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者仁心,南昌市第九医院发热门诊医生陈芳轻伤不下火线

(江西日报健康周刊通讯员 张小芳 报道)岁末年初,一场新冠肺炎疫情从天而降,来势汹汹地席卷中华大地。作为新冠肺炎市级定点救治医院,南昌市第九医院责无旁贷地成为抗击疫情的南昌主战场。在这个战场上有一群最可爱的人,他们明知前方危险,却执着地逆向而行。他们不是神灵,他们有的也只是血肉之躯。但身为医者,守护健康就是职责所在。陈芳便是她们中的一员……

陈芳,女,44岁,副主任医师,南昌市第九医院代谢性肝病科医师,1999年毕业于江西医学院临床医学专业,从事传染病临床医疗21年。

医者仁心,南昌市第九医院发热门诊医生陈芳轻伤不下火线

除夕夜 患者要给她发红包

陈芳是医院第一批请战也是首批上一线的医师。疫情发生之初,形势并不明朗。发热门诊医师人少手,当班医师排的是24小时班。年三十,正好陈芳轮值。早上一接班,门诊就人来人往了。有不少是从武汉返昌回家过年的,都在感叹着,没进家门却先进了医院的大门。陈芳忙着一一问诊,从哪里来?在武汉呆了多长时间?发烧、咳嗽多久了?电话号码是你本人的吗?家庭住址在哪里?问诊完毕又忙着开化验单、采咽拭子。病人送走一波又来一波。一个上午,屁股都没离开过凳子。

偶尔的,陈芳不得不停下手里的活,将那护目镜往头顶上抬一抬。因为眼睛、额头的热气不时地让镜片模糊一片,多戴一阵,水珠子就会从镜面四周往下流。她不得不松一松护目镜,透一透里面的热气,让模糊的镜片稍稍清亮一些。

留观区传过来一阵阵饭菜的香味。已到中午时分了,医院食堂给留观区的病友送来了午餐。护士招呼着陈芳该吃饭了。这时,陈芳才感觉真的有点饿了,何况,小便也急了,4个多小时还没上一趟厕所。来到休息区,陈芳赶紧脱下防护服,洗手,匆匆解掉内急,又匆匆扒下两口饭。重新穿上一套防护服,她又坐到了诊室电脑前。才离开20多分钟,病人又排了3个了。

晚上7:00多,诊室总算安静下来,只有留观区里的6-7个病人在等待着咽拭子结果。这时,一位正在留观的老大姐来到诊室,坐在了陈芳面前,“医生,你真是辛苦!我从中午来就看你一直忙着,到现在还没吃晚饭。今天可是除夕,大家都吃着年夜饭呢?这样吧,我给你叫外卖,我们就在一起过大年吧!我爱人也正好在这里呢。”热心的大姐一边说着,一边叫来了也在留观的丈夫。

陈芳认出了他们,这是一对从武汉返昌的夫妻,刚到家没呆两天,就开始有点咳嗽,今天赶紧来医院做检查了。

陈芳忙不迭地谢过他们。那位大哥更热心地说,“医生,你电话多少,我加你微信,今天是年三十,我一定要发个微信红包给你压岁!大家都要岁岁平安!”

除夕这一晚,陈芳一直忙乎到凌晨3:00。直到早上交班,24小时内接诊了67例发热病人。

医者仁心,南昌市第九医院发热门诊医生陈芳轻伤不下火线

突发结石痛 她轻伤不下火线

为保障医护人员的正常休息,医院已不再排24小时班,通常都为6班倒,每个班次至少4小时。不管是发热门诊还是隔离病房的医护人员,大家都炼就了一身硬功夫,4小时之内一定不脱防护服、一定不上厕所。一来是为了尽量减少防护服的消耗,二来是为了不耽误病人的诊治。这样一来,大家就只有在进班前少喝水甚至不喝水。

陈芳有个老毛病——肾结石。因为症状不太严重,陈芳就一直没去手术。结石最通常的自治方法是多喝水冲洗。可是在发热门诊,每天4小时一班的轮值加上前后的更衣时间,每天都至少要干耗6小时以上。陈芳祈祷着那块“小石头”听话一点配合自己的工作。可没想到,来发热门诊的第13天,肾结石还是发作了。钻心的痛折磨得陈芳在床上直打滚,从未有过的疼痛让她简直要崩溃了。同事赶紧为她紧急注射止痛针,并同步肛塞止痛,症状才稍有缓解。

凌晨4:00-8:00又该陈芳值班了,同事提醒她赶紧换个班吧。陈芳想着各位同事都很辛苦,如果自己空缺,别的同事可能就要多当一次班,那种劳动强度实在是难以忍受的。陈芳咬咬牙说:“没关系,我能行!”那天的4个小时,陈芳不知道自己是如何强打精神熬下来的。只记得下班时,腿一直在发抖,人几乎没法站立,汗水已湿透了三件底衫。

生活区 她是监督员更是好“芳姐”

在隔离病房的楼下一层,就是抗疫一线医护人员的生活区,这里是大家临时的“家”。

每天至少4个小时的值班时间,三层的隔离防护,厚厚的口罩,厚厚的护目镜,长筒的胶鞋。层层的包裹中,长时间的束缚下,每个人的呼吸都是粗重的,每个人的步伐都是沉沉的,每个人的背都是汗水浸湿的。

回到生活区,卸下了全身的束缚,大家都要长长地深呼吸几口,好好地舒展一下身姿,尽情地放松放松一阵子。这时,陈芳总会适时地出现在大家面前,“洗澡了没有啊,更衣了吗?头发怎么看起来都没湿呢?”在陈芳锐利的双眼下,谁也不敢马虎,不从头到脚冲个遍,根本不敢在生活公共区出现。

这些抗疫队员里,不少都是20多岁的“小鲜肉”,他们亲切地称陈芳为“芳姐”。作为大姐,陈芳一点也不含糊。她深知,新冠肺炎作为飞沫传播的传染病,传染性极强,如果给病毒一点可乘之机,那影响的就不是一个两个人。在隔离病房,大家虽然都有重重防护,但万一有哪里或哪个人有丁点儿疏漏,病毒就可能携带上身。所以,人人下班后的透彻沐浴冲洗是必不可少,也是决不能马虎的。只有这样,生活区里的兄弟姐妹们才可能是相对安全的。

医者仁心,南昌市第九医院发热门诊医生陈芳轻伤不下火线

家里面 垂垂老父母双双儿女等着她回来

父母亲都是80多岁高龄的老人了,虽然年事已高,但身体还算硬朗。父亲喜欢自己提篮上街买菜。当大家都紧张着戴上口罩出门时,老父亲却是不以为然的,露着面孔照样出门。陈芳因为连日值班不能回家,她只能三番五次的打电话交代老父亲,出门一定要戴好口罩。老父亲不听,她就给他上起了政治课,“老陈同志,你是老党员,也是老一辈人民教师,你不能不讲原则!”这句话还真管用,老陈同志终究是服输了。

陈芳的爱人也是本院的主任医师,还是新冠肺炎救治专家组成员。为了应对这次疫情,夫妻二人齐上阵,同出征。

今年的2月7日,是陈芳儿子18岁的生日。18岁是成人之礼,陈芳本来早就想着为儿子庆生,但突发的疫情打乱了原有计划。生日之时,陈芳正在抗疫一线,爱人也因为疫情加班到深夜,根本没有机会一起点蜡烛,吃蛋糕,送礼物。但陈芳想着赠人千金,不如赠人以言,所以,她抽空为儿子写下了这封

长信:

你的名字“涂治” ,是爸爸为你取的。记得有一次,庙里的师傅问起你的名字,说是不是“治国平天下”的意思?我说

是希望“治病救人”的意思,师傅连连夸奖:这个愿心发的好,是大善!冥冥中似乎是老天安排,你真的选择了医学作为终生的职业。

正当你刚入医学之门, 十八岁生日之际,恰逢大疫。多难兴邦,初为成人的你在大灾难面前,要思考更深的道理,探求

更多的知识和学问,你将承担更大的责任和使命。

一场疫情,能让正值青春芳华的你认识到疾病的残酷无情,足以把我们的生活变得面目全非。健康是生命中了最重要的东西,没有健康,何谈工作、财富、爱情……,妈妈希望你

自己学会照顾自己,在学习之余,锻炼身体,强健体魄。

一场疫情,能让初为成人的你懂得国运即家运,国运即我运。祖国的繁荣昌盛和我们每个人的前途命运联系在一起。“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作为一个医生,医者仁心,不仅仅是一句口号,更是每场精湛的手术,每次认真的问诊,每句安慰的话语。妈妈希望你能好好学习知识,严格要求自己,因

为将来你面对的是一条条鲜活的生命,容不得半点马虎!

一场疫情,也会让即将为医的你更好的读懂医生的使命,救死扶伤,逆行抗疫,付出的不仅仅是时间,精力,技术,可能甚至是生命。你的爸爸妈妈面对疫情,从未退缩,从未认怂 。在疫情未明时,妈妈第一个进入发热门诊;大年三十,一直忙碌到新年钟声敲响才吃上年夜饭;爸爸为患者会诊到凌晨2点才回家。从医一生,当祖国召唤你的时候,相信你比爸爸妈

妈更加勇敢,更加无畏,更加坚强!

治崽,在这段非常时期,爸爸妈妈都管不了家,你承担了家里所有的体力活,采购物资,辅导妹妹,有你在,妈妈就放心多了!每当在工作劳累、隔离孤独的时候,妈妈看看我们一家

过小年时拍的照片,就开心多了!

纸短情长,写到这里,窗外吹来一阵风,虽然仍有寒意,但已有了春天的气息。就让这春风带去我对你18岁的祝福,祝你在以后的日子里眼里有阳光,笑里是坦荡。你已经成年了,大

胆的往前走吧!我在你身后,回头就能看到。

爱你的妈妈

2020年2月6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