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关羽没有荆州之失,蜀汉能否统一天下?

天高云淡大挖子


假如关羽没有丢失荆州,蜀汉依然很难统一天下。

理由一:魏、蜀、吴三国争霸,实质上是黄河流域与长江流域的经济实力博弈,而统一北方独霸黄河流域的曹操实力,是共占长江流域的刘备、孙权所不能比拟的。

两汉时期,中国的经济重心依然在北方的黄河流域,这从汉朝十三州的划分就可以直观的看出来。其中大部分州设在黄河流域的北方,在长江流域仅有益州、荆州、扬州及交州。

而益州、荆州、扬州尚有部分地区还没有得到完全农业开发,这些州中少数民族传统民风剽悍、好勇斗狠,虽是不错的兵源,但更加说明经济发展的落后。交州的开发是刚开始起步,相比其他州是更加落后。


占据黄河流域的曹操拥有的司州、豫州、兖州、徐州、冀州等都属于经历两朝开发的州,农业经济非常发达。虽然北方战乱,致使百姓南迁,但是北方依然是全国的经济中心。

这也是曹操在经历每次大败后,能够很快恢复实力的重要原因,而占据黄河流域的刘备、孙权可经不住曹操般的失败。


理由二:即使规划三分天下的诸葛亮、鲁肃都没有信心能够统一天下。

诸葛亮的《隆中对》、鲁肃的《榻上策》都为自己的主公刘备、孙权规划了争霸天下的蓝图,同样诸葛亮、鲁肃都不约而同认为当时曹操不可与之争锋,只有孙刘联合依靠长江天险,以待天下大变。

换句大白话,就是刘备、孙权互相联合保命,然后等对方曹操方面发生内乱等变故,甚至就是比比看曹操、刘备、孙权谁活的时间长。

荆州就是孙、刘对抗曹操的桥头堡。当初关羽占据荆州的时候,北上攻打曹操,也是与曹操内部反叛势力遥相呼应,这才形式一片大好。


安定郡小书生


三顾茅庐时,诸葛亮给刘备做了一份战略规划——隆中对。他先是分析了一下外部环境,确定了北曹、东吴这两个政权稳定不可夺,而刘备的发展只能占据荆、益二州,联合孙权伐曹,最后一统天下。

那么如果荆州不丢失,蜀汉能否按照隆中对策一样,一统天下呢?我认为是难上加难。

第一、诸葛亮《隆中对》里面也说了,需要等到“时变”,而这个时变曹魏会给西蜀机会吗?曹操、曹丕、曹睿三代明君,又有很多人才辅佐,诸葛亮的“时变”在哪里?终其一生也等不到了。

第二、东汉时期北方的底子比南方好,虽然久经战乱,但瘦死的骆驼比马大,更何况曹操一统北方之后,经济迅速恢复。加上曹丕当政开始,推行屯军政策和九品中正制,粮食和人口大幅度提升,人才梯队也得到保证。反观蜀国连年战乱,先打东吴、又打南蛮和不断的北伐,原本就不富庶的蜀国经济和人力一耗再耗。这些都没有在诸葛亮隆中时的算计之中。

第三、曹魏和孙吴政权稳定,在三国时期,这两个国家基本上没有出现大的反叛和政变,就比如曹丕窜汉相反成为人心所向。而蜀国内部政治派系众多,南王孟获、新城(房陵、上庸、西城三郡合并的)太守孟达、大将魏延等不断的反叛,蜀国政局内部一直不安定,这也没在隆中对之中。

第三、关羽就是因为出兵攻打襄樊,被孙吴偷袭后方。如果荆州不丢,荆州一路军打入魏国腹地,很难保孙吴还是像历史上一样偷袭后方,导致两路被夹击,导致兵败。

第四、汉中出兵,数次以粮草供应不足失败,只因益州是易守难攻,但不利于出兵,更何况是远征军。只要益州一路兵不能打到长安,荆州一路也很容易陷入孤军奋战。

第五、就算荆、益二州北伐取得了重大的胜利,魏国遭受灭国之危,难道孙权会坐以待毙,等到蜀汉统一北方后在收拾自己吗?当然会选择和魏国结盟,平衡蜀国。

所以说,蜀国不仅从力量上还是政治上,都比不上魏国,或者准确的说比不上当时的北方。就算司马父子生在蜀还是吴,北方政权还是会一统南方的另外两个政权。


历史TOP榜


就是关羽没有荆州之失,蜀汉也不可能统一天下。

古代战争,带兵打仗的统帅的武力值是一项重要的参考指标,另一个重要指标就谋略。还有就所带兵将的数量。

咱们看下武力值。

关羽战不下庞德,徐晃甚至都能战平关羽。这与关羽镇守荆州,事务繁忙,荒废了武功是有关系的。而这期间,曹魏的大将经历了战马腾、马超和韩随,接着战汉中战蜀汉,武力值爆棚。曹魏军中武功在徐晃之上的张辽、许褚、张郃、夏侯惇、夏侯渊等名将,甚至也不比乐进、王双、曹洪。

那谋略呢?三国演义小说中,魏蜀吴三国曹魏营中谋士最多,出名的谋士就不下十人。司马懿、程昱、荀彧、荀攸、贾诩、刘晔等。这些谋士论谋略哪一个能输于关羽。

论兵将,关羽手下大将关平、廖化等有名将军没几位。曹魏军中那可就太多了。

有人会问:诸葛亮西出祁山和关羽同时攻打曹魏。

西线,司马懿可以拒敌诸葛亮。关羽这边,许诸、夏侯惇加上程昱和贾诩定能稳胜关羽。

所以说,即便关羽不失荆州,蜀汉也难以统一天下。因为曹魏的力量太过强大了。这与曹操多年实行的培养人才的政策和屯田的政策是分不开的。也就是说,曹操时期打下的基础太好了。


吉祥流年


蜀汉还真的有统一全国的机会,这个时间点就在建安二十五年(220年)。并且成功几率还不算太小,虽然要有几个必要条件作为前提。

第一个前提就是刘备集团实际控制的荆州一点没失,包括南郡、武陵郡、零陵郡。当然,荆州没失的话,董督荆州的左将军关羽也不会阵亡,并且会毫无意外地成为蜀国首任大将军。

第二个前提是第一个的关联问题,稍嫌苛刻,还是关羽的事,219年如果他按兵不动固守荆州的话,等到第二年曹操病逝三曹为争魏王之位中枢几乎停摆了小半年,曹魏集团内部人心惶惶,关羽趁此之机再发动北伐,也许能一鼓作气取下樊城,甚至能搞定宛城。注意了注意了,隆中对中说的上将军出兵宛洛,指的就是宛城洛阳。个人认为,对曹魏威胁最大的可能还不是直接杀向洛阳,魏国统治的核心腹地必定会重兵防守。

第三个前提,与刘备自身和孙权有关。假如时间设定在220年,彼时的刘备还没称帝刺激到孙权,如果刘备能做好与孙权的统战工作,说服孙权一起伐魏,约定好功成之日就瓜分魏国地盘,也许孙权会从东线的合肥、淮南一线集全国精锐攻击魏国。


多尔衮爱新觉罗


不会。

但从古至今,各种战争胜负的决定因素都不仅仅是一个人,一片土地的得失。蜀国积弱并不是在乎于失去了二爷,失去了荆州。当然,失去了意义重大的地盘和军队偶像,确实会对整体实力影响颇大。但真正的决定因素是蜀汉集团自身的实力就不够。

三国中,魏蜀吴分别占据了天时,地利和人和。可并不是说这三项只被其中一家独占。曹魏坐拥最多的地盘,土地人口众多,征兵条件便利,后勤补给充足,战略纵深大。同时选拔人才的制度也较为有效,使得三国末期时人才充足。魏制时期的人民也更加安居乐业,民心和治安都很安定。

孙吴三代经营江东,与世家大族的关系十分密切和谐,所以无论是经济或者政治方面,都非常坚实牢固。甚至东晋时期,南北朝阶段可以持续与北朝抗衡,很大的原因都是因为当年孙吴对江东的开发和铺垫。

至于说蜀汉...从意识形态,对地盘的统治,对经济的发展都和其他两国有一定差距。如果三个国家都非常迫不及待的发动战争,相互攻伐的话这种劣势还不明显。只可惜,曹魏和孙吴都没有蜀汉那么渴望战争,因为不北伐,蜀汉集团从内部就会产生非常大的裂隙,会迟早窝里反。


杂木清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一本《三国演义》为我们展现了那个时代的英雄儿女。一本《三国志》让我们更清晰的看到了整个三国的面貌,在这个乱世之中,有多少英雄佳人值得我们去回味。那么如果当初关羽没有失去荆州,那么诸葛亮的隆中对策是否就能够成为现实,蜀汉政权是否就能够一统天下呢?

三顾茅庐时,诸葛亮给刘备做了一份战略规划——隆中对。他先是分析了一下外部环境:曹操占据北方,挟天子令诸侯,是当之无愧的老大;孙权占有江东,是个富三代,地盘也非常稳固。这两方势力,只能默认他们为不可卸载的预装软件。

针对这种局面,诸葛亮提出了“三步走 ”纲要:第一步,先占荆州,拥有自己的地盘;第二步,占领益州,扩大实力,以求三分天下;第三步,稳固根据地,坐观天下局势,一旦有变,立刻出兵北伐。同时,外交上,联合孙吴,共抗曹操。

事情也如期进行。先是,刘备占领了荆州。之后,又入蜀拿下了益州。一切都很美好。然而,情况很快发生了变化。

荆州丢失了。

首先,隆中对策就是诸葛亮的一个理想主义,我们首先来看,想要一统天下,按照隆中对策,必须要满足以下几个蜀汉政权不能控制的条件。

赤壁之战后,荆州七个郡被刘备、曹操、孙权三家瓜分,刘备入蜀(四川),留关羽镇守占据的荆州五郡(南郡、长沙、零陵、桂阳、武陵),其中南郡是刘备向东吴借的。刘备得到蜀川后,将长沙、桂阳两郡还给了孙权。关羽出兵攻打曹操的襄樊地区,孙权派吕蒙乘虚偷袭荆州三郡(南郡、武陵、零陵)失陷,导致荆州三郡失陷。

川兵出汉中(难):我们从后面的情况可以看到诸葛亮和姜维的数次北伐结果经常都是粮草供应不上而不得不撤退,所谓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对于川兵北进而言要打就要求速战,不能打持久战,所以一切都将处于被动,所以西川的地理位置是易守难功,而不是有利于主动出击。曹操奉天子以令不臣,不论谁再说什么都是无用的。我们看以下诸葛亮说的一句话:“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以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所以在曹操时期从正统而言曹操更有优势。

早在三国前800年陈胜就说过“王侯将相有宁种乎”所以在秦不得人心的时候才有那么多的起义,才最后推倒了秦,才有机会建立汉王朝。那么我们看看东汉末年也可以说是民不聊生,还爆发了大规模的黄巾起义,而从曹操到曹睿(直到诸葛亮死后)他们施行的国策都还是也富国强民为目标(屯田的施行等)。所以在曹丕篡汗的时候也只是一些士绅文人出来叫叫,并没有因此爆发其他大规模的反对篡汉的起义。

假如荆州还在,关羽、张飞没死,那刘备能一统天下吗?对于这个问题,小天认为机会并不大,诸葛亮《隆中对》也说了,需要等到“时变”,而这个时变曹魏会给西蜀吗?曹操、曹丕、曹睿三代明君,又有很多人才辅佐,诸葛亮的“时变”在哪里?终其一生也等不到了。三国实力,以曹魏最强,东吴次之,西蜀最差,以弱胜强不是不可能,但是那毕竟是少数,而且需要对手犯错误,而曹魏显然不会犯那种错误。另外东吴也不会让西蜀做大的,一旦西蜀有胜利的希望,东吴就会对其掣肘,所以说就算关羽不失荆州,刘备一统天下的机会也很渺茫!你觉得呢?






廖天


历史没有如果。刘备集团对于孙曹的短期联盟缺乏充分的认识,曹孙联合做掉关羽、分割荆州地块是必然的!之前建安21年濡须之战败后孙权已经缺从曹操,双方形成了一定形态下的联合,竟然没有引起刘备关羽们的警觉,已经说明刘关的战略短视,这种战略重大失误也使刘备集团不可能完成统一的基本能力

  关羽未失荆州之前的一段时期,蜀汉可谓是如日中天,兵强马壮,五虎上将各自镇守一方。如果关羽没有丢掉荆州,就不会败走麦城而亡,刘备也就不会倾全国之力去讨打东吴,张飞就不会死,就不会有街亭之战的惨败,被陆逊火烧连营七百里,更不会折损黄忠,关平这些猛将而使得蜀汉一蹶不振。蜀汉后期军中无大将,廖化为先锋,人才凋零。

  即使关羽不失荆州,蜀汉和东吴的关系也不可能像鲁肃为都督的时期那样好了,毕竟两家都不希望对面做大做强,虽然北面有个曹魏政权在。

  三国里盛传一句:卧龙凤雏得一人,可得天下。之初孝直若亡一人,则汉室难兴。可惜之初孝直都亡了。

  所以说蜀汉是不可能统一全国的


HB一岁的公羊


219年如果关羽按兵不动固守荆州的话,第二年曹操病逝三曹为争魏王之位中枢几乎停摆,曹魏集团内部人心惶惶,关羽趁此之机再发动北伐,也许能一鼓作气取下樊城,甚至能搞定宛城。注意了注意了,隆中对中说的上将军出兵宛洛,指的就是宛城洛阳。

诸葛亮给出的隆中对:

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而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国,而其主不能守,此殆天所以资将军,将军岂有意乎?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业。刘璋暗弱,张鲁在北,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总揽英雄,思贤如渴,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

没有荆州之失,就不会有夷陵之败。加之东吴称帝较晚。汉中之战后刘备集团休养生息,实力较强很有可能统一全国。



终南山先生乔俊杰


关羽大意失荆州只是加剧了蜀汉的不利局势,对蜀汉的结局并无根本性影响,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其一,蜀地虽自古称富庶,又有天险屏障,但地理位置限制了蜀汉的发展,中国古代完成统一的王朝基本都是自北向南完成统一,偏居南方的政权想要完成统一实属不易,位居蜀地的政权想要完成统一更是难上加难。

其二,刘备并非雄主,手下谋士、战将比诸曹操、孙权多有不及,因而蜀汉想要完成统一几乎没有可能。

其三,纵然关羽未失荆州,没有败走麦城,在与孙吴政权对峙中蜀汉依然不占优势,两相牵制,改变不了被曹魏一统的命运。


曦予夕阳


这个假如,我们首先要看下当时刘备三顾茅庐请出诸葛亮时,诸葛亮给出的隆中对:

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而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国,而其主不能守,此殆天所以资将军,将军岂有意乎?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业。刘璋暗弱,张鲁在北,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总揽英雄,思贤如渴,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 诸葛亮对荆州和益州的分析是不同的。

荆州的长处在其所处的地理位置,及其带来的地缘战略优势,总结为四个字,“用武之国”。益州就不同了,首先是险塞,这就意味着,主要的地理优势是易守难攻,别人不容易打进来,那么同样的,自己也很难打出去。沃野千里,天府之土,意味着在当时的生产技术条件下,总体来说是比较富裕的。

然而诸葛亮为刘备所做的战略规划蓝图是:

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两路北伐的前提条件包括:1,跨有荆益,保其岩阻,也就是说,先立足于做好防守,把篱笆扎紧,让别人打不进来;2,西和诸戎,南抚夷越,确保这些少数民族土著比较安定,不会给自己添乱,也不会给敌人帮忙,至少是保持中立;3,结好孙权;4,搞好内政。这四个条件有一个不具备,北伐都很难成功。但问题首先就出在了第三个上,也就是和孙权的关系。

首先要知道荆州对孙权和刘备的战略重要性是不同的。

失去荆州,刘备只要封锁三峡一线,孙权进攻益州的难度就太大了,历史上几乎只有桓温灭成蜀成功过。没有荆州,刘备一方只是失去了战略进攻能力,自保还是相对轻松的。

而对孙权一方来说,只要荆州还有刘备一方的据点,孙权一方占据的长江中游一带就始终处于刘备的战略威胁之下。所以,荆州对孙权来说是必争之地,就如同汉中对益州的重要性一样。

这样一来,双方就有了分歧,荆州对孙权和刘备的战略重要性是不同的。

失去荆州,刘备只要封锁三峡一线,孙权进攻益州的难度就太大了,历史上几乎只有桓温灭成蜀成功过。没有荆州,刘备一方就失去了战略进攻能力,但是自保还是相对轻松的。

孙权一方来说,只要荆州还有刘备一方的据点,孙权一方占据的长江中游一带就始终处于刘备的战略威胁之下。所以双方翻脸的几率就大大增加。

反观如果蜀国失去吴国这个盟友,我们要看下当时蜀国总人口只有94万,而其中的青壮年就非常少,这也导致了蜀国兵力不足,而这时的魏国已经统一了北方,人口方面绝对碾压蜀国,虽然说在我国历史上有不少以弱胜强的情况出现,但是如果对方实力远远超出想象,又怎么能够获胜,更何况还有一个扯后腿的吴国?其次就是运输补给的问题了,在古代的运输条件非常的差,一直都是运用马车来运输粮草,而从汉中出发到祁山都过程当中一路都是山路,根本就不可能采用拿车来运输粮草只能使用人力,所以粮草运输是一个非常困难的问题,再加上蜀国的人口本来就少,如果要发生战争的话肯定要抽掉许多青年劳动力到前线去,这就导致了后方的劳动力严重不足,更加无法正常的生产和运输粮草了。所以,综上所述,即使关羽不丢失荆州,蜀汉也难以完成一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