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機器人調酒師上崗,服務型機器人的“立春”來臨了嗎?

AI和機器人,早就被應用在工業流水線等場景中。而消費型智能機器,卻一直在市場爆發的邊緣反覆試探。

一方面人工智能的加持讓機器人在社會服務領域的應用範圍進一步被擴大,語音技術也令人機交互更加自然,開始逐漸脫離“人工智障”。但另一方面,政策限令、市場習慣、產品創新,並沒有發生質的革新,機器人始終停留在小眾極客、營銷噱頭的範疇,硅谷爆火的披薩機器人項目2019年也宣告關門。

而這次防疫工作對人際交流的嚴苛限制,也讓利用智能機器參與相關工作的“硬核”操作,獲得了不少出鏡率和關注度。

它們或許是在農村道路上空衝村民喊話的無人機,或是社區裡協助警務巡邏的機器人,也出現在在醫院和公共場所裡,替代人類完成消毒任務……既不需要戴口罩,更不必擔心被病毒傳染,

儘管與既往的消費型“智能機器”相比,它們只進行了有限的技術改造,但在防疫場景中,卻展現了不小的潛力。臨危受命的智能服務機器人,究竟有沒有未來?作為5G時代的“殺手級應用”之一,它能否在此刻迎來自己的“春天”呢?

近日,據外媒報道,由於日本面臨老齡化社會,推出了一款機器人酒保,該測試使用可能會掀起一波餐館和商店的自動化浪潮。

  這款機器人由QBIT Robotics製造,它能在40秒內倒完一杯啤酒,並在1分鐘內調製好一杯雞尾酒。

日本機器人調酒師上崗,服務型機器人的“立春”來臨了嗎?

  機器人身上安裝了四個攝像頭,可通過人工智能軟件分析顧客表情,以瞭解他們是否滿意自己的服務。

  這款機器人酒保試驗將持續兩個月,它售價900萬日元(約57萬元人民幣),相當於僱傭1名人類酒保3年的費用。

  日本政府放寬了簽證限制,以吸引更多的外國工人,但許多公司仍面臨勞動力短缺問題。僅儀醫療保健領域,日本預計2025年將出現38萬勞動力缺口。

  日本希望利用東京奧運會來展示服務機器人技術,組織者計劃使用豐田汽車和松下製造的機器人來幫助遊客、工人和運動員。

日本機器人調酒師上崗,服務型機器人的“立春”來臨了嗎?

在上海送餐機器人也初見成效。目前上海共有9幢寫字樓有無人配送機器人,“機器人自己過閘機、電梯等,都是通過物聯網完成的,改造成本並不高;經過物業測溫的外賣員或快遞員將外賣和快遞放進機器人後就能離開,由機器人負責送到各個樓層,這樣能避免外賣或快遞在樓下堆積、用戶取用時聚集等問題。”根據測算,機器人一次可以送4單,從接單到完成點對點配送,平均時間約5分30秒。

寫字樓與配套商業“內部消化”

日本機器人調酒師上崗,服務型機器人的“立春”來臨了嗎?


不少寫字樓與自己的配套商業餐飲實現了“內部消化”。

在上海世茂大廈,公司在辦公樓的配套商業中找了幾家餐廳,作為公司的定點送餐企業。對供餐企業、配送人員都更加了解,安全係數又高。”

服務機器人打開未來的“五子棋”

日本機器人調酒師上崗,服務型機器人的“立春”來臨了嗎?


1.給機器加上“智慧五感”。在讓機器具備多模態綜合感知的基礎上,終端智能也需要進階,通過主動理解人類,進行智能計算,來提供更好的主動服務。比如通過智能識別和自動駕駛,迅速學習並適應不同環境、不同人群密度的服務方案,降低人工干涉的頻次。

2.核心技術的國產化。機器人的核心零部件主要是控制器、伺服電機和減速器,佔到多關節機器人總成本60-70%,目前絕大程度依賴進口,不僅成本居高不下,並且有可能在國際局勢中面臨“卡脖子”危機,加速國產化高精尖開發是當務之急。

3.關聯學科的協同進展。除了AI算法、零部件的進步,智能性能的提升也意味著需要使用更復雜、更重的元器件,要突破這一瓶頸就需要材料學的進步,醫學類服務機器人的性能提高也需要醫學、神經科學等的協同開發。

日本機器人調酒師上崗,服務型機器人的“立春”來臨了嗎?


4.全面關注的市場效應。服務機器人的普及也需要給市場一個接受的契機,比如這次疫情對醫院環境、業務流程、人員配置等帶來的挑戰和變化,就成為細分產品備受關注的前提。而目前大多數人對新科技的接受程度不高,為2C創造落地條件。

5.無短板、有長板的中國式土壤。中國的產業土壤也賦予了機器人產業一些特殊的優勢,比如創新意識更加大膽,對於部分細分場景的定製化服務有極大的市場機遇。此外中國移動互聯網的工程師紅利與AI軟件上的國際化競爭優勢,也讓中國產業在軟件層並未落於人後。AI+軟件+場景,成為廠商的破題關鍵。

當五個棋子連成一線,我們將得到能夠更好服務人類的機器人,這也是技術、商業、人文的多重進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