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爆發,長期宅家,小心6個壞習慣傷害大腦!勸你趕快戒掉

眾所周知,大腦是人體的“指揮官”。大腦的反應如果變得遲鈍,人們的思維、語言、動作就會變得緩慢,甚至無法正常進行。然而,近期由於疫情爆發的原因,人們大多長期宅在家中,而很多壞習慣在不知不覺中就會損害大腦的健康,使大腦變得反應遲鈍。那麼,都有哪些習慣會令大腦的反應變得遲鈍呢?

1. 長期飽食

宅在家中沒事做,很多人唯一的娛樂活動就是吃了,甚至一天能吃五六餐。然而人們在進食過飽後,大腦中被稱為纖維芽細胞生長因子的物質會明顯增多。這種物質是導致毛細血管內壁細胞和脂肪細胞增殖,並能促使動脈發生硬化的一種蛋白質。如果長期進食過飽,大腦可出現動脈硬化、早衰和思維能力減退等現象。

疫情爆發,長期宅家,小心6個壞習慣傷害大腦!勸你趕快戒掉

2. 輕視早餐

在家裡不用上班或上學,很多人選擇睡個懶覺,常常一覺睡到中午,省卻了吃早餐。其實這樣做是不對的。早餐不但要吃,還要吃好。因為經過一整夜的時間,人體內前一天用餐產生的能量已被消耗殆盡,此時如果不及時的補充食物,會使人體內的血糖濃度過低,無法供給大腦等各個器官所需要的營養。如果大腦經常處於營養不足的狀態,會變得反應遲鈍。此外,早餐的質量也很重要,不要糊弄了事。

3. 長期吸菸

香菸在燃燒時可產生尼古丁、煙焦油等2000多種化合物,其中的大部分物質對人體健康有害。每支捲菸可產生一氧化碳20~30毫升左右。而一氧化碳與血紅蛋白的親和力比氧氣高出260倍,可使血液的供氧能力降低,使膽固醇貯量增多,從而會使人出現動脈粥樣硬化等症狀。因此長期吸菸的人,其大腦會出現供血不足、神經細胞變性、腦組織萎縮等現象。由於不能出門,經常在室內吸菸還會使身邊的人處於被動吸菸的狀態,有害健康。

疫情爆發,長期宅家,小心6個壞習慣傷害大腦!勸你趕快戒掉

4. 睡眠不足

放假不光是補覺的好時機,也是許多人熬夜的大好時光,很多人在熬夜之後往往不能得到充分的睡眠,長此以往就會造成睡眠不足。睡眠是大腦消除疲勞的主要方式,長期睡眠不足或睡眠質量差,會使大腦得不到充分的休息,從而會加速腦細胞的衰退,令大腦反應遲鈍。

5. 經常沉默寡言

從一個人的語言表達狀況可以看出其大腦的反應速度。語言表達可以促進大腦的發育、鍛鍊大腦的功能,所以人們在日常生活中應該注重語言的表達,尤其要多應用一些內容豐富、有哲理性、邏輯性的語言。否則,長期沉默寡言,會使人變得反應遲鈍。所以,即使宅在家中也不要整天抱著手機,多與家人聊聊天,或者與朋友打個電話都是不錯的選擇。

疫情爆發,長期宅家,小心6個壞習慣傷害大腦!勸你趕快戒掉

6. 較少動腦

思考是鍛鍊大腦的最佳方法。只有多動腦、勤思考,大腦才會變得靈活,而較少動腦的人會加速大腦功能的退化。所以在家中宅著也不要忘了讀幾本好書,或者精進一下職業技能,有這麼多空閒時間,可不要都浪費在吃飯和睡覺上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