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後中國人工智能的發展要有新判斷

與當年“非典”相比,在此次新冠肺炎疫情下,人工智能、大數據等信息技術成為這場戰役的有力“武器”。那疫情後的人工智能汗液浮現哪些新趨勢?傳統行業又該如何+人工智能中尋找機遇?遠望資本創始合夥人江平在智見公開課中分享了他的觀點。

新冠肺炎疫情席捲全國,對各行各業都產生了影響。餐飲、娛樂、旅遊、交通等線下行業遭受重創,直播、遊戲、在線教育、遠程協作、電商、機器人等線上行業危中有機,傳統企業迅速轉型、商業模式進行加速。

“行業的人工智能化一直是趨勢,但是這次疫情加速了進程,在疫情中,服務機器人、AI看片、無人零售、無人機、大數據。外骨骼已經大量應用。”江平表示,一方面,疫情催化消費者形成新的消費習慣,例如,減少線下接觸、更強的健康意識、宅等;另一方面,疫情催化企業新理念的形成,例如:機器替代、數據智能化、安全意識等。如果企業不盡快在商業模式上人工智能化,很難在疫情後的優勝劣汰中生存。

江平說道,疫情下,人工智能企業雖然有全面應用機會,還是遭受多方面影響。在現金流方面,AI初創企業現金儲備通常不足,經營成本高,過度依賴融資;在人員問題上,雖然普遍遠程辦公,但是工作效率、人員安全、員工鬥志都需謹慎;在供應鏈問題上,硬件企業面臨原材料和生產停滯問題,以及物流問題;在訂單履行方面,訂單停滯,履約延遲,實施和帳期延遲。

對此,江平建議,人工智能企業應迅速作出融資策略調整,儘快解決現金流問題;儘快行動,遠程完成除面聊之外的所有工作;合理調整估值,創業者不必糾結於估值,估值只是一個數字,存活才是硬道理;考慮多種渠道,除了股權融資,還可考慮轉債、銀行貸款等多種渠道;保持條款靈活,適當在條款上作一些讓步;融資優先級排序。

“這段時間活下來的企業是優質的企業,疫情後人工智能行業的投資需考慮對人、事的判斷。”江平表示,疫情會加速各行業的人工智能進程,在疫情後投資策略上,在人方面,需考慮創業精神、執行力、領導人和學習能力;在事方面,需考慮剛需、現金流、商業模式、市場、技術壁壘、團隊等。

此外,江平表示,傳統業務智能化是企業在各自行業的優勝劣汰中生存的重要砝碼。他對企業的智能化建設有如下建議:一是核心管理者或創始人提高認知力和未來的判斷力。二是瞭解人工智能的能力和邊界,制定目標,並對困難有心裡準備;三是正確評估企業自身經營業務生的核心痛點短板;四是瞭解國內外行業現狀,瞭解同行的解決方案和實施情況;五是組織結構和人員儲備上的規劃調整;六是制定合理的實施方案,財務預算和時間計劃。


投稿/建議:[email protecte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