提了,還會嚇唬你,說那是激素(本來就是激素)。

人的體質是有個性差異的,有的人分泌腎上腺素多一些,有的會少一些,在題主這裡表現的就是有的人弱不禁風,有的人什麼事都沒有,也就是題主說的為什麼有的人會感冒,有的人不會。

在中醫裡,腎上腺素分泌少屬於腎虛的一種(腎陽虛的一種)。


觀上靈雲


人為什麼會感冒發燒呢?

西醫的角度講,是因為感染了感冒病毒,可以引起感冒的病毒,有超過100種以上。

當病毒進入人體內,會在體內潛伏18-48個小時,然後爆發,出現咽喉腫痛、打噴嚏、發熱等一系列症狀,這些症狀都是體內的免疫系統在和病毒在打仗的表現。

所以,淋雨並不會使人發燒,不管是光腳走在地上,還是衣服穿太少,還是頭髮沒吹乾,這些都不會導致感冒,不過,上述舉動卻可以導致抵抗力下降,讓病毒有機可乘。

所以,兩人同時淋雨,一人發燒一人沒有,有可能是以下幾種原因。

1. 發燒的那個人抵抗力弱,淋雨加重抵抗力下降的幅度,所以他發燒了,另一個人沒有。

2. 發燒的那個人在淋雨前其實已經感染了病毒,只是在潛伏期還沒表現出來,淋完雨回去正好爆發了。

3. 那個沒發燒的人以前感染過同樣的病毒,身體的免疫系統有記憶力,也就是體內有相應的抗體,再接觸這樣的病毒的時候體內的免疫細胞衝出來就把病毒殺死了,這個概率略低,但也不是不可能。


一分鐘健康時間


謝謝題主,我來回答這個問題吧。

兩個人同時淋雨一個人發燒,一個人沒事。我們首先看一下,淋雨會讓身體產生怎樣的變化。

下雨的時候會讓氣溫降低,下的雨本身也是涼的,落到人身上會讓身體發生變化

我們都聽說過熱脹冷縮。我們身體的肌肉和血管都會收縮,血液循環下降

受寒後體內會發生4個變化

第一 受寒後 全身免疫系統活性下降百分之30--50

第二 受寒後 體溫下降上呼吸道免疫蛋白和溶菌酶迅速下降

第三 受寒後 體溫下降 血管收縮 循環變慢 免疫運輸能力下降

第四 病毒最適宜低溫下生存

低溫環境最適合病毒複製生存,所以受寒後病毒比較活躍身體容易受到感染

在零下20度左右,流感病毒能夠存活幾年,在4度的氣溫下,它能夠存活30到35天,在20度的溫度下只能存活7天,在56度,用10分鐘就可以滅活,而70度2分鐘就可以滅活

病毒適合生存的溫度往往是比較低的,稍微高一些的溫度就可以把病毒殺死。所以,病毒流行往往是發生在秋冬季。

受寒後免疫力下降容易感染病毒,病毒就會讓身體產生髮燒,咳嗽等感冒症狀

那麼為什麼同樣是淋雨,受寒,有的人容易發燒,有的人沒事呢,這就取決於每個人的免疫力不同了,抵抗能力不同了

這就好像,一個3歲的孩子,和一個30歲的成人,淋雨肯定孩子容易感冒或者發燒

或者說同一個人,30歲的時候淋雨沒有不發燒,那麼他60歲的時候淋雨很大可能就發燒了,這就是免疫力的不同。

這就是同樣的環境下,產生不一樣的結果。比如 在一個環境當中有的人容易被感染,有的人不容易被感染,也是免疫力不同,肯定不是病毒有選擇的去感染人

所以對於每一個人避免疾病產生最好的方式,就是打造雄厚的營養基礎,打造強大的免疫力。還是以感冒舉例

營養基礎雄厚的人 感冒很少超過2小時

營養基礎薄弱的人 不但容易感冒 而且容易引起面癱 腎炎 心肌炎 風心病,咽喉炎,中耳炎,腦膜炎,胰腺炎,強直性脊柱炎等等大問題

感冒--咳嗽---長期咳嗽---支氣管炎(肺炎)----支氣管壁(肺)紋理增粗 -支氣管哮喘------支氣管擴張---肺氣腫---肺心病--咳血 ---OVER

一個可以讓人傾家蕩產的肺心病。 其實是從最簡單的感冒開始的

所以打造雄厚的營養基礎,避免產生小病,避免小病發展為中病大病。


虎說營養


不引戰,這對於中醫、西醫來說都很好解釋的。

西醫講炎症、講病毒,講免疫力

面對同樣的環境,兩個人可能本身身體素質有差異,免疫機能有差異,甚至A本身就有炎症,或而B很健康,自然就只有A感冒。

如果是病毒感冒,那差異可能更大一點,A接觸了病毒,但B沒有接觸,哪怕是同樣免疫力很差,也只有A感冒。都是個體差異的問題。

中醫講外感內傷,講正氣抗邪

中醫認為,外有風寒署溼燥火,內有七情內傷,都可能導致疾病。面對同樣的外部環境,甲稟賦不足、正氣不足,乙素體康健,只有甲會患病,也是自然。

如果是病毒感冒,也是一樣。哪怕兩人的體質相似,但其中甲接觸病人,而乙沒有,自然就不會被感冒找上。

西醫治療普通感冒和甲流,肯定不會用同一種藥物,病情輕重不一,藥量也不同。

中醫治療不同的感冒,也要對症下藥。風寒感冒則祛風散寒,用麻黃湯、桂枝湯……風熱感冒用銀翹散、用桑菊飲……暑溼感冒則用香薷飲、用六一散……同一種感冒類型,方子都不一樣,要根據個人情況進行加減化裁,這才是辨證論治的根本。


張文彭講肺病


科技再發達,造不出一粒稻穀。

人類進化至今,一整套自我休整的機理,不是中醫、西醫能說得明白的,也許生物進化論,能說出其中一點點。

人體的自我調節,很完美。

淋雨受風寒,不僅僅是體質、體內病毒、細菌,而是受害程度。假如受風寒的部位是頭部、胸腹部,引起局部血流不暢,造成身體缺氧、血流阻滯,大腦接到信號,釋放發熱信號,目的是提高心跳速度、血液粘稠度下降,血壓上升,溫度升高,肝功能提高,能提高免疫力,改變症狀。也是非病菌型感冒。

如果體內有病毒、病菌,受風寒後的血流阻滯,讓細菌病毒大量繁殖,細菌病毒多了,血氧下降,體內應急機能啟動,開始發熱,提高心跳速度、血壓變高,血流速度快,溫度一高,就能抑制病毒病菌繁殖,達到治病目的。

所以,無論有沒有病菌,是什麼感冒,身體的自愈功能就會工作。只不過,反應的程度、時間不同,感覺不一樣。


花菜種子


提問這個人智商欠費嗎?一個抵抗力好,一個抵抗力差,僅此而已。西醫早就體溫變化更容易降低抵抗力,所以,冷熱交替或者降溫,都容易感冒。感冒分兩種一種是病毒,一種是細菌。中醫就分為風熱型(對應部分細菌),一種是風寒型(對應病毒),都是感冒都發燒,但是痰不同,體徵也有區別,中醫根據臨床表現按經驗分,西醫根據病理分,孰優孰劣一目瞭然。中醫很多理念是可以按照西醫來證明的,中醫只不過不想承認,那是源自骨子裡的恐懼和不自信。如果,中醫理論正確,無論怎麼證明他都應該正確。中醫怕什麼?一加一用漢字加等於二,用阿拉伯數字加也等於2。中醫很多好東西要保留髮展,那些糟粕也要丟棄,西醫好的東西可以拿進來。西醫什麼時候管你是中醫還是其它民族的醫藥學,只要有用就研究接納。西醫是我們給起的名字,真正的叫法應該是現代醫學。


chezhechun


類似的問題可以問一千個,答案卻可以一言概之:因人而異。

包括為什麼有的人對某種藥物過敏但是某些人不會,某些人因為什麼因素致病而有些人沒事,有些人抽菸會得肺癌但有些人抽了一輩子也沒有……

很難理解嗎?

這世界上有的人酒量不好一杯倒,有些人卻可以喝一斤半都很清醒……這是因為他們肝臟對酒精分解能力的差異,具體說是因為酒精代謝過程中幾種酶的含量和活性差異。

還不理解,或者是不想理解?

那問問你,世界上的人為什麼有的人高有的人低?為什麼有的人胖有的人瘦?

還不是因人而異啊!有些是因為先天因素,有些則是後天養成……比如天天煙不離手還熬夜的宅男,和戒除惡習堅持健身的自律者,他們誰對疾病的抵抗能力高,不難想象吧?

回到最前面的問題,為什麼一個發了燒,一個卻沒事兒……身體健康的免疫系統工作良好,淋雨也沒關係;另一個淋了雨則得了病,身體適應性差唄,奇怪嗎?

另外說一句,感冒發燒的原因是人的免疫系統在運轉,機制很複雜,但絕對不是在排出病毒……前面有位同學的回答太可笑了……人也不是由細菌、微生物、病毒包裹著的的……太可怕了。

最後,給提問者介紹一下現代科學的統計學方式,不但應用於現代醫學也廣泛應用於很多領域。

就像投擲骰子和硬幣,大家都知道骰子投擲出1-6的概率都是六分之一,硬幣投出正反的概率各是一半——但這個規則並不能體現在次數較小的實驗中,投擲30次,得到的比例很可能不是平均的六分之一和二分之一,但是如果以三十萬、三百萬甚至三千萬次計算,統計的得到的結果就會無限趨近於預計的概率。

現代醫學中的統計數字也是來源大量的數據,包括吸菸者罹患肺癌和胃癌的概率,包括汽車尾氣和呼吸道疾病的相關性,包括某種藥物的不良反應發生概率,包括某種疾病特徵性表達,都是如此——你用什麼否認幾萬例試驗或者是病例記錄得到的數據?

請提問者有點常識,不要再問類似的弱智問題了。

先想想,為什麼別人不問這種問題,而你卻來提出這種逗比的問題?

如果不是被神叨叨的中醫洗了腦……

那就是讀書少!

至少高中數學的概率部分是沒學過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