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农村有哪些菜农民不愿意吃,而城市却卖得很贵很受欢迎?

老梁话三农


俗话说:越没有越稀奇,在城市因为条件有限,没办法自己种植蔬菜,都是靠买,所以什么都稀奇。

1.葛粉用的葛根

在农村特别是在越没人打理的荒坡草里,葛根就又大又粗,特别喜人。可以说是遍地都是,没人吃没人要,但城市里的人呢,稀奇得很,开车几十公里跑到乡下去挖,挖来打成粉吃,用我们农村人的话说,比我们吃肉还香。

2,芥菜

这个东西我们都是把它挖来喂猪,喂鸡鸭的。而且对它还很烦很讨厌,因为它发展的很快。一段时间不弄,就满地都是,可城里人把它当宝贝,一口袋一口袋的挖来包饺子,炒着吃。

3.刺梨子

这个城里人稀奇是因为它泡水喝有很多好处,我们农村人不懂。


乡坝头宝妈


我是土生土长的农村人,在二十岁之前,我对蔬菜的认知一直停留在生我养我的地方,二十岁踏入社会,才渐渐的了解了每个地方的饮食文化以及颠覆了我对蔬菜的认知……

十年前,我从安徽奔波到江苏苏州,来到陌生的城市,陌生的地方,一切都从刚开始的不适应到现在的习惯性……记忆最深刻的便是地方饮食……

在我们农村,吃的都是大家耳熟能详的家常菜,而苏州这个地方吃的却是‘’草‘’,当时在我的思维认证中,他们吃的草在我们农村来说,那就是给猪吃,猪都不吃,当时想想也挺不可思议的……

转眼十年过去了,我在苏州这个城市扎了根,慢慢的我习惯了这边的饮食,喜欢上吃这个地方的‘’草‘’。就比如‘’马兰头‘’,在我们安徽老家遍地都是,却无人问津。每次回老家,看到遍地的马兰头,我总是感叹的摇摇头,这要是在苏州,靠卖马兰头都可以致富了,然而一旁的亲戚朋友总是笑话说,这玩意猪都不吃的,听到他们这样说我竟无言以对,他们不知道在苏州,马兰头最贵的时候卖到十多块一斤。再有就是苏州方言‘’下菜‘’,‘’草头‘’、‘’蒲公英’’等等各种野菜,在我们农村老家也都是无人过问,但在苏州的价位以及人气都是居高不下……

之所以差距这么大,有一部分原因是地方不同,饮食不同导致的。还有一个原因可能是城里人更注重健康以及菜本身存在的营养价值吧,毕竟现在有很多城里人吃的菜都是各种农药化肥堆积而成的,所以他们更喜欢吃天然的野生菜,不但营养价值高吃起来也更放心……


乡村生活小徐


小时候一直生活在农村,上大学后才走出家去了城市,上大学一般吃食堂感觉菜还是都认识的,工作之后经常去菜市场或者超市买菜才从新认识很多菜,也很惊讶原来这些东西还能上城里人的餐桌,而且还很受欢迎!

一、厚皮菜

不知道有没有人听过这个菜,超市里面也叫牛皮菜,大家光听名字也知道这个菜的特点是皮特别厚和牛皮一样。在农村里面,这个是标配的🐷猪草,以前每天下午放学就掰点回来切细了喂猪,所以观念里面这个还是猪草,我也从来没买过。

二、芍尖

这个在农村也是喂猪的,以前我们叫红苕腾腾,用杆来编耳环的。长大后发现这个才还挺受欢迎的,在外面餐馆吃了几次之后,我也加入购买大军,现在感觉还不错!




董小妹儿


在农村,好多野菜随时可以吃到,不是不愿意吃,而是不可以天天吃的,差不多每一味野菜都是一味中草药,要适可而止。只要是适当的季节,在农村只要吃都可以采挖到.

城市生活节奏快,想尝野菜的鲜味只有去买了才可以,因为没有很多的时间去乡下采挖.不管是南方还是北方,有一种野菜都喜欢,这就是马齿菜,我在重庆一个小区门口的一个菜市场亲眼看到只有那么一小把买到3元钱,估计就是半斤的的样子。


南北方有差异,最近老家好多朋友收了蒲公英到重庆的双福农贸市场批发,从去年开始异常火爆。

在北方农村,洋槐花飘香的季节,槐花也是畅销品,不管是蒸了吃,还是包包子,都是一种美味.

槐花说开还没有完全开放时,这会吃起来囔囔的.这里多说一句,我在重庆采槐花吃,门口的朋友都笑我,因为她们不吃,也不知道可以吃.估计是南方野菜多于北方的原因吧。

还有一个是苦苣,学名败酱草,不管你是凉拌,还是和面粉拌在一起,蘸上蒜辣椒都是一种美味,这个野菜生命力特别强,果树地,河滩特别多,从开春一直可以吃到秋天的.

苦菜的叶子形状很多,这是我看到的几种晒干了也可以泡水喝,还是那句老话,吃野菜要根据个人的身体情况来决定的.







南方的野菜就认识折耳根,学名鱼腥草,我看到菜市场随时都有在卖,昨天说去池塘边找找,还没有发现,可能是我不知道折耳根经常长在那些地方吧。

野菜只是调味品,随时尝个鲜还是可以的。其实不管那种野菜,大家都是爱吃的,只要是自然野生,最近两三年,有几个品种的野菜有人在大面积种植,这是迎合了市场发展的需要。现在的农村和城里也没有太大的区别了,新鲜蔬菜不管那个季节都可以买到的,吃野菜是人们为了调剂餐桌的味道,隔三差五吃一吃还是可以的。有些野菜季节性很强,像白蒿,还没有正式采挖好多就已经老了,只能当药材用,槐花也就是那十天的功夫.

开了春,农活忙碌起来,都没有专门的时间去挖野菜,不是不爱吃,是没有时间了,城里菜市场门口卖野菜的都是一些年龄大一些的老人们.这是我的看法,个人感觉.


黄晓红果果


本人坐标威海

现在,我们仔细观察会发现,农村蔬菜越来越受到城市人的青睐。但凡有亲戚住在农村的城里人,一般都会想搞点亲戚自家种的菜,甚至就连野菜也成为抢手货。

真要说农村不喜欢吃,城里人喜欢吃的,我们这里还真有几种。

1.地瓜叶。

地瓜叶严格来说算不上蔬菜,但在过去最困难的年代,确是很多人的救命菜。不可否认,在那个挨饿的年代,吃一顿地瓜叶下的面条,或者只是单纯的用地瓜叶做成一份凉菜,都可能是一顿美味。但现在的生活已经大不一样,在农村早已经不吃地瓜叶了。我读初中时,我妈一天突发奇想,用地瓜叶做了凉菜让我尝。虽说没什么怪味,但也感觉没什么好吃的。反而在城里,地瓜叶在被农村人采摘、洗净后,竟然卖到好几块钱一斤。

2.莴苣。

在我们这里的农村,基本上很少吃莴苣。菜园里种那么几棵,也就是闲来摘些叶子喂喂鸡鸭鹅。因为在农村,同时令蔬菜的种类很多,莴苣就没人吃。但在城里,莴苣挺受欢迎的,尤其是在火锅店里,而且价格也不便宜。

3.蒲公英。

蒲公英,我们这里也叫婆婆丁,准确来讲属于野菜。但现在也有人工种植的。蒲公英是这几年才流行吃起来的,我甚至在以前都不知道这种野菜还能吃。在农村,蒲公英可以说满地都是,农村人根本就没那心思挖蒲公英做菜。但你如果将挖好的蒲公英摘好,洗干净后拿到城里的菜摊上,还是很抢手的。蒲公英一般是做成菜丸子,有原料的做成豆渣球更好。但我吃这玩意,感觉没什么特别美味的。

不同的地域,饮食习惯也会不同。可能我不喜欢吃的菜,却是你认为的美味,如有说的不好的地方,望各位谅解。


乡山乡韵


车前草和绞股蓝农村很多。记得去年我在药店买了好像不到20块钱的绞股蓝,因为药店的店员说这个东西好可以降压,降血脂听她这样一介绍所以就买了一点,回到姐姐家跟姐姐说叫她也买绞股蓝回来泡茶喝,姐姐一脸嫌弃滴说:“绞股蓝我们这里多滴很,你还出钱买啊?”还有车前草农村田埂上,路边到处都是。不过这两年人们的养生意识加强了,不少人也把车前草挖回去晒干泡茶喝了。


钟祥丽姐


我们这里秋季很多人种辣椒和这个四季豆,有一次我从外面打工回来,家里没什么菜了,那时候他们在收那个四季豆,我说给我一点吃,我刚刚回来,他说这东西不能吃啊,我说为什么不能吃,种着不是拿来吃的吗?他说这些东西前两天刚刚才打完药,所以吃了害怕出事。

我问他不能吃,怎么可以卖啊?他说卖可以,卖的话,如果今天被老板收走,可能也就是几个月之后才才投放在超市里零售,所以那时候就没什么事了。

其实在那个城市里卖的那些蔬菜啊,水果啊!好多都是打了农药的,所以农民自己不吃,但是在城市里卖的很火。就是这个原因

我是大山强儿,希望我的回答对你有帮助,谢谢


巧写乡村


说真的,有很多菜我以前是天天见,但是还不知道能吃。

本人地道的农村人,小时候家里穷,基本是10天半个月都见不到肉星子。

而且奶奶烧菜基本是水煮青菜,油都看不到,可能这就是为什么我以前那么瘦吧。

每天青菜重样,什么什么小青菜,大白菜,黄瓜,南瓜,空心菜,韭菜,豆角,茄子,

小竹笋,莴笋,萝卜,萝卜苗,芝麻苗,感觉万物捷能吃的感觉。

但是来到城里我才知道,什么南瓜藤还能吃?什么番薯叶也能吃?这些

以前在我们老家都是用来喂猪的。而且南瓜也是我不喜欢的蔬菜之一。

但是来城里才知道,这么多人爱吃南瓜,南瓜藤,番薯叶。

特别是南瓜藤上面有刺一样,咋吃?

有时真的是不懂有钱人的生活啊!


垚垚记事


如今在城市里挺稀奇的菜,在广大农村地区基本上是不作为蔬菜种植的,有的是喂猪的,有的连猪都不吃,坐标重庆农村。物以稀为贵,因为稀奇,加上刻意追捧,城里卖得可不便宜。

1.红薯尖

我们叫红苕尖,农村是用来喂猪的,我也是进城工作之后才见识到可以当菜吃,如今还被炒成了营养丰富还有养生功效的“皇帝菜”。就口感而言,红苕尖有点糙,远不如藤藤菜细嫩,炝炒的话味道不错,比较费油。


2.南瓜尖

南瓜藤的嫩尖,在农村猪都不吃,出于好奇弄来吃过一次,口感太糙,刺食道,太费油,不好吃。


3.丝瓜尖

丝瓜藤的嫩尖,几年前在餐馆吃过,鲜嫩爽口,很好吃。农村是不大愿意摘来吃的,丝瓜本来结瓜率就不如南瓜,藤蔓生命力远不如南瓜,掐尖多了这棵丝瓜就玩完了。

4.牛皮菜

牛皮菜在农村多用来喂猪,偶尔会当作蔬菜,比较常见的是牛皮菜炒嫩胡豆、黄焖牛皮菜,只吃梗不吃叶。质地厚嫩,够芡后口感润滑,味道还可以,但比较刮油。农忙时节油脂消耗本来就大,再刮油就有点恼火了。



5.瓢儿菜

非上海青瓢儿白,是可以长到很大棵的那种,有苦味,用来喂猪的。城里人会喜欢吃这种,因为油水足,肠道会喜欢,口感确实不大好。


野菜这些农村是肯定要吃的,城里人是追求稀奇;农村人是司空见惯,经济不好的时候以之充饥,如今也越来越吃个稀奇了。城里人追捧某些蔬菜,一是出于营养均衡,毕竟肉类食品过重,营养过剩;二是追求稀缺,这也是经济水平提升后的消费升级,即不再单单满足于吃饱本身,还要吃得有趣、吃得与众不同、吃得稀缺。


饮言食语


有什么农民不太喜欢吃的菜,而城里人却喜欢吃,并且还可以卖的价格又不便宜呢?仔细想一下,也只有农村山里的一些野菜野菜了。山里的野菜对于农民来说不是一点不愿意吃,只是没有那么喜欢而已。也或许是近水楼台先得月,春天只要一来到,农民就可以到山里去挖野菜吃,时间长了感觉野菜实在是不如蔬菜好吃。

今年春节刚过,有个城里朋友在朋友圈晒刚挖的新鲜荠菜,很多农村的朋友就不屑的留言,这都是野草,我们农村人都不喜吃。城里人或许是因为物以稀为贵的缘故,平常的时候吃不到野菜,偶尔吃点野菜是很新鲜美味的。再说城里人到山里去挖点儿野菜很浪费时间,所以只能到市场上去买,而野菜的价格一点儿不比蔬菜便宜,甚至好多野菜比蔬菜还贵。



野花椒叶。大家可能对于人工种植的花椒树很熟悉,但是山里的野花椒树可能就很少见了。我们住在大山脚下,山上的野花椒树遍地都是,每年五一期间,山上的野花椒树叶子刚刚发芽,就会有很多的城里人,利用星期天或节假日的时间,来山上摘野花椒叶。他们说花椒叶摘回家以后洗干净,然后加了面酱和五花肉,做花椒叶酱吃,那味道简直是一绝。还说人工种植的花椒树叶子,远不如野花椒叶子的味道。而住在山下的农民们,虽然离大山很近,大家却视而不见,很少有人去山上摘了野花椒叶回家做菜吃。市场上也很少看见有人卖野花椒叶,偶尔碰上那么一两个,价格贵得吓人。



地瓜梗和叶。现在农民家里养猪的少了,过去农村人家家户户都养猪,地瓜梗地瓜叶都是粉碎了以后,作为饲料喂猪的。虽然说现在的农民们喂猪的少了,但是很多人家却有饲养的羊和鸡鸭鹅等动物,因此地瓜梗和叶,大部分还是粉碎了以后喂养家禽。家里没有这些家禽的,秋后就都扔在山里,谁家需要就去拿回家。不管网上宣传的地瓜梗地瓜叶对身体多么的有好处,农村人还是很少吃这些东西。在他们的意识里,这些都是喂猪的饲料,实在不如正儿八经菜园里的蔬菜好吃。但是如果把这些地瓜梗叶掐下来,整整齐齐的捆成一小把,拿到城里的市场上去卖,照样挣城里人的钱。城里人觉得吃这些天然的菜,有利于身体健康。



洋槐花、山麻楂菜、刺儿菜、车前草等等。这些在农村不需要花一分钱,随便就可以到山上去采摘的野菜,拿到城里的市场上,每一样都是价格不菲。虽然价格贵的让农村人不理解,但是城里人却依然喜欢,这就叫各取所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